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画廊与观众 到底是意难平还是愤难平?[图文]

时间 : 04-23 投稿人 : Gallup 点击 :

画廊与观众 到底是意难平还是愤难平? | 美术文摘

Photo by Alicia Steels.

随着两场重磅艺博会开幕日期的临近,上海正式迎来热闹的艺术季。无数美术馆、画廊在这两周呈现高质量的展览,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没错,很多人已经在上海的酒店中捱过了14天的隔离期——艺术行业从业者及藏家也已准备好投身到接踵而至的各种开幕当中。

展览和艺博会同时上演,这对众多在上海拥有实体空间的画廊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一面招呼藏家和同行,一面要应付各种非专业观众。好展览意味着更多的参观者,但观众并不总是专业的。有些画廊与非专业观众之间的摩擦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如果你登陆大众点评相关画廊的页面,在众多好评当中,总是夹杂着一些负面评论。“巨小的展没有看点服务态度还垃圾”、“工作人员戾气深重!感到深深的恶意和嫌弃观展群众!”、“不预约就进不去很难约的,虽然不要钱但是服务居然那么恶劣的”等等抱怨画廊“服务”的评论层出不穷。那么问题来了:画廊与参观者之间的根本“矛盾”是什么?如果存在所谓的“画廊观展礼仪”,这些礼仪应该是什么?

无奈的画廊工作者

画廊与观众 到底是意难平还是愤难平? | 美术文摘

Morley."Instagram You" -originalaerosol on Canvas, 2020.

Wallspace.

“每个周六对于画廊的同事来说都意味着灾难,最难以忍受的参观者行为都发生在这一天。我见过最夸张的女士,给手机设定定时拍照,然后把手机架在一件木制的雕塑上(或者说插在雕塑的缝隙里),自己站在墙角自拍;还有人只是为了拍照角度更好,自己上手把雕塑转了一百八十度,这件雕塑是羽毛做的,羽毛极容易脱落,我们画廊自己的工作人员在布展时都不能碰触羽毛粘连的部分;这些参观者在这么做的时候,禁止触摸的标示就贴在他们眼前。”一位知名画廊的工作人员对我讲道。他所在的画廊处在上海游人如织的区域,许多当地人及旅游者都会慕名而来,周末的参观者人数特为尤甚。

作为商业机构,画廊并不向来访者收取展览参观费用,而画廊的展示空间通常相对空旷、明亮并具有审美,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拍照留念,这其中既包括普通的参观者,也包括试图“蹭场地”的商业拍摄团队。“观众本身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不是很困扰,唯一困扰我们的,是那些不是抱着欣赏艺术的态度前来拍照打卡的‘网红’。他们带着行李箱来,随时换装,有些人会自己配备摄影师,在展厅里摆出各种姿势(蹲着跪着甚至躺着);还有人为了拍照,换上了差不多30厘米厚的松糕鞋,拍完照以后只能扶着墙走……这些人不仅影响其他正常看展览的观众,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被问及他的困扰,这位画廊工作人员向我倾诉道。“躺地板上拍照、自带衣服来楼里更换拍照、前后进出拍照超过1小时的都有。”另一画廊的工作人员也指出了类似的情况。除了商拍的网红,其他非专业参观者在画廊里也常常会无意中触犯画廊的底线。

画廊与观众 到底是意难平还是愤难平? | 美术文摘

Mohammad Khodashenas.Contradictions, 2017.

Galerie Maria Behnam-Bakhtiar.

