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思近照
张成思的艺术世界
李人毅
1、儒雅坦诚的低调人生中内敛的强烈历史责任感
这是一位以实力内敛学识,用作品说话的国画家,要不是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公开招标,他或许还处在“隐于深山无人识”的状态中。即使如今他已经走进全国重点画家的行列,仍然恪守着他的低调人生,默默的探索着、创作着,以一幅幅精品力作诠释着他的人生追求。
他就是画家张成思。
张成思的国画创作,是退休后才开始的,之前他一直作编辑工作,扶植培养了许多画家,为出版事业默默地做着贡献。凡接触过张成思的人,无不为他的儒雅、文静、谦和、坦诚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他的作品一如他的做人,题材内涵博大、内容精准详实、风格淳厚绵长,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历史的验证。
早期看到他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抗战题材的主题画。那幅如睁大双眼的白桦树,见证了日寇屠杀中国人血腥场面的《历史的见证》,曾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表现实生活的《春雨》、《小园丁》等作品,是中国画坛的当代收获。
张成思的画作外在特征平实质朴,表现方式也没有惊世骇俗之处,却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内涵。就是以朴实而鲜明的艺术形象,精致入微的刻画,生动的叙事风格,来凸显主题思想。而他的艺术人生,则是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引领,以不倦的人生追求为动力,用一幅幅具有思想厚度和学术深度的作品为标识,成为一位学养扎实、修为厚重,具有学者风范的艺术家。
张成思的作品内容广泛,有人物画和山水画。人物画可分历史画和现实性的题材,历史画的主要表现内容都是北方生活,是发生在他身边的往事。其中不乏宏篇巨制的主题画,再现了中华文明特有历史篇章,表现出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多彩的文明时空里的生动故事和典型形象。
《契丹•秋猎庆典》
《并屯》
2、走进中华历史文明重点工程大型美术创作中的《契丹·秋猎庆典》
《契丹·秋猎庆典》一画,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画再现契丹国的盛强时期国主萧太后,在金秋时节聚会阅兵的一个宏大的场面。会场上的汉族官员着宋朝时的服装,契丹人则着民族服装,一队队一排排马队从点兵台前呼啸而过。其中旌旗前引仪仗威武,武士手托肩扛着猎物,簇拥着拉着战利品的驼车,在战鼓声中为宴庆助兴。在武士车骑的映衬下,画面最中央的黄罗伞盖格外耀眼,萧太后端装静怡而立,面部表情平和凝重,充满了自信。而她身边的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歌舞者之动,观看人之静,侍者的忙碌,皆被入微刻划,更有厨子的煎烹菜肴,酒坊中的烫煮烈酒,端送者的身影等等。画中仅中间这部分,就达百人之多,每个人的身份明确,举止得体,对穿着服饰、佩戴器物等都有精准的描绘。
《契丹·秋猎庆典》一画,除蜂涌的马队外,还画了一些助猎的鹰、犬,以及虎、熊、鹿、狍狩猎的战利品,分明在讲述这一个个人和猛禽搏斗的生动故事,使一个智慧剽悍、生猛坚韧的游牧民族生存繁衍的鼎盛时期得以艺术的再现。画中仅人物服装就有二百余种,装束各异的人物表情更令人叹为观止,显示出画家驾驭宏大场面和用艺术形象叙事的能力。
