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金郢爰
郢爰(yǐng yuán),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却很容易被误读为“呈爱”。来自南京博物院的郢爰,是一种古代黄金货币,陈列在成都金沙博物馆的展柜里金光灿灿,远远望去,很像零食“金币巧克力”。
“郢”是古地名,原楚国的都城,又称郢都;“爰”则是会意字,本意是拉、引,在郢爰一词中特指货币重量单位。郢爰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金币,大致有两种式样:一种为方形的金版,另一种则是椭圆的金饼。金版郢爰由若干个小方块组成,犹如古时的龟甲,更像现在的巧克力。
一如巧克力可以掰着吃,郢爰在使用时也可分割,根据需要“化整为零”,分成小块后再称量使用。
与金兽一起出土
一提起郢爰的出土经历,南京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杨海涛连说“神奇”。
1982年春,江苏盱眙县穆店公社马湖大队的村民们疏通沟渠,为春耕做准备。正在照顾孕妻的万以全,来到工地最晚,因而被分到了一段地势最高、淤泥最多的沟渠。他一锹下去,就挖到了一件破碎的铜盆,一个大泥块被甩到岸上。他拾起泥块细细查看,发现里头埋着一件沉甸甸的金兽。
兴高采烈的万以全不敢声张,回家找大哥帮忙。兄弟俩在金兽下方继续卖力挖掘,又挖出一件青铜壶,里头塞满了金光闪闪的金币。
兄弟俩抱着一堆金疙瘩一口气跑回家,关上大门,仔细清洗,装进箱子保管。然而,邻居发现他们行色匆匆,挖到金子的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观,几千人把他们家围得水泄不通,嚷嚷着要看金疙瘩,要分了这些宝贝。慌乱之中,万家的窗户倒了,鸡圈塌了。万家老父亲趴在箱子上护宝,死活不给开门。
时任盱眙县公安局副局长钱永华接到报案,立即驱车赶往35公里外的南窑庄。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村民,他灵机一动,挤进万家之后,抱着铜壶出来,这才为万家解了围。随后,他们迅速将文物搬运回县城,藏进了银行金库。专家在银行鉴别清点,铜壶内藏有11块金版郢爰,重达3260克,金兽加上金饼、马蹄金、郢爰的黄金总重量超过了20千克,令人震惊。
众多货币之中,来金沙博物馆展出的战国金郢爰,平面呈长方形,稍有弧度,一端边缘不规整,另一端斜直,上有篆书“郢爰”阴文印记,其中35个完整,11个半印。
金兽
切割成块再使用
“郢”是先秦时期的楚国都城,郢都始建于公元前689年,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后几经迁移。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郢,楚王迁至陈城,即今淮安,至公元前241年考烈王又在寿春(即今寿县)建都,仍名为郢。
我国使用金币的年代是从战国末年到东汉初年,大约持续了300多年。楚国最先使用金币,时间可以追溯到楚顷襄王时或楚怀王。最早著录楚爰金出土情况的典籍,是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沈括称之为“印子金”,或世传为“淮南王药金”,其上印记一度被误读为“刘主”。
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当时,黄金的流通仅限于上层社会,多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使用。一爰即楚制一斤,约250克。作为原始的黄金铸币,郢爰的含金量高达90%以上,质量上好的可达到99%。
使用郢爰时,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切割成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用。因而出土的楚金币,大多为零星碎块,大小轻重相差悬殊,经过流通的“郢爰”能明显看出曾被切割过的痕迹。(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金沙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