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研究员
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1·11”火灾应急救援指挥部日前对外发布,火灾原因已经查明,为独克宗古城池廊硕8号的如意客栈经营者唐英在卧室内使用五面卤素取暖器不当,入睡前未关闭电源,取暖器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经相关机构司法鉴定,此次火灾烧损房屋直接财产损失为人民币8983.9308万元。
这次大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就此专访了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研究员。
大火是对文化遗产的沉重打击
记者:类似的火灾在云南及国内其他地方发生过不止一次。您怎样看待这场大火?
杨福泉:通过这次独克宗古城大火,我想到了去年丽江古城发生的火灾,更远些的,还想到了新中国成立前丽江古城也发生过的烧毁整整一条“见罗阁”街(大理街)的大火。
丽江的大研古城和独克宗古城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重要驿站。和独克宗古城内的建筑一样,云南很多古镇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的。它们都是我国和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无一例外是以木结构民居为突出特色文化名城,一旦某个家庭或客栈失火,很快就殃及邻居,大火会迅速蔓延开来。每一次大火,都意味着对古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茶马古道文化的严重打击。因为古城内的不少建筑承载了文化和历史,很多院落不仅是古色古香的木头建筑,还是承载着一页页厚重文化的历史。
防范火灾提出新课题
记者:在您看来,透过这次大火,今后各地古城保护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杨福泉:我这次在香格里拉和本地人谈起独克宗大火,有当地居民说,这些木头房子紧紧相连,几乎没有任何间距,也是造成一家失火殃及一大片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独克宗附近的河水冰冻,给用水灭火也带来了很多困难。
我觉得应该认真来思考如何保护这些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建筑群和突出特色的古城古镇。木结构建筑是我国传统古建筑的突出特色,但从防火上而言这也往往是它们的软肋。为更好地防范火灾,除了在布置防火灭火装备、安排好既是景观又可以在火灾发生时派上用场的溪流、井、泉等的合理布局,还应考虑使用不影响民居传统外观而又能防火的更先进的建筑材料,这是对我国古城保护提出的新挑战和要求。
“两难”困境,面临突围
记者:在探讨火灾原因时,有人将其归咎于独克宗古城里的商业发展。商业化是许多古城在保护时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您是否认同这样的判断?
杨福泉:“因过度商业化而导致大火”这样的论断,我觉得是偏颇和片面的。在古城的保护和发展中,商业化不可避免,如何掌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尺度从来都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商业化在促进古城商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口增加,虽然人口增加给古城古镇的管理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只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管理和硬件的升级,还是能防止此类事情发生的。把火灾这样的问题归结于商业发展是一种简单武断的看法。比如丽江古城在新中国成立前也曾发生过大火,那时丽江古城的商业还很不发达,因此不能把什么问题都归咎于商业的发展。
不过,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商业的发展、旅游的繁荣,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发展,居住的人多了,用电用火多了,火灾的隐患自然也就加大了。因此,需要制定更严格的减灾防灾的地方条例和规章制度,奖惩分明,同时要在古城进行扎扎实实的防火灾教育等,形成相关职能部门和古城居民人人防火、各个监督的好风气;同时,也充分吸收各地传统的防火和灭火等方面的智慧、做法和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防火灭火技术设备和方法,以及消防方面的管理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