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油画的先驱,是包括林呱在内的一群在珠江口画外销画的无名画人[图文]

时间 : 05-15 投稿人 : 琬琬 点击 :

中国油画的先驱,是包括林呱在内的一群在珠江口画外销画的无名画人 | 艺术百科

林呱(传),钱纳利画像(摹本),布本油彩,约1835年,香港艺术馆藏。粤博供图

中国油画的先驱,是包括林呱在内的一群在珠江口画外销画的无名画人 | 艺术百科

林呱或其画室绘,广利行行商卢茂官,1830-1860年,布本油彩,粤博藏。潘玮倩摄于粤博“焦点”展

中国油画的先驱,是包括林呱在内的一群在珠江口画外销画的无名画人 | 艺术百科

乔治·钱纳利,疍家女,布本油彩,约1852年,香港艺术馆藏。潘玮倩摄于粤博“焦点”展

来自英国的著名画家钱纳利,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广州弟子林呱,两百年后,可以与他并列于展厅之中。后面还紧跟着顺呱、煜呱……

真是顶呱呱的一批广州人。

呱,源自葡萄牙语“Quadro”,是“画家”的意思,也是18、19世纪广州画家的名号/画店的品牌。他们不仅擅长传统绘画,也是西洋画法的行家。

这些其时众多的“无名之辈”,“呈现出来的‘现代’意味,是当时珠江口由许多‘小人物’交织成的面向世界的多彩图卷中的一抹亮色,从中折射出近世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宏大历史进程”。

收藏周刊记者潘玮倩

1 “焦点”中的广州画家林呱

“19世纪前期活跃在珠江口的林呱(关乔昌),在中西贸易史中是能工巧匠,而在中外美术交流史中则是卓越的油画家与美术活动家:他师从英国的学院派画家,掌握当时英国主流油画的技艺;他开设画店,向欧美销售画作;他通过众多的海外交往,了解西方市场的趋势;他对舶来的油画形式有强劲的把握力,并融中国元素于其中;他向西方专业机构推出自己的创作,实现中外美术交流的双向互动……林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对西方艺术的认知、所具有的西式油画造诣——林呱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意味,是当时珠江口由许多‘小人物’交织成的面向世界的多彩图卷中的一抹亮色,从中折射出近世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宏大历史进程。”——

这是文博研究馆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滢,在其《在珠江口看世界——对清代广州外销画家林呱的再认识》一文中,对于林呱等人所作的意义诠释。这场名为“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2023年2月18日-19日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永芳堂举办。众多学者对这一段中西艺术交流史进行了广泛学术探讨。记者从广东省博物馆方获取了相关讯息,同名展览(以下简称“焦点”)如今也正在该馆进行。

2 老师钱纳利,擅画“芸芸众生”

说林呱之前,必须先提他的老师,乔治·钱纳利(George Chinnery,1774-1852)。钱纳利曾追随英国学院派创始人雷诺兹学画,51岁那年,选择了澳门作为其人生最后一个定居地,并曾在广州十三行商馆的帝国行内,度过了多个夏天和秋天。

广东省博物馆方面介绍,作为19世纪在中国华南沿海居住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西方画家,钱纳利是将英国学院派绘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他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创造出具有独特中国情调的“钱纳利风”。他笔下的东方市井风情,全是怡人题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描绘贵族生活,钱纳利自来到东方之后,对展现“芸芸众生”面貌,表现出了极大热诚。他“对描绘渔民的个人偏好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赏讴歌,促使了这类形象大量出现”,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杨舒媚,在研讨会中,曾就此作了《乔治·钱纳利绘画中渔女形象的建构》的报告。

而在“焦点”展览中,一幅作于(约)1852年的《疍家女》,渔女面带微笑、自然亲近,画家以钟爱的朱红色带出娇艳感觉,光源投射到渔女的脸部和上身,塑造出华南女性肖像中的经典,这也正是钱纳利最为人熟悉的画风。

这种或许已经是画家“调适”过的画风,继而深刻影响了19世纪20年代以后粤港澳三地外销画家的绘画风格。1835年的《广州纪事报》曾这样评价到:“一个在广州的现代绘画流派,是钱纳利建立起来的,他的学生包括林呱及其他一些中国画家都画艺不凡。”

