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花气薰人帖》 看黄庭坚与苏轼的笔墨心情[图文]

时间 : 03-28 投稿人 : 小颖 点击 :

从《花气薰人帖》 看黄庭坚与苏轼的笔墨心情 | 美术评论花气薰人帖(局部) 黄庭坚

《花气薰人帖》是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一件书法小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内容为一首28个字的小诗,意兴淋漓。老朋友王晋卿数次写诗给黄庭坚,他都没有及时答和,于是王晋卿通过频频送花来催促,想以此提醒黄大诗人。以诗歌作为媒介进行文学上的切磋,是古代文人们进行交往的方式——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方式,人们通过唱和、酬答来表达对风景、历史、事件、人物等的看法,或者记录当时的集体记忆与感受。文人之间的情感在这样特别的叙述、感慨、评论的过程中加深,由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个小团体或社群。

面对王晋卿送来的花,黄庭坚享受着它们开放时的香气,仿佛平日修行安定的功夫都被破除了,他想不到自己人过中年竟然还有这样为自然感动的心情。在这个春天,诗人终于动起写诗的念头,却像经历着一层层逆水的滩头,船要上行,何其艰难:“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黄庭坚是一位执着的修行者,他与佛教人士交往频繁,在他们之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甚至享有在禅宗著名经典《五灯会元》中留下声名的殊荣。他的诗歌也非常有特色,写作结构往往出人意表,令人猜测不透,其“山谷体”获得过“硬转折”和“瘦硬”的评价。当我们细心审看这幅《花气薰人帖》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禅、诗、书是怎样同臻一境的。

黄庭坚的运笔温和而倔强,虽然是写草书,笔速并不很快,沉着冷静的过程既像是按照预设的路径行走,又像是在缓缓行进中等待无数种可能的创生。这跟禅宗中的“渐悟”和“顿悟”何其相似,运动中的“遵守”“期待”和“想象”并不矛盾,它们统一在“禅”中。

可是,书写的进程被打断了,黄庭坚将之归罪于“花气薰人”,也许并非如此,但现实是,笔墨既有的节奏慢慢产生了变化,牵绕、萦带也渐渐多了起来,笔画越来越方、硬,墨色越来越焦、渴,速度越来越快、急,字里行间的“硬转折”出现了,随着情感的舒泄,神采也聚合呈现出来:嗔怪、惊喜、狡狯、无奈、烂漫,一时心绪自然而随性地流淌泄露在纸间。

《花气薰人帖》硬朗而饱满的笔画让人印象深刻,观察生活细致入微的古人用“折钗股”来形容书法的这种笔画形态:笔毫平铺,笔锋圆劲,如钗股弯折仍然体圆理顺。“山谷体”的奥妙也尽在于此。诗意点亮了生活,让这幅信手而成的作品成为珍贵的“文物”。如果说闲适的生活能够滋养艺术,那么困顿、苦难的生活则更是艺术的添加剂。

和门人兼好友黄庭坚一样,宋代最天才的文人苏轼也在远谪的遭际中度过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苏轼的乐天性格是那样的“无可救药”,他非凡的性情化解了不少厄运和悲苦,他甚至在晚年自题小像的诗句中得意地宣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即便心理素质足够强大,在“乌台诗案”之后左迁黄州的苏轼,仍时时被焦虑、悲伤甚至凄怆等心情所折磨。来到黄州三年后的寒食节,苏轼写下了两首寒食诗,后又写成长卷,留给我们一个悲叹伤惋的天才的背影: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生活竟能这样沉重而令人绝望!南方湿冷阴寒的气候无意让苏轼的心绪更加糟糕。在以忠孝为最高的道德标准的时代,苏轼却经历着“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煎熬和痛楚,那种“死灰吹不起”的潮湿、困顿、压抑、遗憾、潦倒、孤寂、无助和欲哭无泪,简直穿越千年,扑面撞来。在诗帖中,苏轼一改惯常的温柔敦厚,顿挫提按,转腕如轴,加粗、放大、拉长,沉雄、激昂、婉转,墨迹的变化犹如心情和命运的变化。在《寒食诗帖》中,我们看不到前后赤壁赋书卷中的那种平缓温厚,看不到《中山松醪赋》中的那种畅达浩荡,也看不到《渡海帖》中的那种率真无畏,只有一股倔强、执拗、孤闷、彷徨。这件光彩照人的杰作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声名,人们将其评为继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经历过两宋的文祸和党政,不论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肯定,人们对苏轼及其书法的喜爱程度只增不减,这也让历史的书写者真正感受到纯粹的艺术所能产生的巨大魅力和影响。

