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初识潘华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闹闹 点击 :

年初,在慈溪一次活动中,经慈溪政协徐主席的介绍,初识潘华。

我佩服有些画家既能画山水,又能画花鸟与人物,甚至书法也很精到。为何佩服,是因为我也很想做一个多能的画家,但笔头就是转不过来。我画山水,有时想动几笔花鸟,有人说是山水花鸟。可见山水用笔与花鸟用笔之截然不同,笔墨造型中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一种习性,抛弃又谈何容易。于是必须老老实实地先打好花鸟的基础,从学花鸟画的漫长过程中,积淀了笔墨与线条的驾驭经验,并具备娴熟的笔墨造型能力后,再做深入,这样才能画好花鸟画。

近日,看了潘华的作品,我也不由地佩服起来。他在山水画上花费了甚多精力,进入得也很深,造诣很高。同时,花鸟画也画得很有气色。另外他还专攻古墙门画,从这个层面上看,潘华的确很用功,同时又很有灵性。是一位有扎实笔墨功底而又赋有时代创新精神的画家。他在陆一飞、孔仲起等老师的教导下,画艺大进。笔墨苍劲浑厚而不失灵动、拙趣横生中又富含天趣。他悟性好,笔墨驾驭能力强。故作画随心应手,表现手法又很多,墨彩华润素雅。画了许多山水、花鸟、墙门的好画。以画来表达画家内心的深厚感情,画中往往更见其含蓄深远的意境。他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在他的画里,有着农村生活的感悟,强烈的乡土气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孕育着人文精华。他的画使人感到很纯朴与亲切,让人沉醉于一派浓浓的浙东山水风情之中。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情,使潘华的笔墨更加靓丽,画面也带着一种“盐味”。这“盐味”是慈溪小海鲜的味道。我去慈溪,一到嘴就馋了,小海鲜和乡土菜是很有吸引力的。美术家要做美食家,全都在一个“品”字上。我想平时潘华家中的菜肴是离不开小海鲜的,他外出也少不了带一瓶黄泥螺。他热爱生活中的乡土,山山水水的乡情浸透他的心境。画中表露的乡土情就是他的“无定法”之法,久久就成为他的表现语言。另外,受黄宾虹的影响,潘华的山水画更注重“情”的表述。清代恽南田《南田画论》云:“笔画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又云:“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也。”画家的精神或文化境界乃为画者之精神支柱。我以上所述潘华之家乡恋,就是他的境界。有了这个境界,技法就成了他随心所欲的“无定法”之法。师古而不泥古。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云:“用笔亦无定法,随人所向而习之,久久精熟,便能变化古人,自出手眼。”

潘华是一个勤奋的画家,他画画一为爱好,二为生活。因为爱好,因为生活,他必须勤奋。勤奋了,于是更爱好,更爱好就更勤奋了。生活也就慢慢脱离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在艺术的追求下,使这种生活更精彩了。这是艺术家的一种可爱的循环。潘华有扎实的传统基础,同时又努力追求探索一种新的表现方法,他不是一位因循守旧者,而是努力营造一种现代气息的拓新者,画面在当下的文化语境,呈现一种神采奕奕的精神状态。这种努力使潘华的艺术之路更踏实。

潘华的老宅墙门题材,画得非常逼真。它不仅是中国南方民居建筑的象征,更传递着一种江南小城的文化氛围与经贸发展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繁荣、勤劳、发达、致富的家族故事,又是带给我们诸多遐想的小城故事。画老宅墙门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特别是用中国画的笔墨来表现,更是难事。这不仅要求画家掌握墙门的建筑结构,还要用笔墨造型的语言来反映一种气息,表达一种文化精神。对于这种探求,我希望他能创立一种墙门文化的形式语言,给人们一种对民宅的文化表达。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中有一种叫“界画”。至今,可以说已无人问津,没有人在研究这种画种的发展与当下性。以我所见,这种形式有它的现实意义。在大时代发展的今天,界画是可以发扬光大,表现大时代精神的,界画能在今天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城镇化、现代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形式对保护先人遗留下来的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具有积极意义。开启、呼唤界画的发展,更好地表现当下时代精神,让古老的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潘华如能在这方面努力下去,将会是一条康庄大道。我以为潘华走得很有前瞻性,况且他有如此扎实的基础,应该说成果可期。

