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过度旅游”给世界遗产带来的警示[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青蛙 点击 :

“过度旅游”给世界遗产带来的警示 | 美术知识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Neville Agnew)1日在敦煌指出,近年来,中国各地游客对于世界遗产地“必须看”的心态导致旅游业增长,而许多其他重要遗产点由于缺乏游客而苦恼不已,“旅游人数在增加,但人们去的地方并未增加”。

1日至2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近200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成果,探讨在做好其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过度旅游”给世界遗产带来的警示 | 美术知识

内维尔·阿根纽表示,大量游客涌入世界遗址“过度旅游”在全球是普遍存在的。中国政府已采取相关措施去解决自然和文化遗产可支持利用方面的问题,并在八达岭长城、故宫博物院、布达拉宫、梵净山等世界遗产中得到了实际运用。但关于遗产如何确定游客量及如何建立指标的指导却依旧很少。

内维尔·阿根纽建议,游客承载量的确定应该有一个严格系统的研究方法,来判别过量游客带来的危害以及游客体验的负面影响,这需要用数据来证明过度开放造成的损害;还可以考虑在缺乏游客的遗址鼓励发展旅游业,从而更好地平衡遗产点之间的游客分布。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认为,中国是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遗产保护工作正从最初的抢救性保护逐渐向预防性保护过渡。敦煌莫高窟和明清故宫秉承了相同的预防性保护理念,该体系为实现世界文化遗产地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暑期,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客流量频繁逼近承载极限,尽管有启动数年的旅游开放新模式来平衡激增游客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但短时“客流扎堆”仍威胁着这处古老遗址的安全。而类似这样的困境,在众多世界遗产地并非孤例。

“过度旅游”给世界遗产带来的警示 | 美术知识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长李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莫高窟8月接待了约50万人次的客流,这意味着莫高窟全年接待游客量的约四分之一都集聚于一个月内像“洪峰”一样涌来。除了敦煌传统旅游旺季7、8、9三个月,可想而知一年里的“两头”时间,这里“一点也不拥挤”。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解释说,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莫高窟一个月的旅游爆棚现象而涵盖了“似乎全年都这样”的错觉,其实冬天莫高窟的游客就非常少,该院有大量的时间和接待能力,来满足不同游客的参观需求,希望有更多游客能选择“错峰出游”,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认为,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乃至多个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因而是人们学习、观摩和传承发扬的重要依据,也是发展旅游等产业的有利条件。由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往往需要加以保护。如何既保护好遗产,又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和社会作用,这是很多文化遗产地面临的问题。

甘肃省副省长张世珍表示,当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样面临着一系列来自经济建设、旅游发展等带有国际普遍性的挑战,实现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成为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关文章

  • 郝斌 | 镌刻时代的肖像——王炜访谈[图文]
    郝斌 | 镌刻时代的肖像——王炜访谈[图文]

    郝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本文刊于《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4期访者按:王炜先生是我国现代版画先驱王琦之子,一生深受王琦影响。他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长期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后就职于《红旗》杂志,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版画院院长等职。他毕生探索、实践了多种艺术媒介,尤致力于木刻版画创作,近年进入耄耋之年后更自觉回归主题性版画创作,以极大精力连续创作出丝网版画《刻痕》(2015)、木刻组画...

    192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禅中有画 画中有禅[图文]
    禅中有画 画中有禅[图文]

    法名释悲法、字静一,号画禅僧人(俗名李春来)。释悲法,1962年生于黑龙江肇源县,现任吉林省佛教协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吉林省安广护国寺住持、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佛教硕士学位。释悲法法师作为临济宗派第47代传人,他随恩师上慈下印老法师(即慈公上人)参禅布施,秉性高洁。本着不攀缘不化缘只随缘之理念,广结善缘以普度众生。盛世和谐释悲法自认拙于辩才,却以扶贫救急为任为念,油画...

