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寺庙的艺术和大师的客厅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呵呵 点击 :

如今的许多信徒把佛教当作一种身份的修饰、财富的装饰和空虚的掩饰。如今的寺庙有许多已沦为无知者求财,有心人敛财的地方。

但是这种情形,并非自古一贯如此。在我们的模糊印象中,古代的寺庙是礼佛的清静之地;也是落魄书生求签时偶遇千金小姐的地方;也是杨康掌劈黄蓉软猬甲的地方;也是愤怒的朱重八题壁“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尤带腥”的地方。

事实上,对于宋、明、清的文人墨客、士绅精英来说,寺庙不仅仅是礼佛清修之地,更是文人士绅重要的文化交流的场所。讲学传道、书法绘画、吟诗会友,甚至画作和古董的交易都在寺庙里进行,彼时的寺庙是重要的文化场所。

宋、明、清的的寺院除了宗教传播之外,还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和精英阶层的活动中心。对于彼时的文人与士绅来说,寺院的宗教色彩不强,文化色彩和社交意味更加浓厚。文人墨客、士绅精英在寺庙里聚会、游玩,团结成为一个圈子,把不属于圈子的人排除在外。寺庙中的文化社交显示着文人士绅在一方的文化权力、艺术地位和精英的身份。

“梵刹琳宫,文流羽士所潜踪,历代名贤高士多游息。”——常常拜访、捐资寺庙的文人和士绅的艺术品味也影响着寺院里的和尚。许多聪明的和尚的诗书、字画上的造诣超群。今天宝岛上的星云大师虚怀若谷,毫不介意别人叫他“政治和尚”,古时的“政治和尚”少,而“艺术和尚”多,文徵明、董其昌都曾与资深艺术和尚交往,两人都喜欢流连寺院,馈赠墨宝。

1633年,大约在冬季,见月宗师偶居湖广一所庙宇,遇到一位明藩王的世子前来游览。踏雪而来的世子欲画一幅“独钓寒江雪”,然而“炭稿数次”,仍踌躇不已,未敢下笔动墨。见月宗师在一旁道:“凡善画者,意在笔先,下手不假思议,方得其神。如此再三拟度,恐无天然之妙。”世子有些不悦,说:“你来,你来。”见月执笔一气呵成。世子感慨:“僧中所隐高士不少。”两人由此相识相知。

宋、明、清三代,无数的寺庙中每天都发生无数这样的文人墨客的偶遇或者约会。在寺庙里遇到沈周、董其昌与文徵明这一类文人骚客的机会多多。相比之下,在破庙里遇见身中奇毒受重伤的江湖少侠,或者撞见落魄失所寄身小庙的曾涤生,纯属小概率事件。

古代的文人士绅对寺院的情感与眷恋,与其说受到宗教价值的吸引,不如说沉醉于寺院的文化与审美。寺院的幽静、安详、隐秘,远离政坛纷争、风尘喧扰,成为一个理想的文化庇护场所,与文人墨客的隐士理想不谋而合。

晚清之后,佛教几经历难,寺庙里的文人墨客也是风吹雨打散落无踪。直到近年,佛教寺庙再次复兴,香火鼎盛——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信众如云——王侯贵臣弃豪车如脱履,庶士富绅舍资财若遗迹。但是,今天的寺庙已经与文人士绅的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毫无关系。

佛教在近年的复兴基于两点:对于新贵与富商来说,他们困惑于社会快速变化及政经生涯的不安全感,希望寻求一种心灵庇护。对于民众来说,是一种对道德复兴的渴望:在商品化大潮与社会腐败的影响下,传统的伦理和社会规范不断瓦解,人们希望在佛教中寻找新的道德支撑点。

随手翻开历史书,愈是乱世红尘,人们愈是期待慈航普度。自唐代之后,寺院最多、香火最盛的三个时期分别是:晚宋、晚明、晚清——可惜这个“晚”,是“夕阳晚照近黄昏”的“晚”,而不是“欲济苍生未应晚”的“晚”。

如果说,今天进寺院烧香求佛的新贵与明星,尚存一息敬畏心,尚有一丝为新财富寻求道德支持的祈望。那么,那些寻求“异能大师”庇佑的新贵与明星,则表达了他们更加直接而强烈的渴望,他们所怀的尽是私心,并没有宗教信仰的关怀。

要求新贵与明星像古代的文人士绅一样,把寺院当作艺术文化交流的场所,通过诗书绘画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太麻烦了。新贵与明星们可以通过给“异能大师”送上厚礼:大则悍马载黄金,随喜善缘;小则名家画一轴,亦是善果。直接换取大师客厅的入场券,瞬间获取大师长保平安富贵的承诺,方便快捷,还免增值税。

