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袁尚统《枯树寒鸦图》
明代出了不少高寿书画家,八十九岁的大书画家文徵明(衡山),以其寿高名重的艺术地位,足以让世人为之惊叹和崇敬!而另一位明代画家袁尚统,也寿居高位九十一,画虽不具文衡山名高位重,然寿龄则高出文二岁。且画风造诣之独特,也影响了后期不少名画家,如山阴任伯年等。袁尚统寿高而笔健,画笔从不显衰年乏力之颓靡状,决可喻“人画俱老”之妙境。
明代著名画家袁尚统(1570—?),关于其生卒年历来说法不一,郭味蕖的《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乃据北京故宫所藏《岁朝图》“辛丑元旦画于竹深处,九十二翁袁尚统”之题推定,其生应为1570年,故《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绘画图录》《中国美术辞典》《中国美术全集》等均依此说),字叔明,江苏苏州人。善山水、人物、书法,尤精花鸟。山水、人物浑厚苍润,意境宏远,题材重自然民风,极富百姓生活气息。因画家长期生活接触于下层穷苦百姓,深知他们生活艰辛,故其花鸟笔墨画的“冷逸”灵动,与士大夫们所追求的炫丽富贵之风,形成鲜明对比。
袁尚统与张宏齐名。张宏(1577—?),字君度,号鹤涧,苏州人,山水师沈周,略有创新,擅写意人物,笔墨生动传神,多反映下层百姓。袁尚统对于绘画“冷逸”的笔墨,多数人一般都不十分喜欢。实则这种“冷逸”画风,多展现的是画家精确的艺术思想,以及凸显绘画内涵的强烈个性。有些人肤浅地认为“冷逸”画风,是画家通过笔墨流露出的一种“消极”思想。然而,八大山人“冷逸”的艺术笔墨,不是单纯的思想“消极”,而是深感家国破碎,是对清廷入关的强烈仇视。同样,袁尚统笔下的“冷逸”画风,也不只是思想的简单“消极”,而是他对下层百姓艰苦生活,发自内心的深深同情。
这幅袁尚统《枯树寒鸦图》(见图),墨笔纸本,尺寸88.5×30.5厘米,现珍藏于安徽博物院。画面描绘出的是寒风凛冽的隆冬季节。笔致苍虬的老树枯枝,将凝寒挂莹的枝干,渲染得入骨三分。近处一群大小灵动的寒鸦,其风姿神俊,或翻转、或腾越,或凝视、或嘻嘻、或憩息,其左顾右盼之态,恰与远处飞来的寒鸦,正好遥相呼应。从如此精整的画面赏之,画家平时很注重观察生活,勤于山林野外写生。故而,画面内含鲜活真实!画家一生绘制“枯木寒鸦”方面的题材很多。如上海博物馆藏崇祯十六年作《古木群乌图》轴,顺治十八年(1661)作《枯水寒鸦图》轴,又如南京博物院藏顺治八年(1651)作《寒鸦图》等传世佳作,可见一斑。我们切不可武断地认为,画家一生为什么会画那么多的“寒鸦枯木图”,这一点好像并不奇怪。实际上,画家山水人物画的也很具数量,且人物多为雅俗共赏之作。画家身为一介文人,未入仕,隐居于幽幽空寂的山林之间。一生怀才不遇,于仕途无缘。故而,闲来寄情山水,远遁浮躁尘埃。画“枯木寒鸦”,一讥旧封建腐败黑暗;二通过描绘“寒鸦”入画,喻之“寒鸦”比之“层层黑暗”的旧封建,要“高尚”了许多。
画家在用水用墨上,思想理念的确超群。苍虬老树堆积皑皑的白雪,是那么的自然空旷。枯枝的有序穿行,让“浓淡枯湿燥”在轻松飞扬的笔势中,得到了完美而有机的融合。这幅作于崇祯八年(1635)的《枯树寒鸦图》,时画家正好66岁,笔致深邃的画境,应为其盛年的扛鼎力作。款题“乙亥新春写,袁尚统”,钤“尚统私印”“袁叔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