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王进玉:应整体地理解传统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笑笑 点击 :

前段时间在中国美术馆观看了“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书法作品展”,又一次拜观先生的大作,又一次被深深震撼了。这种震撼更多是发自内心的钦佩,是被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作品所流露出的气象、神采,所彰显出的品味、格调所吸引、折服。也不禁感慨,在那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先生又有公职在身,却依然能够饱读诗书、熟谙文史,并写得一手非凡脱俗、独具特色的书法,且兼及理论的探索研究,不得不令我们高山仰止。

笔者一直在想,如果先生当年没有投身革命、参与政治等的系列传奇经历,也不受所谓纷繁事务等的影响或干扰,他的书法会不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致呢?答案是肯定的。换句话说,正因为有着与众不同、丰富且深厚的人生阅历、体会、感悟,才使得先生的书法具有着如此气势雄浑、雍容洒脱的面貌,才使得他的诗文也同样具有着意气风发、豪迈开阔的境界。

毋庸置疑,从某种程度上讲,丰厚的人生阅历奠基并决定了先生对艺术认识的水平和高度,决定了他的审美视野与思想境界。他把特殊的人生过往、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所见所闻所感,自觉或不自觉地注入到了他的笔端、他对艺术的理解中。因此欣赏先生的作品,你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他这个人——一个顶天立地、光明磊落、有血有肉、忧国忧民的大丈夫形象。虽然其很多作品字字独立,但笔断意连、气韵畅达,我们完全可以将一幅作品中独立的每个字看成是先生独立的人格,而畅达的气韵则是其深厚学识、修养在其人格中的涓涓流淌与自由释放。

此外,无论大件作品,还是尺幅手札,先生都会写一些正能量、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词句,或诗文,或标语,或信条等,从这些内容也能充分反映出其深切的大任意识、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能感受到先生的铮铮铁骨与赤胆忠心——他所抒发的情感绝非小情小调,而是与人类、与国家、与民族所息息相关的一种大情怀、大品格、大德行。

所以通过先生的作品,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观点,即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人的精神品质、格局风范与字的意韵神采、境界气象等一定有着某种内在的、紧密的关联,有着高度吻合、一致的地方。一般来说,阴险龌龊的人绝对创作不出正大气象的作品,小里小气的人绝对写不出宽博自得的书法,谨言慎行的人也绝对画不出淋漓酣畅的大作。当然,不排除有些微差异的地方,以及德不配艺的个例,但毕竟是少数,不能视为普遍现象。

总之,书画的确能够反映和塑造一个人的心性气质,也的确可被看作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那么倘若不具备一定的学养、气度、风范,也就很难创作出精彩度颇高的作品,即便模仿得很像,也不过是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由此让我想到现实中有太多人总爱一窝蜂地去学习于先生或其他古人的作品,但往往不注重对古人、对传统整体性地认知和解读,尤其不在意对古人文艺思想的学习与领会,只单纯从作品的外在形式,以及技法技巧上加以揣摩、臆测,单单就作品谈论作品,可想而知得到的认识注定是肤浅片面的,甚至与事实所大相径庭。殊不知我们学习传统,最重要的应该是要领悟和消化传统中那些经典优秀的文艺思想,要继承和发扬古人身上那份自觉自信的文化品质,以及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清晰可见的人格精神,这才是传统的真正精华所在,也才是学习传统的根本目的和意义,仅仅反映在笔墨形式与技法技巧上,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笔者的观点是,一定要多角度、全方位地熟悉所要学习的对象,尤其对古人的生平阅历、思想主张等要有一个完整了解,了解之后再研习他们的作品,就会把握得更准确、认识得更到位,而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倘若再严格一些要求的话,则应最大努力地在学养、修为等方面与古人尽量缩小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从作品的精神内涵上更加体会古人、接近古人、契合古人,也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传统、承继传统、发展传统,否则大都只会学到传统的皮毛,很难真正深入并准确把握古人文艺的精髓、思想的精髓。殊不知,这些才是真正永恒的、需要弘扬的东西,至于形式、技法之类,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要清楚究竟该怎么学、如何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而非将书画艺术纯粹得技术化、技巧化,那样真就道器分离、技远乎于道了。且经过观察笔者发现,举凡能够全面深入研究和理解传统的人,在创作上都较容易获取新的突破和成就,而那些仅从单方面去揣摩古人、解读传统的人,最终都很难形成自己深刻的认知体系、风格语言,也终究拘泥在狭隘的思维空间,以及形而下的形式技法层面不能自拔。(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

