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顶顶 点击 :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负疚的愉悦

做为一名观众来讲,我一直都很喜欢数字交互作品,2017年去看惠特尼美术馆的双年展的时候,我的两条腿就长了眼睛似的,立马把我拽到了Jordan Wolfson的虚拟现实作品和Jon Kessler的机械动态雕塑旁边。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惠特尼美术馆的双年展现场“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Jon Kessler的机械动态装置艺术作品

2014年,我刚刚从研究所ITP毕业,有幸参加到一个大型的交互艺术装置的开发中去,与一些专业的游戏开发者一起开发装置的交互和视觉部分。我的任务是用程序编写一个可以由身体控制的星空。每次测试,当我把手挥来挥去,看着星星们被身体的重力所吸引而飘来飘去的时候,我都乐在其中。然而,我却觉得有点羞愧。似乎在某个角落,梵高的灵魂正从高处穿透一样地凝视着我,说:“你们这些肤浅的人类,被简单的享乐所吞噬!”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空间的诗学》

也许作为一名艺术家,热爱这些诙谐的、让我大笑的东西,却让我感觉到有点羞耻;然而作为一位会布置给学生去读类似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1884—1962)的《空间的诗学》(The Poetics of Space,1957)这类文献的学者,我倒觉得有点内疚——我是崇敬巴什拉对于诗意的物象的描写的。通过一种真诚的钦佩,我们能够感知到一种与日常事物的新的关系;而通过建立与它们之间亲密的关系,这些日常事物则成为空间的住客,进入某种宏伟无限空间的媒介。

而相比于巴什拉所描写的诗意的物件,数字交互艺术给人的感觉就有点太直白、太直接了。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列夫·曼诺维奇(Lev Manovich)

新媒体理论家,列夫·曼诺维奇(Lev Manovich)在批评新媒体交互有点“快餐式的”即时反馈时,写道:

“当代人类社会有一种趋势——想方设法将人类的内在精神活动外显化和具体化,而这种对于‘交互’的纯字面的理解和执行,只是这个大趋势的一个新的例子罢了。我们点击一个超链接然后来到下一个页面,这个过程其实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我们误把别人的思维结构当做自己的了。”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新媒体艺术家 Jon Kessler 的展览现场

如果说欣赏艺术的初衷,与作品“交流”的目的,是被引导进入一个梦境般的、无限的、充满想象力的精神空间,那么,像数字交互艺术一样“碰一下就响”的操作,的确让人觉得有些过于“结果导向”了。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数字交互很多时候也确实可以在最表层面给我们真实可触的反馈,甚至可以让一些人觉得充满了力量。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Random International的沉浸式交互作品《雨屋》

Random International的沉浸式交互作品《雨屋》(Rain room)曾在2013年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观众们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去现场体验,不得不在三伏天里排起长队,而有些人的等待则长达五个小时。Ken Johnson在纽约时报撰文,称其为“足智多谋的娱乐性”(Entertainment Ingenuity),利用了典型纽约人的那种“FOMO”(害怕错过)的症状。然而,雨屋效应还是很快波及全球。在上海的龙美术馆再展的时候,整个装置的尺寸增长了一半,达到150平方米,吸引了接近19万的观众,包括许多从来没有访问画廊和美术馆习惯的人群。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Random International的沉浸式交互作品《雨屋》

多出来的加号

一边是交互艺术在大众中的快速流行,另一边则是艺术理论家和史论家们冷眼的批判。

的确,交互性在当今艺术创作中的位置是复杂并且多变的。而对于研究领域为新媒体艺术的学者和策展人们,则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努力思考和尝试着交互性在艺术中的多种可能形式。Prix Ars Eletronica奖项——被有些人称作“新媒体艺术界的奥斯卡”,在其被创立四年后的1987年,专门开设了一个新的奖项类别:交互作品 (Interactive)。

