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段俊平书法作品的意境与人文之美[图文]

时间 : 04-29 投稿人 : 桃桃 点击 :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最主要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虽然是汉字通过笔墨所展现的线条的美学的艺术,但它所表现的远不只是几个线条而已。中国书法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目标其实是意境之美,意境的美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审美范畴,它讲究形和神,质朴与妍丽兼备。衡量中国书法的艺术成就往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书法是否有意境的艺术美感,也就是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的书法的神采和韵味,书法的意境美是书法的造型与作者情感精神的有机结合。二是书法在意境中所展示出书写者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即书法艺术背后的文气和书卷气。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兼顾书法意境的艺术美和文化内涵,这也是中国书法独特的艺术价值的体现。纵观今人书法,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无疑是集意境美感与文化内涵统一的集合体。

段俊平书法作品的意境与人文之美 | 艺术科普

段俊平书法作品《心经》

观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生的书法宛若一首意味深长的诗歌,情感深长,意蕴浓郁。不乏有董其昌的书法清新淡雅,仿佛使人置身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境;又有魏晋文人散怀抱,任情恣性的风度。还有东坡居士禅意十足的旷达。从其书法作品可以看出先生的率真性情和胸怀点墨的儒雅风情。

段俊平书法作品的意境与人文之美 | 艺术科普

段俊平书法作品孟浩然《宿建德江》

从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来看,又仿佛感受到了书法意境的音乐美感。从先生作品的一气呵成,独立成章而又相互连贯的布局,使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作品与音乐艺术相似的节奏感。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书法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书法的线条符号、一点一划及书法墨色的粗细浅重,可以说书法是静谧的音乐,可以说书法之美与音乐之美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我们在段俊平先生的作品中完全会感受到这种静谧的音乐之美,在先生的书法作品中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悠扬而又古朴的古典音乐之风。象惠风一样和畅,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段俊平书法作品的意境与人文之美 | 艺术科普

段俊平草书《禅诗八条屏》

书法意境的审美除了在艺术表现上的运笔如神和韵味十足外,还在于书法体现的书卷气及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汉字文化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所以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是书法艺术永葆鲜活的关键所在。每一种书法的出现都带着历史和时代发展的痕迹,是时代文化的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从书法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直观的看到书法的线条及章法的美感,还能了解到书法家的性情志向及其散发的文化气息,我们从段俊平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布满全卷的书卷气。段俊平先生的人文情愫在作品中处处得到体现,挂一幅先生作品可以使满屋顿时充满书香及文雅之气,往往观段俊平先生作品,仿佛是古人之作,这种错觉正是先生作品中的文气及意境所至。正是这种文气和意境成就了段俊平先生的书法收藏价值。我们知道段俊平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大家,还是国学专家,段俊平幼承家学、遍临名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天赋,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自成一家。段俊平先生书法作品线条古拙自然、品位超凡脱俗、意境清淡高远、字体飘逸俊美、章法古意盎然。既有对书法传统的坚守,又有在“法度”内进行的理性创新。我们说书法一直是文化修养的象征,书法的流传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书法是兼顾了人艺合一的传统价值观的产物。在当代,段俊平先生无疑是人艺合一的传统价值观高度集中体现在书法作品中的代表人物。这也是他的书法作品备受各拍卖行及收藏家喜爱和追捧的原因,他的作品的拍卖及润格价格屡创新高的原因 。

段俊平书法作品的意境与人文之美 | 艺术科普

段俊平行书《咏兰八条屏》

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深受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和大众群体喜爱,并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香港中华艺术馆,日本国立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众多艺术机构收藏,其所写书法论文被《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中国美术》刊物刊登,并成为书法教学的教材,2012年被多家媒体评为有艺术天赋和具升值潜力的书法家。2014年八月被授予“人类文化杰出贡献奖”及“中泰友好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14年十一月获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大展中获得“书法艺术成就奖最高奖”和“德艺双馨大奖”等国际奖项,并被纽约议会授予艺术终身成就奖2015年由众多机构联合在网上评选中入选当代十大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在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奖。(文:传习)

段俊平书法作品的意境与人文之美 | 艺术科普

段俊平行书《花好月圆》

相关文章

  • 大众艺术消费的“朋友圈”如何扩大[图文]
    大众艺术消费的“朋友圈”如何扩大[图文]

    南方网讯(记者 杨智明)大众艺术消费时代真的来临?这是特别萦绕在今年的一个热门话题。今年广州艺博会观众人数达25万人次,交易额达6亿元,令我们看到一个艺术消费的盛况。今年9月,南方文交所和广东省艺术品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了“开启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论坛。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我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现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未来存在巨大市场潜力,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而且,他具体谈道:“从实际市场来...