元符三年(1100年),应收藏者蜀州张浩之邀,黄庭坚在观赏《寒食诗帖》之后,于拖尾题写了长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出于对苏轼的理解和认同,黄庭坚以轻松的笔调赞誉了苏轼这首诗同时也是书法作品的高超水准,他认为其中熔冶了前辈大师如颜真卿、杨凝式、李建中等的高明技法,并提炼出东坡书法独有的意趣。这些评价可能会让熟悉苏轼和黄庭坚的人们想到以前两人互开的玩笑,黄庭坚戏言肥扁斜侧的苏字是“石压蛤蟆”,对比这个很难看出有什么赞扬意味的评价,《寒食诗帖》的题跋仿佛出自另一位欣赏者的手笔。当然,黄庭坚正是看到了《寒食诗帖》的特别之处,首先是字体不再一味肥厚倾侧,而是大小错落参差,动感十足。二是随着造型的前后变化,许多字的重心也不再稳定地构成中轴线,由此看上去更为自然且更具惊喜,正如苏轼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自然而生活化的艺术,也让生活更自然地艺术化。

不过,可能只有很少人注意到一个不寻常的现象,那就是作为卷尾题跋的黄字,竟然要比作为主体中心部分的苏字大许多,而在内容上来看,黄庭坚在遵循题跋旧式赞扬苏字之后,又谈起了自己,谈起了自己的书法和苏轼书法的微妙关系。正像石守谦先生观察到的那样,“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黄庭坚的自评分成了好几个层次,虽然承认《寒食诗帖》的巅峰成就,称得上是书界的“佛”,但也表露了对自己书法成就的绝高信心,欲与东坡一同称佛称尊;非但如此,他所谓的“于无佛处称尊”还要安排由东坡之口说出。推东坡为“佛”,自许为“尊”,再以“尊”向“佛”抗争叫板,这就是黄庭坚以如许大字骄傲题跋的争胜心理。

其实,在写这段跋文之际,正是黄庭坚生命由困顿转向奋发的好时光,徽宗登基以后,他的“前罪”遭赦,更得到监管鄂州盐税的官职。本拟即刻赴任,却因江水大涨不能成行,索性乘舟到青神和戎州探访亲友,盘桓三月有余,其间应远来求字的张浩之请题跋,留下了这段与苏轼的隔空对话。也许是对苏轼太过熟悉,也许在川期间看到太多苏轼的“身影”,黄庭坚的这段题跋看起来写得非常自然,又暗含力量,绝不比他刻意为之的任何一件书法逊色,或有过之——因此,题跋内容中对《寒食诗帖》的评价转而成为黄庭坚的自况,“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就算让黄庭坚再写一次,同样也难以达到既有的样貌和效果。

次年,也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的五月,黄庭坚写下了他另一件重要的作品:《经伏波神祠》长卷。这件书法虽非擘窠大字,仍觉惊人心魄,文徵明评其“真得折钗、屋漏之妙”。苏轼和黄庭坚二人早年均学颜真卿,在颜、柳之外,黄庭坚也常临苏字,直到他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开始剧烈变法,终于脱出陈臼,形成长枪大戟、舟子荡桨的个人面目。《经伏波神祠》是黄庭坚晚年的代表作,黄庭坚亦颇自得,他在卷后题道:“持到淮南,见余故旧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黄鲁直书也。”在诗法上标榜“夺胎换骨”的黄庭坚,终于见证自己书法的“夺胎换骨”——不过,就像苏轼在《寒食诗帖》中写到的“病起头已白”那样,黄庭坚也以“山谷老人病起须发尽白”几字收束《经伏波神祠》全卷。