早期的获奖者们包括 Sr. Tim Berners-Lee(互联网的发明者);还有艺术双人组Monika Fleischmann & Wolfgang Strauss,他们的作品《大脑之家》(Home of the Brain)就展示了一个虚拟的数字祭坛;而作品的主题则是关于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的一些探索。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数字交互不会让参与者变成原作品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创造者”;但是,参与者和他们与原作品的交互,将与原作品一起,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系统,从而产生出一个不同于原作品、并且不同于参与者的第三物。或者说,交互艺术更像表演艺术,原作品作为道具,参与者作为台上的演员,交互的过程即是演员与道具一起的表演,而台上发生的所有,则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Monika Fleischmann & Wolfgang Strauss《大脑之家》(Home of the Brain)

这个奖项在设立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都在重点关注数字作品中的交互性,并视交互性本身为一种新的媒介。而在20世纪,这个奖项的关注点也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在2013年,获得金奖的作品《钟摆合唱团》(Pendulum Choir)就明确的将“交互”的概念包裹在作品之中,而不是开放“交互功能”给观众。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钟摆合唱团》(Pendulum Choir)2013

这个作品由一个怪异的大型机器和一些人类歌唱者组成,机器负责人类歌者身体的转向和位移,而歌者发出的声音,也因为音源的移动和旋转产生变化。机器与表演者共同构成了一件完整的音乐作品。

在2016年,一个奇怪的加号出现在“交互奖项”类别的后面,将这个奖项的名字变成了:“交互+”(Interactive + )。奖项的官方网站上也对这个加号做出了一些解释。这个加号意在将之前没有包括的、一些新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交互”也囊括进评选标准中。或者说,使“交互”的定义拓展出去,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的“交互性”。

“看不明白”的数字交互艺术 | 艺术美文

《钟摆合唱团》(Pendulum Choir)2013

奖项评委解释说,新的标准不仅仅要求作品对于新媒体科技有创造性的应用,而且评委团还希望看到好的观念,在社会层面上深思熟虑的作品。对于这样的变化,看得出媒体艺术家彼得·维贝尔(Peter Weibel)和他的策展团队也在探索“交互”本身在艺术创作中的正确位置。诚然,新科技的交互性带来了一些让人激动的新可能性,但是如果物理上的交互没有与情感和审美上的交互有机的结合起来,那说实在的,这样的交互作品看久了难免让人觉得有点无聊。

交互艺术的局限

这种无聊也许是因为交互性将观众变成了用户,使得作品和观者之间必要的审美距离消失了。

一种观点认为,当观众在观赏一幅画的时候,我们的想象力会填补画面中未交待的部分,试图构造出作品的意义。在这个填补和重构的过程中,观众进入一个广阔无限的空间。我们可能有丢失过一顶帽子或者一件旧的毛衣的体验,而这种丢失贴身物体带来的失落感,从来不止是“失去了某件御寒之物”这样简单。

相关文章

  • 陶洪君 清逸洒脱,游走于多极的书法家[图文]
    陶洪君 清逸洒脱,游走于多极的书法家[图文]

    (印象中国网 方咏琪)墨青纸白,落笔之处,或雄伟奇崛,或清幽秀美——观陶洪君的书法之美,在其气骨芳韵、一纸万象,仿佛让你触摸到另一个多彩世界。陶洪君书法作品 天赐气象“天赐气象”这幅作品貌似随手拈来,无意为之,更如清淡入骨,妙随心境。同一位书法家,不同的心境会产生不同的创作风格。书法形态产生的神韵,加入观赏者美学取向的投入,可以说妙不可言。陶洪君说:“书法不仅仅是技艺,更有技、艺、道三个层次,...

    153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艺术无用?疫情背后的危机与机遇[图文]
    艺术无用?疫情背后的危机与机遇[图文]

    Residents wait tobuyface masksfrom aHong Kong pharmacyPhoto by AnthonyKwan/Getty Images本文是在1月底时开始策划的。彼时武汉已封城一周,有关疫情的负面消息每天都像潮水一样涌来。我成长于武汉,在大学之前的几乎所有时光都是在这个城市度过的。朋友、家人的“前方来报”连同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求救信息让我心乱如麻,...

