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读杨佴旻画作有感:凝神静思的艺术[图文]

时间 : 03-02 投稿人 : 子利 点击 :

第一次见到杨老师,已经是五年前了,他开车跟着导航转了好大一个圈,才到了名佳花园陶老师家。言谈间杨老师声音很轻,温文尔雅。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刚创办网站的事,因我提起《文艺研究》,他说希望他的网站能像互联网中的《文艺研究》一样,带着单纯的学术性,少些炒作和宣传,多些实在而有深度的研究和评论。提及这些,他总是音调温和,却带着淡淡的坚定。过了这么多年,我再次打开那个网站,果然像他所说得那样,没有炒作和虚张声势,有的是更多元化的文艺信息、对当下艺术的切实关注和不乏深度的理论与评论文字。而对他画的印象,脑子存留的似乎只是一个朦胧的情境:一束在窗边的花,静谧矗立,整个景象不温不火,充满诗意。再次翻开他的画册,除了语言更加凝练纯熟之外,画面还是保留着那缕气息,色调和谐,充满诗意和思考。画如其人似乎因太经常使用而变成一个平庸的赞叹,可是用在杨先生的身上仍旧是合适的。他的画就像他的人和声音,不浮华的专业,温和却带着淡淡的坚定。

每一个画家身上,大概都有值得思考和学习的东西。可能是创作巧思或技法方面的,也可能是创作心态和艺术境界上的,可是看杨佴旻的画,得到更多的则是启示性的,这种启示一方面是对传统水墨画既定图式的反思,另一方面是对水墨现代性何去何从的重新发问。我想,通过杨佴旻的艺术进行一种学理上的反省,大概是对他执着的艺术追求最好的反馈吧。

很长时间以来,当我们谈到中国水墨的时候,许多人的脑子里浮现的是那非黑即白,简淡萧疏的图式印象。尽管近现代不断有各种努力试图去解决中国水墨如何迈向现代的问题,但都或多或少因为打破了这种图式印象而受到议论,或者说,这众多努力的结果,只被认为是各种“尝试”,而从未成形成一种带有精神认同的公共图式,以确认一个时代统一的水墨精神和图像。这背后的原因大概是,长久以来,文人水墨那种图式给予我们太深刻的印象,它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真理”,在潜意识里被用来评判各种水墨创新的合理性。有一个总体的精神指导本不是坏事,问题在于,当我们努力追求水墨合理性的时候,却很少反思“理”自身的合理性,这种长久以来被我们用来评判水墨绘画,已经成为潜在不用言说的“真理”性的标准,是不是也有狭隘性和在当代继续使用的局限性呢?

事实上,中国水墨所追求的萧疏简淡,黑白世界背后其实有很深刻的时代思想和文化原因。从唐代最初形成开始,中国水墨是作为山水画的一种新表现方式和当时的青绿山水有意拉开距离的,这种水墨山水的性格是以庄学精神做背景,一是落实在玄素观上,二是要在山水中实现一种隐逸的愿望,是与隐士密切相关的。因此,从水墨画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时代选择的结果,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此后水墨作为中国画的一支,因与文人的结合和推崇逐渐成为了正宗,到了董其昌时这种地位被推至顶峰。在这一成为权威的过程中,它实际上已经隔断了与原来山水题材以及表达隐逸愿望的关系,延伸进了其它绘画题材和群体中,被逐渐抽象成了一种固定的图式,在掌握文化话语权的文人推动下,压过了其它一切绘画表达方式。正因为这种人为的权威性,它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这种追寻简淡的黑白世界,才是中国绘画的正统图式。而这种图式最初形成时背后特殊的时代原因,流变中所可能造成的文化偏颇,那些被忽略了的众多美好因素,比如在中国文化中事实上占有很重要地位的色彩和色彩背后所代表的文化观念,再比如儒家美学中所追寻的另一种充实之美,屈原文化中的缠绵悱恻,都在这种权威的光环中消退了。于是,就有了我们上面说的那个现象,只有那些合水墨之“理”,以及符合我们脑中既定的水墨图式印象,才被认为是正统的,只有在这种理法范围内的创新,才是正确的。仔细想想,对近代以来关于水墨画诸多创新的评判不正是如此吗?