未及四年,这位耿直、狷介、高傲的老人,在贬所宜州那个狭窄、阴暗、潮湿的戍楼中凄苦孤寂地离开人世,此时他的身上刚刚背负起一条叫做“幸灾谤国”的新罪名。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

相关文章

  • 孔达达:艺术东西[图文]
    孔达达:艺术东西[图文]

    艺术与科学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学科,科学讲究发展进步,永无止境。艺术注重时代高峰,数千年文化文明,每个时期都有他的艺术高峰,艺术登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民族特性。儒家思想崇尚相互制约又有严格等级制度的界限,在这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阶层背景下,无形地压制着各阶层发展的创造力。道家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关系,“玄而又玄,众妙之说”,又被引导为虚幻之象。在文明、...

    3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品收藏首先要懂得鉴赏[图文]
    艺术品收藏首先要懂得鉴赏[图文]

    杨大伟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一个人选择了艺术品收藏,实际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状态。但收藏标准则取决于收藏态度,求真还是务虚也决定了收藏的标准。务实收藏需要严格的条件,眼力、财力、适度的运气必不可少。如果不因此研究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只是利用其商业价值牟利,或许就成了对艺术品真正价值的藐视。的确,艺术品收藏过程中必然遭遇诸多新的知识点,遇到类似问题,就应该虚心求教相应专家,有了这种持之以恒、心无旁骛的求知...

    135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巴黎画派:无法左右画坛 那就做自己好了[图文]
    巴黎画派:无法左右画坛 那就做自己好了[图文]

    巴黎是现代艺术的摇篮,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一个个惊心动魄的艺术运动都在巴黎诞生。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都是以巴黎为起源地,甚至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艺术运动也无不以巴黎为出发点。除上述艺术流派外,巴黎画坛上还有一部分不参与任何流派的艺术家们。他们虽然力量相对薄弱,左右不了画坛的发展,但是却都能够顽强地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对20...

    128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融古铄今绘华美——雷凌华的壁画世界[图文]
    融古铄今绘华美——雷凌华的壁画世界[图文]

    乘龙财神191X178cm《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同源,可谓华夏大地五千年璀璨文明之滥觞。书法的本体是文字,文字起源于象形符号的实用记载,其时的金石篆刻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一种图画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老的象形符号正是壁画的延伸。据悉,世界上最早的壁画发现与...

    87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浅析定州宋代塔基地宫出土宗教文物[图文]
    浅析定州宋代塔基地宫出土宗教文物[图文]

    图1唐-五代造鎏金铜天王像自古就有“九州咽喉,神京扼要之区”誉称的河北定州,地处位置显要的燕南赵北。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活动。商代时,这里是为诸侯方国;战国时,中山武公于此定都;秦时为巨鹿郡,后改属恒山郡;汉代为中山国国都,辖14个县、相袭17代;北魏皇始二年(397)置安州,天兴三年(400)改安州为定州,定州由此而得名。自北魏至清,定州曾为行台、府、路、郡、州的治...

    21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袁竹国画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袁竹国画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袁竹:逍遥画派创始人,四川省德阳市人,cctv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教育联盟艺术教育终身客座教授、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2019年10月29日,国家版权局颁发作品登记证书,作品版权作为资产包之一组成创艺星球(代码860099)于2019年10月30日在香港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2020年,享誉全球的福布斯杂志出版世界艺术专刊...

    99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许钦松——中国山水艺术革新的思想者和实践者[图文]
    许钦松——中国山水艺术革新的思想者和实践者[图文]

    文稿综合|《人物传媒网》执行总编赖廷阶两年前的11月25日,许钦松先生在茂名举办了《野旷天遥——许钦松山水画展》。他在那次展品中展现了其更为纯粹的艺术语言、更强的水墨流动性以及更为崎岖神秘的意境,在精神上透溢出抒咏万古洪荒、生命不息的山水情怀。可谓景象万千。2017年11月25日,由茂名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茂名市美术家协会策划并主办的“万重山——许钦松山水画展”又在茂名举办。这次展览展出许钦...