3 学生林呱,“复合型跨学科人才”

林呱(Lam Qua),本名关乔昌,擅长绘画人物肖像、风景画和海港画。他和他的父亲老林呱(传关作霖)、弟弟关联昌(廷呱,Ting Qua)都是知名的外销画画家。

师承钱纳利,林呱将学院派画风掌握到炉火纯青,并且不断从中西方吸收养分,加上一副会做生意的头脑,不仅拥有了广州画室“总店”,还在香港、澳门开设了店铺,成为业界翘楚。

“为远航而来的西洋人作画是林呱画店的‘主要业务’。” 陈滢在研讨会上表示,“在学习钱纳利的英国油画之外,林呱又通过众多的海外交往渠道——随频繁的海航往来广州的欧美人士,获取西方绘画的各种信息……林呱画室的墙上挂满他临摹的英国名家绘画,他对英国的肖像画大师劳伦斯尤为崇拜;林呱还摹仿过法国19世纪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名作《大宫女》等等。”

“善于经营的林呱,除了绘制英式油画,还向洋人销售‘中国样式的画’:据到访林呱画室的萨利斯说,林呱说他能画‘英国样式的画,这种画在绘画和透视上极佳’,也可以画‘中国样式的画,即不讲绘画比例和透视’。林呱‘中国样式的画开价8英镑,英国样式的10英镑,他两种风格都能画,都无所谓。’”陈滢介绍,林呱“在广州外销画界活跃了30余年,被称之为‘中国最杰出的出口画家’。林呱在成功占据西方市场的同时,还将自己的画作推到英、美的艺术机构去展出,可谓相得益彰。”

林呱的“系统性运营”大获成功。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的“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览中,记者看到,林呱的肖像画,描绘行商“卢茂官”,追随着钱纳利英国学院派古典肖像画的“华丽画风”,脸部的红润与光色变化,在细腻的笔触之中似看到前者《疍家女》的面容塑造意境;林呱绘制的伦纳德·米勒特肖像,对这位在广州黄埔港贸易的外国商人的脸部表情刻画,展示出画家对西方油画技法掌握的熟练。

而在道光年间,十两银子可以买到什么?一幅悬挂在展厅的“换算表”,则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位青壮年劳动力一年的工资,也是林呱的一幅油画的价格。这个数字同时还≈一亩良田≈两件丝绸长袍≈五担大米(约八百斤)≈一百五十斤腌肉。

林呱名利双收。

4 林呱们“走向现代”的重要历史意义

呱,我们甚至可以说“他”不是一个人,“他”是很多当时广东外销画家的化身,他们纷纷追随钱纳利的画风,并且在短暂时空中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和痕迹。他们应被记住。

例如,“顺呱,活跃于1830-1865年,他擅长绘制海洋船舶风景,作品大多以外国商船与十三行为主题。煜呱,活跃于1840-1870年,活跃于广州和香港两地,并开设‘怡兴’画店,他尤其擅长以西式写实风格绘制巨幅港埠风景油画,代表作品《广州港全景图》。”广东省博物馆方面介绍。

陈滢,则在其研究中,将中西贸易史中的能工巧匠林呱,放到了中国美术史、中外美术交流史中去观察。在其上述研究文章中写道:“从艺术的‘本体’去审视林呱的美术活动与油画创作,可以颠覆以往在中国美术的‘正史’中不少关于‘中心’与‘边缘’、‘传统’与‘现代’的认知:

油画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才出现,而是早在18-19世纪就已经发生。中国油画的先驱,不是在京沪等地的中心画坛声名显赫的李叔同、林风眠与徐悲鸿等人,而是包括林呱在内的一群在珠江口靠外销画谋生的无名画人。中国第一个到西方学习油画的人,不是19世纪末才到北美的李铁夫,而是早了近百年出洋的林呱的前辈关作霖。中国第一个有油画作品在西方艺术机构展出并获得称誉的,不是20世纪前期的李铁夫,而是从1835年起就有多幅油画在英、美的美术学院、美术展览会展出的林呱。中国最早接触裸体人物画的,不是20世纪初期在上海轰动一时的刘海粟,而是19世纪中叶就在广州临摹《大宫女》的林呱,以及当时的一批佚名画家。”