    171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美国艺术中的图案装饰,多元化的挪用与编织[图文]
    美国艺术中的图案装饰,多元化的挪用与编织[图文]

    “乐在其中:1972-1985年美国艺术中的图案和装饰”近日在美国巴德学院赫塞尔艺术博物馆展出,呈现了来自美国各地的4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们自由地挪用花卉,蔓藤花纹,从伊斯兰建筑装饰到美国绗缝、壁纸等,他们唤起的是一个多元化的融合。展览重新思考了“图案和装饰”运动为战后美国艺术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了女性化的,传统手工对美术界所提供的新见解。在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畔安嫩代,那里正讲述了艺术史...

    167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纸上眼睛生神光──李新安人物画简评[图文]
    纸上眼睛生神光──李新安人物画简评[图文]

    李新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说法有什么道理,我不知道,仅从绘画领域出发,不难发现,各个地域都有他们地域的代表人物,而我们西安亦不例外。然而谁是代表呢?众说纷纭,当世是说不清楚的,只有交给时间,让时间去评说了。我与雷珍民先生往春横穿秦岭,前往汉中采风,同行的还有一位叫李新安的人。在此之前,我多次耳闻他,也看了他许多画作,对他是生着敬意的,不期然的走在了一起,我对他就多用了些心,看他在采风途中写...

    168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李嘉林[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李嘉林[图文]

    【艺术简介】李嘉林,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现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水彩画家协会理事,桂林市水彩画艺委会主任,桂林当代水彩研究院院长。水彩画作品曾分别入选第三届、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九届全国美展,首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等。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在国家级艺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有《李嘉林水彩画艺术集》。...

    195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对比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八期[图文]
    对比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八期[图文]

    现代—方增先—少女写生美析:方增先,浙江浦江西塘下人(今属兰溪),现代著名画家 ,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曾任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因为是写生作品,整幅画只有一个人物,但是在人物身上的中国画技法的对比变化确非常丰富。女孩的上衣是用大块墨色来表达,水墨淋漓,既反衬了少女脸庞的...

    52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赵无极:东方冥想精神与西方抽象艺术的融合[图文]
    赵无极:东方冥想精神与西方抽象艺术的融合[图文]

    中国抽象大师赵无极每个时代的开始,人们拿着属于自己的灯,对空间的感觉如同掌控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像是从前我们的文明从来不曾制造过飞机,却带来了一种对天空、幅员、空间等方面的新认知,而我们竟然要求对此空同的完整拥有权。20世纪以来,先后到海外(包括西洋和东洋)留学的中国艺术学子可谓多矣,而其中学成后仍留在海外从艺的为数也不算少。但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能在异国他乡找到一方立足之地并不容易,多少有...

    22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长安画派传人刘俊刚 中国文化的使者[图文]
    长安画派传人刘俊刚 中国文化的使者[图文]

    最后一位大画家 传艺20余年何海霞,和石鲁、赵望云并称“长安三杰”。也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贾平凹曾说,“真正的中国山水画,何海霞可能是最后的一个大画家。”何海霞素有“全能冠军”“鬼手何海霞”的赞誉。何海霞与其入室弟子刘俊刚何海霞则这样评价他的入室弟子刘俊刚:“俊刚以真诚面对人生,以责任追求艺术,师古人更师造化。其绘画既有典雅细腻之笔,又有大气奔放之意,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二十世纪九十年...

