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画展开幕式别那么闹哄哄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东东 点击 :

渊默

中国人在公共场合的话语方式和礼仪修养若何,中国人聚集在一处又是怎样的“喧哗和骚动”,只需参加几个画展开幕式就一目了然了。

不久前,笔者应邀去全国政协礼堂参加《黄河万里图》长卷的展示发布会,众多知名画家出现在会场,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嘉宾致辞时,众人或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以至于声浪盖过了主席台上的话筒,靠边的观众根本听不清致辞的内容。虽然主持人再三提醒:“请大家肃静!请会场两边的朋友不要讲话!”但这种提醒被当作了耳旁风,下面依旧像一锅沸腾的开水,聊天者自顾自聊得更起劲。发布会有一个环节是薛永年朗诵他为长卷所作的《黄河万里图赋》,他在朗读前大声要求说话者安静,他的吁请似乎略有效果,会场声浪小了几个分贝,但片刻过后,声浪重新响彻大厅。远远看去,薛的朗读声情并茂,铿锵有力,但具体读的是什么,笔者凝神倾听还是不知所云。

几天后,去中国美术馆参加侯一民两幅历史画学术解析展开幕式,再次领略了熙熙攘攘的狂热景象。中国美术馆用于开幕剪彩的大厅本来就很狭小,来宾和观众又特别多,现场声浪让笔者恍若进了菜巿场。当某领导慷慨激昂致辞时,会场下面更其喧闹了,估计是聊天者不自觉加大了嗓门,听得出来该领导也有意加重了声音,台上台下大有一拼高低的劲头。可是苦了观众的耳朵,离主席台近的观众被话筒所“雷”,两侧和后面的观众则被杂音所扰,参加如此开幕式,简直是给自己的耳膜找罪受。颇有意味的是,笔者见一个美术馆工作人员举着一个牌子,上面以醒目的大字写着:“请保持安静!”可是他的存在被周围的人们无视。这一脸茫然的举牌青年与闹哄哄的会场环境,倒是极像一场滑稽的行为艺术。

现在的画展开幕式为何如此闹哄哄呢?有人说,如今办展犹如办婚礼,讲究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喜庆热闹动静大。但是画展开幕式毕竟不同于闹洞房,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其人生的重要时刻,对于主办方、协办方来说也是件严肃的事情,对于嘉宾、观众来说也该郑重其事,“既来之则安之”,是大家共同的、起码的礼仪。受邀参加画展开幕式的艺术家和观众,即使不穿正装不打领带,也应懂得基本的会场礼节:在嘉宾发言时应安静倾听,不要窃窃私语,更不该大声喧哗。因为对发言者表示尊重,也就是尊重自己。而闹哄哄的开幕式,既让艺术家本人有失体面,也让嘉宾和观众感到不悦。闹哄哄的开幕式,其实就是失败的开幕式。

开幕式闹哄哄,当然还与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开幕式套路有关。开幕式程序繁琐,环节太多,主办、协办、承办、学术支持、赞助单位都要大声宣布,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名单连带头衔都要完整念一遍,发言者喜欢慷慨陈词、长篇大论,对着讲话稿一念就是5分钟、10分钟。不客气地说,很多讲话带着八股腔,充满过时语汇,现场听来铿锵有力,细细琢磨,却是言不及义,非常空洞。面对这样的讲话,观众怎么办?我以为仍然有必要保持安静,你可以借机观察众生相,心游会场之外;你也可以转身走出会场,稍后再回来。这时候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对讲话者意味着厌烦,但就你自己来说,还是一种缺乏礼貌的表现。

年初,国内组织了一个丝绸展去美国展出,笔者随同前往,国内主办方给中方出席的领导准备了一份很长的讲话稿。开幕前一位在当地博物馆工作的华裔朋友坦率地提出了建议:“讲话稿里不要有套话,现场翻译要用英文的表述方式,而不是中文稿的直接英译,而且讲话时间要控制,美国人喜欢简短有趣的发言,时间一长他们没兴趣就会陆续走光了。”组织者听取了这个建议,改写了讲话稿,中方领导的现场讲话简洁利索,并且有几处还很幽默,美国观众自始至终安静地聆听,一个都没走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像这样致词简洁、安排紧凑,参与者彬彬有礼的开幕式,才是成功的开幕式。

西哲西塞罗有言:“讲话要讲清楚。不要讲太多。确保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别打断他人。转换话题,好让每个人都能谈论他们喜欢的事情。别在背后对人品头论足。不要让自己变得愤怒或懒惰。这就是规则。”他这里说的是演说的技巧和论辩的规则。但“不要讲太多”“别打断他人”“别在背后对人品头论足”“不要让自己变得愤怒”等要求,其实也适合作为开幕式的规则。

闹哄哄的画展开幕式,根源在于缺乏基本的礼仪,更缺乏基本的规则。何时我们才能建立起开幕式的规则并自觉遵守呢?