看了潘华的花鸟画,感到他的画没有山水味,他的笔墨造型能力扎实老到。他的花鸟学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但没有被困囿,师古而不泥古,吸收前人的表现语言,塑造带有乡土味的花鸟画。这种“乡土味”是我的偏见,也是地域画家所必然拥有的特点。我不懂花鸟画,但也有一点以为,花鸟画比山水画更注重个性,于是更需要一种“酶”来促成,这种“酶”我以为就是“乡土味”。至于潘华的花鸟画画得如何,今天只是提个头,希各位给予批评与赐教。

宁波这方风水宝地,不但孕育了河姆渡文化,而且一直是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潘天寿是宁波人,沙孟海是宁波人,虞世南、陈之佛更是潘华的同乡。无论在今天还有昨天,宁波出了多少书画界的大师,我没研究过。潘华作为宁波人,被那家乡的水土风情滋润着、孕育着,给予他无穷的、取之不竭的人文资源与风土人情。我看好潘华,因为他是宁波人,他具有宁波人的勤奋、智慧。我也欣赏他,他对画是多么的钟情与执着。

最后,我祝愿他能厚积薄发。

2000年11月于中国美术学院

卓鹤君: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相关文章

  • 康良河:从银幕背后走向台前的书法家[图文]
    康良河:从银幕背后走向台前的书法家[图文]

    【人物档案】康良河,本科学历,祖籍山东菏泽,参加工作30余年,先后下过乡、任知青组长;当过兵,任文书、营部书记、干事,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战功;从事过人事、教育、宣传等项工作。后从事电视工作,在中视频道国际传媒、中央电视台网络电视旅游频道《精彩中国》栏目组、中央电视台世界地理频道《名扬中国》栏目组、中国网络电视台环保频道《和谐中国行》栏目组历任策划、导演、主任等职务。康良河副会长为鼎诚阁古...

    46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谁把“莫言热”引向荒诞?[图文]
    谁把“莫言热”引向荒诞?[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据媒体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在家乡山东高密的旧居成为旅游景点,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久无人迹的旧居火了,院中生长的萝卜、树苗,甚至是墙角生长的小草却遭了秧,被前来“沾喜气”的游客拔光了,甚至有游客边扯树叶边许愿:“让儿子也沾沾文曲星莫言的光,保佑儿子明年考上北大”。莫言得诺奖,旧居很受伤,是谁动了莫言家的萝卜?又是谁,把一...

    175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美退休批评家称当代艺术肮脏愚蠢[图文]
    美退休批评家称当代艺术肮脏愚蠢[图文]

    图片资料一位重量级美国批评家近日炮轰当代艺术界,称任何人只要“看过蝙蝠侠漫画”就足以在艺术界任职。戴夫·希基是一位策展人、教授以及一位以捍卫美的激情洋溢的散文集《看不见的龙》和一系列文化批评文章而著称的作家。他正远离被他称为僵化、自我崇拜和被一群对自己所行之事毫无敬意的富有的收藏者们绑票了的艺术界。“他们从事对冲基金业务,所以他们把赚取的暴力...

    39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合肥美术馆似鸡窝:建筑东施的丑陋策略[图文]
    合肥美术馆似鸡窝:建筑东施的丑陋策略[图文]

    合肥美术馆在这个后现代传播的时代里,绝对会印证马克斯韦尔的那句名言:让人们谈论到你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东施效颦的古训看来要被重新定义了。新近落成的合肥美术馆,就在文化建筑这个公共领域里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当代版本的“东施喜剧”,看看它的样子吧,这个所谓的美术馆(由合肥当代创新展示馆更名而来)自命为鸟巢,我倒认为那是对鸟巢或是鸡窝的一种不敬,也是对仿生学建筑的一种戏弄,...

    3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津:传统是丈量新水墨的一把尺子[图文]
    李津:传统是丈量新水墨的一把尺子[图文]

    李津有点奇怪这两年新水墨为什么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了,这位新水墨的代表艺术家绝对质疑新水墨真正意义的火。他认为现在的情况有点过于乐观了,其实只能说在过去新水墨被边缘化,现在实际上是稍微回到一个平稳状态,它也有收藏群体和关注群体了,但新水墨既不是一个气侯,也不是一个在未来引导主流的东西。重要的是活在当下Hi:大家一直把你视为当代水墨的代表人物,你怎么评价自己在这个群体里的位置?李:我今天能够做...

