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崔岫闻本人并不熟悉,也不是朋友,尽管实际上她只比我晚生几个月,我枉比她长一岁。几年前,我给雅昌艺术网写一篇关于女性艺术家的文章,还把她错归到70后艺术家中,当然很多女艺术家的年龄都保密会造成这个情形。她过世后,我才从新闻报道知她其实是我的同龄人。
像艺术家一样,中国的艺术批评家其实也分拨,这个分拨是自然形成的,不管互相之间有什么争议、恩怨,但实际上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推动中国艺术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三十年、四十年发展过程中,实际上一方面推出一批艺术家,一方面也推出一批批评家,他们都已经到站到高处和巅峰,无形中他们形成一个精英集团,跟年轻艺术家、未成名的艺术家批评家几乎拉开距离、老死不相往来,显得有点隔膜,尽管表面上大家是一个整体,但骨子里你是你我是我,确实大家不在一个层次,要对话那也是鸡与鸭的对话,大家各自自话。这样说就显得有点市侩,但实际上就是如此,更科学的说法是一代人不干二代人的事,各干各自时代的事,各有各的使命。尽管两代人努力尽量互相理解,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好理解的,所以还是尽量相安无事,百年之后自然会有更后的人做身后事。
崔岫闻 影像-摄影 《天使》 来自网络
崔岫闻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精英集团看好的当代艺术家,几乎中国著名的批评家与她都互相熟悉,一般的艺术家、批评家是不可能进入他们的圈子的,尽管你认识人家人家未必认识你,俗语所谓不会带你玩的,尽管这种行为与艺术精神是相悖的,但事实就是如此。但如今崔岫闻过世了,瞬间那个圈子对崔岫闻土崩瓦解,此时的崔岫闻不再属于哪个圈子了,她与她的艺术才真的属于艺术缪斯,不再被精英集团控制了,尽管那个精英集团也是莫须有的,谁也不能列一个精英集团的名单,但它就存在我们中间。
崔岫闻 综合材料 《琴瑟》 来自网络
我只能说我自己不是任何精英集团的批评家,我的理论也不是精英集团的,我只是互联网推出的艺术评论家,代表网络起哄一代的当代艺术群体,是最典型的当代艺术网民而已,在现实空间我没有任何所谓地盘,而一般著名的艺术评论家是不屑于把自己的大作直接发在网上,他们有美术院校的讲堂、有国家级专业的美术期刊,我只能在网上发发帖子的权力,而网络空间这几年似乎越来越小,但大家不要忘了多年前网络被人瞧得上,但互联网如今已是非同小可,似乎现在大家都来争夺互联网了,动不动就要来个互联网+什么了。崔岫闻如今既然是大家的了,是网上的艺术事件,我就代表网民说几句不出格的话。实际上,崔岫闻的当代艺术创作非常有意思,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很有启示意义。很多中国艺术家还徘徊在传统艺术的边缘,有时嘀咕为什么要有当代艺术这玩意,他们是不是真的疯了,比如崔岫闻早期画的少女都关注自己的性器官,难道当代艺术都要画这玩意?难道不画性器官就不是当代艺术?所以很多人怀疑当代艺术就是起哄,就是关注这些见不得人的行为,就是垃圾。
崔岫闻 装置 《灵》 来自网络
当代艺术当然不是垃圾,当代艺术并不是只关注人的性器官,但当代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一本正经、经典、正统、权威,当代艺术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对现代文明的认识人类是一步一步的,从一开始的不接纳、都后来的拥抱欢呼、到现在的或享乐或质疑,如今大家基本上一边享受着现代文明,但另一方面也为现代文明所带来的问题所困惑,甚至感觉到人类又面临世界末日的感觉。崔岫闻有件装置作品,里边是太湖石,外边是类似笼子的钢筋,乍一看很突兀,但我们就在这样的小世界。还有件装置,是从条形码演变的琴瑟。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中国人面对这个变换的世界困惑或惊奇,这是传统艺术不可能表达或不屑于表达的一种人类当下的情感。
崔岫闻 油画 《小女孩》系列 来自网络
后期的崔岫闻基本上不画画了,除了行为、装置,主要是影像、摄影,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抛弃了绘画,也不意味绘画落伍了,只是这种艺术如行为、装置、影像、摄影等更快捷更得心应手更能反映这个时代,尤其很多中国人不接纳行为、装置、影像、摄影等当代艺术的时候却能更多给她艺术快感,也使她的艺术创作更有这个时代的“烈士”的意义。她的影像-摄影作品《洗手间》,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对中国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家有特殊的意义,不但在艺术创作上,在批评、学术、教育、收藏、财经等业态都有意义。
《洗手间》是在歌厅的女洗手间偷拍或摄像头记载的特殊空间的特殊生活,偷窥一直是吸引人的,尽管时常见不得光不好意思,改革开放前很多人因此要坐牢的,所谓正经的艺术家是不屑于表现人性在这个空间的精微变化,尽管很多影视作品里也有这个镜头,但完全不是导演们要表现的内容,但崔岫闻就是要表现这个。在一般人看来,这简直就是起哄,但你琢磨琢磨作为一件当代艺术作品,它确实有当代艺术的起哄美,是以往的时代所不提倡的艺术表达,要更精确、更到位传达了艺术的现代美学意义。
崔岫闻 《天使》系列 来自网络
当然当代艺术也不是就是要偷窥,并不是只有偷窥才能表现当代艺术的内容,但通过崔岫闻的当代艺术实践最有典型意义、标本意义、实验意义,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艺术实验的新趋势、新发现、新空间,至少提醒人们艺术还要关照那些主流艺术所没有到达的社会边缘边际空间,有无限的社会空间需要艺术想象、需要艺术的扩张、需要艺术的表现,探索无限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细微变化去呈现、看似不美的去再现、却焕然一新惊艳的去表现而不断升级艺术,这就是看似不正规不正统却有一种更精确的起哄美的现代意义,这也是我很多年前在哲学层次上探索把起哄这个词与权威这个词相对提出来的学术背景,也为提出起哄美学奠定了基础。
2018年8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互联网哲学家及诗人,起哄哲学及美学创始人,曾任多家媒体总编、主编,被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誉为中国第二代当代艺术教父。出版过诗集《悲剧舞台》,自印诗集《长诗:操》,组诗《核武器与癌》获得过全国哲理诗大赛一等奖,诗歌《爱因斯坦肖像》入选过北京大学出版社全国中学教辅书。著有《赢在互联网》《和明星去旅行》《中国吼狮》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