相关文章

  • “柿柿”如意——中国绘画中的柿子图[图文]
    “柿柿”如意——中国绘画中的柿子图[图文]

    红柿小鸟(中国画)陈之佛(近现代)当寒风席卷大地,枝头叶落,有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树梢,犹如红灯笼一般。这就是国人熟悉的一种果实——柿子。柿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夏季果实青绿,经霜变为橙红,皮薄果圆,软糯可口,清爽甘甜,有软柿、冻柿、柿饼等多种吃法。陆游诗中多次写到柿子,如“江村连夜有飞霜,柿正丹时橘半黄”“细篾络丹柿,枯篱悬碧花”,可见柿树在乡间寻常可见、广受欢迎。六柿图(中国画) 牧溪...

    8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杨长喜[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杨长喜[图文]

    【艺术家简介】杨长喜,字悦之,号一山居士,别署卧雲斋主、逍遥翁。山东东营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后进修于国家画院、中央美院。师承程大利、曾来德、张立辰诸先生。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中外交流中心和中国书画世界行联合会签约的国际高端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研修班杨长喜工作室导师。中国画作品《根...

    153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聊斋百读 能医一俗:于受万图文《精短文言全图聊斋志异》[图文]
    聊斋百读 能医一俗:于受万图文《精短文言全图聊斋志异》[图文]

    于受万,1943年生于山东牟平,深造于中国美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顾问,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教师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淄博市美协顾问,淄博书画院名誉院长。《聊斋乐土》愚钝学子得鬼助空手而得孝廉名精短文言全图聊斋志异·《周克昌》狐狸入瓶称盗户官府畏盗立另策精短文言全图聊斋志异·《盗户》穷极再...

    23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多能而一专的艺术人生 ·赵文元研究五(组图)
    多能而一专的艺术人生 ·赵文元研究五(组图)

    《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5.多能而一专的艺术人生赵文元自幼酷爱画画,小学时期就小有名气,18 岁参军入伍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转折。他先在连队板报宣传中崭露头角,继而被调到浙江美术学院参加连环画创作。他做过雕塑,画过油画,创作过连环画、中国画、年画、宣传画,还有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等,部队需要什么他就画什么,是个全能行的美术人才。这期间,他深受部队的画家的影响,其中有画国的黄胄,画油画的何孔...

    91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揭开李可染与齐白石两位大师人物画成就被遮蔽一角[图文]
    揭开李可染与齐白石两位大师人物画成就被遮蔽一角[图文]

    面对20世纪的中国画坛,齐白石与李可染是分列于前半叶与后半叶的两座高山,当我们回首、直面这两座高山时,常常看到的仅是山的一面,而一座高山因拥有庞大的基础、多面的支撑才生成了峰顶的巍峨之势。因此,对齐白石与李可染的认识,我们要如古人观察“造化”一样,从山脚到山巅,从山阳到山阴,由多方面去感受方可了解。然而,人们也许太需要“符号化”的诉求,齐白石虽诗书画印、工笔写意、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但多以花鸟名...

    99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一样追求 别样探索——韩墨彩墨花鸟画透析[图文]
    一样追求 别样探索——韩墨彩墨花鸟画透析[图文]

    刚刚逝去的20世纪,是中国画的体格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换的关键性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画的体格尽管也代有演化,变动不居,但这种演化和变动基本上都是在传统型的内部进行,从未冲出过农耕文化和闭关锁国所设置的文化语境。而当时序进入到20世纪以后,情况却为之一改,由于社会环境压力和绘画发展本体化逻辑的双重作用,此种变化便带有某种脱胎换骨的性质,或多或少地打上了现代型的烙印。一般说来,在这场旷日持久,至今仍风...

    175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 一个特殊“盒子”催生了瓷之“秘色”[图文]
    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 一个特殊“盒子”催生了瓷之“秘色”[图文]

    使用瓷质匣钵装烧的秘色瓷净瓶。(图片来自郑建明《秘色瓷的发现历史》)寺龙口窑址出土秘色瓷碗与瓷质匣钵粘连标本。(图片来自陈佳佳、谢西营《秘色瓷概念的出现与演绎》)荷花芯窑址出土秘色瓷盒(图片来自沈岳明《秘色瓷探秘》)晚唐,装烧标本。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潘玮倩摄于南越王博物院“发现越窑”展览后司岙窑址瓷质匣钵层的正摄影像图(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38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笔墨之中的艺术家心态[图文]
    笔墨之中的艺术家心态[图文]

    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已接近尾声,展览以其新颖的布展方式呈现了艺术性、经典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在展览第一部分“董其昌和他的时代”中,着重介绍了董其昌师古人的漫漫求索之路。其中包含了元四家的传世画作,即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剩山图》)、倪瓒《六君子图》轴和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元朝无疑是一个高峰。时局动荡与社会变革导致中国山水画在元朝进一步...