最普遍也是最让人头痛的,便是对艺术品的触摸。一位画廊从业者对我说,她见过最夸张的参观者,对着艺术品“拍照时涂着口红就直接亲上去了”;而最令她难以接受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可以抱着雕塑拍照,把购买艺术家画册作为交换条件”。很显然,让画廊感到受伤的,不仅是展厅中的艺术品可能遭受的物理上的伤害,而是参观者对于艺术的不尊重、不理解和不热爱。“非专业参观者如果只把艺术品当作背景各种摆拍,这种行为本身在画廊工作者眼中就已经是‘无礼’,更何况拍照时还各种碰到作品,这就好比别人到你家,把你不舍得碰的东西随意摆弄,还敲敲打打。”她继而解释道。

画廊与观众 到底是意难平还是愤难平? | 美术文摘

图片来源 www.packyourmat.com

“我们理解遇见真爱的艺术品希望与其合影留念的心情,我自己看展时也会这样做。但目前画廊因为触摸作品而发生的纠纷,都来自一些拍完照以后甚至不知道艺术家是谁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平台上把艺术家的名字写错;一些分享型的社交平台几乎是起到了最差的影响作用,很多人看到上面的‘范例’也想要学习,在我们阻止触摸作品时振振有词,声称别人也这样做了为什么我不可以?我们画廊对这种现状没有任何可以做的,只能是加强对展厅的日常巡逻。有些摸了作品的人经过我的提醒可能会觉得我态度不好,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这说不定已经是我今天发出的第十次提醒和警告了。可想而知,我的脾气有多么好。”那位知名画廊的工作人员说。

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

画廊与观众 到底是意难平还是愤难平? | 美术文摘

Nick Meyer.Either Limitsor Contradictions, 2017.

Daylight Books.

在社交平台上那些悲愤的点评的当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参观者同样心情很受伤。许多参观者认为,“不小心摸一下”不是什么大事,被当众指责自尊心十分受挫;另一些人认为,画廊是服务业,“服务员”应该宽容他们的行为,否则画廊提供的就是糟糕的服务。对于绝大多数非专业参观者来说,他们或许还弄不清画廊和美术馆的区别,艺术展览在他们的眼里只分为“收费的”和“免费的”,以及“好拍的”和“不好拍”的。

“好拍”又“免费”的画廊展览,自然是人们的“打卡”优选之地,而以销售作品为目的的商业艺术机构原本也应该欢迎散客。“画廊对公众开放,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非专业参观者,所以他们也是我的接待的对象。大多数非专业参观者来的目的是拍照发社交媒体,只要他们在自拍或合影时或观看作品时始终与作品保持一定距离,不妨碍他人参观,那无论他们想摆什么姿势,怎么自我陶醉也无可厚非。”一位从业者说。非专业参观者的来访有时也会给画廊带来销售,虽然这样的事情并不总是发生。“画廊首先是商业性质的,以出售为目的展示作品,服务的是藏家群体,在此前提下同时对公众开放,欢迎艺术爱好者参观,了解艺术家和作品。”另一位画廊从业者说道。画廊没有艺术教育的义务,如果参观者的行为影响到画廊的经营,“请走”是合理的解决方式。

画廊与观众 到底是意难平还是愤难平? | 美术文摘

Kudzanai Chiurai.UntitledX (Contradictions), 2019.

Goodman Gallery.

除了一遍遍地提醒、警告甚至咆哮,有没有让画廊更省心的解决方式?例如,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许多画廊逐渐开始向公众收取一定数额的门票,以此挡住了很多“拍照打卡”者。但并不是每家画廊都认同这样的做法,有些画廊主坚持认为画廊不是美术馆,不应该靠收门票赚钱,应该欢迎公众的到访。而给艺术品装围栏或者在旁边贴上“请勿触摸”的标识又极其不美观:“我们画廊的大老板其实非常不愿意在展厅里放置一米栏或者防护栏这样阻挡作品与观众距离的安全设施,因为我们想让观众近距离欣赏艺术品。但触摸作品的人非常多,后来我们不得不摆上一米栏。这样的措施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知名画廊的工作人员解释道,尽管摆上一米栏,跨过围栏在作品上留下指纹或者敲打作品(尤其是雕塑)表面的行为也比比皆是。“我感觉很无望,因为我常常被骂。只有时间和教育可以改善这个问题。”他说。

另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近两年,似乎前往画廊与艺术品零距离接触拍照的现象愈演愈烈。造成如此现象有多方面原因,社交网络让越来越多的人活在互联网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日常生活如果不以照片或者视频形式上传到社交网络,则基本等于没有发生过;越来越多的“沉浸式”网红展览邀请参观者与场景融为一体,这些靠门票流量获得营收的展览让许多非专业参观者对“艺术展览”的认知更加混乱——为什么有的展览硬不让人碰,有的非要让人碰?