陈滢认为:“从‘中西贸易史’到‘中外美术交流史’去审视林呱,是林呱从‘工匠’到‘美术家’的一次升华;而从‘美术史’到‘走向现代’这个更加宏大的历史视野下去审视林呱,则是更为意味深长。”“包括林呱在内的18、19世纪珠江口的一众小人物,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经是开眼看世界;他们所进行的种种沟通中西文化、学习西方知识的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他们‘一直在把中国跟世界联系起来’,造就了珠江三角洲开放、包容、超前的地域文化,为之后名震四海的引领走向现代化的‘大人物’登场奠基铺路,——为近世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宏大历史巨变奠基铺路,其‘走向现代’的重要历史意义,就更是应该重新认识的。”

相关文章

  • “扩张”的雕塑[图文]
    “扩张”的雕塑[图文]

    王鲁炎的金属装置雕塑《锯》(左)和邵亦农的金属装置《天地罗绮》(右)互为张弛曲折、寻找、意外、发现。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2012首届上海雕塑计划——生活维度展”给予了观众一种似于江南园林的路径体验,在一个不到2000平方米的闭合空间里,意图实现关系和节奏。被看作体制内正统美术代表的上海油雕院,第一次对当代观念艺术做出这样年轻、多元且具实验...

    36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行为书法是书法逆流[图文]
    行为书法是书法逆流[图文]

    配图邹德祥如今很多人写毛笔字不再用手了,他们开始用嘴、肩、脚、肘、胳肢窝等身体部位直接“写字”,或将毛笔固定在这些部位,进 行“书写”。某学校的一位教 授更妙,她倒提一女学生,将其头部蘸墨,以该女生作“笔”,进行书写。还有人写字不再用纸。比如某人在一裸女的胴体上用毛笔书写《心经》,一时间也成了 “书法名人”。这个“书法名人”说,他这样写字,追求的是毛笔与皮肉接触的特殊质感。此举一出,马上...

    7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我的父亲——牟成[图文]
    我的父亲——牟成[图文]

    家父牟成先生现已年过八十,但仍然精、气、神十足,在2020年9月份之后的500多天,应冬奥组委的邀请,持续一年半以上在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展示其主题性创作,并专为此次展览创作7米长作品和丈八裁条。能在耄耋之年,创作巨幅作品,不能不佩服老先生的身体素质好、艺术功底厚、服务冬奥热情高。牟成作品每个时代的人都必有其各自烙印,每个人又都有自身的特点,家父具备那个时代、那个阶层的重要文化品格:“不在学问,...

    179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研究述评[图文]
    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研究述评[图文]

    传统艺术史研究的重心是风格研究,随着西方艺术社会史研究和艺术赞助研究的兴起,它们在客观上推动了对中国书画鉴藏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新把目光投向了明清的收藏家们,项元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封治国一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山人,是我国书画史上最大的私人鉴藏家。自明代中晚期以来,以他为中心的“嘉兴项氏”便成为特定的专有名词, 频频出现在诸家著录之中。彭元...

    199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图文]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图文]

    负疚的愉悦做为一名观众来讲,我一直都很喜欢数字交互作品,2017年去看惠特尼美术馆的双年展的时候,我的两条腿就长了眼睛似的,立马把我拽到了Jordan Wolfson的虚拟现实作品和Jon Kessler的机械动态雕塑旁边。惠特尼美术馆的双年展现场Jon Kessler的机械动态装置艺术作品2014年,我刚刚从研究所ITP毕业,有幸参加到一个大型的交互艺术装置的开发中去,与一些专业的游戏...

    25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24甲辰龙年——著名书画家王志强元旦特刊[图文]
    2024甲辰龙年——著名书画家王志强元旦特刊[图文]

    【艺术简历】王志强,1964年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厚街,现任广东省关爱艺术家公益促进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人文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东莞市工商联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48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历史的象限——主题性花鸟画发展的可能性[图文]
    历史的象限——主题性花鸟画发展的可能性[图文]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画史之所以持续发展,有赖于画风之变化与演进。纵观中国美术史,花鸟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绘画表现形式和书画面貌不断发生变化的历史。所以探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要从研究花鸟画的表现手法入手。“主题性花鸟画”的概念主题性花鸟画是一门新兴的绘画科学。它是继工笔花鸟画、小写意花鸟画、大写意花鸟画之后的第四种表现形式。那么什么是主题性花鸟画呢?用写意的笔法,集工笔花鸟画、小写意花鸟画、大...