相关文章

  • “陈虻的理念能帮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图文]
    “陈虻的理念能帮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图文]

    《生活空间》则是陈虻制作的一个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图片来源:《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附“陈虻纪念碟”“我们追求的全都是标准答案。陈虻就截然相反。他衔接了遥远的纪录片理论,而且最重要的是开启了那些创作者自己。”东方早报:陈虻的理论对于一个想要拍纪录片的年轻人是否浅显易懂?李伦:没错。陈虻的理论操作性极强。他不是那种提出一个哥德巴赫...

    155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图文]
    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图文]

    汪诚一信143×228cm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美术事业的发展,国家实行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政策,在往苏联派遣美术留学生的同时,于1955年至1957年请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来中国,在中央美院开办油画训练班——“马克西莫夫培训班”。来北京前,马克西莫夫是苏联苏里柯夫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到北京后...

    24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右)与蒋方舟对话(特派记者欧阳春艳)昨日,3年未出书的陈丹青在京首发3部新作——访谈录《谈话的泥沼》、杂文集《草草集》、游记《无知的游历》。在这个演艺明星、情感专家、商人都号称“作家”的时代,陈丹青在首发式现场却发出质问:“什么人都可以称为作家吗?你有独立的创作吗?你写过什么正经的小说吗?就我而言,我顶多能被称为‘...

    169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灵犀独慧 技近乎道—陈铸的书法艺术[图文]
    灵犀独慧 技近乎道—陈铸的书法艺术[图文]

    品读陈铸的书法,但觉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这是陈铸作品的“气质”。书法的“气质”和人的气质一样,并非靠“摹”就能得来的,而是人内心学识、智慧、抱负和修养的自然流露。1955年陈铸生于钟灵毓秀、文化氛围浓厚的古城——青州,自幼便萌发了...

    9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体味精髓——品读张兆羽古典人物画[图文]
    体味精髓——品读张兆羽古典人物画[图文]

    我一直在观察兆羽先生的笔墨走向,感觉他那行于笔下的线条,似乎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内敛,或者说,一种心灵的自制。兆羽先生的大写意,有自己的主观倾向,尤其是他的那一幅幅古典人物画,如果我们不细加审视,也许你会忽视其蕴涵在笔墨中的精彩。兆羽先生的古典人物,不是外形的舞蹈、躯壳的表现,透过墨色的浓淡,你会在近乎狂放的线条中,捕捉到一种精神的张力,一种影影绰绰的苍劲之美……兆羽和我...

    18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百家争鸣:当代中国画缺什么?[图文]
    百家争鸣:当代中国画缺什么?[图文]

    钱松嵒红岩135×62cm纸本设色20世纪五六十年代◇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悦石: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张公者: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工作室导师、《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张公者:当今的中国画创作可谓异彩纷呈,但是综观历史,今天的中国画又有多少可以写入绘画史中?今天,《中国书画》就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做一个论坛,主旨是如何能促进当代中国...

    7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风雅名士金武祥的岭南生涯[图文]
    风雅名士金武祥的岭南生涯[图文]

    资料图片晚清的“风雅名士”金武祥一生仕途尽在岭南,先是在广东,尔后到了广西,期间又不时往来两地,招邀岭南岭北文人,形成以广州、梧州、桂林为聚会之地的唱酬活动,蔚为文宴之大观。其所撰著,往往以留意旧史陈迹而为时贤后人推重。在晚清岭南文化史上,一介寒儒微宦的雅兴,却分明折射出文运的兴衰之迹。初入仕途金武祥(1841-1924),字溎生,号粟香,常州府江阴县(今江阴市)人...

    116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春宫艺术品藏家贝索烈:通过情色认识古代中国[图文]
    春宫艺术品藏家贝索烈:通过情色认识古代中国[图文]

    贝索烈画家描绘的显然是发生在富贵之家后花园的一幕,画面充满禁忌的趣味:嶙峋的假山石旁,玉兰花开得正好,一对男女坐在假山石上,斜倚树木展露亲昵之态。他们的体态与假山石在构图上形成呼应。人物的背后是一丛丛肥硕的牡丹。透过玉兰花枝,能隐约看到亭台中桌上摆放的酒瓶,应是推杯换盏之后尚未收起。这满园春色的景象,就出现在一幅17世纪晚期的绢本画作上。而另一幅19世纪早期的绢本画,则描绘了一名女子出浴后的...