画廊观展礼仪101

画廊与观众 到底是意难平还是愤难平? | 美术文摘

LIANG YUE 梁月.InternetCelebrity 網紅3, 2019.

ESTYLE ARTGALLERY 藝時代畫廊.

尽管不同的画廊对参观者行为的容忍度不同,一些最起码的底线或许还是应该守住。例如,绝对不要触碰艺术品(除非画廊明确邀请你这么做,但这样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在画廊空间里发生)!“绝对”的意思就是,哪怕触摸一下也不行。哪怕是看起来非常结实的材料,也不应该伸手触摸或者把任何物品放置在艺术品上,因为任何一次你认为无伤大雅的触碰,都可能会破坏作品的表面。另外,孩童需在成年人的看管下进入画廊参观,看护人有义务保证孩童不在任何情况下触碰任何作品。

“首先要让公众明白画廊是干嘛的。”一位画廊总监表示,她认为起码在上海,展览参观者的素质总体在提高,“可能以前十个里面有一个(不守规矩的)参观者,现在三十个里面有一个。”

画廊与观众 到底是意难平还是愤难平? | 美术文摘

Randy Lieb.A Professional Visit, 1998.

James Baird.

她同时认为,拍照行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在绝大多数时候,你当然可以在画廊拍照留念,但请不要与艺术品产生过多的近距离互动,这不仅会让工作人员心惊胆战,也确实十分不得体。最重要的是,在拿起手机之前,最好还是多用眼睛去观看,多用心去感受——供销售的艺术品确实是商品,但是从任何一种角度来说,它都不是普通的商品,因此,观众理应尊重艺术家的创作和从业者的劳动,以及,如果你并不打算购买艺术作品,那么可以为它未来的收藏者多考虑一下。

“美术教育长期缺失,导致所有人对艺术品的实际价值和经济价值完全没有概念,换言之,对艺术没有敬畏之心;”被问及画廊与非专业参观者之间矛盾的根源,知名画廊的工作人员说,“画廊的工作人员往往被当作服务员,即便观众什么也没有消费。实际上,我们之间完全不构成消费关系。我想要强调的并不是画廊在潜意识里区分谁是客人谁是观众,我们欢迎所有的人来。归根结底,这是一个素质问题。”

相关文章

  • 别太高估自己的藏品[图文]
    别太高估自己的藏品[图文]

    欺骗性的事情在收藏圈里发生太多太多次,却依旧有人陷入其中。上个月底,安徽警方破获了一起以鉴定藏品为名、收取手续费的诈骗案件,抓获诈骗团伙骨干成员41人。这些诈骗犯所使用的伎俩你我或许都听说过,可能还有不少人亲身经历过。藏家在网络或者其他平台上,展示或者意欲出售自己的藏品。这时,会有业务员与你联系,告诉你你的藏品在拍场上可以拍出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价格,还有的业务员会表示公司要以百万千万元的价格收...

    121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邵大箴:“马到成功”国画贺岁——品读王家训百子闹春图[图文]
    邵大箴:“马到成功”国画贺岁——品读王家训百子闹春图[图文]

    在王家训百子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扎实的传统线描功力和精妙的造型技巧。百子图,过去也叫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百”含有大或无穷的意思,因此为了在这样的作品中表达祝福、恭贺等良好的愿望,画面会带有喜庆、艳丽的色彩。而王家训在继承传统样式时,将有浓厚民俗风味的图式消减成具有文人画趣味的小品。他的百子图以白描勾线为基础,造型生动,抓住了儿童的生理特征和...