    90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画现代化:思路在变 画风也在变[图文]
    中国画现代化:思路在变 画风也在变[图文]

    月光如水照缁衣(国画) 1978年 卢沉卢沉思路在变 画风也在变我在艺术上进行自觉的探索,只是最近几年的事。说起来,还得归功于小品画的兴起。怎样才能使作品有自己的面貌,这是许多画家都在关心的问题。没有一套的,想学一套;有了一套的又想搞另一套。谁都不愿意自己面目不清,或者一辈子寄人篱下,拾人牙慧。有一个阶段,我成天苦思冥想,总想找到一种理想的风格,从此一劳永逸地按这个风格画下去。事实上很难...

    143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东汉白玉圆雕三螭龙纹韘形佩珍赏[图文]
    东汉白玉圆雕三螭龙纹韘形佩珍赏[图文]

    正面背面□李伟男在首都博物馆“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的玉器展柜中,有一件东汉时期用和田白玉籽料随形雕琢制成的宝贝——三螭龙纹韘形佩,因其材质珍贵、形体硕大、纹饰精美、存世罕见而备受观众青睐,更被有关文博专家誉为“国宝级文物”。然而你可知道,它竟然是踩出来的!这件来自南阳市文物考古研...

    66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画家李守玉作品欣赏[图文]
    画家李守玉作品欣赏[图文]

    【李守玉艺术简介】李守玉,字:皓寒。号:冰凌山,雪景李。天津滨海新区人,自幼喜爱绘画,早年师从天津著名山水画家郑华俊先生,后受教于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颜宝臻等先生。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皓翔画院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特聘画师,中国美协天津会员。中国人民《美术报》理事,中国翰墨艺术研究院理事。香港中国美术研究院院士,长春齐白石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著名山水画画家。1982年荣获天津...

    159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图说北京纪念章[图文]
    图说北京纪念章[图文]

    图1上世纪80年代天安门参观纪念章作为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每到一个地方,笔者都喜欢买一些徽章留作纪念。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小学的课本中,最先读到的肯定是北京的天安门。北京,似乎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旅游梦想之地,令人向往。因此,从1988年开始,笔者已多次到过北京。图2上世纪80年代故宫角楼参观纪念章1988年,笔者首次来北京,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旅游。如图一中的...

    73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严本立:用发丝来表现人物内心[图文]
    严本立:用发丝来表现人物内心[图文]

    《攻》文/陆舟通继去年五月天主唱阿信、主持人蔡康永与不二良、聂永真、童梦等艺术家在上海外滩22号举办“一克拉的梦想”当代美学展后,严本立成为了又一个进驻外滩的台湾艺术家。《女人享受》走进外滩22号名为“奇异梦境”的展览现场,就仿佛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纵横交错的奇幻世界。严本立的作品一向以细腻的线条和另类的表现手法见长。色彩、线条,是他作品中不...

    189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让文化遗产更多地走进当代生活[图文]
    让文化遗产更多地走进当代生活[图文]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回望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我们深切感受到,考古工作者们用心发掘的文物,正在以越来越丰富、新颖的方式“活起来”,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从三星堆考古直播成为全网关注的热点,到“95后”视频博主手工“复原”三星堆金面具、金杖;从《唐宫夜宴》《中国考古大会》等电视节目火出圈,到“博物馆+剧本杀”备受年轻人追捧……文化遗产更多地走进当代生活,为我们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和文化自信的...

    184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文人气派 自成一格——解读吴欢的书画艺术[图文]
    文人气派 自成一格——解读吴欢的书画艺术[图文]

    吴欢作品《天马行空 神明不远》,68×68cm吴欢先生简介 吴欢,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1953年出生,祖籍江苏宜兴。近年在常州图书馆查到的清朝光绪年间所续《常州府宜兴北渠吴氏宗谱》上,其祖父吴瀛先生五位兄弟姐妹的大名赫然在册,位列宗谱中的最后一代。吴氏家族是历明、清两朝延续至今五百年未衰的著名文化家族。吴欢的明朝祖先吴宗达、吴炳曾任宰相,吴中行曾任翰林院掌院翰林。吴正志、吴洪裕祖孙曾收藏元代黄公望...

