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浅论诗词中有我与无我境界——兼涉当代的行诗问题[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小致 点击 :

浅论诗词中有我与无我境界——兼涉当代的行诗问题 | 艺术美文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词中有我与无我境界。其实一首优秀的诗无论运用了二者哪一种表现手法,诗都可以感人的。在王国维先生未提出两种境界说前恐怕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他提出此观点后,诗词创造者恐怕也少有人在创作时有意识运用这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

什么是有我与无我境界呢?王国维说:'有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冯延巳)。有无我之境*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按照这个理论,所谓有我之境就是说诗人进行创作时,把自己的感情色彩带进了词句描写中。读者可以看到诗人的影子。无我之境只是客观地描写,读者看不到作者的感情色彩。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优美,是'动之静时得之';无我之境宏壮,是'静中得之'。我们从他举的例子中可以体会到'有我'即是诗中有诗人活动形象,而'无我'境界内只有客观景物描述。其实在一首诗中往往是有我与无我交错呈现的。就王国维所举的元好问这首诗中,也并非只是一种无我境界。像'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詫。'就是有我境界。

我们知道,诗人在创作时必然要把自己的情感带到自己所营造的想象中。因此文字中就必然要把自己的影子和感情色彩带到描写中去。朱光潜先生说:'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他同时根据班婕妤的' 怨歌行'说:'班婕妤拿团扇自喻,可以说是主观的文学。但是班婕妤在做这首诗时不能同时在怨中过活,她须暂时跳开切身的情景,看看它像什么样子,才发现它像团扇。这就是说,她在做'怨歌行'时须退处客观地位,把自己的遭遇当作一幅画来看。'如此这般的结果就会使得诗人把本来单纯的抒情变得客观地站在画外去刻画心目中那幅画。这样在诗文中很自然便时而有客观色彩,时而有主观色彩。我们再以李白的'怨情'为例(为了节省篇幅本文只以诗为例,免去词例)。'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峨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此诗本是白描美人情态,若按照前两句写法则是纯客观的,本可没有作者影子。但后两句出现的'见''不知',却分明流露出作者观看形态和对美人不幸的主观同情心理。诗中已有了诗人的影子。再如李白的'将进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抒情,所以都融入了作者,是有我境界。但是如果我们单看'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远影碧空尽'则都是无我境界。可见,一首诗词中有我与无我呈交错状态。

不过也有一种境界的。比如李白的'将进酒'通篇以第一人称口吻,所以整篇皆是有我境界。再如清袁枚的'张丽华''结绮楼边花怨春,青溪栅上月伤神。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传里人。'可以看到,使诗成为有境界的原因,全在于每句都有通过所描写的物,来表达诗人情感观点的词语。像'花怨春''月伤神'都是。这些词语显然都是诗人的情感,想象,口吻,所以诗中有我了。

那么,这种带有鲜明主观色彩的'有我'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呢?笔者觉得其好处主要是诗人可以融入所想象的图景中,自由地采取深入的描写。这样可以使所创造的境界更加感人。

诗当然可以采取全是无我境界的手法。但这种手法颇为难得。所以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境界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可见无我境界,也就是纯客观地站在想象的画面外,不露声色情感地白描写实是难能的。不如清纪映淮的'即景':'李花一孤村,流水数间屋。夕阳不见人,牯牛麦中宿。'一般来说,无我境界需要纯白描手法客观地来完成,不能使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不能使用拟人,拟物等带有鲜明人工刻画的痕迹描述。

我们在前面说过,大多数诗词都是在描写中呈现有我无我境界的变换中。也就是时而客观地站在想象画图外对想象进行描写,时而跳进想象图景中,融入想象抒情;但也可以始终在有我,无我境界中。注意,有我无我境界都需要作者首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想象画图之后,在具体创作中决定采取主观,客观描写。

以上我们论述了创作诗歌时的心理状态,目的是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去。可以说,写作的过程中,大多数人的创作心态都是如此的。作者也可以用此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是如此进行创作的。可以说,只要坚持如此创作方法,即可使自己的作品得到较快的提高。其实许多人可能一直是这样创作的,只是没有意识到罢了。我们这样说,是不是说有的人创作没有遵循这样一个过程?是的。下面我们就说说'行诗'。