    174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法国画家马蒂斯:生命最后15年的剪纸艺术[图文]
    法国画家马蒂斯:生命最后15年的剪纸艺术[图文]

    Heart,1943伦敦泰特美术馆的马蒂斯剪纸作品展拉开了帷幕,此次展览展出了亨利·马蒂斯于1943年至1954年之间创作的超过120件剪纸拼贴作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有关马蒂斯后期艺术最全面的展览。1941年,马蒂斯的肠癌手术让他无法再从轮椅上站起来,竹竿炭笔被弃在了一边,但这似乎也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的突变契机。在其生命中的最后15年,马蒂斯拿起剪刀和彩纸,一开始似乎只是权宜之...

    200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中国新山水画之美——当代“彩墨水乡”四大家[图文]
    中国新山水画之美——当代“彩墨水乡”四大家[图文]

    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中,以传统的绘画方法,以江南水乡为题材,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有许多。但是,在中国当代的中国新山水画中,以彩墨的方法绘制,中西融合,又不失传统的“彩墨水乡作品”中的佼佼者却并不多见。杨延文、杨明义、刘懋善、孔令伟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们不约而同的分别以不同的形式,以彩墨的绘画方式,形成了“中国新山水画别具风格的水乡绘画新貌”。今天就在这里介绍一下这几位中国新山水画彩墨水乡作品的画...

    63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博物馆的生意经:故宫文创年入10亿有啥秘诀[图文]
    博物馆的生意经:故宫文创年入10亿有啥秘诀[图文]

    《延禧攻略》、《如懿传》的火爆,让“故宫”又热了起来。临近中秋,故宫用宋徽宗的画作又开发了一套“品味清雅”的月饼。网红产品故宫日历已经开始接受2019年的预定。文创产品数量超过一万种,年销售超过10亿,让故宫成为国内博物馆文创的最大玩家。网红故宫博物院文创年入超10亿为什么说文创是门好生意?文创既能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又能让文物拥有商业生命力。故宫文创始于2008年成立故宫文化创...

    59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一组跃出宣纸的骏马:赏画家乔建峰作品[图文]
    一组跃出宣纸的骏马:赏画家乔建峰作品[图文]

    乔建峰,1972年生于关公故里,现为当代画马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山西省美协会员,中国敤首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圣宝书画院副院长,黄河书画院副院长等。自幼喜爱涂抹,每日看马、画马、钟情于马,三十载不懈,临习历代名家,循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拘今。2013年到史国良老师国画研习班学习,2014年得到恩师中国画马大家许世山的指点,又多次到草原,以马为师,从静、动、奔、走等各...

    60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著名画家关麟英国画艺术鉴赏[图文]
    著名画家关麟英国画艺术鉴赏[图文]

    【艺术简历】关麟英,蒙古族,1940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中国画专业。修业本科五年,师从吴镜汀、吴光宇、王雪涛、秦仲文、马晋、黄均等前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内蒙古美术馆馆长。作品《惠风和畅》参加由国际奥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9届奥...

    49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平、圆、留、重、变——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平、圆、留、重、变——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近现代-黄宾虹-青城山图美析:密密麻麻的点线和短皴是这副作品的特色。也是黄宾虹先生典型的风格。青城山是黄宾虹感悟自然变法的福地。“雨淋墙头”和“月移壁”是他在古稀之年悟到的变法之“理”。而这变法之理就来自于他在四川的两次浪漫经历:“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因此他对青城山画的作品也比较多。与他成名的《青城坐雨图》不同,此画没有烟雾滋润水墨淋漓与元气蒸腾的感觉,而是他八十九岁借青城山景,用宋人点...

