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无中生有[图文]

时间 : 03-05 投稿人 : 梓深 点击 :

无中生有 | 美术文摘

王占凌作品

与其说王占凌有着深厚的生活积累,毋宁说他有着更多的艺术想象。词典上说,所谓想象就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不在眼前”的现实就是一种“无”,从“无”——不在眼前的事物——到“有”——具体的形象,恰恰构筑了王占凌的创作路径。诗人说,一首诗的创作往往就是无中生有。我不知道王占凌是否以写诗的姿态来开始自己的艺术创作,我只知道他的确是从传统文化中的“无”来开始自己艺术之旅的。

占凌对于“无”的把握,一方面来自于悟,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由于某种暂时不能知晓的原因,占凌不愿也不善言谈,以致于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我也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占凌。有关占凌的消息以及他的作品都是他的弟弟以及画家谭宗林、李建安转给我的。每每及此,我都不免会问:占凌在干啥?他们的回答也大致相同,他在家里喝茶、看书、画画。

朋友们说,占凌喜欢老庄禅佛一类的书,人也安静。我能想象占凌的安静,想象他由静入境的姿态以及他对古人的艺术想象。

占凌的想象虽然是“无中生有”,却也不是无本之木。很显然,他的人物画创作受到过新文人画家的影响。但是,如果仅仅如此,王占凌的创作就不值得我们过多地阅读与谈论。占凌之所以能够以另一种或说与新文人画象不尽相同的姿态吸引我们,就在于他的阅读以及他对传统美学精神的把握。缘于这种把握,占凌笔下的《老子图》、《相马图》、《孔子图》、《读心图》等追求的便不是形,而是象,是“恍兮惚兮,其中有象”的“象”。因了这个“象”的存在,王占凌以虚言实,无中生有,最终成就了自己返虚入浑的艺术形象。

也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王占凌创作中真正接了传统地气的还是这些凝聚了传统美学精神的作品。也只有在这类作品里,我看到了占凌的自信以及他对传统经典的阅读与解读。也许,读到这里,读者诸君已经意识到我肯定对占凌的创作有着不满之处。因为我一直在以“类”的概念言说他的人物画创作。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他的“高士”类题材之外,占凌还有着另一路人物画作品——“仕女”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诗经》开始,以鲜花喻美人便是中国艺术的一大传统。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代著名的“人面桃花”,花一般美丽的女性一直丰富着中国艺术家的艺术想象。传统的人物画家中,也的确出现了擅画仕女题材的高手。唐寅、费丹旭、任伯年均是。然而,当代著名人物画家郭全忠却告诉我,他的人物画创作有两不画:第一,不画照片的“真”;第二,不画诗人笔下的美人。他以为诗人描述的美女,一画就俗。

无中生有 | 美术文摘

王占凌大情常悲欣

有所不为,方才能够有所为。如果说郭全忠通过对某些题材的放弃或改造而丰满了自己创作的话,那么,王占凌在自己的创作中是否也该有所放弃?我以为是。我之所以赞赏王占凌的“高士”类创作,是因为他关于这类人物的想象与创作有着他的阅读经验、审美理想撑腰,他向往高士们的人格、情调,也向往他们传说中的生活方式。在这类创作中,王占凌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是一致的、谐和的。而“仕女”类题材的创作,虽然同样是有关某种审美理想的想象,但这种想象却在王占凌那里欠缺撑腰杆的东西,概念化的痕迹也就在所难免。

但是,即便如此,我依旧要说的是,王占凌的创作丰富了我的阅读,也即将丰富未来的陕西画坛。当王占凌以隐居的方式开始自己的创作时,我以及所有热爱艺术的人应该大张旗鼓地阅读王占凌的艺术创作。在他的创作里,持续着我们只有回望传统时方才可以看到的风骨。这风骨来自传统文人而不是新文人。诗人说,水一定在水的上游活着。为此,我在水的上游瞩目占凌。

相关文章

  •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花青[图文]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花青[图文]

    【艺术简历】花青(本名 王华菁),生于上海、先后在杭州、北京求学,现定居广州2005-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学2009-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本科毕业2014-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山水专业硕士毕业、导师何加林教授2019-202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花鸟专业博士毕业、导师江宏伟教授准确而无正确《碰巧的杰作》中有一个女艺术家杰伊·德费奥的故事。开始,她...

