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文献角度也说《功甫帖》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鸟儿 点击 :

这一段时间,大家就《功甫帖》的真伪问题展开了很多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古代书法、碑拓、复制、题跋、钤印等各种艺术类型的方方面面,无疑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对于特定的文献来说,其价值主要取决于你如何来利用它。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可以再回来讨论一下《功甫帖》的相关问题,来看看帖中记录的这九个字究竟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

《功甫帖》究竟是什么东西?

《功甫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很令人遐想。以传统观点而言,这个帖无疑是个小柬。但正如很多人已经指出的那样,作为一幅一般意义上的便条,其内容实在太简单了。再者,尤其引人疑虑的是,传世的东坡函札乃至宋人函札,无论是手迹还是文献的记录中,在函中的自称大都是称名不称姓的,很少有如《功甫帖》这样,开首即自称“苏轼”的。

据唐代末年孙光宪所撰《北梦琐言》卷九记载:“古之制字卷纸题名姓,号曰名纸。大中年薛保逊为举场头角,人皆体效方作门状,洎后仍以所怀列于启事,随启诣公相门,号为门状。门启虽繁于名纸,各便于时也。书云:‘谨祗候起居,郎某官。’即是起居在前,某官在后,至今颠倒,无人改更矣。有朝廷改之,亦美事也。”可见在唐末的时候,门状或名纸已经改变格式,变为书状人姓名在前,问候语在后了。宋代的书仪基本上是延续了唐代的格式。据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士大夫交谒,祖宗时用门状……元丰后又盛行手刺,前不具衔,上云:‘某谨上谒某官,某月日,结衔姓名。刺或云状,亦或不结衔,止书郡名,然皆手书。苏、黄、晁、张诸公皆然,今犹有藏之者。后又止行门状,或不能一一作门状,则但留语阍人云,某官来见。而苦于阍人匿而不告。绍兴初乃用榜子,直书衔及姓名,至今不废。”这条记录,则不仅说到了名刺的演变,更是直接地揭明了陆游曾经亲眼目睹过东坡手书门状的事实。至于东坡既然已在当涂,且与功甫多次见面,为什么还要送门状这个问题,《曲洧旧闻》卷三记载了一件欧阳修的故事,说:“欧公下士,近世无比。作河北转运使过滑州,访刘羲叟于陋巷中。羲叟时为布衣,未有知者。公任翰林学士,常有空头门状数十纸随身,或见贤士大夫称道人物,必问其所居,书填门状,先往见之。果如所言,则便延誉,未尝以外貌骄人也。”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每次去拜会士大夫,都要先递门状。再根据《癸辛杂志》中所述:“节序交贺之礼,不亲至者每以束刺佥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司马公自在台阁时,不送门状(即名刺),曰不诚之事不可为之。”也就是说,当时士大夫之间的会面都比较郑重,拜会对方之前,要先递门状或名刺。而逢年过节或者有事,但又不能亲自登门拜访时,也要让仆役代送门状给对方。

门状的大小,其实也有一定之规。《癸辛杂识·前集》:“今时风俗转薄之甚,昔日投门状有大状、小状,大状则全纸,小状则半纸。今时之刺大不盈掌,足见礼之薄矣。”但事实上,大状用得比较少,至于小状,据司马光《书仪》“名纸”条:“取纸半幅,左卷令紧实,以线近上横系之,题其阳面,云乡贡进士姓名。”自注:“凡名纸,吉仪左卷,题于左掩之端,为阳面。凶仪右卷,题于右掩之端,为阴面。”《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前集》卷九也记录了门状的样式:“凡门状,用大白纸一幅,前空二寸,真楷小书字,疏密相对。”又说:“凡名刺,用纸三四寸阔,左卷如箸大,用红线束腰,须真楷细书。或仓促无纸线,则剪红纸一小条,就于名上束定亦得。”所谓“大白纸一幅”,说的应该是大状。所谓“用纸三四寸阔”,说的应该就是小状。

我们再接下来考察一下《功甫帖》的尺幅,据报道,大概是27.9cm×9.5cm,与前述小状的尺寸差不多。也就是说,《功甫帖》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个门状或者名纸,所以它的内容会这么简单,所以才会有连名带姓一起书写的方式。

总结一下,大概在元丰七年六月下旬,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经老友郭祥正的家乡当涂,逗留数日。在离别之前,东坡先写了个门状给郭祥正,说明要登门拜访告别。而《功甫帖》原迹就是这次告别前门状的实物留存。

