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虚谷-兰花金鱼图
美析:虚谷,安徽歙县人。清代画家。俗姓朱,名怀仁。初任清军参将,后出家,名虚白字虚谷,号倦鹤、紫阳山民。他经常携着笔墨穿着僧装,在江苏和上海之间往来。自提“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出家后不茹素不礼佛,云游四海,清贫于世却笔墨人间。他承古创新,另辟捷径,风格冷峭新奇,绣雅鲜活,广集素材终成一代巨擘!成为“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画以意象为主,带有抽象意味。他画的金鱼题材比较多,有紫藤金鱼图,梅花金鱼图等,这张兰花金鱼图是他金鱼中的精品之作。构图简逸却意境自然。上面画了一块临渊的石头,在上面用他熟练的侧锋枯笔画出兰花,敷上清雅的花青等色,下面画了四条姿态不一栩栩生动的金鱼,或朝上或朝下,或远或近。虚谷的金鱼不落俗套,眼睛身体都是方的,这是他“宁方不作圆”的画法。是意象和抽象的结合。色彩上青下妍搭配的非常协调。
绘画有具象、意象、抽象之分。先来了解一下概念。具象是以真实再现客观形象为主,马上能联系到现实中的物品,“有具体的形象”就叫做具象。意象,以人的感情和精神意念融入客观现实,明显有人为的因素,最终而形成的艺术效果,就是意象。脱离外在形象,把形象统统抛弃,只留下人为认识的几何形态或者精神理解的,但与现实的东西有联系,就是抽象。
不管是中国画审美的等次还是创作的先后,一般是先具象、然后到意象和抽象。三者审美的方式和透出来的美感都是不同的,它们各有各的味道。具象比较直白直接,大家都看得懂,审美的门槛比较低,意象是融入了画家的意念和人文精神,抽象则更有思想和个性。
具象的美容易普及,画什么是什么。那么意象之美美在何处,可以说意象是中国画美学精神的核心。他具有意写之美,意趣之美,人文之美,意境之美,哲思之美等,就是画里面是有东西的,要从外往里看明白,值得细细品味。意象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的审美意识,画家通过笔墨、构图、题材等来表达寓意、情感、精神、甚至是思想。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意与象完全融为一体后形成的审美意象。写意画是中国伟大的美术成就,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写意画家,从明代的徐渭、陈淳、到清代的八大、扬州八怪,再到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
意象在中华大地上历史非常悠久。融汇了中国的哲学思想、绘画理念、品评标准、欣赏方式。意象造型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法则,其源头可上溯到远古时期的岩画以及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意象也是意境即意境美。中国水墨画自古以来就讲究“惜墨如金”、“计白当黑”,构图常常讲究留白,以达到“意到笔不到”的妙境。如南宋的马远、夏圭,他们在章法上大胆取舍,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给人以丰富的遐想。
绘画的抽象性往往和视觉规律背离,大量舍弃具象的非本质的特征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中国是最早提倡抽象美的民族,书法艺术自古就是一种抽象艺术。古代中国画在意象里面已经有抽象元素的产生。如汉代和魏晋的树木,叶子都是用同样的符号画出来的,那是自然主义的抽象。又如董其昌的山水画,其抽象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对画面空间的平面化处理,及书画融合的绘画观念。他通过融合书法与绘画、淡化笔墨的具象写实因素,将山水景物提炼简化,并且使之“符号化”凸显抽象美,成为画面的核心审美对象。抽象之美,美在何处。很多人会觉得看不懂。抽象画美在形式与肌理、空间与运动、概括和思想。很多当代画家把西方现代绘画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和精神相结合,创造具有当代中国审美的抽象中国画。
有时候具象和意象抽象可以同用,对比美就出来了。如齐白石先生的作品花卉画的很写意,是意象的,都是配上的蝴蝶蜻蜓等小昆虫特别精细,却是具象的。三者不是完全孤立和相互冲突的。石壶先生言:抽象一分高一分,演戏的时候真要拉去砍头,还了得。具象是写实。具象的东西画多了,要逐步地意象化、抽象化。比如虚谷先生的画,就是几根线条画金鱼,抽象了。最好形成自家的抽象符号,那风格就来了。
清代—虚谷—松鹤延年图
美析:图中长松苍劲,丹顶鹤单足兀立,坡地丛菊绽放,松、鹤、菊相配,寄寓着高洁、长寿的意涵。画面的布局洗练紧凑,中轴线安排松树紧靠白鹤,主体集中突出,点缀丛菊,聚散有序。景物虽简洁,却营造出高旷明爽的气象。其白鹤造型和松针都是有抽象意味的。现为苏州博物馆藏。
作者/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