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八大山人晚年绘鹰渊源何在[图文]

时间 : 04-21 投稿人 : 璐璐 点击 :

与“双鹰”题材有关的,目前列在八大山人名下存世画作的有三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双鹰图》、上海博物馆藏《双鹰图》、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双鹰图》。

其中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双鹰图》今天(10月23日)起在八大山人纪念馆特展上对外展出,这也是该件作品首次与观众见面。令人不解的是,八大山人以花鸟鱼石闻世,极少见其猛禽题材,为何风烛残年之时,还精心绘如此巨幅《双鹰图》?其绘鹰渊源何在?三个版本《双鹰图》所笼罩的历史谜团,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与探究。

绘鹰小史

“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付诸文字,往往属文人造境喻人所惯用的典型。一生颠沛流离饱受黍离之痛,却始终身怀家国天下的诗圣杜甫,曾写就多篇题画鹰诗,如《画鹰》《姜楚公画角鹰歌》《杨监又出画鹰十二型。扇》《王兵马使二角鹰》《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二首》等。往往以鹰之威严形象,比喻铁骨铮铮之谏臣,期许明君能任用贤能,匡扶帝国基业于将倾。其后的文学创作涉及“鹰”句,也多是取类似象征意味寓意于文字之间。

“鹰”的形象,付诸纸绢,由文到图,其视觉内涵,实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也往往取其英雄独立、卓尔不群之势。由日本学者野崎诚近所著《吉祥图案解题》中,即将鹰的形象赋予“英雄独立”“英雄斗志”等人格化气质。

在学术研究者的视角之中,不同时代,“鹰”的视觉形象往往被赋予不同的具体内涵。如蒙元时期所呈现的许多鹰隼图像,实际是以其构成狩猎文化的符号,“蕴含蒙元统治者讲求武备之深意,从而维护蒙古旧俗,标示草原游牧民族的善武性格”。而在学者宋后楣(Hou-mei Sung)的一系列明代宫廷“鹰画”研究中,则指出宋代时将“鹰图”尚且作为一种猛禽图像,到了元代,则成为野蛮的入侵者或者隐退的士人象征。时至明代,由于鹰的发音同“英雄”之“英”,因此往往象征着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帝国领导者。时至清代,“鹰”又往往被诠释为祥瑞平和的气质,一如末代帝国的皇帝所期望驯服的子民般,拥有温顺奴性的“优良”品质。

延至民国,国弱民贫外侮欺凌,“鹰”的形象则多取褒义,画家绘鹰,往往意涵振奋民族精神之意,以表征其强国意志。如高剑父、徐悲鸿、张书等人即擅于绘鹰言志。

八大山人晚年绘鹰渊源何在 | 艺术科普

吉祥图案之英雄独立 野崎诚近著《吉祥图案解题》上下卷 日本昭和十五年平凡社再版,1940年

《双鹰图》

八大山人以花鸟鱼石闻世,极少见其猛禽题材。清代杨恩寿著《眼福编》初集,跋八大山人画鹰立轴,对八大绘鹰有颇为生动的描述:“山人玩世不恭,画尤奇肆。尝有人持绢素求画,山人草书一口字大如碗,其人失色,忽又手掬浓墨横抹之,其人愈恚,徐徐用笔点缀而去,迨悬而远视之,乃一巨鸟,勃勃欲飞,见者辄为惊骇。是幅亦浓墨乱涂,几无片断,远视则怒眥钩距,侧翅拳毛,宛如生者,岂非神品。”杨恩寿此作以讹传讹处较多,虽未必为实证之语,但也颇为形象传达出八大挥毫的潇洒之态。

查阅八大相关诗文著述与画跋,有关鹰的记载殊为罕见。八大绘鹰渊源何在?由于文献缺失难以查证。一说八大之鹰,远学明代画鹰高手林良。李梦阳曾赞林良鹰作:

百余年来华禽鸟,后有吕纪前边昭。

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笔决眦分毫毛。

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

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

以“双鹰”题材为例,列在八大名下目前存世画作有三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双鹰图》(后文简称“大都会本”);上海博物馆藏《双鹰图》(后文简称“上博本”);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双鹰图》(后文简称“南昌本”)。三幅画作之中,“大都会本”依画面题记确定为八大山人1702年所作;“上博本”为1699年所作;“南昌本”无年款。三幅《双鹰图》均钤“八大山人”白文印与“何园”朱文印。此“八大山人”白文印,一般出现在八大晚期即1684至1705年期间。“何园”朱文方印使用年限一般断定为1699至1705年间。分属三个藏地的《双鹰图》,恰恰均钤有“何园”朱文方印,则“南昌本”由此推断大体也是在1699至1705年之间所作。也就是说,这三幅《双鹰图》均为八大六年之内的手迹。此时段按照王方宇先生对于八大山人创作的分期,属于八大山人晚年的创作盛期。但是值得商榷的是,这三件《双鹰图》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与笔法。

八大山人晚年绘鹰渊源何在 | 艺术科普

(明)八大山人 双鹰图 纸本墨笔 纵204厘米 横99厘米 〔美〕大都会博物馆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双鹰图》,系王季迁旧藏。王季迁先生于1997年将《双鹰图》等十二件藏品捐赠给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此作画面中,二鹰一高一低立于怪石之上,顶端枯枝各表一枝。画面构图起承转合疏密有致,低处之鹰做俯身前窥状,与高处身直立之鹰形成鲜明对比,二鹰所立之石一高一矮、一厚拙一峭拔。整体布局前后分明、节奏紧凑,逻辑关系清晰流畅,鹰石整体形态一张一弛动静有别,笔墨运用精微洒脱,将其描绘山石所用笔墨,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花鸟册页》比对;二鹰翎毛画法,尤其是背部部分,与同样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的《山水册页》对比,均非常吻合。顶端枝干的洒脱用笔,及笔断气不断的画“势”所在,也与八大晚期画作气质非常一致。而且与《安晚帖》之《荷花小鸟》枝干画法,以及王方宇旧藏《茉莉花图》的花枝用笔用墨如出一辙。因此,这幅《双鹰图》基本可以视为八大山人双鹰题材的“基准件”来加以审视。

八大山人晚年绘鹰渊源何在 | 艺术科普

(明)八大山人 花鸟册之一 纸本墨笔 纵36.5厘米 横30.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博本”《双鹰图》,两只鹰的姿势动态及画面整体布局与“大都会本”几乎如出一辙,粗看似乎完全类似一个复制版本,细致审视则差别颇大。

首先来看画面钤印,除去“八大山人”白文印与“何园”朱文印一样,“上博本”多了一枚“涉事”白文方形印,以及“遥属”白文方形印。此作按照画面题记为1699年所作。但是“涉事”白文方形印,一般出现在八大作品中的庚午(1690)至癸酉年(1693)间。倒是“遥属”白文方形印的时间与画面题记相吻合,大体出现在甲戌(1694)至乙酉年(1705)间。这枚“涉事”印的下限,与画面题记时间相差足足六年。遍览八大其他作品,其落款钤印位置非常讲究经营,但是“上博本”画面题款“乙卯一阳之日写 八大山人”,与“八大山人”印及“何园”印,整齐划一排成直线,缺乏章法变化。而“大都会本”题款“壬午三月既望写”与“八大山人”四字行列错开一字空间,“八大山人”印及“何园”印,又与“八大山人”四字错开半字空间,落款钤印如此布局。更显匠心独运与层次变化。再看整体布局,二鹰所立山石虽有大小之分,但直身耸立的鹰爪下之石,体积过于庞大,造成两块山石在视觉体量上处于完全失衡的状态;二石和二鹰之间所费笔墨过于均匀,加之画面顶端的树枝与山石不加区分的浓墨重笔,使得画面整体缺乏必要的笔墨层次与体物关系对比,由此造成其构图在起承转合逻辑上的混乱,以及视觉焦点在一定程度上的涣散。