    12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专访农民画家孙志江:从田园画到八破图[图文]
    专访农民画家孙志江:从田园画到八破图[图文]

    编者按:一个画家出身农民,倒没什么;但是一个农民,根植于农村,一生画农村,不得不令人佩服。看着一幅幅生动自然的田园风光,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田园气息,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仅如此,他还传承了几近失传的八破图,其难度之大,匪夷所思。他就是农民画家孙志江。近日,文化中国独家专访了这位传奇人物,以下为采访实录--文化中国:欢迎您接受文化中国网的专访,您的作品透着浓厚的田园气息。这和您的农民身份有很大关系吧...

    10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莫奈及印象派绘画的社会世相[图文]
    莫奈及印象派绘画的社会世相[图文]

    莫奈作品《卡普辛大街》华盖图印象派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风景画和大烟囱又如何相容?就莫奈的一张画面而言,他将大烟囱很聪明地用树林掩盖掉了。小烟囱虽然还在冒烟,但是冒出的烟雾与景中的云彩交融在一起,也不是个大问题。因此可以说,莫奈成功地在风景画中反映了社会现实。沈语冰美国艺术史家迈耶·夏皮罗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论抽象艺术的性质》,中间有两段涉及印象派。他对印象派的看法独具一格,...

    17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丹青:我们处于一个可以接受负面信息的时代[图文]
    陈丹青:我们处于一个可以接受负面信息的时代[图文]

    关于美:只要是好的我都喜欢中国青年报:你在《荒废集》里写到惊艳美女范冰冰;在《谈话的泥沼》中,有一篇《时尚与模特》,也写到了模特的美。你对美的观察和感受很独特,尤其是对女性。也有人称你是“中年版韩寒、知识版王朔、美术版崔健”。陈丹青:我对俊男也会“审美”啊,画画的,好色嘛。其实遇见漂亮女子,男人都会多看两眼吧。中国青年报:你曾说,你的上海基因...

    15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美人图与海上痴人书家乐心龙[图文]
    美人图与海上痴人书家乐心龙[图文]

    萧海春作品《易安居士图》李荣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数年前,在沪上某小拍卖会预展上,友人拉我,暗指一幅人物画:好东西,估计没人识货。我细瞧是六尺整张人物画,精裱立轴,画中女子端坐出头高椅,鬓发后系,面目开相美且饱满,双眸含烟迷蒙带愁,点唇似辩欲诉,手持诗卷,身旁置线装书稿,衣着宽袍,线条纯中锋,勾勒精准、遒健、干净,淡着色;画者落小篆款:海春作,盖“萧海春”白文缪篆印;...

    3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梁依云:当杜尚成为经典 有谁能来突破[图文]
    梁依云:当杜尚成为经典 有谁能来突破[图文]

    杜尚《泉》7月28日,恰逢“现代主义的守护神”杜尚第127个诞辰,曾经以打破传统经典为旗帜的杜尚却在当今被奉为“经典”;杜尚的作品在不断的抨击中渐显锋芒,而如今的年轻艺术家们在相对宽容的氛围中却大多缺少含金量。7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2014北京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上,青年艺术家们正面临资源过于重复、缺乏持续影响力的质疑,在...

    5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好汪洋刻紫砂[图文]
    好汪洋刻紫砂[图文]

    汪洋《论道图》壶听闻由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北京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汪洋先生刻制的一批紫砂壶,陈列在浙江上虞“承缘堂”多宝阁内时,我欣然前往。那一把把早已被“承缘堂”主赵洪根先生玩赏得可以的紫砂壶,其润泽幽隐,予人一分淡淡的亲切,有如古君子谦和雅蔼;细聆深语,便觉有高僧鸿儒之隽语如诉,既清凉又温润。惊喜之余,我颇感意外。言意外...

    157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浅谈徐公朝廷先生画马[图文]
    浅谈徐公朝廷先生画马[图文]

    奔马图我曾经为徐公朝廷先生写过一篇名为《一生为“马”》的文章,记得那时的主要侧重点是徐公的学画背景及简单的艺术描述,对于徐公来说确实不足以阐释清楚整条艺术脉络,或者讲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能遇到“读懂”他艺术的人也可算的上是他的知音吧。上面讲的话似乎我在卖什么“关子,其实不然,如果读懂一个艺术家,你必须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生活,徐公...

    133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