    131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研精达幽——张家祥临《兰亭序》评析[图文]
    研精达幽——张家祥临《兰亭序》评析[图文]

    王羲之是千古书圣,《兰亭序》是书圣的经典代表作品,被历代书家尊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存复制本中唐冯承素摹本神完气足,允为最善本,亦称“神龙本”。后人临兰亭,多以此本为规模。从部队成长起来的书法家张家祥,多年来,醉心于书法之道。以其好学深思选择了实临《兰亭序》这一书法学上的边沿课题为突破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诚然可贵。家祥自九十年代初从我学习书...

    162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郑起——“笔情墨趣 一体福寿”之作品赏析[图文]
    郑起——“笔情墨趣 一体福寿”之作品赏析[图文]

    著名书法家郑起结识知名书法家郑起,源于朋友聚会,聚会前朋友就告知有个77岁的"老顽童"书法大家参加聚会,"老顽童"为相识好友送郑起先生的雅号,他更喜欢大家称他"小郑哥"。郑起老师聚会当天豪爽性格如30岁,烟不离手,酒量也惊人,当场唱起了俄罗斯民歌助兴,纯正的歌声让众多年轻人惊叹不已。郑起老师籍贯青岛,自幼酷爱书法,很小就开始学习二王、颜、柳、赵、米、文以及于右任等名家字帖,坚持每天学习和写...

    5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孟云飞:广征博引 取精用弘——读韩天雍《中日禅宗墨迹研究》[图文]
    孟云飞:广征博引 取精用弘——读韩天雍《中日禅宗墨迹研究》[图文]

    “禅”作为一种源于人的本能、基于“静”的修行方法,早期名称虽未固定,但典籍却多有记载。直到印度“dhyana”一词传入,音译为“禅那”,意译成“静虑”等。我国禅宗的源头,大多以为缘于菩提达摩这位来自天竺的僧人。他在南北朝时期来华,后来被禅宗门人奉为初祖。禅宗虽与佛教有着血缘的关系,但又有所不同,在我国它与法相、净土、天台宗等也大有迥异。“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的基本宗旨,...

    53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宋代颜辉《寒山拾得图》赏析[图文]
    宋代颜辉《寒山拾得图》赏析[图文]

    寒山拾得图(传)颜辉作绢本水墨淡设色,各纵127.8厘米,横41.7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颜辉(生卒年不详),字秋月,江西吉安人,一作江山(今属浙江)人,元初人物画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曾在辅顺宫画壁画。工佛道、鬼神,造型诡谲,风格特异,评之者谓:“笔法奇绝,有八面生意。”从其传世的《刘海蟾图》《蛤蟆仙图》《铁拐李像》,以及传为他所作的《寒山拾得图...

    122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术家该如何正确回答:你的作品究竟想表达什么[图文]
    艺术家该如何正确回答:你的作品究竟想表达什么[图文]

    专栏 | 小李乱弹:艺术家该如何回答文/李季  艺术家该如何正确回答“你的作品究竟想表达什么?”如果你也是艺术圈的从业者,并且很不幸的是需要在公众场合Social的角色。那么“你的作品究竟想表达什么?”这个艺术圈内万年最恶劣问题你一定要想好如何应对。如果一位艺术家如果在开幕酒会上很紧张,除了担心自己的作品卖不掉之外,就是担心被热心的非圈内观众问这个问题了。如果你作为媒体人,为了艺术家的逼格与...

    87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张岳:于无画处笔生花[图文]
    张岳:于无画处笔生花[图文]

    《塘趣》张岳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习书作画。其天资聪慧,颇具悟性,又有名家指点,路子正,基础扎实。其画,承其父张桂长,勤于写生、乐于摹古、善以古趣述今事;其书,师从吕品先生,览先秦古篆,畅叙书情,后受清代画家吴昌硕作品的影响,他偏爱大写意花鸟的创作,通过临摹研究,体会大师构思构图的匠心,琢磨大师用笔用墨的特点,加之他甘于寂寞,长期潜心于书法、文论以及东西方多个艺术门类的学习与研究,日积月累,最终自...