再看两只鹰的细节描绘,从外形轮廓上看几乎是拷贝复制而成。“大都会本”的鹰喙及眼部墨线用笔肯定果断,其线条质感与八大山人的书风极为类似,也可谓是书法用笔。“上博本”则为细笔勾勒,其用笔显得迟疑且描摹气息浓重。尤其是前景之鹰的喙部线条,“大都会本”明显是以八大书风圆笔入方笔出而成,线条厚拙而舒展;而“上博本”则为典型的画家勾线笔法,以尖笔入略微回勾,由粗而细顺势而下。

八大山人晚年绘鹰渊源何在 | 艺术科普

(明)八大山人 双鹰图 (局部) 纸本墨笔 纵172.7厘米 横90.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大都会本”中鹰的翎毛画法,充分利用毛笔散锋与纸面相结合产生的晕染效果,迅疾洒脱元气淋漓,八大通过高超的笔墨与水分交融的掌控力,层层推进,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同时笔不碍墨墨不湮笔,鹰的背部、翅膀、尾部的笔墨层次非常丰富。再反观“上博本”,鹰的翎毛部分笔墨稍显僵硬,层次变化单调。细节部分交代也比较潦草,譬如“大都会本”中直立之鹰的翅根部分,看似逸笔草草而过,但实际依然是按照鹰翅的形状整体衔接而成。但是“上博本”中则以一个半圆形线条构边,在其间墨笔散乱皴擦而成,实际与鹰翅整体关联较弱且极为突兀。前景俯身之鹰的尾部,“大都会本”用十余笔一气呵成,笔笔墨色与笔触均有差异,同时充分利用每一笔的笔尖、笔肚及笔根部分墨色水分的差异,刻画出极为丰富的羽毛层次,且呈现出雄鹰警觉刹那其尾羽将开未开的瞬间动势。而“上博本”的尾部笔墨浑浊且呈闭合状,略显僵硬生气欠缺。“上博本”画面顶端树枝墨色凝滞,且有复笔现象,枝叶关系混乱,八大晚年笔下枝叶笔断气不断的冷峭疏寒气质难以在此处寻觅。

八大山人晚年绘鹰渊源何在 | 艺术科普

(明) 八大山人 双鹰图 (局部) 纸本墨笔 纵126厘米 横66.5厘米 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南昌本”《双鹰图》,是三幅《双鹰图》中画面布局构图相对最粗率,笔墨也相对最简单的一幅。树石多用一个方向摆笔而成,单调乏味。浓墨与淡墨之间关系凌乱,枝干重墨双勾,生硬干涩。两只鹰所用笔墨设色单薄平面,缺乏层次变化,且翎毛描绘多有败笔,关系交代混乱。尤其于前景枝干所立之鹰的爪部,居然有错笔出现。两只鹰从整体看也是面露凶相,绝非八大笔下鱼鸟所露出的“禅定”气质。

“大都会本”应为八大笔下最为精彩的《双鹰图》,而“上博本”则应是以“大都会本”为摹本,背景稍加变化而成。但是由于作者笔墨功力的匮乏与书法修养的欠缺,还是露出了诸多破绽。“南昌本”则属于一个相对简单粗率的摹本。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的网络搜索引擎上搜索八大山人《双鹰图》,往往出现的是“大都会本”,但出处则标记为“南昌本”。“上博本”实际最为接近“大都会本”。上博另藏有《空谷苍鹰图》,虽然画面只有一只鹰矗立石上,但是从画面钤印落款及石鹰的画法可见,实际与“上博本”《双鹰图》均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而且立鹰形象一模一样,也应出自同一母本。至于作者为何人难以揣测。

八大山人晚年绘鹰渊源何在 | 艺术科普

(明) 八大山人 山水花鸟册(之一·鹌鹑) 纸本墨笔 纵37.8厘米 横31.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风烛残年之时,为何还精心绘如此巨幅《双鹰图》?也许从他的一封信札中窥出部分端倪:“弟以前日大风,感冒风寒,大小便闭塞,至昨晚小便稍得涓滴,而未可安眠也。性命正在呼吸,摄生已验之方,拣示一二为望。”