翁方纲跋文的问题

翁方纲是位很有文献意识的学者,他撰写的很多文字的手稿,都经他本人仔细收存而流传至今。其荦荦大者如上百万字的《四库提要稿》,在历经劫火之后,现在安藏于澳门图书馆中。而尤其值得庆幸的是,这篇《功甫帖》跋文的手稿,也同样留存到了现在,现存于台湾的“国家图书馆”中。且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就被影印行世,化身百千,非常便于大家利用。而包括这篇《功甫帖》跋文在内的原本未曾入集的翁氏佚文,在上世纪经沈津先生辑录结集后,更是广为大家周知,为翁方纲和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不少的便利。这次有关《功甫帖》的讨论中,有一部分的争论,就是围绕着这篇跋文展开的。其中最使大家感到困惑的,就是为什么沈津所辑跋文,竟然与帖后所附文字存在差异?会不会是沈先生在过录时有所误植?还是这篇跋文本身在内容上存在什么问题?事实上,我们将沈本文字与翁方纲手稿对勘后可以发现,沈本文字除个别手民所误之外,并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是不是因为帖后跋文中存在的这些与原稿的差异,我们就可以认为跋文是伪作呢?当然不可以!事实上,以最令大家生疑的落款时间来说,原稿作“乾隆庚戌秋八月秋史侍御持以见示”,而跋文则作“乾隆五十五年秋九月十有二日,北平翁方纲书于宝苏室”,时间上竟然差了有一个月之久。但其实我们只要稍微认真读一下,就会发现两篇文字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文字相同,才应该引起我们的怀疑才对。这里说的八月,是指江德量刚把《功甫帖》送来翁府的时间,而九月十二日,则是翁方纲将应邀所撰的这篇文字誊录于帖后的时间。两者不同,完全合情合理。而原稿与跋文的其他不同之处,也不过是翁氏本人在誊录时,在原稿基础上的顺手改动而已,原本没有什么其他缘故,实在是不需深求的。但值得一提的是,翁方纲对于《功甫帖》的释文,与其他记录存在不同之处,即将帖首的“苏轼”写作“苏某”。这是不是意味着翁方纲所见之物,是作“苏某”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能这么理解。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敬语、避讳无处不见,翁方纲对于苏轼极其膜拜,他的书斋又名宝苏室,就可说明这一点。而他之所以将“苏轼”改写为“苏某”的原因,就在于不愿意直书东坡之名。在古代,直呼别人的名,是件很不尊重对方的事情。明了于此,则翁方纲录文中与原帖存在的异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虽然从艺术角度来说,这次面世的《功甫帖》及后附的翁方纲手跋,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即便都是摹作,从文献学角度来说,这两篇文字的内容却都有所本源,应该都是可信的。

(本文发表有删节)

相关文章

  • 高剑父: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图文]
    高剑父: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图文]

    广州艺博院馆藏高剑父《南瓜》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实习生陈宇强对于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高剑父,我们往往只知道他将西洋画、日本画融进中国画里,折衷中西,是个“画坛革命派”,对时代审美的丰富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他与宋院体画的深刻关系以及晚年提倡“新文人画”的这段历史却知之不详。甚至,有些论者还将他晚年移居澳门之后相对回归传统的那批作品看作“...

    2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朱壶如诗说宝璜[图文]
    朱壶如诗说宝璜[图文]

    我时常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进入《朱壶丹心》网站,一边啜着用朱壶泡出的清茶,一边细细地品读壶友们贴在站上的赏壶文字,偷偷地分享他们因拥有朱壶而产生的快乐。我不否定其他制壶者的优秀,但燕瘦环肥,各人审美取向不同,朱壶于我最是独爱。所以我和别的朱壶拥趸者一样,用朱壶、品朱壶便成为了每日必做的功课。这是一个雨后的清晨,一阵电话铃声将我从睡中唤醒。呵呵,难得的凉睡让我差点忘记了对朋友,对一个忘年交的承诺...

    110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建筑师陈暄访谈:我的梦想是建一座美术馆[图文]
    建筑师陈暄访谈:我的梦想是建一座美术馆[图文]

    建筑师陈暄第一眼看到陈暄,你很难将眼前这位身材娇小,长发披肩的柔弱女生与建筑师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接下来,当你翻阅她的履历时,还会有一连串的吃惊等着你。陈暄于2004年建立十上建筑设计工作室,她主持过的项目大到公共场馆建筑如阿联酋大使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咖啡厅,小到隋建国工作室、UCCA艺术商店、空白空间画廊以及愚公移山音乐表演场地等空间设计。纵观这些地标性建筑或艺术空间,你会发现为陈暄的作品...

    10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国画不当代何谈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国画不当代何谈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吴冠中-秋声赋-百雅轩珂罗版画(原作水墨、宣纸)-60x124cm-2007事件背景:2011年由项丽萍策划的《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艺术展被《国家美术》杂志2012年1月刊评为2011年度“十佳”展览之一。《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2011年9月8日在苏州本色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有15位参展艺术家,上至已经作古的郎静山、吴冠中,中到尚扬、申凡、夏小万,下至未...