    47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书画鉴定 科学还是艺术?[图文]
    书画鉴定 科学还是艺术?[图文]

    书画鉴定,科学还是艺术?西班牙《阿贝赛报》曾有一篇报道,题为《艺术品鉴定:一项并不精确的科学》。内以伦勃朗绘画鉴定为例,“1913 年,世人普遍认为伦勃朗一生共创作了988 幅画作”,十年后被删减至613 幅;2010 年10月,“此时被认为是伦勃朗真迹作品数量是240 幅”;2014 年经过对伦勃朗画作完整地审核,现存伦勃朗之作真迹数量为340 幅。这一案例导致了“这是一项并不十分精确的科学...

    107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自然意趣”与真性情 ——读钱玲萍工笔花鸟画之感想[图文]
    “自然意趣”与真性情 ——读钱玲萍工笔花鸟画之感想[图文]

    画家近影(一) 每当窗外的树叶稀稀拉拉落下的时候,每当一阵阵劲风从窗外掠过的时候,我们时常会不经意想起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细数着那些层层叠叠的黛瓦粉墙,烟芦云树,小桥流水,一步步走去……所有这些,在艺术家的画里,在摄影家的镜头里,那样亲切和那样的欣喜。时光之航,载着一条条有些泛蓝的皖山皖水,从上而下千古流淌。随后,我们的目光穿越千年,目送霞光里那些先贤穿梭而去,李公麟、邓石如、方苞、张廷玉、赵...

    83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倾世红颜 中国倍受争议的九大奇女子[图文]
    倾世红颜 中国倍受争议的九大奇女子[图文]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秋瑾(1875-1907)——最豪气的女人。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刻,巾帼不让秀媚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方法,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把&ldq...

    3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萧承震·经霜益艳老来红
    萧承震·经霜益艳老来红

    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笔墨实虚,事关人文;江湖之远,承载大势。2023年12月30日上午,由萧龙士艺术研究会·江淮大写意书画会揭牌仪式暨萧承震书画展在安徽君子之藏艺术馆开幕。这个被冠名“经霜益艳老来红·萧承震书画展”,展出萧承震作品五十余幅,同时展出了画家父亲萧龙士的作品十余幅,彰显了徽风皖韵的承传特质,引起美术界的关注。萧龙士(1889—1990)出生于萧县。早年拜吴昌硕为师,得“金石味”...

    150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耀世奇珍:清康熙十二月花神诗文杯[图文]
    耀世奇珍:清康熙十二月花神诗文杯[图文]

    清康熙十二月花神诗文杯此套杯高4.9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2.6厘米。胎薄体轻,制作精细。外腹壁青花五彩分别绘代表十二个月份的花卉,并配有相应的唐诗。色彩艳丽,图文并茂。每杯杯底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二行六字款。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所用花卉与后来乾隆时期承德所建花神庙(即“汇万总春之庙”)中供奉的十二花神种类、顺序一致,皆为北方所熟悉的花...

    159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鸡缸杯不止是一只杯子[图文]
    鸡缸杯不止是一只杯子[图文]

    鸡缸杯现象热浪席卷自从今年4月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天价,这件小杯子不仅成为投在文物艺术品市场和收藏圈中的“重磅炸弹”,而且其冲击波还远涉普通民众,成为社会热点。先是各方专家不断解读,后有众人分析热点,再有各式各样与之相关的活动陆续跟进。此外,鸡缸杯的“子孙”——清代、民国所仿之佳作,乃至其嫡亲——成化斗彩瓷器,其远亲——成化瓷器和历代斗彩瓷器,皆被各拍卖公司、古董商、媒体视...

    162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凶猛:艺术品电商大意失“荆州”[图文]
    艺术凶猛:艺术品电商大意失“荆州”[图文]

    王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艺术品电商作为线上成交的代表形式,如今已经成为了传统艺术品交易形式的补充或者升级,越来越得到艺术行业的重视。我们不可否认,艺术品电商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的社会经济现象,不少企业资本转战艺术品电商市场,然而,我们对艺术品电商行业所知甚少,至今鲜有大的成功案例,能被人记住的寥寥无几,大多数艺术品电商企业发展比较缓慢,找不到突破口。据《2016年度TEFAF艺术市场报告》统计,...

    2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