三个版本《双鹰图》所笼罩的历史谜团,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与探究。

(本文原题为《八大山人双鹰图小考》,全文刊载于北京画院《大匠之门》)

相关文章

  • 清代御医手稿重现记载500余偏方 估值高达2.1亿[图文]
    清代御医手稿重现记载500余偏方 估值高达2.1亿[图文]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供图 摄清代御医未刊手稿重现 记载500余偏方秘方中新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清朝嘉庆年间御医汪必昌所著《聊复集·怪症汇纂》手稿日前重现天日,其中记载540种(约650个)偏方秘方令人大开眼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余瀛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冯世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

    81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韩殿君湿地天籁[图文]
    韩殿君湿地天籁[图文]

    韩殿君近照韩殿君作品[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组韩殿君的乡野山水作品,是他近期所作的湿地系列。在这里,山花肆意开放,春水在尽情流淌,草丛中飞鸟在流连,一树影婆娑摇动着乡野的诗情。这种氤氲的画境靠的是画家用笔情墨趣来营造的。韩殿君的乡野山水画看似信手拈来,却是靠娴熟的技法营造的。即便是一幅尺牍小品中,也要有笔的顺逆点拖和墨的渍渗浸染。凸显着画家对传统笔墨的研知成果和对乡野山水画创...

    74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天地玄黄 金墨无界——年度人物崔龙俊特别报道[图文]
    天地玄黄 金墨无界——年度人物崔龙俊特别报道[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手...

    199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投资人看好市场 艺术衍生品的春天来了?[图文]
    投资人看好市场 艺术衍生品的春天来了?[图文]

    MoMA文创产品作者:贺小北近年来,我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争相推出艺术衍生品商店,艺术衍生品市场也日益火热,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好艺术衍生品市场。然而,我国艺术衍生品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创办于1929年,在现当代艺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里几乎收藏了自18...

    76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新古典主义肖像画家维瑞·勒布[图文]
    新古典主义肖像画家维瑞·勒布[图文]

    她天生丽质,才华横溢,是令全欧洲痴迷不已的美女画家;她的画作精致、委婉、优雅、古朴,将法国新古典主义画风广泛传播;她就是法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女画家—— 路易丝·伊丽莎白·维瑞·勒布伦《与女儿朱莉一起的自画像》 1786年 巴黎卢浮宫藏路易丝·伊丽莎白·维瑞·勒布伦(1755-1842)是路易十六时代法国最杰出的女画家。她是著名肖像画家巴斯特尔·维瑞的女儿,在家庭影响下从小酷爱绘画,并成为名画家...

    95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蒙德里安: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其作品如何?[图文]
    蒙德里安: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其作品如何?[图文]

    彼埃·蒙德里安:荷兰画家,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建筑、艺术设计等影响很大。最知名的是抽象代表作《 红、黄、蓝的构成 》。他绘画年轻时期受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蒙德里安不仅仅是上世纪最伟大的色彩大师之一,同样也是一名重要的具象画艺术家。《Farm near Duivendrecht》布面油画 85.5×108.5cm 1916年《房子》1900,纸上水彩 45.6x58.4cm...

    75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笔墨传神 气韵生动——读鞠孝军山水画有感[图文]
    笔墨传神 气韵生动——读鞠孝军山水画有感[图文]

    中国山水画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文化特色以及自己的艺术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密不可分。山水画并非是简单的对山水做客观的描绘,而是把山水作为传情达意的载体,抒发的是作者内心的万千气象,在能动地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地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画家鞠孝军先生就是走的写生的路子。受家乡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鞠孝军自幼酷爱绘画,幼年即临帖、习画,直至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这...

