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扩张”的雕塑[图文]

时间 : 03-02 投稿人 : 猴儿 点击 :

“扩张”的雕塑 | 艺术杂谈

王鲁炎的金属装置雕塑《锯》(左)和邵亦农的金属装置《天地罗绮》(右)互为张弛

曲折、寻找、意外、发现。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2012首届上海雕塑计划——生活维度展”给予了观众一种似于江南园林的路径体验,在一个不到2000平方米的闭合空间里,意图实现关系和节奏。

被看作体制内正统美术代表的上海油雕院,第一次对当代观念艺术做出这样年轻、多元且具实验性的姿态:以“生活维度”为主题,展览邀请了26位国内外艺术家,意在用微观学的方法探讨扩张领域的当下雕塑及其观念和媒介变化,并引申出与日常经验相关的判断、想象、僭越、个性、创造等议题。

所说的“维度”,当已脱离它在物理学和哲学领域里的意义,而指向一种从多方位、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来判断事物的视角。应邀担任策展的独立策展人黄笃,通过作品选择和现场关系整合重申了他的既有观点:艺术应成为一种进入日常生活领域的文化方式,超越固有的规定、概念和界线,做出机敏而感性的表达。“艺术家的个性则体现于他们在这种关系中诉说的独特观念,其中包含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视觉创造。”

35件作品,并非都是经典概念上的雕塑,而涵括了影像、装置和现成品艺术。作为观众,我们被安置在馆外入口处的隋建国的大型钢铁雕塑引入馆内空间后,参观动线在形态类似影壁的一段展墙文字前面被片刻打断,随后再次导引观看的,左面是王鲁炎的雕塑《锯》,他的金属装置雕塑就像他的绘画一样,依然排斥叙事性及情感因素的介入,以工业化的材质和力量据住半壁空间的视觉中心,其他作品或大或小,从各个角度看都像是处在它的某一条延展线上;影壁的另一面,由置放在地上的一件大型木雕,将观众带入另外一半参观空间,比利时著名艺术家阿尼·奎兹(ArneQuinze)的墙上装置《红色木头》,体量不大,在视觉上却同样具有控制空间的导引性,成为一个寻找后的惊喜。

在二层展厅,两名法国艺术家——普奈雷(FlorianPugnaire)和拉费尼(DavidRaffini)的作品《终结》,是表演和录像装置的结合体,暗喻一种后工业社会的景观,全程记录一个庞大的机器生命体缓慢走向终结的过程,似默片,安静而具力量。来自北京的女艺术家姜杰,则通过装置、雕塑和录像的并置构成方式,以芭蕾舞为母题,释放了暗藏的情绪,在作品《向前进!向前进!》中较为完整地实现了“感性”、“介入”和“分析”:录像部分,艺术家把日常生活中一些中老年女性对芭蕾舞的狂热梦想设置为一个社会学模式的调研课题,选取多个在社区练习芭蕾舞的女性为访谈对象,同时,艺术家收集了这些被访谈者使用过的旧舞鞋,在录像旁边,数百双鞋被搭成了一个高大的锥形现场装置,斑驳的残缺的被放大的粉红,此时已转变为一种略带压迫性的语境。

“扩张”的雕塑 | 艺术杂谈

韩国艺术家沈文燮的装置《反刍》

从他们的作品中,已经可以部分看到展览所探求的“生活维度”,即并非以作品来探讨雕塑其形式,而是寻找艺术语言停留在哪里,艺术的存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多大关系。这也对应于展览所指向的四个层次的验看——“雕塑与媒介”、“日常与超验”、“语境与介入”、“放大与过滤”。

策展人黄笃引述美国现代艺术评论家罗萨琳·克劳丝(RosalindKrauss)的理论,将之称为“扩张的雕塑”。他告诉本刊:“‘扩张’的所指并非媒介表征,而是观念。在《反美学》文集里,克劳丝的一篇文章即以《扩张领域的雕塑》为题。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极简主义和偶发艺术的出现,雕塑的外延和内涵就已经被模糊掉了,比如身体,既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雕塑。”如此,雕塑便早已从那种经典概念上蜕变,转向“介入”和“分析”之功能,并延伸和建立起与当代文化词语的关系,就像克劳丝所述:“在后现代主义条件中,实践界定与特定媒介无关,而与一系列文化词语的逻辑作用有关,对此而言,任何媒介,包括摄影、书籍、墙上的线、镜子或雕塑自身,都可以被应用。”

韩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家沈文燮以《反刍》回应了这种延伸和建立。《反刍》的构成:一把精致的中式椅子、一块半加工状态的木板、一截自然状态的树墩,以此搭建的桌体上被插放了几把竹枝,灯光将枝叶的影子打射至空白墙面上,墙上的录像装置里正在重复播放的,则是对自然竹影的录影。艺术家强调的主要是主观经验与直接自然性,未加工状态下的物质、自然物体与人工物体经他以一定的手段加以联系,从自然之物转化到人为的世界中,这个过程本身形成了一种关系美学。