    101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水不流花不开 倪瓒的寂寥世界是关于生命的顿悟[图文]
    水不流花不开 倪瓒的寂寥世界是关于生命的顿悟[图文]

    瑟瑟幽涧松清荫满庭户赵元《倪瓒写照》1352年作在中国艺术最幽微的处所,有一个水不流、花不开的世界,一个近于不动的寂寥宇宙。这里没有色彩,没有喧闹,甚至没有一块绿叶,没有一片游云,几乎将一切的“活”意都榨去。然而,艺术家却要通过这个几近死寂的宇宙,寄寓他们独特的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就像韦应物诗中所说:“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元代的倪瓒(倪云林)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55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贵妃榻上有一朵绽放的花:《雷卡米耶夫人像》赏析[图文]
    贵妃榻上有一朵绽放的花:《雷卡米耶夫人像》赏析[图文]

    一般来说,艺术家猜不透自己作品的身后事,“我心向明月,奈何照沟渠”的事比比皆是。安格尔是否想到,他的《泉》成了大浴场的最爱?安格尔的老师大卫又是否想到,他的《雷卡米耶夫人像》成了家具店的宠儿?《雷卡米耶夫人像》 ,雅克·路易·大卫创作于1799年,藏于卢浮宫考究一些的品牌家具展厅,欧式贵妃榻旁边的墙上多半会挂着一幅《雷卡米耶夫人像》。这恐怕是人类在贵妃榻上所能拗出的最优雅造型了。榻上妇人身着...

    111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艺术品网络拍卖为何难以做大[图文]
    艺术品网络拍卖为何难以做大[图文]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互联网让拍卖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拍卖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拍卖门槛,网络拍卖将原本贵族化的交易方式变成了平民交易。网络拍卖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一场网络拍卖可以持续几天,昼夜不间断,无论北京、纽约或是伦敦的买家都能借助网络随时竞买,免去了“赶场”的烦恼,节约了时间、交通、住宿等诸多成本。拍卖行可以利用网络展示拍品,方便客户了解项目,适合竞买人异...

    44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壁画保护漫谈[图文]
    壁画保护漫谈[图文]

    “第三届曲江壁画论坛——以壁画艺术史研究及保护修复技术研究为中心的国际学术会议”日前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外近六十位壁画修复、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论坛并作主旨发言,其报告主题包括“佛教壁画与犍陀罗艺术的传播”、“希腊克里特岛壁画”、“阿塞拜疆‘喀什凯奇克’ 遗址壁画”、“敦煌壁画”、“新疆达玛沟遗址出土壁画”、“片治肯特古城的壁画及修复”、“墓葬壁画”等,涉及中国古代壁画乃至世...

    166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在当今古玩艺术品市场能否买东西[图文]
    在当今古玩艺术品市场能否买东西[图文]

    具体来看,现在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呈现如下趋势:首先,高端古玩艺术品已经在回暖的道路上了。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籍善本、碑帖、佛像、瓷器近两年都有了不错的表现;表现不太好的仍旧在调整的主要是在当代书画、当代艺术上面,由于当代的东西数量多,受众面广,因此影响面很大。其原因在于投资者和收藏者更加看重藏品的历史价值和稀缺性。由于藏家对于真品的进一步渴求,人们开始更加愿意到品牌拍卖行、画廊和艺博会去买东...

    79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东镇雄风——读韩子富的山水画《大美沂山》[图文]
    东镇雄风——读韩子富的山水画《大美沂山》[图文]

    艺术简介:韩子富,字子夫。1950年生,山东潍坊人。六十年代受兄长韩子芬、韩子明影响开始习画,师从张宏宾、于衍堂、张绍良、于希宁、郭志光、韩国臻、郭怡孮、贾又福、李铁生诸名家。2006年,韩子富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跟着导师贾又福、李铁生赴太行写生创作。从二0一0年来,韩子富由画太行山转为画家乡山水,中国五镇之首的沂山,倡导潍坊人画潍坊山水,连续写生创作沂山系列作品,...

    143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我们为何对收藏奥运徽章这件事不离不弃![图文]
    我们为何对收藏奥运徽章这件事不离不弃![图文]

    看到冬奥中国队选手赛场炫技,是不是也心痒难耐?这个春节,即使去不了冬奥现场,动动手指,你也能留下一份专属于自己的冬奥记忆。2月5日,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发布“阿里巴巴奥运云徽章数字藏品”,该数字藏品一共4款,分别包含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动态样式,每款限量8888份。从2月5日晚间开始,淘宝88VIP用户可登录手机淘宝客户端88VIP会员中心,使用1888个积分即能兑换领取...

    176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