什么是行诗?这里我们是借'行画'这个词来形容非创作的诗。我们知道社会上把一些非创作性的半临摹画称为'行画'。众所周知,任何一幅创作画都必须经过画家认真的构思,经营,然后落笔形成的。如果不是这样,只是刻意模仿现成品而成的画,就属于行画。由于这种画作没经过画者艺术构思,最多只是技术性的展示,所以这种作品干瘪,没有思想性,缺乏活力。行诗行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行诗由于也是借助别人的想象(诗作)而成的,所以在意象上同样空洞干瘪,没有生动感。

我们随意翻阅一下现在的一些诗词,会发现许多作品

立意千篇一律,用词老生常谈少变化,谋篇凌乱不知章法,内容大同小异如出一辙等等。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我以为这不全是技术问题,而是急于求成模仿造成所致。初学写诗确实要从模仿入手,但在进行时就应摆脱模仿,进行独立的思维。当然,初时创作有时很难摆脱模仿痕迹,这就需要时时纠正自己的创作思维模式。

鲁迅說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宁可将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鲁迅的这些创作论可以说是不刊之论,值得写诗人借鉴。

首先,创作诗词必须占有材料,这就需要平时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些事作为材料是否新鲜有趣,是否已经在你头脑中形成了生动的意象?是否激起了你创作欲望?你感觉这些材料写成什么篇幅合适?当这些都没什么问题了时,才可以进行创作。创作时,首先涌现在你头脑中的应当是根据材料形成的一幅幅排列有序的画面,然后再根据画面进行有我无我境界的笔墨文字处理。

我们反对行诗,因为行诗的存在没有什么意义。文艺创作其实是一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过程,是演绎,归纳推理结合的思维过程。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关于诗歌形式的讨论中把这一特征完全扭曲了,单纯的认为诗歌的表达形式,或最好的表达形式只是形象思维。

一般来讲,诗歌中倘若只有形象思维,往往主旨会模糊不确定(这模糊不确定很可能就是诗歌表现的优点或曰优势),只有抽象思维的艺术品必然空洞,当达到这两者合理,准确,巧妙的结合时,往往能产生出优秀的作品来。如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嶺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则是庐山形象的宏观描写,是作者形象思维在诗中的体现;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是判断语,是抽象思维。由于二者巧妙结合,即抽象判断是在以形象作铺陈基础上得出的,故此诗所表达的主旨既明确又鲜明。当然,在具体表现时,形象描写于抽象判断孰先孰后则是自由的。比如苏轼的'登迈驿通潮阁',前两句'馀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是判断语,后两句'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是形象描写。当然,全诗都运用了形象思维。再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形象语,后面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形象加抽象判断。为此杜绝行诗的办法则要求作者在写作时,首先要根据材料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是避免模仿的关键。其原因是头脑中的画面绝对是个人视角,感受,思想方法,审美经验的综合体现。

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可使诗词具有创作的鲜明属性和独特价值。'意'即是通过画面综合概括出的。它是走出模仿避免与他人雷同的关键。在接着进入主观,客观描写抒情阶段,由于每个人的视角,感受,想法,方法,审美经验总有千差万别不尽相同处,所以尽管运用的材料与别人近似,但在采取有我无我境界上,在相同景物不同感想上也会因人而异。这样产生的作品,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自然就与他人拉开了距离。当然,在针对画面遣词造句时也就很难雷同了。

以上我们谈了诗词创作手法的基本原则,其实无论有我无我境界的体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运用,其目的都是通过在创作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中,突出作者视角的独特存在意义,突出作者的诗词个性和价值。如果作者能够树立如此创作态度,我相信那种大而空的行诗作品很快会销声匿迹的。

北京艺术研究所

相关文章

  • 临界与超越——著名山水画家许钦松作品欣赏[图文]
    临界与超越——著名山水画家许钦松作品欣赏[图文]

    【许钦松简介】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跨世纪之星”荣誉称号。现为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

    113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被误读的“物派艺术”[图文]
    被误读的“物派艺术”[图文]

    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展览“挑战的灵魂”中,出生于韩国、后移居日本的李禹焕是代表东方的前卫艺术家之一,从20世纪中期以来,他曾参与和推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物派”艺术理论的发展。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潘力的这篇文章中,解释了由“物派”的名称所导致的误读,并且通过李禹焕、关根伸夫等物派主要人物的作品及思想,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物派”。此外,他还提到,物派关注物体和空间...