要求新贵与明星像古代的文人士绅一样,通过文化与艺术来划分精英阶层,太麻烦了。新富与明星们宁愿走进“异能大师”的客厅,上一堂方便快捷的富贵联谊速成班。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大师也有算不到的福祸。今季最火爆的美剧《纸牌屋》里的男主角教育我们:“Aperson'scharacterisn'tdeterminedbyhowheorsheenjoysvictory,butratherhowheorsheenduresdefeat.”——很遗憾,个别异能大师显然缺乏史派西那种直面失败的勇气和处理不测风云的能力。在底牌被揭穿之后,“大师”的气急败坏与恶言相向,就是这个浮躁而虚无的时代的最佳注脚。在目睹了“大师”的这一场闹剧之后,但愿我们的新贵与明星能够清醒一番,从今往后能够以冰心对待“太太的客厅”的态度来对待“大师的客厅”。

“大师”终究是浮云,礼佛静修是正道。《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人不是不能有所求,但若是求见佛祖法相或者向佛祖求富贵平安,肯定不是真的信徒。

对新贵与明星来说,如果《金刚经》太艰涩,不妨听一听莫文蔚《盛夏的果实》: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不再见你,你才会把我记起。——学会放弃欲望,忘记佛祖,才是靠近信仰的第一步。

滚滚长江东逝水,百年人事几番新,如今的寺庙里不再有落魄书生踌躇而行,不再有满襟墨迹的髠残与石涛向你款款走来,寺庙也不再是文人画家和士绅精英作画、赏画、吟诗、鉴别古董的文化场所。但是无论寺庙与艺术如何变化万千,有一点我们应该始终记住:寺庙多去少去无妨,佛祖应该在心中长留。艺术品多买少买皆可,但是艺术应该在心中长存。

廖廖

相关文章

  • 宋晓霞:吴长江青藏写生是人本主义的表达[图文]
    宋晓霞:吴长江青藏写生是人本主义的表达[图文]

    2010年4月28日《藏家小院》(水彩)40×65cm(青海同仁)一十五年前,我随吴长江初踏青藏高原。从西宁去玉树,一路上长途客车时走时停,道路也时断时续。临近傍晚的时候,车子彻底抛锚,我们一车人都下来,捡了要紧的行李随身带上,站在路边拦截过往车辆。同车的都是沿途的乡亲,有不少是藏胞。吴长江在挨挨挤挤的人群中背着画具,怀里还小心地抱着画夹子。有卡车来了,有人冲上去用...

    13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回归本真 书画家最终还需靠作品说话[图文]
    回归本真 书画家最终还需靠作品说话[图文]

    当下社会,伴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高歌猛进”,人们也变得愈来愈浮躁,书画家也在这场喧嚣的洪流中深受侵染。大家都急于争名夺利,当利不让。焦躁不安的心态书写在眉宇之间,能够静下心思来鉴古出新者寥若星辰。书画作品也日渐变得俗中无雅,毫无意趣可言。纵观历史,历朝当代仅有的几位书画界可津津乐道的大家,又有哪个不是因其在书画技艺的传承中有独到建树而名垂青史,可被后世颂扬至今的?追名逐利...

    77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兆平水墨绘画:在水墨生态中生发文化精神(组图)
    刘兆平水墨绘画:在水墨生态中生发文化精神(组图)

    刘兆平近照1950年生于青岛平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呼和浩特画院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从长城到奥林匹亚艺术行组委会执行主席,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创意顾问,亚洲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曾主持安徒生全球庆典中国艺术展、都灵冬奥会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任国际创意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兼艺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央美院创意生态顾问。致力于探索中国写意新境界,推广中国传...

    13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寻 巢[图文]
    寻 巢[图文]

    高明寻巢布面油画成龙先生20年前在皖南买下10幢明清的古屋(包括一个古戏台),材料多为紫檀木樟木、等名贵树种以及大量木、石、砖雕件家具等,年代可上溯到400年的历史,总价值数亿。成龙近日连发微博表示想捐给新加坡收藏。400年的风霜雨雪;400年的战火纷争;400年的人伦更替,无数古建筑尤其是弱势的古民居大都灰飞烟灭,今人只能在《清明上河图》中揣摩探微。然徽州古民居却整村整城保存完好,可谓奇迹。...

    53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许江:船场记忆、土楼意想[图文]
    许江:船场记忆、土楼意想[图文]

    写给厦漳泉中山公园计划开幕船场景象,是我少年时重要的记忆。那是1968年夏、秋、冬季的事。我随我的姑姑在南清的船场,那里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小山镇。镇头几株蔽荫广大的老树,磨得发光的石板从那里铺入,供销社、邮局、粮站挨着小街的一旁,一座古桥架在深涧之上,将两面陡峭的山坡连在一起,山里的挑夫们用他们略显佝偻的身板,挑起小镇的繁荣和四季。当时正值“文革”中“万马...

    83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久,瑞典皇家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偕同夫人陈文芬在上海首次参加中国作家的新书发布会。在他口中,曹乃谦是“中国最一流作家之一,他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37岁开始写作,病中一直坚守的作家,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也把我和诺奖联系在一起,我...