生于70年代末的女艺术家张雪瑞,对日常品的挪移轻盈又暗藏尖利,并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语言上的超越形式的表达。她的这一系列,是选取自己或朋友衣橱里印有花纹图案的旧衣,以剪取和粘贴的方式,把平面形态转化为空间性的语言。如作品《我的情书》,将一件轻薄的雪纺衬衣上的心形图案一个个剪下来,再按照书信的图式,把剪下的规则的碎片粘贴为一纸无字书,最终观众所见的是两件并置的墙上装置:左面画框里是那件千疮百孔但仍轮廓完整的旧衣,右面画框里则是那封无从解读的“我的情书”。(图片提供:上海油画雕塑院)

相关文章

  • 孟云飞:一代文宗,北方书圣——郑道昭[图文]
    孟云飞:一代文宗,北方书圣——郑道昭[图文]

    由于唐代李世民的推崇等原因,王羲之书法有近乎一统天下的态势,以后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书法基本按照南方书风发展。直到清朝 ,在发达的学术的背景下,人们开始热衷于金石碑版。北碑书法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康有为认为:“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石刻,一曰冈山、铁山摩崖。”说到云峰石刻,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被誉为“北方书圣”的郑道昭。一、家族背景郑道昭(455—516),...

    43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毕加索的黑白魅惑[图文]
    毕加索的黑白魅惑[图文]

    毕加索作品想出“毕加索:黑与白”这个点子的人可远不止聪明自负,因为这场展览既开人眼界又雅致讲究,尤其是毕加索晚期登峰造极的那些作品——黑白的色调将它们从所谓的新古典主义与分析立体主义中拉出,使这场激荡人心的感官爆炸融合了图像,融合了发自格尔尼卡之心的刺耳的政治呐喊,融合了对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和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致敬。而且,“毕加...

    194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第八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洪荣范作品赏析[图文]
    第八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洪荣范作品赏析[图文]

    洪荣范,来自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白马村村民,现为一家小企业负责人。自幼喜爱美术,情有独钟,初中所有的黑板报几手都是出自我手,毕业后在家务农,也曾获得乡镇(公社)文化节美术二等奖,诗歌散文三等奖。由于当时家境不好,一边耕地,一边外出打零工,成家后,便在行政村(大队)工作,分别担任过出纳,团书记,民兵营长,计生综治主任,主办会计及村支部书记等职,十几年的基层干部生涯,疲于应酬,从末染指过画笔。...

    197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叶海华:人生的乐趣,莫过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图文]
    叶海华:人生的乐趣,莫过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图文]

    叶海华,男,汉族,61年生于杭州。1985年22岁就读杭州逸仙美术学校,师从祝遂之、李文采两位先生。业余时间临摹古人的字帖几十年,初学唐楷又学二王及魏、隶。作品多次参展,先后研临了几十种碑帖,博采众长,自立秀雅。真、草、隶、篆、行各种书法均有较深厚的功力。尤擅行楷书创作,意作笔到,情景超迈,自然天成。现为中国书画学会浙江分会会员;杭州钱塘书画艺术研究社书画师;杭州少年宫书法老师,以及杭州市老年...

    92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焦黑的天空与现代诗篇[图文]
    焦黑的天空与现代诗篇[图文]

    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s)原本是一位来自美国的陶艺师,他对各种陶器了如指掌。本世纪初,他就开始从事陶艺,但他并不满足于制作陶艺,他用他的创意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创作。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盖茨发展起了一种扩张的艺术实践形式,包括了空间开发、物品制作、表演以及对许多公共场所的批判性参与,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改变了空间、制度、传统以及感知。展览现场香港白立方画廊呈献的西斯特·盖茨的最新...

    159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横野千寻 元气淋漓[图文]
    横野千寻 元气淋漓[图文]

    郭志光野塘春色68×68cm相对于中国人物和山水画,花鸟画或者说写意花鸟画的成熟与独立是比较晚的,五代“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之说是对于独立花鸟画最早的风格定位。写意花鸟画的精神气质与北宋苏轼、文同以来的文人画追求一脉相通。明代的徐青藤挥洒水墨、直抒胸臆,把写意花鸟在兼工带写的基础上向前推动了一大步。至于清代朱耷、石涛、扬州八怪等等大家的出现,才是真正迎来了大...

    43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号称估价十万以上高收益的艺术作品 到底能不能买[图文]
    号称估价十万以上高收益的艺术作品 到底能不能买[图文]

    艺术品市场近期热潮不断。前不久,全球拍卖市场又因为陈容3.4亿元成交的《六龙图》火了一把。但对于这种天价藏品,很多人都只能看热闹。虽然拍卖天天有,预展天天见,然而赤裸裸地打出,“估价10万以上‘高收益’的作品即将开拍”、“海派作品价值潜力大,每年15%的涨幅最适宜投资”的拍卖,确是不多。艺术品收藏要不就是买心仪,图个自己喜欢;要不就是土豪买价高,买精品。而普通投资者更加看重的往往是拍品的升值...