    31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齐白石作品从9元暴升到9亿元 书画增值一千万倍[图文]
    齐白石作品从9元暴升到9亿元 书画增值一千万倍[图文]

    70年代,像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当时收购价都是45块钱一大幅,齐白石卖10块钱一尺,如今那些书画精品,都至少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一幅。1949年前,齐白石的画才买1、2块钱,1955年的时候,齐白石的画已经涨到收购价5块钱以上,上次拍两个多亿的,增值一千多万倍,世上还有什么比投资艺术品回报大。70年代,像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当时收购价都是45块钱一大幅,齐白石卖10块钱一尺,如今那些书画精...

    2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双说顾恺之与王献之的《洛神赋图》[图文]
    双说顾恺之与王献之的《洛神赋图》[图文]

    在相隔不远的北京故宫与首都博物馆,有两件同名为《洛神赋》的古代珍品遙相昐望。故宫博物院藏的是传东晋顾恺之绘画长卷《洛神赋图》;首都博物馆藏的是传东晋王献之书法小楷《洛神赋》刻本。三国魏晋时期的曹植有《洛神赋》名篇传世,成为一代文学标杆。曹植贵为王子,由京师返回封地路过洛水,与洛水女神相遇产生了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故事,并以优美的文笔描述其间女神的高髻玉簪、拂衣推云、步履轻波、顾昐含笑等等妙姿和自...

    96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钱松喦的艺术及市场走向 后市有较大市场潜力[图文]
    钱松喦的艺术及市场走向 后市有较大市场潜力[图文]

    钱松嵒《江畔新城》,在北京华辰2012春拍会上流拍“新金陵画派”以山水画而著称于世,是我国画坛上的一支劲旅,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在这一画派中,继傅抱石之后又涌现出四位优秀山水画家,他们就是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画界称他们为“金陵四大家”。钱松喦为“金陵四大家”之首。红色题材成就辉煌钱松喦(1899—1985)是我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又名松喦、松严,号芑庐主人,江苏宜兴人。自幼随其父...

    73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怪手图说——倪蓉棣剪纸作品解读(第八辑)
    怪手图说——倪蓉棣剪纸作品解读(第八辑)

    倪蓉棣自嗨倪蓉棣,笔名怪手、怪手不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爱好体育、美术、书法、文学等,涉趣广泛。其创作的现代剪纸(亦称刻纸)作品,形式夸张、怪诞、变异,内容江湖万里,十面埋伏,意味深长,它以“剪纸的形态、版画的效果、漫画的幽默、小说的意味”呈现个性,在剪纸艺术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怪手图说(七十一)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信仰。信仰坚实如山,高拔如云,雄鹰永远在肩头飞翔。信...

    132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贵妃榻上有一朵绽放的花:《雷卡米耶夫人像》赏析[图文]
    贵妃榻上有一朵绽放的花:《雷卡米耶夫人像》赏析[图文]

    一般来说,艺术家猜不透自己作品的身后事,“我心向明月,奈何照沟渠”的事比比皆是。安格尔是否想到,他的《泉》成了大浴场的最爱?安格尔的老师大卫又是否想到,他的《雷卡米耶夫人像》成了家具店的宠儿?《雷卡米耶夫人像》 ,雅克·路易·大卫创作于1799年,藏于卢浮宫考究一些的品牌家具展厅,欧式贵妃榻旁边的墙上多半会挂着一幅《雷卡米耶夫人像》。这恐怕是人类在贵妃榻上所能拗出的最优雅造型了。榻上妇人身着...

    111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羊年金银纪念币在重庆发行[图文]
    羊年金银纪念币在重庆发行[图文]

    羊年金银纪念币在重庆发行重庆晨报讯  记者 吴黎帆 昨日,记者从中国金币特许零售商—重庆钱币有限公司了解到,2015中国乙未(羊)年金银纪念币正式在重庆地区发售。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套纪念币共16枚,其中金币9枚,银币7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乙未(羊)年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衬以连年有余吉祥纹饰,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盘羊造型衬以装饰羊...