    147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滑田友:泥巴里的灵魂[图文]
    滑田友:泥巴里的灵魂[图文]

    图片说明:圆雕《陈散原像》泥巴里的灵魂——雕塑家滑田友的斧凿人生本报记者柳青中华艺术宫“名家馆”专题陈列中,滑田友(1901-1986)是唯一的雕塑家。如果不是偶然得到徐悲鸿的赏识,滑田友也许会终老于苏北的小县城,做一辈子小学美术教员。1930年初的寒假,他在淮阴老家,用因陋就简的材料给三岁的儿子刻了只木雕兔子,看到孩子欢喜极了,他又找来一块...

    41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徐冰:当代艺术假大空 [图文]
    徐冰:当代艺术假大空 [图文]

    2012年4月,艺术家徐冰在“地书”上海展览现场。身处当代艺术系统之中,徐冰却对当代艺术持批判的态度:“我要是不参与这个系统,我也不能够批判。西方也在自我反省这个系统。”谈当代艺术徐冰:当代艺术里有假大空的成分他曾经创作出一部“无人能懂”的《天书》,而今,他带着“人人能懂”的《地书》来到上海。...

    35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在似与不似之间求神似[图文]
    在似与不似之间求神似[图文]

    王清建近照几日来,徜徉在王清建先生的“葡萄园”里,竟然有点流连忘返了。紫葡萄、绿葡萄、金葡萄,王清建的“葡萄园”里,珠圆玉润,硕果盈枝。这些葡萄可观、可赏,但不可以食。人在尺幅之间寻觅,恍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寻觅,显然已超越了一串葡萄意义,思想的行止,其实步入了另一个殿堂:那是意绪美与诗意美交织的世界。葡萄入画,在当下似乎成了一种时...

    135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人民日报:林风眠与沈柔坚的友谊与创造[图文]
    人民日报:林风眠与沈柔坚的友谊与创造[图文]

    沈柔坚旧藏之林风眠《紫藤双雀图》枕流公寓在上海华山路上只有一个小小的门。若不是曾在书中读到,大多数人或许都不会在此驻足,也不会想到,这楼曾是李鸿章家族的产业,“金嗓子”周璇也于1932年在此安家,更不会去想这楼曾经见证过的如歌往事。枕流公寓原址为英资泰兴银行大班的花园住宅,后被李鸿章家族购得,其子李经迈拆除旧居,在原址上重建了这座西班牙样式的高层公寓,并引用&ldqu...

    127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马奈与印象画派的难解情缘 色彩革命的先锋[图文]
    马奈与印象画派的难解情缘 色彩革命的先锋[图文]

    实际上,马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画派,尽管他与印象派年轻的画家们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同他们一起外出写生,他却始终拒绝参加印象派组织的画展。然而,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可以说,他创作风格与艺术理念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爱德华·马奈马奈与印象画派爱德华·马奈(douardManet,1832.01.23-1883.04....

    116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孙克:王奇寅新水墨画[图文]
    孙克:王奇寅新水墨画[图文]

    这些年来我国画坛一派繁荣兴旺,名家辈出,新人涌现。王奇寅正是在青年中涌现的富有才华、头脑清晰、具有使命感的画家。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长中的青年,有更多的沉稳与成熟,这很可贵。王奇寅很善于动脑,他的画力图利用新技法造成的肌理特征,烘托一种氛围,渲染一种意境。正是这个意境,首先为观者所感受到、被吸引、被感染,接下来,是内行和有品味观众才会玩味这笔墨与技法的独特性。对花鸟画来说,意...

    199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佴旻自述—关于水墨画现状的一点思考[图文]
    杨佴旻自述—关于水墨画现状的一点思考[图文]

    杨佴旻当今的水墨画现状和社会太不匹配。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实在不应该是眼下这样的水墨画。更甚至是︰很多人,似乎已经安于水墨画的现状,他们以为水墨画已经很现在了!鉴于水墨画目前的实际,我想到了“大水墨”。先生们有严格的规范,批评家有成套的理论,我不是文艺理论的研究者,我有的可能只是一点偏见。当今的水墨画现状和社会太不匹配。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8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略论近代书法家徐之谦的生平及艺术[图文]
    略论近代书法家徐之谦的生平及艺术[图文]

    徐之谦篆书作品□汪新林徐之谦(1903-1985),字钵盦,号益斋,又号居庸山农,昌平阳坊镇葛村人,近现代书法大家、篆刻家。其金石书法炉火纯青,对篆、隶、行、楷、草及宋体、美术字无不精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林全才、奇才。同时,他学古而不泥古,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前人的经典佳作融会贯通,既恪守宗法、遵循规范,又有所创新、独具特色。他的篆刻作品结构端庄、笔力雅练、刀法刚健、疏密得当,在国内外享有极...

    9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盖里·李作品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正在红专厂E9艺术馆展出的《一半一半》展览有个长而佶屈聱牙的副标题——三位探索土著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当我们看到“土著文化”这个词时,往往会预设看到一些符号化的原始风情——展馆门外燃烧着的带来“澳大利亚味道&rd...

    176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