    51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品转卖提成费对法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影响[图文]
    艺术品转卖提成费对法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影响[图文]

    佳士得拍卖现场日前,Artnet新闻发表一则信息:《拍卖成交后艺术家的转售版权费谁承担?佳士得法国上诉巴黎法院新裁决》,该信息披露,针对巴黎法院就艺术品转卖提成费该如何支付给艺术家或其后人的问题进行的裁定,佳士得公开表达不满并选择上诉。根据该新闻信息,巴黎法院的裁决认定佳士得在法国从事拍卖活动的合同条款违反《法国知识财产法典》,该合同条款“将转卖作品的提成费从出售者转移到了买家身上”,这违反了...

    175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对鲁本斯的重新定位:启发灵感的肉体[图文]
    对鲁本斯的重新定位:启发灵感的肉体[图文]

    鲁本斯,《美惠三女神》(1639-1640),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 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系列纪录片《鲁本斯的故事》(Rubens: An Extra Large Story)中,编剧瓦尔德马·雅努茨扎克(WALDEMAR JANUSZCZAK)纠正了人们对这位艺术家的误解。鲁本斯尺寸庞大而浮夸的油画对现代审...

    157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图文]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图文]

    法国女人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是一个非常多产而智慧的艺术家。她1911年出生于巴黎,以她的父亲路易斯的名字命名。她的父亲一直都想要一个儿子,可惜只得了一个女儿,于是,女孩子的身份成为了一种亲情关系中的原罪,也成为了路易斯·布尔乔亚一辈子抹不掉的心底尘埃。这种一想起来就喉咙痒痒、胃里反酸的感觉,想必很多女孩子都经历过。这种女孩子都有一个期待儿子的父亲,在成长的过程中常...

    5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静物画中的消费主义[图文]
    静物画中的消费主义[图文]

    Photo via Wikimedia Commons.Jan Davidsz de Heem,Still Life with Ham, Lobster and Fruit, c. 1653.17世纪,正处黄金时代的荷兰涌现了大量的静物画;从那时起,评论人对静物画的解读也分成了两个独立流派。第一个流派侧重于解读静物画里的基督教符号,这些用色深暗的画作通常强调着生命的短暂(画中普遍包含腐烂的水...

    147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国藏家愈发开始重视拍品的源流[图文]
    中国藏家愈发开始重视拍品的源流[图文]

    方翔:拍卖场上拍品的“源流”成为中国藏家权衡价值的重要砝码。真假难辨的艺术市场上,“源流”成硬通货。纽约时间9月15日上午,佳士得举行的“古韵天成—临宇山人珍藏(二)”专场拍卖会上,一件万众瞩目的建窑油滴天目盏估价150万至250万美元,最终经过激烈争夺以1030万美元落锤,加上佣金共计1170.3万美元,以当日汇率折合约7807万元人民币,刷新了建窑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纽...

    34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 —— 么相林[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 —— 么相林[图文]

    【艺术简历】么相林,艺名墨轩,1966年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早年师从著名画家于志学学习冰雪画,近十几年跟随著名画家杨殿生老师学习中国画。系统学习中国绘画理论及现代美学理论,大量临摹古代中国画精品,经常坚持到北方各地湿地写生。特别是细致观察芦苇四季生态变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重点研究创作了北方湿地一系列芦苇作品。作品《黑土·十月》入展黑龙江省十三届美术作品展;《芦花恋》荣获黑龙江省第三届中国...

    112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乔凡尼·贝利尼:与达芬奇并驾齐驱[图文]
    乔凡尼·贝利尼:与达芬奇并驾齐驱[图文]

    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早期代表画家贝利尼家族,包括父子两代共3人,都生于威尼斯。父亲雅科布·贝利尼,其子贞提尔·贝利尼(gentile bellini)和次子乔凡尼·乔凡尼(Giovanni Bellini),他们最初的艺术都从佛罗伦萨画派的作品中得到启迪。成就卓著者唯乔凡尼·贝利尼,德国文艺复兴大师丢勒称他为威尼斯最卓越的画家,也有人颂扬他可与达芬奇并驾齐驱。贞提尔。贝利尼(约1400~约1470...

    106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植物思维:时间的另类记录模式[图文]
    植物思维:时间的另类记录模式[图文]

    “植物”似乎只存在于一个离人类世界越来越遥远 的自然世界之中,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这样一个展览?我们是否应该承认人类自然物的属性,承认我们和其他物质并无本质区别?我们是否应该去重 新理解人类在自然秩序中的位置?Joachim Koester, 《无题》(Untitled),摄影疫情之下,各国美术馆和机构纷纷将展览转移至线上举办。英国伦敦卡姆登艺术中心(Camden A r ts Centre)也...

    183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