    9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以其所知,养其所不知——刘巨德先生艺术访谈[图文]
    以其所知,养其所不知——刘巨德先生艺术访谈[图文]

    刘巨德先生谈论艺术的时候那种投入,那种忘我,让人感觉到他不仅是一个亲和的长者,更是一个有着绵厚思想,对艺术十分虔诚的人。刘巨德先生满头银发,像一个历经人世沧桑的智者,访谈期间,他略带嘶哑的缓慢的叙说,将时间的影子停顿在思维的记忆里,思虑心移,悠长的溯往,时又回眸抚今,似乎瞬间阅尽世间酸甜苦辣。刘先生的笔下是一个丰盈的世界,他画故乡的小草,校园的荷塘,积雪前的白鹭,阳光下的猫,身边的学生等,所画之物...

    142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雕塑家克拉格:不存在之物更丰富多彩[图文]
    雕塑家克拉格:不存在之物更丰富多彩[图文]

    “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正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举行,这是继北京、成都之后,雕塑家在中国巡展的第三站。1988年就获得英国特纳奖的垂青,克拉格可以算是“英国年轻艺术家”的前辈。然而和那群每每在市场上掀起波澜的“艺术明星”相比,深居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克拉格似乎更是一位“探索家”。...

    55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所谓的“网络模式”。实际上,这种现象吸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关于艺术是社会互动和政治参与的一个平台或实验室的理念。在网络模式中包括了视觉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是其创作又远远超过了视觉艺术的范围。而且,网络模式不仅仅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模拟网络博客的方式,在社会传媒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之下,传统艺术和艺术...

    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书圣"王羲之成名史: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学王高潮[图文]
    "书圣"王羲之成名史: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学王高潮[图文]

    汉字书写作为文人之必备,作为一种高尚艺术行为,发展到东晋时代,已经是诸体皆备,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流向和气质。王羲之时代的中国书坛文化可谓百花齐放、星光灿烂、人才辈出,繁花似锦。此时,若论书法技艺和成就,可以说,王羲之只是百家中的一家,甚至最初处于劣势,书法“不胜庾翼、郗愔”。直到身后百年,才声名鹊起,成为“书圣”。那么,王羲之是怎样成为千...

    17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雄鸡牡丹迎吉祥
    雄鸡牡丹迎吉祥

    风雨同舟纳福迎祥,趋吉避凶,追求幸福,是人们的一种正常心理需求,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科技有多么发达,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自从人类有了思维后,就伴着人类一路走来。同时,又赋予了那些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的动植物以吉祥意蕴,它们承载着人们的希冀,与人类不离不弃地相依相伴着。《富贵大吉技法全解》(以下简称《富贵大吉》)的作者,就是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企求生活平安的想望,通过画笔,来教人们,如...

    54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春宫艺术品藏家贝索烈:通过情色认识古代中国[图文]
    春宫艺术品藏家贝索烈:通过情色认识古代中国[图文]

    贝索烈画家描绘的显然是发生在富贵之家后花园的一幕,画面充满禁忌的趣味:嶙峋的假山石旁,玉兰花开得正好,一对男女坐在假山石上,斜倚树木展露亲昵之态。他们的体态与假山石在构图上形成呼应。人物的背后是一丛丛肥硕的牡丹。透过玉兰花枝,能隐约看到亭台中桌上摆放的酒瓶,应是推杯换盏之后尚未收起。这满园春色的景象,就出现在一幅17世纪晚期的绢本画作上。而另一幅19世纪早期的绢本画,则描绘了一名女子出浴后的...

    12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谈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4月12日到6月1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北京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展品名录由法方裁定,但在策展主题的确定、展厅的布置上,国博体现了自己的立场。事实上,近...

    16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文]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雕塑大家吴为山称艺术离不开技术——在亚洲雕塑界,吴为山以他融汇东西的意象雕塑不停地开创着一个又一个“首次”。2003年,他那几乎手不盈握的《睡童》,一举夺得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50年展的“攀格林奖”,很快,他成为首位当选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和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的亚洲艺术家;2012年,他的《天人合一&md...

    4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赵无极把抽象艺术带回中国[图文]
    赵无极把抽象艺术带回中国[图文]

    赵无极与其作品著名法籍华裔画家赵无极于4月9日因病辞世,享年92岁。出生于江苏南通书香世家的赵无极师从林风眠,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此后蜚声国际,被誉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法国巴黎五月赵无极先后成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并获法国骑士勋章。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在即将5月出版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

    96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郭沫若深受王国维影响:继承其学术研究方法[图文]
    郭沫若深受王国维影响:继承其学术研究方法[图文]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又名鼎堂。1921年出版新诗集《女神》,为其成名之作而登上文坛。1924年6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和社会革命》之后自谓“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方面来”,8月翻译屠格涅夫《新时代》之后进一步表示“我现在成了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1926年3月出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文科学长,在广州先后与毛泽...

    130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