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宣辰的篆书世界
人民美术网总编 李人毅
与李宣辰相遇于2011年,我在深圳举办辛亥百年人物画展,那时得知他正在关注篆书,以为是一般的书法爱好,谁料一晃八年过去了,一个走进文化源头、潜心研习篆书的书法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品读李宣辰的篆书作品,犹如进入篆书之林,他的作品中,涵括了汉金文、钟鼎文、甲骨文、石鼓文和元朱文等。他的篆书,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在结体上严格却不古板,有一种率性随心、稚拙成趣,朴质而自然的美感;在用线上婉通浑畅、圆润劲利,以凝重而婉约之势,形成了庄严雍容而隽秀淡远的艺术风貌。
书法家靠的是作品来标识的,李宣辰研习篆书,行进在清晰的传统脉络中,他的这一幅幅作品,就是探索和磨练的印迹。他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学者,研习篆书遵守师承从源头学起,做到字字有出处,笔笔将传承。对五种基本字体都细心揣摩,认真领悟规律的要义,形成了笔下铁线篆书,诠释书道的要义。他的篆书作品平实稳健,端庄谨严又顺其自然,毫无乖张、狂狷之势。作品风格纯正优美、意趣天成,浑然大气又朴实无华。其深刻的意蕴,在通达顺畅的笔墨中得以凸显。字形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姿态各异、自然天成。这种的境界的营造,靠的是用笔笔到位、一丝不苟的线条来刻画。
篆书书写是要有规则的。要讲究象形结构、笔法和气韵,这也是篆书的评价标准。李宣辰在创作中紧紧抓住这三要素,苦心探索着、经营着自己的艺术园地。他感悟到篆书的象形结构,形成了它的“造型美”。他坚信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书法更是如此,而篆书就是用线条表现事物状态,记录生活的艺术形式。
线是篆书的灵魂。李宣辰笔下的篆书用笔讲究,以等粗的线条为艺术语言,营造匀净、圆转而庄严的书法园地。篆书线条“圆”中要蕴含张力,才等写境达意。他的作品讲究中锋用笔,藏头护尾,不出锋,笔力集中,使线条遒劲有力。在这里,崇尚圆转、气通,转折,已经化作了技法的诉求,力求贯气,又使得技法为塑造作品的精神品格服务。
“金石气”是篆书体系非常显著的审美特征。气韵贯通,“气长”跟“婉而通”异曲同工,要求线条之间贯气而通达。品读李宣辰的作品,就会感受到篆书的“金石气”给人以浑厚、苍劲的审美感受和天然的气息。
一幅成功的篆书作品,首先要以书达意;其次,是视觉舒服;再次之是感到陶冶心灵并与之发生共鸣最后进入文化层次,达到“通神”之境。走进李宣辰篆书系列作品中,使人感受到在统一风格中又各有千秋、姿态万方的形式感。如:汉金文《军魂永驻》的整饬谨严,钟鼎文《建设美好明天》的壮美雄浑,甲骨文《大爱无疆》的玉筋婉通,石鼓文《静思修心》的洒脱飞动,还有元朱文《毛泽东诗词·七律冬云》的朴拙率真。整体造型特征有一种崇高和神秘之感。
中国书法史,以秦代为开端。是从小篆的确立开始的,篆书是中国书法的母体,其以中锋用笔书写出的线条,具有中正婉通、遒丽高古的精神特质和深厚凝重、典雅雍容外在特征,这古质中含、朴拙率真的表现方法,业已成为可供后人继承弘扬的文化传统。李宣辰深得中锋用笔的神韵,加之良好的艺术悟性,使得他的作品线条圆润、厚重、饱满,雄浑壮美、韵味绵长。
在李宣辰铁线篆书的书写中带有明显装饰性意味。这种装饰性再经过雕刻的修饰,线条起止藏锋无迹,转折圆转内敛无痕,结体修长匀称舒和,线条简约与茂密排叠错落有致,线条圆转流畅,结体舒展端庄,形成了他篆书的鲜明风格。这种章法整饬而具有装饰美感的作品,能给人带来这种特有的审美感受,一定会在业内脱颖而出。
李宣辰的艺术实践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特有的范例。一个不在体制内,又特立独行的人,作品就是他的履历,就是他的名片。
他是位无衔一身轻的书法研习者,一位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在八年间,他不为名引,不为利诱,心无旁骛的研究专业知识,近千幅作品就是他求索的回报。这样只为艺术不做他求的有识之士,在我们身边又有很多,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默默地创作着、生存着。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与喧嚣浮躁的名利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构成了当代书坛扎实的品学基础,一定会引起理论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