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东京中央五周年拍卖“紫气东来”中国艺术品夜场推出逾千件艺术瑰宝;香港苏富比今年也将再度开启中断十年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国际拍卖行正在不断加大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上拍比重。与此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内地市场呈现持续调整态势,面对不断被蚕食的艺术市场份额以及拍品资源和藏家资源的 流失,内地拍卖行又该如何应对呢?
国际拍场刮起“中国风”
近年来,不少中国藏家频繁现身海外参与竞拍,甚至不时创 造拍卖成交纪录,海外竞拍会有文物回流、关税等一系列限制,但丝毫不能阻挡内地藏家的竞拍热情。越来越多的外国拍卖公司将目光瞄准中国艺术品。“一些国外 拍卖行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品等作为专场进行拍卖,表明了目前国外拍卖市场行情比较好,大家都看到了中国买家的购买力。”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 季涛表示。
日本拍卖行一直是中国藏家海外竞拍的热衷之地。2010年到2015年可以说是日本本土拍卖公司进行中国艺术品公开拍卖从无到有、萌芽发展的五年,同时,这也是中国收藏家赴日淘宝人数不断增多的五年。
对此,季涛表示,“日本拍卖业并不发达,远远不如中国。但日本因为离中国比较近,文化相似,且日本目前有很多中国古代的珍贵艺术品,甚至日本有几家拍卖 公司从成立开始就定位于中国藏家。如果日本不做中国艺术品拍卖,那它的拍卖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同时这些拍卖行业给中国藏家带来方便,这些拍卖公司相当于 连接中国藏家与文物的桥梁”。
除了与中国临近的日本开始关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外,国外一些知名拍卖行也开设了不少中国艺术品专场。在即将推出的2015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将呈现从宋元至明清的逾50件名家珍品。
据悉,此专场是苏富比把中国古代书画再度引进亚洲拍场,同时该板块也成为纽约以外的另一拍卖中心。
被瓜分的市场份额
据《TEFAF2014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艺术品交易的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24%。虽然财富积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绝大部分中国藏家还未形成国际化的收藏观念,收藏偏好仍旧集中在中国艺术品上。
对此,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也给出了相同的看法,“国内艺术品市场在这些年有了很大进步,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了,然而大多还是局限在中国 艺术品交易。美国并非如此,除了有中国艺术还有印度艺术、拉美艺术、非洲艺术、日本艺术、欧洲古典艺术以及美国当代艺术。虽然在交易规模、成交额上好像很 接近,但实际品种上差太多了”。
与国际拍卖市场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拍卖市场的“冷”。自2011年拍卖市场动荡之后,国内拍卖市场一直都在进行调整。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需求量大,这吸引了不少国外拍卖行相继开启中国办事处。中国艺术品市场被国外拍卖行瓜分。
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公司相继抢滩内地市场。保利、嘉德等内地拍卖行先后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国际拍卖行与本土拍卖行的竞争也逐渐拉开帷幕。
面对来自国际拍卖行的压力,显然内地拍行目前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刘尚勇表示,“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苏富比、佳士得已经进 入中国了,另一方面我们开始试探‘走出去’,但说了半天还是在‘家门口’,只是走到了香港。在未来竞争当中要向香港以外去布局,应该有这样的胸怀”。
完善市场是关键
除了海外竞拍中国艺术品外,少数中国藏家也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艺术品。万达集团砸重金以1.72亿元人民币在佳士得纽约拍卖夜场拍得毕加索名作《两个小 孩》,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王中军以3.77亿元购得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
虽然目前海外购买的艺术品“回家”之路还很曲折,但这仍然不能阻挡中国藏家的购买热情。
“中国买家开始购买国外艺术品,外国艺术品成为中国富豪的追逐热点,中国艺术品相对衰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对于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文化解释太不充 分了。”对于中国藏家购得世界名作,刘尚勇这样说,“所以当中国艺术品和外国艺术品竞争市场的时候,会感觉到外国艺术品对富人来讲更有吸引力。这是一件很 糟糕的事情。”
面对国际市场中的天价作品,国内媒体都是争抢报道,国内市场也是仰头观望准备做成那样的成绩,不少人看到国内的天价成交额后也表示指日可待。但中国艺术品市场真的准备好了吗?
刘尚勇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把国外那些天价成交的拍品拿到国内是不是也卖到这个价钱?不一定,可能不但卖不到,还要流标。为什么好东西在国外卖得很 贵,在国内卖不掉了?是哪儿出问题了?是市场本身有问题。问题就出在前期市场竞争当中的不规范、不成熟和一些制度的不健全。比如市场的信誉体系,这是国内 市场的痛点和不足”。
刘尚勇说,“我们是做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面临这样的局面我们心里很着急。所以我们要尽快把市场建立好、把市场环境整理好、把学术环境整顿好,坚定大家买中国艺术品的信心,这也是这次市场调整带给我们的重要任务”。
北京商报记者徐磊张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