即便这种图式确乎代表着中国水墨的主体印象,但它在时代流变过程中也仍旧经历着不断地调整和转化而实现内部更新的。只不过,在面对现时代,面对中国整体社会和文化的重大结构性变化之时,关于更新的问题,愈加突出和明显。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核心问题和适合表达这些核心问题的既定方式,绘画语言亦然。当时代变迁,核心话题会随着时代精神和时代发展而改变,表述方式自然也需要跟着变化。现代性的出现,使得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异常复杂,人们内心的矛盾和复杂多变,世界景象的光怪陆离,绝不再是原有的以庄学为背景,带有隐士性格的玄素水墨观还能够完全正确表达的了。如果不更新这些标准和图式,就可能限制我们看待多元世界的视域,限制了我们由心而发的自由意志,也限制了创造适应时代的艺术表达方式。值得再提的是,一个统一的理的存在,其实是有必要的,如果失去大的理法标准,就会出现无边的艺术乱象,如今冠以新水墨之名的诸多创造,大部分都属于这种乱象之内的事实。这“理”应该是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理法结构,一种新时代中的新范式。因为只有在这种结构中,时代的艺术家才有一个标杆性的方向,用自己各自不同的努力,朝着大方向迈进。所以我们能否更整体地思考问题,不局限于讨论当代水墨应该吸收怎样的因素,做出怎样的调整或融合,而在于讨论如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水墨整体范式的时代转化。

看杨佴旻的画,有一种长舒一口气的感觉,这种轻松感或许就在于他的作品摆脱了以往水墨观念和水墨图式的枷锁。他用温润的色彩,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中国绘画中色彩的记忆和情感,他用新的绘画图式,冲破了长久以来的水墨既定范式,让我们看到,在超越中西,古今融合延续等等这种二元对立观念之上,还有一种可以在心里共融,内化然后直接做出表达的,更具普世性东西。他在创作时似乎很少去感觉哪些部分是属于中,哪些是属于西,现代是否和传统有衔接,而是将自己的审美和时代感受用融汇于自己内在的,经过不断锤炼的技法语言,做了一个自然的表述而已。在这种自然表述中所谓中国水墨中的色彩、构图、意境等等问题已然成为似乎存在,但早已隐于背后,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他用这种自然的方式消解了问题,也在画面中卸下了传统沉重的枷锁。

读杨佴旻画作有感:凝神静思的艺术 | 美术趣闻杨佴旻画作

更重要的是,从他的努力中,我们看到了时代水墨统一之“理”形成的可能性。在新水墨画的名称之下,他并没有利用笔墨这种材料符号来虚张声势或哗众取宠,而是一方面面对时代,立足于自我的时代感受,让所有曾经的经历和感受融化于内心,并真实地面对它们。另一方面执着致力于探索一种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与这种感受取得和谐与平衡。假如中国如今的水墨艺术家们都能这样放下“传统”——事实上传统是永远不会真正被放下的,因为它并不应该是一种模式,而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情感和精神;假如当代的中国艺术家能超越所谓民族,历史的界限,站在一个寻找普世价值的点上,直面时代和身边的问题和感受,沉下心来,实践和摸索适合自我表达的语言,一种符合中国新时期的水墨新精神,就会在面貌多元的艺术探索中逐渐呈现出来,一个有深度有厚度的“理”也会重新出现在中国水墨乃至中国艺术中,并日趋稳定,成熟。

合上杨老师的画册,不禁欣然。他的艺术的确重新触动了我长久以来跟传统中国水墨一起麻木的内心。尽管,关于中国水墨如何走向现代的问题,是过去,现在,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一直延续的话题,但对于新生代,新新生代的艺术家和理论人来说,反思总该存在,理想总该存在,有着美好的愿望,努力就永远不会停止。期待中国新水墨艺术家,都能凝神静气,蕴籍前行——淡淡,而坚定。