    177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秀祥:逆境中成长的农民画家[图文]
    李秀祥:逆境中成长的农民画家[图文]

    李秀祥近照他出生在贫寒家庭,父亲是生产队会计却写得一手好字,还擅长绘画,因此广播里经常讲到父亲的名字,正因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使他自幼便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他曾经连续奋斗三年最终还是与淮安师范美术专科失之交臂。踏入社会后,一边从事工作,一边学习,始终不放弃绘画的学习与创作。多年的坚持不懈终于成就了他的国画梦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画家,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他就是李秀祥。说起李...

    87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写作致富是件光荣的事[图文]
    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写作致富是件光荣的事[图文]

    2012网络作家富豪榜出炉“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接受本报独家专访透露办榜初衷回应外界质疑□本报记者吴海鸥每逢年底、“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时,都少不了争议,今年的第七届也不例外。亮点不少:中国作家首次集体走红毯,获颁象征着荣誉的富豪榜金像奖、首次推出“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引发媒体强烈关注;争议不少:以郑渊洁&ldq...

    3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的传承与演进[图文]
    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的传承与演进[图文]

    1951年,徐悲鸿在家中创作《毛主席在人民中》北京王刚徐小阳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当属徐悲鸿先生无疑。徐悲鸿先生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写实主义绘画艺术体系,从而一改宋代以后几百年间中国画坛陈陈相因的颓靡之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绘画艺术领域乃至社会文化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中国民族文艺复兴运动&rdqu...

    2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栗宪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图文]
    栗宪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图文]

    栗宪庭近影2012年6月21日,西安初夏明媚的午后,曲江一处古雅的院落,水声鸟鸣中,在挂满嫣红梅李的果树下,栗宪庭侃侃而谈,态度是那样率真、谦和,话题围绕中国当代艺术,又超越中国当代艺术本身……栗宪庭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三十多年中,他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变化,开创性地策划了诸多重量级的代表着重要艺术潮流和走向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对中国现代艺...

    18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萧海春山水画新作《鹊华秋色图》上海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却又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上海的艺术家一直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远离政治主题,画一些风景、静物、变形的人物,寻求一种个性的语言。这种温和的前卫也决定了它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回响,它就是一群艺术家的一个寻求创作自由的派对——但我觉得这更接近艺术的正道。张培成“上海美术进京展”去年在中国...

    5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麒麟送子图苏州桃花坞年画编者按: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逢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许多人的回忆里,年画是心中那份醇正的“年味”,不变的乡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些“墙上的风景”正离我们渐行渐远,现代住宅环境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后继乏人等因素...

    11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梵高语录[图文]
    梵高语录[图文]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好极了,即使这是事实,我也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是冷静而不是热情,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124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我的艺术论[图文]
    我的艺术论[图文]

    废墟上的沉思——周天黎在北京圆明园(1990年)从艺术文化史的角度严谨评判,周天黎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思想家之一;人性论和思想解放、艺术良知的倡导者;人文艺术的标杆性人物。她的精神家族中,有屈原、嵇康、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唐伯虎、李清照、陆游、徐渭、八大、石涛、曹雪芹、郑板桥、蒲松龄、龚自珍、谭嗣同、梁启超、秋瑾、鲁迅、陈寅恪等等先贤巨擘。这位始...

    126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程美信:实验水墨不要迎合传统绘画
    程美信:实验水墨不要迎合传统绘画

    程美信艺术虫:您认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是如何的,尤其是最近又新火热起来的当代水墨艺术?程美信:当代水墨艺术是个炒冷饭话题,那些画家作品全定格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实验水墨的兴起,不是要迎合传统绘画,而是反传统的变革,但如今水墨却成了民族身份和历史文脉,甚至成为传统的卫道士。这简直是有奶便是娘的瞎扯,这种学术卖点只是为了吻合当前的市场胃口而已。当代水墨曾是被人忽视的期货,它即不传统也不当代,...

    10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瓷画创作:因形施画追求神韵[图文]
    瓷画创作:因形施画追求神韵[图文]

    香风十里(瓷板)钟振华钟振华艺术陶瓷创作是综合绘画、雕刻、金石、书法、化学工艺于一体的造型艺术,不但可以表现创作者的绘画美感,也可着重于材质的运用,展示陶瓷特有的工艺技巧,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艺术陶瓷创作要注意器形与绘画相结合,在选择坯体与瓷胎时,就应心中有画;在创作一件作品时,就应已经知道什么器形适合,这是一个陶艺家应该具备的素质。陶瓷艺术不同于国画和油画,它是三维艺术,把瓷瓶...

    52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记者刘婷)昨天,由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新浪文化读书举办的“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举行并进行网络图文直播。李敬泽、陆建德、陈众议、雷达、梁鸿鹰、陈晓明等众多评论家对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对目前的舆论热潮进行了较为冷静的思考。对于莫言的写作特点,梁鸿鹰表示,他的特质在于扎根中国现实,进行无拘无束的文学创造。作家的写作还是要注重自己的...

    6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