    135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潘志毅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潘志毅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手来,百...

    15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专家称红色收藏可重点关注抗战邮票[图文]
    专家称红色收藏可重点关注抗战邮票[图文]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临近,日前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中国将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有关专家表示,红色收藏这个版块行情升温,一是受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的影响拉动;同时,也因为市场前期不受重视,许多藏品价值没被完全挖掘,近几年来,随着其...

    3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走进张谊[图文]
    走进张谊[图文]

    往事如烟,40多年过去了。我和张谊是发小,也是上中学时的同班同学,因共同爱好,命运把我俩拴在了一起,在五年的中学时期彼此形影不离。除画风景写生,张谊从不迈出家门半步。张谊,性格孤僻,与事无争,少言寡语,善良,真诚,为人做事从无妄言。他执着绘画艺术,喜作诗,唱歌和芭蕾舞。那时,我和张谊上中学。经历了文化革命,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以及复课闹革命。走进校园里,大字报满视野,我们被一道道大字报覆盖的纸...

    131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南黄宾虹北齐白石:差距究竟有多大[图文]
    南黄宾虹北齐白石:差距究竟有多大[图文]

    “南黄北齐”差距究竟有多大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黄宾虹与齐白石并称“南黄北齐”。但放眼艺术品市场,黄宾虹作品的价格远远低于齐白石甚至晚辈后生。中国画家排行榜中,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位居前三位,黄宾虹排名仅为第七。按成交额计算,在世界范围内,齐白石排名第六。今年是黄宾虹诞辰150周年,关于黄宾虹市场价值的讨论再掀高潮。@吕立新(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

    21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顺丰桐庐帮对垒 物流或助推艺术品电商[图文]
    顺丰桐庐帮对垒 物流或助推艺术品电商[图文]

    原定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于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有生之年系列《斯拉夫史诗巨献——新艺术运动大师穆夏作品特展》,于近期更改为《穆夏·欧洲新艺术瑰宝》展。《斯拉夫史诗》巨幅组画首次来亚洲展出,在日本展出后却无法来华,众望落空,合理推测无法来华是担忧物流所致。出于担忧《斯拉夫史诗》整套作品可能在运输途中受损,穆夏的后人曾为出国展出起诉捷克政府,而捷克政府也是多番考虑才批准日本展出。此次错过,...

    116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翰海精品赏析:八大山人《墨菡萏图》[图文]
    翰海精品赏析:八大山人《墨菡萏图》[图文]

    北京翰海2013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28日-6月2日在北京朝阳悠唐皇冠假日酒店举行,5月28-30日预展,5月31日-6月2日拍卖。本次拍卖将推出近现代、古代书画,古籍善本、当代书画、油画雕塑、紫砂工艺、石艺术、玉器、金铜佛像、古董珍玩等十余专场,并首度推出“名优茶品、茶道、香道”综合拍卖专场以及名酒专场。八大山人《墨菡萏图》八大山人《墨菡萏图》水墨纸本 立...

    150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炳佳造“福”贺新春
    炳佳造“福”贺新春

    陈炳佳,1963年生,湖南人,居广州。1985年开始水墨画当代性探索,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新水墨画的重要干将。无师从、不带徒,特立独行,自成画趣。曾为广州军区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广州军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从军35年,现为自由职业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13年开始至2023年间,艺术家制定了百件大幅(丈二对开180cm×145cm以上尺幅)创作计划,已完成1...

    18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尚扬:艺术创作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思考[图文]
    尚扬:艺术创作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思考[图文]

    从最早的《黄河船夫》,后续的带有习作性的黄土地风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大肖像》和《大风景》,以及《诊断》、《深呼吸》,再到《董其昌计划》、《册页》等系列,都可以看到尚扬在作品中始终表达对人和对环境的关注,而这种对生存问题的思考是他艺术创作的核心。尚扬在工作室尚扬,四川人,1942年出生于湖北。1965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1981年油画硕士研究生毕业,擅长架上综合材料绘画。尚扬曾任湖北美术学院...

    71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