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有才,人如其名,确实有才,名副其实。不但有才,亦有德,可谓德才兼备。谢有才先生曾供职于绍兴金融系统,长期浸润于绍兴这一书法圣地的墨香氛围里,工作之余,沉潜翰墨,雅好辞章,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他以书养性、以书怡情,朝乾夕惕、乐此不疲,洵有所成。数次参加高规格的书法比赛和展览,作品多次发表并结集出版,因为成就突出,被《书法》杂志评为2005年“十大年度人物”。现为兰亭书会名誉会长,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协会员,越州诗社名誉社长等。
谢有才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这样的诗来赞颂书法:“一纸布出图彩虹,点钩撇捺见神功。从来书法遵原则,碑帖随心照影中。”他学习书法不但路子正,而且取法乎上。先从唐入手,上溯秦汉,下启宋元,兼及明清诸家,对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均有涉猎。在各种字体中,草书最能表达人的情感意绪,通过变幻莫测的线条,能融入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生命、人生的感悟。因为对草书情有独钟,所以,他选择了草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深入探求。对历代不同风格流派的草书作品进行认真研究、心摹手追,渐入佳境。
谢有才先生学习草书先从小草开始,对孙过庭的《书谱》用工良多,深得个中三昧。如他所书的《会稽山记》,通篇观去,才情四溢,执使转用,尽得孙过庭《书谱》之妙。甚者,该作品不但颇有《书谱》的委婉曲致,而且兼具一种豪放之情。可谓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的佳作,彰显了他深厚的笔墨功力和控制情感的能力。
谢有才先生在《狂草偶出》一诗中写道:“兴来泼墨起波浪,醉后狂歌风卷旗。笔势纵横随我意,满图锦绣出神奇。”可见他对大草的钟爱,或许对他来讲只有大草的那种恣肆汪洋才能抒发他胸中的情感。他先后临习了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以及黄庭坚的《诸上座》等草书名作,又对明清浪漫派的草书名家如王铎、傅山等多有涉足。当代名家王冬龄称赞他“笔法老健,逸趣横生”。朱关田评价他说;“研习八法,专攻草书,深入浅出,厚积薄发,炼形炼气炼精神,写今写古写自己,终于渐入佳境,日见通会,五合一萃,精品随之,积精而妙,妙则传焉。”由此可见证他在草书上的成就。
章草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即张怀瓘称所说的"既隶书之捷"也。用笔有着明显的隶书痕迹,尤其是在横画之末依然上挑。它虽字字独立,但每字笔画之间,却加进了牵丝映带。因此,它既可以说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身的书体,也可以说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谢有才先生对章草这种书体用功最多,深入研究了历代章草名家,几乎临遍了《平复帖》、《出师颂》以及《急就章》等历代章草名作,又对近现代的王遽常等名家有所借鉴。出入古今,苦心孤诣,有志者事竟成,其章草渐成自家风貌。他的章草笔有方圆、法兼使转,横画有波折、且简率连笔。陈敏尔先生说“其章草的古拗出邃、盘曲不折的特点被他用乌毡帽般憨拙清奇的笔致一唱三叹地演绎:砚池滋润不竭,风规舒爽不昧,写手写心写我。”
从古至今,每个有成就的书法家莫不是博采众长、转益多师;既有发展、又有继承;不但要有娴熟精湛的技法,还要有深厚的修养和学识。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舞却有舞的旋律;它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谢有才先生曾说“古人云:‘诗的功夫在诗外。’对书法艺术而言,成就一个真正的书家,不仅要有支撑本专业必备的一般修养,还必须要有本专业之外的综合素养。书法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烈魅力的奥妙,常在于书法与诗文结合的艺术效果,将本身所表现之思想感情同书写之内容有机融合于一体,亦可将其书法艺术熔铸于诗文之佳境。”透过谢有才先生的这段自我言说,可见他对书法精神体味之深刻。他读书刻苦,涉猎广泛,积数十年之功,底蕴深厚。他常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诗词或联语的形式记录下来,表达人生的感悟,对世事的洞察,对河山的赞美。“书为心画,言为心声”书文互补、相得益彰。“理论启其灵性,诗词对联发其情致,文章养其气韵”。谢有才先生草书的书卷之气自然溢于纸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谢有才先生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偶感》一诗中写道:“墨染兰亭雨染杨,共吟曲水饮流觞。探寻逸少精书艺,满座高朋百味香。”他以一种虔诚的心态、一种坚守的精神,万里驰骋追梦想,行走在山阴道上。愿他在书法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