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艺术家孙天宇再次发布新作。在今天这个AI浪潮席卷世界的背景下,孙天宇创作的原动力更来自于对自然语言、艺术语言的捕捉与适度处理。创作灵感则来自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即边界——语言是唯一可以标记不可言说的边界。孙天宇用01逻辑的艺术语言和欧洲人文历史相碰撞、融合,创造一种奇妙的感受与联想。希望每位读者朋友都能将思绪放飞,在自然语言(Naturallanguage)形成之前,享受自由自在的美妙心流(Flow),并不是所有美妙都可以被计算。
艺术创作背景词:
传统汉语文化与数据集、自然语言处理(NLP)、多模态(Multimodality)、对齐或看齐、AGI浪潮,广义语言的艺术,01逻辑,标注与确认,从联觉出发,碳基的能力。
按照艺术家孙天宇的创作访谈:“在东方,兼容并包实际上是一种传统,并且有着非常长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理念,可以在同一个时空当中自由的往来、交流、交换”。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有诸多的时期都是处于不同思想的流动与交换之中的。因此,也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四位胖君子》【01之上的中国】系列创作灵感就来自儒释道三元融合的中国文化之中。
四位-即四种植物,又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背后是中国的独有文化——道与自然。君子-代表着另一种独有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胖-佛教引申的宽容豁达含义也包含其中。两千多年以来,儒释道这三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化领袖阶层——文人士大夫,通过文人与文化的传递也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普遍精神象证。
儒-Confucianism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易经》《诗经》《尚书》广泛使用“君子”一词。
而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修养不仅包括内在精神的修养,还包括文、艺的培养。孔子讲君子,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立论的。君子由原来意义上的有位之人,演变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之人。虽然孔子也讲圣人,但是在孔子看来,圣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释-Buddhism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是一个中国古老的对联,已经无法详实考证是何时何人在何地所作的,但它所描述的就是胖胖的弥勒佛。而这上下两句充满隐忍和宽怀的句子被概括为——心宽体胖。在古代历史中的一些荒年,民众普遍忍受饥饿,肥胖率不高,使胖与富足、福气相联系,成为了一种美好的象征。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来说,一个胖胖的妻子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标志。这种民间的解释虽然有些游离本意之外,但仍然是一种追求幸福和美好的愿望。回归到它的本质,如果用世界通用的,便于理解的概念,对于弥勒佛文化概念中的"胖"其实是宽容与乐观。
道-Taoists
道,为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思想,对哲学理念、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道,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所说的道含义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义是说:道,可以说,可以名,义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因为那不是永恒的道。大道产生於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於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所以这个“道”,难以彻底讲述出来,只可以直观体验。同时也说明,“道”不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实际的存在。
自然-nature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自古以来,中国人咏物感怀,这四种植物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成为一系列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被人称为“四君子”,所对应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如果将这四种品质变为现代汉语那么可以是:高贵优雅坚韧淡泊。
春-兰花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艺术家孙天宇对中西绘画理念的巧妙运用,使兰花既有东方的柔美,又有西方的动态感。作品散发出的气质,正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一种淡定自若的风范。
夏-翠竹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夏-翠竹》中的竹叶青翠欲滴,竹叶层层叠叠,因为“心宽体胖”的原因,竹叶不再锋利,竹身不再拒人千里,传统的竹子是一道屏障,隔开市俗。孙天宇的竹子是向下兼容并包,是艺术家生活温婉如玉的君子态度。
秋-菊花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才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秋-菊花》中菊花的形态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既有东方的含蓄,又有西方的直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晋代的陶渊明,他们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中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
冬-梅花
梅花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满树繁花,幽幽冷香,随风袭人。数字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梅兰竹菊的的融合,宛如春雪中的梅花,悄然绽放,独树一帜。梅,“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艺术家孙天宇通过艺术创新,将未来数字技术的生机勃勃融入传统意象,不失为雪中春信。“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此为梅之“元亨利贞”四德。相信未来,数字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如四德一般,将带领我们穿越生命周期,拥抱AI下的艺术天空。
在AI时代,人类自身从审美角度看,又回到了穴居时代。关于审美的一切又一次从“人”自身重启。像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Jean-LucNancy)的《石窟中的绘画》中的判定——“人开始了”(Manbegan)。
——哲学美学史学者Andreas`z
自然语言经过众多的处理也许就不那么自然了。
——跨界艺术家孙天宇
艺术家简介
孙天宇,新千年艺术家,生于北京。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中国画。在学期间,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国画比赛高等奖项。中学开始系统学习西方学院绘画,研习临摹经典绘画作品。在前后十五年的中西绘画研习过程中,受到哲学、美学理论的吸引,深入学习艺术理论,后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毕业。
1999年开始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绘画比照研究、史料学习与摹写创作。
2006年北京首届环球嘉年华奢侈品大展艺术总监小组成员。
2007年参与完成内蒙古博物院大型主题壁画创作工作。
2009年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海外期刊项目艺术顾问。
2011年开始深入研究数字绘画的语言图式,以“坍缩”系列为此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2012年为新浪网意见领袖专栏撰写文艺鉴赏类专业文章。第一次游学欧洲。
2014年创立艺术沙龙,开展公益讲座与走进博物馆等系列艺术普及活动。
2015年开始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担任艺术类展览公益讲解员。
2017年撰写古典音乐乐评《蓝与黑》、《红与白》、《穿越千年的圣诞》。第二次游学欧洲。
2018年艺术普及沙龙活动累计破百场;开始“直接触控绘画”创作。
2019年深入研究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以“01之上的风景”系列为代表作品。
2022年创办“青年艺术与科技系列”跨界论坛。先后被人民网、千龙网、中国网、中国日报、人民艺术、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艺术中国、光明网、中华网、新浪、网易、腾讯等上百余家权威媒体深度报道。
2023年发布《欧洲古典音乐巡礼》、《随机森林》等系列“直接触控绘画”版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