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质感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时间 : 05-03 投稿人 : 楠楠 点击 :

质感是我们对于对象品质的感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不同的感觉。中国画流传几千年,有许多表现物象质感的非常有效的手段,这些笔墨技巧如人物画的十八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具体地说,在敦煌千佛洞元代壁画中常常在一个画面里同时运用三种以上的线条。用铁线来描画头面、手、脚等,表现肌肉具有弹性的质感。用兰叶描来画衣裙、飘带等,表现绸布质料轻薄的质感。还用游丝描来表现发、须等。五代西蜀时期的画家黄筌,他非常重视观察体会花鸟的形态习性,所画翎毛昆虫,质感逼真,手法细致工整,色彩富丽典雅。特别是传世的写生珍禽图,所画的各种鸟类坚硬的鸟喙即鸟的嘴,和松软光油的羽毛质感,十分漂亮到位。近代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的许多表现质感的技法被中国画家吸收,运用到了中国画中,表现力进一步加强,当代方增先的画作在质感上表现力比较到位。他把西方艺术和中国画笔墨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浙派人物画的风格。在《怎么画水墨人物》一书中有具体描述。在他的《艳阳天》的插图作品中,他把女人的头发都画得非常逼真具有发质,但是近看,全是中国画的笔墨!优秀的画家或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尽情享受到中国画的质感之美。

质感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 | 艺术理论

现代-方增先-艳阳天

美析:方增先,浙江浦江人(今属兰溪)。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这是为小说《艳阳天》而创作的一组中国画。在这张作品中,不同的对象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达到质感的效果。人物身上所抓的布条就用兰叶描来展现,看起来非常飘逸。而人物的头发就是用游丝描。画的非常精致,质感非常真实。在另外两张1975年和1983年的人物写生作品中,方增先先生同样以精致入微的笔法技法,把不同物象的质感表现的韵味十足。让人体味到了中国画带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方增先先生讲到,棉花是轻、软、松的纤维质,铁块是坚硬而沉重的金属体,它们之间不仅外轮廓各有不同,而且在质感和量感上,应有明显的区别。在国画中表现不同的质量感,要依靠不同笔法和墨法的运用。元人有画梅诀云:“浓写花枝淡写梢,鳞皴老干墨微焦。” 表现梅树的老干、枝条和嫩梢时,就应运用焦渴、浓淡等等不同的墨色来表现。可见,不同的质量感是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去表现的,是在各种不同的笔墨技法的对比中产生的。物体不同的外形轮廓,也能反映一定的质感。但要丰富它、强调它,中国画家就必须借助于用笔、用墨的多样对比。用笔的快慢、轻重、粗细,用墨的浓淡、干湿,以及各种笔法、墨法的混合运用,就使物体的不同质量感,在不同笔墨对比中显现出来。比如说,如画搬运工人,肩上的麻袋或术箱,草帽或衣服相互都形成了质量感上的对比。假如用粗重的墨线勾勒麻袋或木箱,再皴上几笔以加重质感,然后以渴笔细线表现草帽,而用挺劲的淡墨线表现布上衣,它们互相间就会因反衬而显出不同的质量感。其他如农妇的头巾和棉祆,边防军的皮毛帽和呢军装,钢铁工人的棉衣与汗衫、毛巾等等都可以利用强调质感的特征,使在对比中更加显得鲜明、突出。绸、呢、皮革等质料的一个共同点是弹力强,中国画家在勾勒中会注意含有弧形的弹力感,线条要韧而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表面光滑或粗糙,厚与薄,轻与重等。所以中国画家勾勒线在表现它们时也会注意轻、薄、厚、糙等特征。质轻的东西,总是与墨的较淡、线的较细较软联系在一起;粗糙的感觉常与毛的、渴的,或颤笔相联系;厚重的东西常与重墨、粗线相联系。我们在审美中国画的时候可以注意这些质感的变化。

质感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 | 艺术理论

现代-方增先-1975年人物写生

与构成之美一样,质感之美是中西美术交流后所强调的美学内容,在我们古代历史上讲的并不多。是现代美术体系的新发展和组成部分。在审美的时候,中国画形可变,夸张变形都可,反而主题更加突出了,更加有味道了。但是质不能变,铁质的不能画的像棉花,蔬菜画的像布匹一样,这样就不美了。需注意感觉其中的不同质感和味道,就可以品味中国画的奥妙了。