    27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博物馆为什么封藏名作[图文]
    博物馆为什么封藏名作[图文]

    很多博物馆和画廊动用大量设施储藏未公开展出的艺术作品(图片来源:美泰公司)在全球各大博物馆,一些绝对经典的艺术作品被封藏于公众视线之外。有哪些作品被封藏?我们为何不能观赏?今天就为您揭晓。数据胜于雄辩。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其永久收藏的1221件巴勃罗•毕卡索的作品中,公众目前只能观赏到24件。加利福尼亚概念派艺术家埃德•鲁沙的145件作品中,只有1件被公开展出。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胡安•米罗...

    5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人笔墨的前世今生[图文]
    文人笔墨的前世今生[图文]

    是图布局较为繁密,具体而微。皴法柔和,山石造型圆浑,明显源自黄公望画法。据画左程嘉燧题跋可知,此扇页系董氏三十五岁时作品,此作可以认定为目前传世董其昌最早绘画作品,对于研究其早期画风具有重要意义,十分珍贵。 《山居图扇页》 金笺水墨 董其昌(明) 上海博物馆藏晚年董其昌,可谓人书俱老、绚烂之极、归乎平淡。此画用笔秀润天成,晶莹剔透,以元人笔法融入宋人丘壑,脱尽廉纤刻划之习。 据款署“丙子九月重九...

    164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为什么有些艺术品取名“无题”[图文]
    为什么有些艺术品取名“无题”[图文]

    Cindy ShermanUntitled Film Still #21,1977, Saatchi Gallery一幅咖啡杯的图像,一张泼洒着明艳红颜料的画布,与一张曼哈顿女子的照片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都是没有标题的作品。或者说,它们都分享着同一个标题:《无题》。尽管为作品取标题是司空见惯的做法,这一惯例却长久以来被艺术家挑战。比如,毕加索坚称自己与自己的作品标题之间毫无关系。尽管多年...

    50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扇子的生活美学意蕴[图文]
    扇子的生活美学意蕴[图文]

    在中国传统社会,扇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烈日炎炎似火烧,热得受不了,一扇在手,诚能纳凉降暑。每当夏日,无论王公,黎庶,必备扇子。又因古代中国人极具审美情思,即令对普通器物亦加意营造,这就使扇子具有审美色彩,显出艺术特质。所以,除了实用,扇子又有礼仪、审美、身份认同、文化表征等多重功能。帝王出行的仪仗扇,诸葛亮的羽扇,扑流萤的轻罗小扇,《西游记》里的芭蕉扇,孔尚任的“桃花扇”,文人手持的折...

    138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今年两会呼唤文化自信 会否逆袭到收藏界[图文]
    今年两会呼唤文化自信 会否逆袭到收藏界[图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便宜大师传统文化,指的是古代先人开创和总结下来的文化宝贝,亦是先人们的智慧精华的凝聚。无论在文化界,抑或收藏界,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皆视为珍宝,本就无可厚非。只不过当下,西方文化和西方思想在国人的生活圈中横行肆虐,一不小心,就掉进他者的泥潭里。这并不是说,西方文化就洋气的不行不行了,只是不能唯老外马首是瞻。最近正在热烈召开的全国“两会”,文化艺术界委员们的议案围绕着如...

    161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中国梦 劳动美】庆五一 • 画家李治的绘画艺术[图文]
    【中国梦 劳动美】庆五一 • 画家李治的绘画艺术[图文]

    李治,浙江杭州人,祖籍山东。九三学社社员,一级美术师,从师著名画家宋涤老师。现为:浙江省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西泠书画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中国画,花鸟草虫),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中心顾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特邀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九三学社中央书画家画家,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

    189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石鲁“文革”后期为何痴迷画印[图文]
    石鲁“文革”后期为何痴迷画印[图文]

    书画圈网 蓝歌 当今中国画坛上,熟知石鲁作品的人都知道,画印是他艺术创作的另一个鲜明特征。据研究石鲁艺术的人士解析,石鲁这一特殊爱好,是他“文革”后期开始使用的,在当今中国画坛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那么,石鲁在“文革”后期为何痴迷上了画印?我们又该怎样赏读这些“画印”? 书画圈网小编依据史料整理出如下文字,希望能够帮你从中了解这一问题。石鲁石鲁刻意求新,不愿亦步亦趋在艺术上,石鲁刻意求新,他藐视任...