    3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四大拍行发家成名时刻简集[图文]
    四大拍行发家成名时刻简集[图文]

    拍卖,这种社会行为虽然在古罗马时期曾有过,但一直都没有形成规模。直到1744年,拍卖行这种以拍卖为手段的商业体系才最初形成,到现在,四大拍行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今天,就来盘点以下四大拍行各自发家和成名的精彩时刻。苏富比1744年苏富比于伦敦设立的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商之一。该公司原来是由山姆?贝克Samuel Baker所创设,早年主要经营书籍拍卖,曾为史上杰出人士如拿破仑等人的大...

    34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另一种金碧山水——魏广君的山水语言[图文]
    另一种金碧山水——魏广君的山水语言[图文]

    张怀瓘语意 纸本设色 220x60cm x4 2008年魏广君把他的山水叫作“金碧山水”。而古典形态的金碧山水是在青绿山水的基础上,通过泥金复勾物象轮廓,形成交织于画面的金线,从而与作为山石主体的青绿金碧绯映。广君的金碧山水不是这样的。或者说,我们不能从古典山水的意义上解读广君在2008年以来创作的金碧山水。广君创作的是另一种金碧山水。这种金碧山水是以作为山石铺陈的青、绿、红色,与作为山石...

    41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画家龙云鸿用重彩诠释莲韵之美[图文]
    画家龙云鸿用重彩诠释莲韵之美[图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韵之美在周敦颐《爱莲说》中详述矣。莲花的形象,自汉魏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被注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教里,莲花象征着极乐净土和“再生”的生命意义。莲花的形象被广泛的运用于净土环境、佛座和绞饰等方面,莲花的宗教涵意后来又转化到世俗绘画中,莲花又被视为高洁人格的象征物,并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温馨芬郁,隐逸...

    2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李建刚:都市水墨中对人性与自然的思考[图文]
    李建刚:都市水墨中对人性与自然的思考[图文]

    画家李建刚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水墨画向来注重意境,一直是中国画的代表,长期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古往今来,水墨画多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用水墨来表现当代都市的甚少。画家李建刚运用水墨画中微妙的色彩变化,将现代都市里对人性、爱与自然的思考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坚定都市水墨绘画信念有人说绘画有两种:一为物质的,一为精神的。对于李建刚来说,走上绘画这条道路完全是出于对艺术...

    93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颜真卿书法的三重境界[图文]
    颜真卿书法的三重境界[图文]

    “颜体”是颜真卿在楷书书法领域独创的一种书法境界,这一境界由颜真卿的书法灵性所形成,使卓越的书法天赋获得了充分的施展、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他的书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他的字中又融人了自己的性格特征,雄健而自然、广阔而浩瀚。颜真卿登上书法舞台的时候、唐朝已经步入盛世,书法领域中的基奠已经完成,经过“初唐四杰”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等人的努力,大唐书法已经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的基础上取得了更高的发展。这些都为...

    198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韵外之致—张会元的人物画创作[图文]
    韵外之致—张会元的人物画创作[图文]

    张会元作品《湄州渔歌》136cmX68cm 2008年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在20世纪初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是艺术家在社会大变革的推动下,强化了艺术面向现实生活的理念,适当借鉴了西画写生法和写实造型,以补充晚期文人画沉缅于摹仿古人、脱离现实的不足,形成了“合中西而为新纪元”的势态。张会元1966年毕业于江西师大美术系并留校任教,他受到的是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推行的中西合壁型的美术教育。徐悲鸿主张...

    111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历经浩劫 难掩龟兹之美[图文]
    历经浩劫 难掩龟兹之美[图文]

    一群文物工作者近日对龟兹濒危壁画进行保护性加固的视频,引发公众对龟兹壁画的关注。龟兹壁画最集中的是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始建于公元3世纪的古龟兹国境内,中国现知最早的大型佛教石窟寺遗址。然 而克孜尔石窟在历史上遭受过两次浩劫,第一次浩劫是公元10世纪,在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纷争中,第二次则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在龟兹地区盗劫了大量壁画、泥塑等。季羡林先生曾经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

    169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