    195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必然的还原——读王晓银来自中华文化的自信[图文]
    必然的还原——读王晓银来自中华文化的自信[图文]

    边塞,似乎总是“风萧萧兮夜漫漫”之下的凉州,那是冷月初照的边关。而同样是具有鲜明边塞识别度的艺术家王晓银,他的每一幅作品却是一番大疏狂之后的丰壮和散淡。“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那是阅过人间烟火和薄凉之后,依然风流慷慨的年光。 人们熟悉黄胄的骆驼——乐观、豪迈,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骆驼的毛色泼墨自如,其势昂扬,在大漠中十分出挑抢眼。然而王晓银五色的骆驼却...

    91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药到病除:专治你逛美术馆的11个症状[图文]
    药到病除:专治你逛美术馆的11个症状[图文]

    我们都一样。图片来源:KEYSTONE VIA GETTY IMAGES美术馆这地方,怪吓人的。四周白墙林立,脚下是毫无感情的水泥地,大多数美术馆看起来就是个精美至极的大方块。鼓起勇气闯入这片秘密领地的人,必须得先过前台这一关。你瞧,工作人员舒舒服服地坐在那儿,面前那张桌子大得吓人。无论你躲在哪儿,也绝对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进去后,你还得多加留意,别在这片雕塑与画作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请勿触...

    6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具象水墨|持正清源倚黛山——呼志远山水画作赏析[图文]
    具象水墨|持正清源倚黛山——呼志远山水画作赏析[图文]

    呼志远 若得林中立锥地 不妨待老此山中 142cm×73cm文: 段志刚我与志远兄均有幸先后追随谢冰毅先生学习绘画,多年来或相携绘事切磋技艺,或结伴远足诗酒唱和,期间我颇多受益。志远为人谦和方正、温文儒雅,在教学工作之余勤于笔墨,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系统而精深,在青绿山水画领域更能笃定慎行,独出机杼。近年来,他的一系列作品无论是丈二巨幅,还是扇面册页,烟云树石间,堂皇醇美的气息扑人眉宇。...

    117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张林[图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张林[图文]

    【艺术简历】张林,1960年生,山东威海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威海经区美协副主席,威海民革中山画院副院长。艺术年鉴:1997年入选中国美协纪念孔子诞辰2250年书画大展优秀作品三百件1998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首都美术大展》 二等奖1999年获建国五十周年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艺术大展精品奖1999年获山东美协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

    153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一个人”的独立——杭法基的艺术朝圣路[图文]
    “一个人”的独立——杭法基的艺术朝圣路[图文]

    默默地我走过的路就象暗夜中寻找星星淡淡星光点亮了一盏心灯顺着弱弱的光我找到曾经丢失的勇气与自信——杭法基 2017文/楚寻欢2012年,年近70的杭法基一个人来到宋庄。他坐在简陋到下床便是工作室的家里,开怀地笑声总是给人一种格外的温暖。他很早就习惯了一个人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在宋庄,他说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要把牢底坐穿,这是他理想的人生归途。宋庄的自由、包容以...

    103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被低估的严复书法[图文]
    被低估的严复书法[图文]

    《初等小学堂习字帖》中的严复草书清早期,书法艺术并未能延续晚明时期那种激动人心的缤纷面貌,反而在“馆阁体”的束缚中一步步走向板滞和靡弱,延续了千年的“帖学”一脉自此走向衰微。随着清中期考据之学与金石文字之学的兴起,清朝的学术风向随之发生重大转变,而中国书法也同时来到历史的分水岭。在包世臣等人理论的鼓吹下,新兴“碑学”在与传统“帖学”的对抗中一步步占据上风,以苍劲雄浑的金石趣味为旨归的“碑学”书...

    9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颜真卿《祭侄文稿》到底好在哪[图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到底好在哪[图文]

    《祭侄文稿》。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近日,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再度引发各方关注。这件不大的、面积约等于两张A4纸打横铺开的“草稿”,为什么会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书法作品之一?“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岂止笔精墨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一门忠勇,壮烈殉国我们很小的时候学习书法,最先接触到的楷书样式,可能...

    39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