    127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微妙在智  巧夺造化—— 郑松强大师黄杨木雕作品欣赏[图文]
    ​微妙在智 巧夺造化—— 郑松强大师黄杨木雕作品欣赏[图文]

    郑松强近照郑松强作品郑松强,浙江省乐清市人,1960年生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象阳镇,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现任中国木雕专业委员会理事、温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乐清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乐清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先后荣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木雕艺术大师、温州市杰出中青年工艺美术家等荣誉称号。郑松强大师出生在木雕世家,从...

    5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玉来:谈谈国画创作的取舍[图文]
    刘玉来:谈谈国画创作的取舍[图文]

    国画创作的过程并不复杂,脉络也很清晰,即表现主题、取材。主题决定取材,而取材的过程就是取舍的过程。任何一幅绘画作品都会有表现的主题,这是作者开始创作时构思的开始。运用绘画材料来完成创作,产生作品。这里说的绘画材料是指一幅画中出现的物象。通过这些物象构成一幅画。人物、花鸟、山水画尽管画科有别,但在组织画面时都存在着对使用物象取舍问题,而取什么舍什么物象直接决定着画的质量。取什么材料,怎样组织这些材...

    133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屯昌油画再出发:海南昔日知名文化产业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图文]
    屯昌油画再出发:海南昔日知名文化产业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图文]

    人才缺失、业态单一、产业链不齐……海南昔日知名文化产业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屯昌油画再出发海南日报记者 刘宁玥 谢凯2022年,陈传涛在屯昌县油画产业协会会长的最后任期内,和画师妻子吴锦绣主要干了三件事:打造屯昌油画文化传播阵地拾光书吧,成立屯昌县油画艺术陈传涛名师工作室,在南吕镇咸六村六禾画社开班授课。此外,他还协助省文联,为屯昌画师开展油画产业研习班,“这些都是为了强化屯昌油画产业的人才支撑。...

    172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霍春阳:白光花鸟画· 化境界为精神[图文]
    霍春阳:白光花鸟画· 化境界为精神[图文]

    碧玉盘中弄水晶68x138cm化画境为精神花鸟画一直承载着托物寄情,天人合一的文人情怀。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历朝历代艺术家,与花鸟神交,将自然界的花鸟草兽造化于笔端。白光的花鸟画以写情移景为旨归,表现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读白光花鸟画作品,可以品出诗书的意韵,生命的品格。...

    6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如何找出激活数字文化遗产的中国方案[图文]
    如何找出激活数字文化遗产的中国方案[图文]

    进入“十四五”,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正在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甚至今年有权威研究机构提出文化科技融合进入“数字文化经济”时代的论断。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数字文化遗产如何取得长足发展?这是业内颇具前瞻性又普遍关心的话题。近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发布了《区块链技术激活数字文化遗产研究报告》,对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文化遗产事业与产业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引来文化经济研究领域的关注与讨论。“...

    6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植物思维:时间的另类记录模式[图文]
    植物思维:时间的另类记录模式[图文]

    “植物”似乎只存在于一个离人类世界越来越遥远 的自然世界之中,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这样一个展览?我们是否应该承认人类自然物的属性,承认我们和其他物质并无本质区别?我们是否应该去重 新理解人类在自然秩序中的位置?Joachim Koester, 《无题》(Untitled),摄影疫情之下,各国美术馆和机构纷纷将展览转移至线上举办。英国伦敦卡姆登艺术中心(Camden A r ts Centre)也...

    183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莫晓松莫晓松,1964年生于甘肃陇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美协理事,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北京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美协会员,全国美展评委。1989年作品《石痴米芾》参加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获甘肃美展金奖。1994年作品《荷塘》参加全国第...

    24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