2012年12月3日于厦门

吴静:厦门大学美学博士在读。

相关文章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董全福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董全福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董全福,字欣然,号耕农。一九五六年生于山东青岛市。早年毕业于天津美院油画系本科,其油画作品“拥抱太阳的人”在一九八七年荣获全省美术展一等奖。一九八八年“码头工 人”“天女散花”分别获山东省美术联展一、二等奖。一九八九年油画“船歌”和中国画“大漠深情”分别获台湾大陆画家联展银奖,曾为各地政府所邀,创作巨幅 油画和中国画作品。本人对油画、中国画、钢笔画、书法均有不同涉猎,有自己独特心...

    62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泰囧》已经不只是一部电影了[图文]
    《泰囧》已经不只是一部电影了[图文]

    上映21天票房破10亿元徐峥:没想到观众“饥饿”成这样一部小成本喜剧电影,超高票房已经给予了它最好的掌声。而来自网友的声音则代表了普通观众最真实的想法:“好的电影自然能获得观众的好口碑,自然观众乐意去把这种快乐分享给身边的更多人。如此良性循环,才有今日《人再囧途之泰囧》火爆之势。《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火爆是‘以己之囧博众之乐’。平民...

    63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鉴赏 董其昌晚年书作《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卷》[图文]
    鉴赏 董其昌晚年书作《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卷》[图文]

    “梁溪折桂——无锡博物院开放十周年特展”这些天正在无锡博物院开展,所展藏品虽不是无锡博物院全部家当,但件件可谓精品。其中,有一件董其昌的书法作品《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卷》(旧称《杂书卷》)特别引人注目。全卷潇洒流畅的书体呈现了董氏晚年的“人书俱老”;特殊的纸张、流传有绪的收藏故事更增加了《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卷》的传奇色彩。董其昌小像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别署香光居士,...

    37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文]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文]

    一、校史沿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于1985年12月,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重点高校,也是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后,与中央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 二、校名赏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名是1986年是由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胡耀邦写得一手好行书。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行中带草,飘逸...

    40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蔡勇 — 一颗赤子之心挥写花鸟画人生[图文]
    蔡勇 — 一颗赤子之心挥写花鸟画人生[图文]

    蔡勇,一九七零年生于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西促会西部书画院副院长。幼年时曾拜遇李苦禅先生,受写意花鸟画启蒙,后转益多师,先后问业于穆景云、启功、邓锡良、高士尊、贾浩义、姚治华、沈鹏、赵宁安、郭石夫、霍春阳等先生。擅长大写意花鸟,兼工笔花鸟、山水、书法、诗词及美术史论研究,曾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毕业于北京画院,中央美院高研班。一九九九年作品参加在联合国举办的“9...

    17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鉴赏——品读著名书画家芦书增重彩山水(组图)
    艺术鉴赏——品读著名书画家芦书增重彩山水(组图)

    【艺术简历】芦书增,曾用名卢书增,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艺术研究院艺委会评委,2013年至2015年先后在北京画院和清华美院高研班学习,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参选国家级展览经历2020年12月,作品《尖峰时刻·上天入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并获奖。2020年12月,作品《同源·梦回家山》入...

    23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笔墨传神 气韵生动——读鞠孝军山水画有感[图文]
    笔墨传神 气韵生动——读鞠孝军山水画有感[图文]

    中国山水画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文化特色以及自己的艺术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密不可分。山水画并非是简单的对山水做客观的描绘,而是把山水作为传情达意的载体,抒发的是作者内心的万千气象,在能动地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地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画家鞠孝军先生就是走的写生的路子。受家乡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鞠孝军自幼酷爱绘画,幼年即临帖、习画,直至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这...

    70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张小路(张晓露)[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张小路(张晓露)[图文]

    张小路|艺术简介张小路(张晓露),芳草堂主人,出生于安徽宿州,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修于国家画院花鸟画高研班,求学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创作院(主攻花鸟、山水)。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原书画院特聘教授,宿州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誉有“新时代中国画开拓-传承者”称号。作品曾多次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山东、安徽、江苏以及港 澳 台等地展...