    196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传承艺术——当代著名艺术家占昌赣作品欣赏[图文]
    传承艺术——当代著名艺术家占昌赣作品欣赏[图文]

    占昌赣1958年9月生、江西婺源人,16岁开始学习陶瓷技艺。从艺40多年。1981年考入江西景德镇市陶瓷职业大学,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高级职称,江西省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古彩传承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家。江西省南昌天香园书画院副院长,景德镇粉古彩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盟成员。景德镇陶瓷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立达学员客座教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

    156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任伯年的人物画扎根于民间艺术[图文]
    任伯年的人物画扎根于民间艺术[图文]

    任伯年像 徐悲鸿 51×39厘米 1927年 油画 徐悲鸿纪念馆藏任伯年(1840~1896年),名颐,字伯年,以字行;浙江山阴人,故画面署款多写“山阴任颐”。近代著名画家,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他为中国人物画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引领并指引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方向,是当之无愧的人物画大师。任伯年的人物画扎根于民间艺术,雅俗共赏是任伯年作品的长处。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

    130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盘点世界名画拍卖排名前十:高更画作拍出3亿美元[图文]
    盘点世界名画拍卖排名前十:高更画作拍出3亿美元[图文]

    塞尚《玩纸牌者》英国广播公司7日报道,法国19世纪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的画作《你何时结婚》近日拍出3亿美元的天价。创下艺术品最昂贵价格成交纪录。这幅画作是高更在塔希提岛居住期间于1892年创作的,描绘了两名塔希提当地女性。这幅油画此前归瑞士收藏家鲁道夫·施特歇林所有,但他拒绝透露买家的信息。有未经证实的报道称,这幅画作被卖给卡塔尔一家博物馆。媒体报道,因石油暴富的卡塔尔近年来斥巨资购买西方...

    99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鉴赏 董其昌晚年书作《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卷》[图文]
    鉴赏 董其昌晚年书作《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卷》[图文]

    “梁溪折桂——无锡博物院开放十周年特展”这些天正在无锡博物院开展,所展藏品虽不是无锡博物院全部家当,但件件可谓精品。其中,有一件董其昌的书法作品《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卷》(旧称《杂书卷》)特别引人注目。全卷潇洒流畅的书体呈现了董氏晚年的“人书俱老”;特殊的纸张、流传有绪的收藏故事更增加了《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卷》的传奇色彩。董其昌小像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别署香光居士,...

    37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文字的谎言[图文]
    文字的谎言[图文]

    文字乌托邦徐冰对文字有狂热的追求和敏感度。我开始关注徐冰始于1988年他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析世鉴》,不仅在于作品中流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中的忍耐、修炼气息唤起了我的共鸣,更在于85美术思潮的批判和颠覆性姿态之下,徐冰体现了他的独特性,即意义的退出。他似乎无意于当时美术界本质主义的争论风尚,而表现出试图避世修炼以证彻悟的心理倾向。徐冰以“抽空”的原则创作“天书”,试图消除任何个人的书写风格、...

    142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正在崛起的体验式文化消费[图文]
    正在崛起的体验式文化消费[图文]

    2021年春节假期,实景游戏体验馆呈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实景游戏体验馆消费人次达280万,门店超过1万家,市场规模逼近100亿元。再加上《明星大侦探》等热播综艺节目助推,真人实景游戏成为文化消费新风口。与桌面游戏和电子游戏不同,在实景游戏体验馆中,人们身着戏服扮演不同角色,沉浸式体验让参与者更充分融入故事,切身感受“第二人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文化需求正在发生...

    27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唐代鹅型金砚滴赏析[图文]
    唐代鹅型金砚滴赏析[图文]

    唐代鹅型金水滴河南刘英杰多数藏友初见这枚鹅型砚滴都要玩赏一番,若非仔细审视,一时半会儿还瞧不出端倪。其造型为S型形态,长6厘米,高约3厘米,乍看下如同一枚金汤匙,但柄部过于短小,且“勺”型匙底又过于扁平,再看其上满工雕刻,惟妙惟肖的鹅型神态,必是文人墨客雅玩清供的物什——砚滴。砚滴又称水滴,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专供研墨用的滴水器皿,是历代文人墨客...

    37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