    185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博物馆运营管理的“岔路”[图文]
    博物馆运营管理的“岔路”[图文]

    博物馆在专业中挖掘藏品内涵,在相关工作中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等等,都是一些老话题。但是,这几年说的比较多,而且不断在说,尤其是开发衍生产品说的最多,好像这些问题就成了关于博物馆的一些主要问题或重要问题。实际上,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并不是博物馆主业中的最核心的问题。因此,也谈不上根据这些问题来说博物馆如何去协...

    166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马良书:我追求美感的纯粹性[图文]
    马良书:我追求美感的纯粹性[图文]

    马良书:1966年12月出生,湖北郧西人。现为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5年9月进入湖北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2001年9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绘画创作实践与中西艺术比较研究。2004年6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作品曾获2007、2009中国艺术大展银奖、铜奖。出版学术著作及作品...

    166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12年只画了这一个人 毛焰的缪斯叫托马斯[图文]
    12年只画了这一个人 毛焰的缪斯叫托马斯[图文]

    毛焰“我知道他们不是同性恋,但毛焰又用那样的笔触去关注托马斯。他们前世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朱文说。今年8月上映的朱文新电影《小东西》,讲的是画家毛焰和画中人托马斯·路德维德的故事。杨飞云画了一辈子妻子,何多苓也画了不少翟永明,这都是佳话,但一个男人用12年画另一个男人,就是传奇了。毛焰画托马斯丝毫不厌倦,性感的托马斯、迷离的托马斯、空灵的托马斯,毛焰画...

    9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雷诺阿”印象 用画笔歌颂女性与生命之美[图文]
    “雷诺阿”印象 用画笔歌颂女性与生命之美[图文]

    图片说明:雷诺阿晚年作品《维莱的贝尔南先生和夫人》。中华艺术宫“奥赛”之“雷诺阿”印象用画笔歌颂女性与生命之美当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硝烟弥漫之时,尤其是德拉克洛瓦与安格尔的世纪之战惊醒了一些先锋人士,马奈、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等纷纷走出画室、接过革命大旗,以光线和色彩为利器向学院艺术宣战,印象派由此登上历史舞台。雷诺阿曾随莫奈到户外写生,轻松...

    102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看王贵忱书法:看什么 看文化[图文]
    看王贵忱书法:看什么 看文化[图文]

    题岭南书艺印蜕 台山黄文宽先生篆刻远宗古鉨汉印,近得皖浙印学精微,触类旁通,兼容并蓄,形成沉雄刚健之自家风格。此一朱一白印章,乃先生一九八四年为《岭南书艺》创刊而镌刊,是其晚年鼎力之作也。乙未冬至,铁岭王贵忱记。时间:2015年 钤印:留香、王贵忱印题可居丛稿书研拓   石出端溪宋坑,石质细润,色呈猪肝,天然石皮作封面,左刻李一氓题书名,右开墨堂,天工人工,浑然一体,堪称绝妙雅玩也。甲午立春,铁岭...

    195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石狮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图文]
    石狮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图文]

    狮子作为中国“神兽”中的一员,是随着丝路开辟,而被引入到了中国本土。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石狮子,其造型与真狮子有别,它被赋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和符号寓意。故宫门前的石狮新版电影《狮子王》正在国内热映,狮子这种动物并非起源于中国,而是从西域传入。十二生肖中没有它, 《礼记》记载的“四灵”中也没有它,早期汉字中也没有“狮”字。史书中最早记载狮子是在东汉时期。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87年,月氏...

    173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黄釉瓷曾为明清皇室独享瓷器 却被低估[图文]
    黄釉瓷曾为明清皇室独享瓷器 却被低估[图文]

    黄釉瓷器型多样、釉色独特,时而展现恬淡娇嫩之美感,时而变换温润淡雅之风韵。《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一直以来,黄釉都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严控釉色,而黄釉瓷器则成为明清皇室的独享瓷器。近年来在艺术品收藏市场,在藏家眼中,黄釉瓷器越发娇艳润泽,亮丽可人。或许,在市场的不断发掘下,它的价格终将与其等级相匹配。黄釉一般分为“浇黄”和“柠檬黄”两种。明清时期大多数...

    40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