    47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低端绿松石跌价五成 两年前卖6千现在3千卖不动[图文]
    低端绿松石跌价五成 两年前卖6千现在3千卖不动[图文]

    [揭秘]这东西身价狂跌!两年前卖6000元,现在3000块都卖不动。。。绿松石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几千年前,古埃及就有开采绿松石的记载了。目前中国、美国、伊朗等地都有绿松石的矿藏。在文玩市场火爆的2014、2015年,高端的绿松石价格一度上涨超过十倍,但是最近记者发现,曾经火爆的绿松石市场现在冷清了不少。销售遇冷 低端绿松石跌价近五成曹荻明在北京经营一家文玩店,他告诉记者,绿松石因为...

    64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古(钱币)拍卖价格稳步上升,持续走强[图文]
    古(钱币)拍卖价格稳步上升,持续走强[图文]

    国内知名拍卖公司把关较严,推出的古钱币拍卖品真品率较高,有许多古钱币拍品为名家旧藏、传承有序。比如,中国嘉德首次举办的大型“古钱币专场”,绝大部分古钱币拍品来自著名钱币收藏家许廷宪的旧藏,部分源于四川省古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罗伯昭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传承有序的名家旧藏对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而言,吸引力更大。特别以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为例,钱币类的在线拍卖中,江南省造和广西省造光绪元宝备受...

    80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清代画坛的一朵奇葩:“指画”[图文]
    清代画坛的一朵奇葩:“指画”[图文]

    清 高其佩 《怒容钟馗图》轴 纸本设色 148 6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就清代绘画艺术而言,它属于中国美术发展的衰落期,世俗化倾向尤为明显。然而,在这个美术发展的衰落期里,兴起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指画”,并在清中期画坛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指头画派”。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整理清代高其佩的“指画”和“指头画派”指画又名指头画,为写意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作画...

    152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点染云烟写我情——著名画家林宣文先生印象[图文]
    点染云烟写我情——著名画家林宣文先生印象[图文]

    本文作者逸人李旭东和林宣文先生林宣文先生在写生对画家林宣文的最初印象,是在中雁荡山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秋书画雅集笔会上。现场,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的一幅泼墨山水引起了我的注意。会后,我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画家林宣文先生。再一次见到林宣文先生,是在不久前的一个下午,在乐清市乐成街道潘家垟村,一座靠近山旁的两间三层楼房前,我轻轻地叩开了先生的门,出门迎接我的就是林宣文先生。先生虽至耄耋之年,仍精...

    13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图文]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图文]

    (原标题: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如果你经过浙江省博物馆,会发现大门口装饰的石像,正是玉琮标志,“脸”上是标志性的良渚神像——神人兽面。这件曾在地下沉睡了5000多年的玉琮王,如今,以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多人觉得,良渚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明,太遥远,跟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作为中国最早的原创设计师,良渚人设计的玉琮和图像,穿越5000多年,依然活在我们...

    37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新现实水墨的探索[图文]
    新现实水墨的探索[图文]

    杜大恺 梅州行 2015年5月25日,由山东省文化厅、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文联、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不仅仅看见——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展巡回展(北京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了31位艺术家的80件水墨作品。此次展览是“新现实主义水墨”主张下的创作与研究成果。参展画家以新的人文关怀、新的社会形态、新的观察视角、新的表现语言,展现美好的新时代,是弘扬中国水墨艺术的具体实践。开幕式后,展览...

    193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陈衍宁:油画人物《檀香扇》[图文]
    陈衍宁:油画人物《檀香扇》[图文]

    陈衍宁:油画人物《檀香扇》先后任职于海南话剧团,中国广州交易会,广东省文艺办公室和文艺创作室,历任海南话剧团舞台美术设计、1971年起任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创作员、1970年至1986年为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1986年留学美国,1988年毕业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市立大学艺术系,留校任教。1987年和1989年美国韩夫纳画廊曾为他在纽约举办了两次成...

    77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