这幅作品能够问世,是来自国家性的大型主题性历史画的创作活动,启动时间为2015年,总称为“中华历史文明重点工程大型美术创作”。在招标的题目中,有《契丹·契丹文》这个选题,勾起了张成思的欲望。因为他自幼就生在辽南,又定居沈阳,而契丹的主要活动区域就在辽沈一带,为此他查找资料,开始了深入的研究。他到辽东中朝边境和内蒙一带采访,了解到契丹是个四季狩猎的民族,尤其在秋猎中,收获颇丰,举行秋猎盛典便成为重要的活动。契丹实行的是一国两治的兴国方略,由着宋装的汉人治理汉族地区的百姓,而本族人则住在帐篷里,过着游牧生活。他还走访专家,了解了契丹国已近消失的文字,使书中的幡旌的内容和屏风上的词句都有史料的考证。
在此基础上,他画出了初稿并得到了认可中标。在接下来画正稿时,张成思又进行了再度创作,使之更为完善,这就是《契丹·秋猎庆典》一画的由来。
契丹族曾有过鼎盛的时期,传说中与宋朝杨家将进行过多年的征战。然而,历史风尘,淹没了许多往事,契丹后来被金所灭,而金又被元所灭。遗憾的是,这鲜活一页被边缘化了。如今,被一位怀着历史责任感的艺术家给还原在世人面前。这幅珍贵的《契丹·秋猎庆典》图,填补了中国历史画的空白。
一位画家,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个遗存的记忆碎片拼接起来,再现了鲜活而生动契丹人的昨天,挽救了一个正在消逝民族的历史。尤其是让已经频临灭绝的稀有文化符号,重新获得了生命。当一页古老的文明展现在历史时空时,实属难能可贵。
这幅作品在绘画上亦有着很高的学术研讨价值,等待我们深入探索。首先在构图上,继承了中国壁画的构图方式,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之具有平面构成的要素,通过时尚和传统的构图方法相结合,将近中远三个层次的人物处理得恰到好处。画面在动与静、疏与密、主与次、远与近上节奏感鲜明,起伏跌宕中律动着强烈的诗韵。而远山古塔和屯扎的兵营,刻画出典型的历史环境,即是在绘画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也为研究契丹生存和繁衍的环境提供了具像的参考和佐证。
《满江红》
《天骄》
3、创新线性笔墨的氤氲氛围为表现主题服务
能用精准的线条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像,得益于画家扎实的基本功和准确的造型能力,他用线平实、肯定,每笔都为塑造形体服务,其精道简捷尤能传神写照,概括到加一笔嫌多,少一笔减色的程度。这种用线之法在《金辽大战》和《满江红》等历史主题画中都有上乘的应用,准确的运用线条,使造型精准,更有利表现情节性主题画的大场面时的整体谐调感。
张成思用线画法多变,他还擅于运用复线刻画人物,长短粗细线条相对比而存在,形成线性笔墨的氤氲氛围,为表现主题服务。这是在他的大型主题画《天骄》、《并屯》等作品中,形成的另一种风貌。
《天娇》一画,是张成思又一幅代表作。在白雪漫漫的原野上,部队在行军中休息,骑在马上的成吉思汗被部下簇拥着在观看两个蒙古汉子角斗。画家为我们营造了这样的场面:在悠扬的马头琴声中,一场拼搏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有的静观其变、有的呐喊助威、有的跃跃欲试,使行军旅程充满了欢快而激越的气氛。画中的成吉思汗,表情坚定自信,饱含气吞山河的内力,正处于兵强马壮、雄心勃勃的人生状态之中。一位以率军征战来彰显开疆扩土的一代天骄的历史形像,在作者笔下得以重现,成为一幅民族性浓郁,形神兼备的国画经典作品。当然,这幅力作的成功,就是得益于画家线性造型。
一幅作品成功,是由技法的优劣来决定,张成思在画中为了表现厚重的棉衣,采用复线塑造型体,就是以线为骨,加以浓淡的墨韵渲染,增强了线的质感,画中的几个厚重的墨块,也是用线加墨色来表现的。这种表现是成功的,在于衣纹刻画上用颤笔描,由于中锋用笔凝重有力,立住了结构线;再由线的引领下进行烘染,使线的浓淡相互交映,凝重而灵动;在亮处,铁线画出坐骑的鬃毛,让线形成了虚空的笔情墨韵;在明暗调子的互动中,营造出相映成趣的笔墨关系。尽管用单一的黑白调子,可由于中国画线性造型的优势,营造的气氛,在表现大场面的历史画上,同油画相比,毫不逊色。