质感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 | 艺术理论

现代-方增先-1983年人物写生

作者/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

相关文章

  • 从汉画像砖石上窥探汉代嗜酒之风[图文]
    从汉画像砖石上窥探汉代嗜酒之风[图文]

    汉代嗜酒之风尤盛,这不仅见诸史料记载,两汉墓葬出土的各式随葬酒器及部分酒类沉渣,皆可印证此观点。但“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欲得见汉人热衷酒事的各般细节,还属画中形象最直观、生动。汉画像砖、石作为汉代艺术的典型代表,其上所饰图像反映了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汉人尚酒,因而酒事题材的作品自必不可少。汉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川二省;画像石则集中分布在山东、苏北一带,河南南部,陕北、晋西北地区和四...

    6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为啥欣赏书法往往变成各说各话[图文]
    为啥欣赏书法往往变成各说各话[图文]

    很多书法的文章都是人云亦云,都是在文字、文词的堆砌中解析书法。这种解析方式,对书法的理解一点都不深入。历史上书法的评论很多,但最常被提到的,就是黄山谷题苏东坡《寒食帖》的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却是书法史上非常著名、精彩、重要的评论。因为很精彩,所以经常被引用。...

    11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点燃了希腊文明的腓尼基文字[图文]
    点燃了希腊文明的腓尼基文字[图文]

    埃及象形文字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文字,却甚少去关注文字的起源。然而文字的诞生,就同城市的兴起一样,是人类由蛮荒时代逐渐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文字本身的演化过程也同样颇为令人玩味。两河流域文字在人类社群形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字并不存在。众所周知,彼时人们记事的方式,便是将信息以图画的方式传递出来,远古人类在岩壁上留下的那些手笔,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用以传递信息的方式。玛雅文字最初的文字...

    85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茶具收藏市场价格一路走高[图文]
    茶具收藏市场价格一路走高[图文]

    从古至今,茶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泡茶,持有时间长久还可获得一定收益,可以说一举两得。如今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饮茶的人越来越多,茶具与人们的生息息相关。近日,记者在收藏市场采访时发现,茶具收藏正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追捧。业内人士丁先生告诉记者,茶具已经成为收藏界的新主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将目光投向茶具领域,茶具市场价格一路走高。丁先生认为,茶具之所以得到市民的追捧,...

    20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古人爱橘 藏于书画之中[图文]
    古人爱橘 藏于书画之中[图文]

    橘,也称“桔”,无论取其偏旁或是谐音,都可使人联想到“吉”,往往有“大吉(桔)大利”之意,恰是古往今来秋冬应季的吉祥节礼。古人爱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借橘托物言志的典故:诸如我们早已熟知的“晏子使楚”中有关橘树栽在淮南就是橘,而栽在淮北却变成了枳的“南橘北枳”的故事;或是真正将“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推至高峰的屈原的《橘颂》,通过对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的描写,转入对橘树内在精神的热情...

    81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陈精武[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陈精武[图文]

    陈精武,1965年生于湖北荆州,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从小师承西冷印社,著名篆刻家汪新士,研习书法篆刻。少年时期受教于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画家黄发榜、华师大教授郭方颐,研习中国画。1996年深造于中国美院吴山明导师工作室。1998年深造于中国美协举办的19期人物、山水、花鸟综合班学习。受教于杜滋龄、任惠中、吕云所等导师。2000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学习,受教于导师田黎明、韩学中、满维...

    144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九:《草书创作论》[图文]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九:《草书创作论》[图文]

    草书创作论——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出版研修班的讲演刘 艺今天要讲的是草书创作问题,首先讲讲草书的历史与现状。草书起源于汉代,相传杜度、崔瑗是草书高手。宋刻《淳化阁帖》收有东汉张芝的《冠军帖》人称“一笔书”。唐孙过庭《书谱》将张芝尊为草圣。至王羲之《十七帖》,草书法度基本定型,人称王羲之草书为今草,以区别于汉魏时期的章草。《十七帖》的草字也称为小草,意指小字草书,也是难度较小的草书,所以后人学...

