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的风景动物作品,创意和意境也很特别:画中多表现苍茫大地,古道绵绵,或黄沙漫道,渺无人烟的苍凉情境。画中在无边的空旷辽远的苍穹中,只有那小小如沧海一粟孤单的动物,动物有时急行、有时缓步,或深思、或徘徊。它们要往哪里?它们心在何方?乡关何处?使观者无不感到这位异乡游子晚年的孤独和凄楚。
△ 牧童与水牛 81×100 布面油画 1940
△ 常玉 粉红猫 33.5×46 布面油画 1930年代
△ 常玉 坐在椅子上的猫-55×46-布面油画-1933
△ 常玉 猫与蝶 60×85 布面油画 1931
△ 常玉 猫(双面画) 36×47-木板油画 1930年代
△ 常玉 猫捕蝶 46×55-布面油画 1933年
△ 常玉 蜷伏在椅子上的猫 73×50 布面油画 1929年
△ 常玉 白色北京狗 38×46 布面油画 1931年
△ 常玉 沙洲翱翔 92×124 纤维板油画 1950年代
△ 常玉 猫和老鼠 50×80 布面油画 1930年代
△ 常玉-白象-50×64.7-纤维板油画-1940年代
△ 常玉-电线上的麻雀-50×80-布面油画-1930年代
△ 常玉-大麦町-29×33-纤维板油画-1930年代
△ 常玉-小鹿-75×58-纤维板油画-1930年代
△ 常玉-群鸭扁舟-135×195-布面油画-1930年代
△ 常玉 长颈鹿 10.5×123 木板油画
△ 常玉-蓝夜花豹-128.5×167-木板油画-1950年代
△ 常玉 猫和乌鸦 123×138 木板油画
△ 常玉-水牛-65×81-纤维板油画-1940-1950年代
△ 常玉-仰躺的豹-65×80-纤维板油画-1940年代
△ 常玉 白马黑马 30.5×52.4 木板油画 1930-1945
常玉一生都极为坎坷,他画的画根本就卖不出去,为了艺术理想,他又不去按世俗的观点而创作,以致他在蒙巴那斯的家中被煤气熏死的时候,仍然是一贫如洗。常玉至今虽然不为国内人所熟知,但他在台湾,在法国以及欧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赏识。
△ 常玉 草原漫步 50×65 纤维板油画 1940年代
△ 常玉 斑马夜奔 82×132 木板油画
△ 常玉 粉红马 81×130 布面油画 1930年代
△ 常玉-斑点双马-52×73-纤维板油画-1950年代
△ 常玉 禾穗双马 123×176 木板油画
△ 常玉-北京马戏-82×121-木板油画
△ 常玉-草原上的马群-90×120-布面油画-1931
△ 常玉-马戏图-65×100-纤维板油画-1950年代
△ 常玉-打滚的马-66×81-纤维板油画-1940
△ 常玉-斗-82×131-木板油画-1950-1960年代
△ 常玉-河岸双豹-105×178-木板油画-1950-1960年代
△ 常玉-红土双马-87×123-木板油画-1950年代
△ 常玉-枯树双马-106×178-木板油画-1950年代
△ 常玉-荒漠中的豹-61×72.8-纤维板油画-1940年代
△ 常玉-马-59×80.5-布面油画-1930-1940年代
△ 常玉-母子相依-72×92.5-纤维板油画-1940年代
△ 常玉-嬉戏的双马-46×65-布面油画-1940年代
△ 常玉-上鞍双马-56×74-布面油画-1940年代
△ 常玉-一对斑马-82×92.5-纤维板油画-1940年代
△ 常玉 草原上的马群 45×81 布面油画 1930年代
△ 常玉-毡上双马-54×81-布面油画-1930年代
常玉是中国的莫迪利阿尼式的人物,生前潦倒而死后荣光。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常玉本想去台湾办个展,几十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提前运抵台湾,但是因为签证时国籍问题未能成行。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常玉的许多代表性作品都被留在了宝岛,成为当代人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心路历程的重要凭证。
以上内容《常玉的风景动物作品欣赏》由美术资料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