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刘德璋1942年生,河南开封人。曾任海燕出版社美编室主任,美术编审职称。1982年始为中国美协会员,历任河南省美协第三届、第四届理事,河南省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河南省科普美协副主席。现担任河南省炎黄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慈善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
从事国画创作五十余载,1963年国画作品《破关键》参加全国性大型画展,并被河南日报登载。1972年创作的国画作品《笑在脸上喜在心》参加省美展并被河南人民出版社收入画册。作品曾经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七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科普美展、首届全国体育美展、全国漫画精品展等多种展出。
广东人民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天津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外文出版社等十多家出版单位为其出版连环画和其他画册数十种,在全国及省市级画展上多次获奖。
文心意写铸画魂
——刘德璋仕女人物画印象
(中原书画总编辑张本平)
在当代名家高手云集的中国人物画艺术领域中,河南海燕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中国美协会员刘德璋是一个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刘德璋的艺术特色具有的鲜明独特的个性风格,使他成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多样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成为如何解决好传统艺术继承、发展命题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个案。
刘徳璋多次参加由中原书画院主办的全国性书画大展并多次获奖入书,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笔者深知他为人随和人品艺品俱佳,平常话语不多,但一开口却往往给人妙语连珠的印象。这很像他的画,初看时雅俗共赏,中规中矩;细细品味,就能领略到一些出人意料的精彩与境界。他是一个全能型的画家,不论是国画、连环画,还是漫画、年画等等,坚实的造型能力,深厚的笔墨功力与娴熟的笔墨技巧,使他在人物、花鸟乃至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仕女人物画创作方面,刘德璋的实力和才情更加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发挥。1963年他的国画作品《破关键》参加全国性大型画展,并被《河南日报》社转载;1972年创作的国画《笑在脸上喜在心上》参加河南美展并被河南人民出版社收入画册;作品曾经参加第六、七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科普美展、首届全国体育美展、全国漫画精品展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等十多家出版单位为其出版连环画和其他画册数十种,在全国省市级展览中多次获奖。
刘德璋1942年生于古都西安,籍贯开封。如今年届古稀,治艺逾半个世纪,从事美术编辑工作20余年。他得承中原文化传统经典艺术之源脉,得沐南北大匠宗师之提命濡染,得悟现当代东西方艺术交融之机缘触发,积数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和践行成果,以身示范走出了一条属于刘德璋、也属于中原画坛仕女写意人物画的现代发展之路。不仅如此,同时作为美术编辑的刘德璋,多年来积极倡导研究继承中国画艺术传统,创新发展当代中国画艺术,为繁荣发展当代中国仕女画不辞辛苦、殚精竭虑,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刘德璋的艺术及其价值给我们以启发、研究、阐发、弘扬。
综观刘徳璋的人物画系列作品,不论是古典仕女《四大美女》《春艳图》《春雨开香玉》《雅韵新艳图》《碧荷观音》《清明时节》等等,还是现代仕女《新晴》《晨曲》《清晨》《秋艳》《浅秋》《草原秋意》等等,观后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笔墨灵动,线条飘逸,形神兼备,作品中透露出灵巧、灵秀、灵性的艺术特点。在系列作品中他极为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他认为形象的概念化是人物画的大忌,而塑造形象应是人物画家的天职。他曾对笔者说“形象就是力量”。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这不仅要求画家要有深入的生活体验,深刻的人生感悟,也要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造型能力。刘德璋为此付出了长期与艰苦的努力,尤其应当提到的是,在如何将西画造型手段与中国传统笔墨的自然融合上,他进行了不懈努力与成功的探索。从他的大量的仕女系列创作中笔者不难发现,他笔下的人物不仅造型准确、塑造深入,而且形神兼备、具体灵动。这正是刘德璋过人之处,也是他的仕女作品能够生动感人的根本所在。
刘德璋是一位具备文人气质的优秀画家。他的学识、修养和艺术功底铸就了他的这种品格,他在文学及书法上的素养和眼界,使他能够广泛吸收各种艺术的精华,并了无痕迹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他的书法作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给人见字如面的感觉,飘逸的笔法,险峻的结字,枯润的搭配,呈现出自然朴茂的不俗格调。他的古代仕女题材的水墨画创作,虽然题材都是人们熟知的内容,但在表现方法上却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模式。人物的形象感加强了,笔墨及章法的处理引入了构成的因素,情绪与趣味有着鲜明的现代性。如《碧湖赏芙蓉》《江南春意图》《叶新林换绿》等作品,画与书的结合巧妙而有意味,使人们在欣赏与玩味笔墨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弦外之音与画外之境。
刘德璋的小品不“小“,创作与小品基本保持一个面貌,这与他的刻意经营和丰富的学养分不开的。他认为:对形式的过分追求、对细节的刻意雕琢、对小趣味的情有独钟都可能损害艺术的整体品味。因此,他在作品中注重文化含量的体现,在人物塑造时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如《红颜报国》把女同志还原为真性情的”英雄“,把平常的笔墨情调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刘德璋良好的艺术素养还体现在他广泛的兴趣上,就绘画领域来说,他就曾涉足过多项画种,他创作的人物被多家美术馆收藏。这些积累,在他的创作意识、审美取向中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品格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刘德璋是一位以“自然为上“的实力派画家,这既是他对艺术的理解也是他给自己确立的目标。他认为中国画的艺术取向与审美标准是以格调为统领地位的,而格调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然“在艺术创作中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心境,所谓“浑然天成”、“返璞归真”靠经营、靠苛求是难以达到的。因为“自然”既不取决于外部世界也不取决与内部世界,它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你是否诚实。真诚的对待生活,真诚的对待艺术,这既是老生常谈,也是产生高品位作品的基点。
刘德璋的画比较“正”,从造型到笔墨,均不以“奇”取胜,他不屑于耍小聪明、玩小情趣,不愿去绕弯子、找捷径,而是知难而上地从正面去把握对象、表现对象,坦坦荡荡,大大方方。比如现代仕女系列,就是从正面切入的典型画例,人物、背景、画题都是围绕着现代仕女而展开,从题旨到形象,都是对现代仕女的延伸和升华。流畅的构思,准确的表达,自然而有余味。他曾借书道来说话理:“正”的东西未必不好,颜真卿的字千古传颂,越品越有味,从它入手,可学、可变、可创;郑板桥的字奇崛而有才情,但学则死,变更难。画画也是同样的道理,从正面切入看似拙,其实是大巧。
在短时间内,水墨画经历了做效果、做肌理,符号化、工艺化等各种技法及材料的实验过程,但刘德璋很少涉足其间,他一直坚持用比较纯粹的工具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非常直接,非常自然,而又非常丰厚。刘德璋最近创作的一批仕女人物画就有些化神奇为平淡的味道。他的心态是平和的,视角是平常的,表达是自由的。人物没有刻意的夸张、道具没有刻意的罗列、景致没有刻意的铺陈,一切都平平淡淡。他的作品不做作,情感真挚、清新健康,反而从一种新的模式和虚假图像中脱离开来,显得更贴近真实,更合乎人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