    188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浅谈30米巨幅明代绢本《丝绸之路大地图》[图文]
    浅谈30米巨幅明代绢本《丝绸之路大地图》[图文]

    为助力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描绘了古代丝绸之路全貌的30米巨幅绢本青绿山水地图手卷明代《丝绸之路大地图》于5月13日起亮相于新保利大厦一层大堂。此地图一经展出,便引起巨大轰动。《收藏》杂志早在2013年4月刊(总第259期)便发表赵榆先生撰写的《明帛上的“丝绸之路”——中国古代文物的重大新发现〈蒙古山水地图手卷〉》一文,报道了这幅巨制不为人知的故事,感人至深。现将文章重作编辑,以飨读...

    36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屈健 屈菁 :新中国灾难主题美术创作的审美取向与艺术特征(组图)
    屈健 屈菁 :新中国灾难主题美术创作的审美取向与艺术特征(组图)

    本文刊登于《美术研究》2020年第3期 摘要:新中国灾难主题美术创作突出体现了中国美术家在社会、民族与国家面对重大灾难性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敏锐艺术洞察力、担当、情怀与思想的力量。与西方灾难主题美术创作强调个体感受,侧重反思与批判的价值取向不同,新中国灾难主题美术创作更加强调“国家意识”,强调艺术的正面引导与服务、教化功能,强调艺术家的社会担当与责任感,始终把如何表现抵抗灾难、战胜灾难,塑造英...

    116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行业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多少钱[图文]
    艺术行业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多少钱[图文]

    艺术经济持续升温。图片: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联合发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艺术行业对于美国经济的贡献可能比你预想得多。这份报告分析了1998-2015年间收集到的数据,经研究后得出艺术行业每年为美国贡献了763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另外,美国艺术出口额比进口额高出200亿美元,呈现出贸易顺差。总体来看,美国490万创意行业从业者在...

    8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许自敬:以多样性的风格展示多彩的生活[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许自敬:以多样性的风格展示多彩的生活[图文]

    许自敬, 1959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世界潮人》艺术总监,汕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汕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75年至今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和研究。《潮剧新花》、《朝云瑞日》等一批大型画作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第四、六届全国体育美展、中国美协新人新作展、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全国重彩画大展等国家级展览获多项奖。在泰、美、新西兰、香港等十多地区举...

    37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图文]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图文]

    艺术家尹秀珍一直都是个害羞的人钱梦妮高中毕业,尹秀珍成了待业青年。爸爸介绍她去做油漆工,每个月挣60块钱。在1981年的北京,这算不错的收入。每天手里会有分配来的任务,今天几扇门、明天几扇窗。中午去大工棚把从家里带来的午饭热热吃了,还能跟工友们挤在一起休息会儿。18岁少女干得很愉悦。她喜欢看那刷头吸饱了油漆,一笔落下去、匀速果断拉开,再一笔顺着刷。通常第一遍的油漆会故意调得比较稀,刷完还...

    18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书法家王立志(组图)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书法家王立志(组图)

    【艺术简历】王立志,字励之,1963年9月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立志先生擅长楷书、行书、行草,其楷书清新隽永,神采飘逸,取法魏晋,立意高古;行草书流畅洒脱,雅致优美。其书法作品入选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全国兰亭奖书法展,...

    182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艺术探索: 当代美术家江枫论黄公望与桐庐富春山及作品鉴赏[图文]
    艺术探索: 当代美术家江枫论黄公望与桐庐富春山及作品鉴赏[图文]

    艺术简介江枫,字玅泉。1942年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常州市,中学时代受著名画家陶冷月先生指授,走上从事美术事业的道路,1961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师承潘天寿、顾坤伯、陆维钊、陆俨少等先生。1966年毕业后赴河北省工作。曾任河北画院副院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协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山水画研...

    105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邵大箴:唯美,石齐油画[图文]
    邵大箴:唯美,石齐油画[图文]

    (封面)邂逅,160×130cm,2012年作在大家的心目中,石齐是著名的国画家,假如有人听说他也画油画,那么第一个反应大概是“偶尔为之”吧!但现在他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自己的油画作品展,向公众展示一百多幅油画,人们就不得不刮目相看了。原来,石齐自幼就有浓厚的油画情结,他在走向画坛的道路上,一直受到民族传统艺术和西方油画的熏陶与影响。在仰慕之余,...

    9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