    21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苏富比当代艺术市场报告出炉 年轻藏家活跃[图文]
    苏富比当代艺术市场报告出炉 年轻藏家活跃[图文]

    2019年蘇富比在亚洲市场继续丰收,创下连串辉煌纪录,在各大门类和不同价位市场上表现远胜其他竞争对手,领导地位巍然如山!雄霸亚洲 再创新峰当代艺术拍卖总成交额高达16.3亿港币创亚洲史上年度拍卖最高纪录总成交额超越总估价两倍成交率高达92%占54.3%亚洲市场份额,独占鳌头亚洲区当代艺术部主管寺濑由纪“2019年,蘇富比在当代艺术市场上再创新峰,延续雄霸亚洲的地位。54.3%的亚洲市...

    92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齐白石的门条艺术[图文]
    齐白石的门条艺术[图文]

    齐白石门条几次看齐白石作品展览,对展出的齐白石“门条”格外感兴趣,觉得丰富多彩的“齐白石门条”,是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也是最能体现齐白石个性特征的一个窗口。从门条上可以领略齐白石的铮铮风骨。1937年日寇侵华,北京沦陷,一些日寇和汉奸头目冲着齐白石的名头,千方百计向他求画,或登门拜访,或请客送礼,为的就是得到他的画。他便贴出门条:&ldquo...

    141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书画名家陈琳作品赏析[图文]
    书画名家陈琳作品赏析[图文]

    陈琳,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海军创作室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作品曾先后参加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2007、2009、2011年金陵百家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70、80、85周年及建国50、60周年全军美展;全军第十届美展和全军“探索”展;纪念反法...

    114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浅聊当代版画的缺失[图文]
    浅聊当代版画的缺失[图文]

    数字复制时代的来临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版画家,这一切一如当初摄影技术带给绘画的困境一般。本期关注在数字图像技术广泛应用的当下,版画遭遇的概念危机及发展困境,并通过重温“黑白木刻”,总结其经典形式语言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核,以及长久不衰的真正原因。从“刻本记事”到“雕版术”,再到现代多样化的印刷手段,无论艺术如何革命,其范围的限定始终离不开物质实体,而艺术家的精神性和技术性介入则是必要的前提。吕良 物...

    144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王培昆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王培昆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王培昆,1957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省威海文登市。自幼习画,童年开始“苦行”于艺术天地,并用实践筑就着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1977年参军。1980年部队复员,在天津市少年宫任教师,1983年调入天津法制报社任美术编辑,发表过几千幅漫画、插图,出版过三本连环画册,1987年作品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2000年获“名士杯”全国书画大赛佳作奖,同年又获首届“吴道子”基金会美术大赛精品奖,199...

    176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怀素《自叙帖》的前世今生(图)
    怀素《自叙帖》的前世今生(图)

    怀素《自叙帖》说到中国书法,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草书,尤其是“狂草”,临纸之际,不用苦心经营,“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苏轼称赞吴道子绘画用语),写出来还有这么多人说好,真是了不起。不少西方人也试图喜欢草书,他们大多数不懂汉语,于是试图通过比较抽象的草书,来了解中国书法。但是这条道路看起来没有人走通,目前没有任何西方人在中国书法上的造诣,...

    105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现代主义之父塞尚也到古典艺术里吸收营养[图文]
    现代主义之父塞尚也到古典艺术里吸收营养[图文]

    文中提及的明信片,印的是塞尚画的圣维克多山河马994年年底,余老师(注:余友涵)第一次去纽约,在那住了10个月学习艺术。他当时寄给我一张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买的明信片,印的是塞尚画的圣维克多山,余老师在背面写了几个字:“色调基本接近,暗部太深 (黑绿部分),原作整体稍带粉,反差较小。”主要是提醒我明信片印得还是“火气”稍大了点,想必他是反复研究了原作。当时老丁(注:丁乙)也去了纽约,他年轻时发...

    161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以赫希洪博物馆为例 看博物馆收藏[图文]
    以赫希洪博物馆为例 看博物馆收藏[图文]

    玛利亚·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现场》,2010Photo: Vimeo记忆的封存与释放如果没有作品、图片和任何实物形式,一个艺术机构如何收藏艺术品?这正是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公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最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它收购了提诺·塞格尔(Tino Sehgal)2006年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个你》(This You),这是第一...

    150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