    70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欣赏儒将刘子贤将军书法作品[图文]
    欣赏儒将刘子贤将军书法作品[图文]

    刘子贤将军在创作天石王成自古: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真正优雅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的胸怀;真正高贵的人,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唐薛能《清河泛舟》诗 : 儒将不须夸郄穀,未闻诗句解风流 ; 宋苏辙名句:千夫奉儒将,百兽伏麒麟。刘子贤将军即为此等智者善者而不失优雅之人,他是军中儒将,文韬武略,武可横刀立马、文可下笔有神。诗词泰斗,耊耄老人,里人程春芳先生曾赋诗赠予将军:“...

    29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孟云飞:弘一法师的艺术与人生[图文]
    孟云飞:弘一法师的艺术与人生[图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经久不衰的歌曲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叔同。他的“问君此去几时还?”仿佛成了关于自我的疑问。一、生平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谱名文涛,幼名成蹊...

    177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榫卯工艺:见证古人的哲学思想[图文]
    榫卯工艺:见证古人的哲学思想[图文]

    榫卯工艺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陈慧)榫卯,被称为“巧夺天工”的中国古典智慧,是中国传统木艺的灵魂,诞生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是比汉字更早的民族记忆。在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很多采用榫卯结构建造而历经千年不倒的建筑传奇。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榫卯结构也蕴含了古人的哲学智慧。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榫卯结构的背后,体现出古人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

    107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辛迪·舍曼的女性艺术:图像就是力量[图文]
    辛迪·舍曼的女性艺术:图像就是力量[图文]

    辛蒂·舍曼《无题的电影剧照》(1985年),图片源自网络黄专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美国著名摄影家,同时也是一位导演,以自己出演所有摄影作品中的主角为特点且因此闻名于世。她常和女性主义一起被当作讨论议题,但并不自称为女性主义者。自上世纪80年代起,摄影终于和绘画一起被相提并论,这部分归功于舍曼。有两件事使女性艺术在20世纪的当...

    116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专家:山西追缴文物几乎包含中华文明进程每个时代[图文]
    专家:山西追缴文物几乎包含中华文明进程每个时代[图文]

    本文原标题:《[文物大展/专家解读]韩炳华:山西公安机关成功追缴回的涉案文物,几乎包含了中华文明进程的每一个时代……》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炳华:涉案文物包含了中华文明进程的每个时代,精美青铜器似一部缩略的青铜文明史书首先呢,我谈一谈对这次展览的体会,我觉得有三个体会。第一是感觉到非常惊讶,在山西博物院是第一次办这样的展览,使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文物被盗的惨状,以及公安干警在打击文物犯罪时...

    34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巨幅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图文]
    巨幅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图文]

    《敦煌印象丝路虹霓》长卷(局部) 莫建成 等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冯远《敦煌印象丝路虹霓》这幅长卷的创作,是画家莫建成十余年来思考、探索、实践的总结,也是他对甘肃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独有情愫的一次集中抒发,既是瓜熟蒂落,又是应运而生。由莫建成领衔组成的这幅长卷创作团队,都是甘肃当代美术创作的领军和骨干画家。他们对甘肃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风物、山川地理、人文景观以及这里的芸...

    157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克里姆特这货为什么突然火了[图文]
    克里姆特这货为什么突然火了[图文]

    克里姆特 《阿黛尔2号》近几日,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克里姆特甚火。2月9日凌晨,刚被彭博社曝出其作品《阿黛尔2号》在2016年时被中国匿名买家以1.5亿美金私洽购得;随后的13日,伦敦苏富比则对外宣布,将在3月1日“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中推出其巅峰时期的作品——《花草农园》,估价为4500万美金。时隔近一年曝出此私洽消息,两件消息在时间上又如此接近,不免让人产生“该事件的背后推手该不会是伦敦苏...

    186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喜迎中秋——2022书画名家杨小薇特别报道[图文]
    喜迎中秋——2022书画名家杨小薇特别报道[图文]

    艺术简介杨小薇,字墨序。东北师范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源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源市女画家学会主席。中国长城书画院特聘画家,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杨小薇的国画作品清净婉约,宁静致远,意境唯美,又充满时代气息,其清新的画风如一股清流,扑面而来。透过作品中她对形象的文化定位,浸润出的是宁静、澄明的精神世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

    9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