《天娇》画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成功塑造了六十多位蒙古族人的典型形象,其中有老人、孩子、妇女,又有神态各异的武士,其中有身经百战的将领和性格迥然男丁、女兵们,使得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
《关东风情》
《关东风情》
4、《关东市井风情图》的学术高度和历史价值
张成思已年届八旬,有着丰富生活积累和成熟的表现能力,艺术收获硕果累累。他在表现地域风情题材创作上上,颇有建树。其《关东市井风情图》,长三十余米,画中有人物近二千人,是表现民国时期老沈阳的风情画卷,描写早春时节的情景。画卷从小西门起始,延伸到把扎地,以及中街的钟鼓楼等街景,对沿途的建筑做了全景式的再现。画中酒肆商号林立、馆所驿站比肩,相映着城楼、牌坊和戏院、旅馆等等,将历史的风貌都一一入画。街市上活跃着各色人等,其间商贩在摊前叫卖,行人在街流连,有的在积聚交谈,有的行色匆匆。有穿着讲究的富人、商贾,有妖艳的青楼女子,有贫民、手工业者、军警,还有卖报人和报亭。警察在街头执法,马拉的公交车和小汽车在街上穿梭往来,各民族的游客徜徉其间,其中也有日本浪人在警察的维护下,招摇入市,可谓人生百态皆入图中。
张成思在《关东市井风情图》一画中,表现了平和的社会环境下,老沈阳时的市井繁华的景象。画中人们举止从容,治安相对稳定,为正在当时的东北都市,留下一个形象化的全景图。此间的政府首脑应是张作霖,在其统治下民生相对稳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可圈可点。因为此时东北人民还没有做亡国奴,不久后的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就打破了这种生态,沈阳沦落后,这里就不再是祥和的景象了。为此,这幅作品就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可堪称为描写东北生活的“盛京清明上河图”,是弥足珍贵的历史画卷。其史料价值还不仅如此,可以断言,对这幅历史画的研究,必将成为美术评论家的重要课题。其中包括当时人物的服饰、各阶层人物精神状态及劳作者使用的各类工具,都将成为历史的考证。遗憾的是,这些老建筑,连同老物件如今都已经荡然无存。
这被尘封的记忆,被画家比较完整的再现给观众,是一件幸事。创作这幅画,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工程,从建筑学、民生状态、政治环境、经济繁荣程度等方面的内容,都渗入其中,必将成为城市文化承传的硬件参照。
在辽沈美术界不乏学者型画家,张成思就是其中一位,他对关东历史的考察,入微入细,才能使情景再现,以一幅幅力作,留给时代一份富贵的历史资料,这是他一贯推崇的踏实学问,并践行踏实学问的艺术实践结出的硕果。如今这种硕果又在不断扩大和发生着,他把笔触伸向远方,创作了另一个长卷是《赵佗龙山启文明》,长达115米,是反映广东客家人历史画卷。此外他还画过《红楼梦》长卷等,使得一个画家的艺术人生厚重坚实,富有文化张力。
《彭大将军》
《张学良激战九门口》
《华容道》
5、为东北地域文化传统建造形象化的丹青画传
画当代关东风情也是张成思的重要表现领域,典型性的作品就是《关东风情二十怪》。这些作品以工笔重彩形式表现主题,内容是东北的风情,如“十八九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等等,又是他童年的记忆,创作起来得心应手,他将东北人服装、用品等老物件都典型再现出来。尤其是带满族风情的窗花门帘,绣工精美的幔帐、摇篮及女人的头饰;还有地域特点鲜明的布老虎、靰鞡鞋、掸子瓶、帽筒、台灯、炕柜;更有对春节扭秧歌、踩高跷、唱二人转等场面,很多都是民俗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创作应列入风俗历史画范畴,既是从过去流传到当代的文化传统,也是活化了民间风情。画家在为东北地域文化传统,建造形象化的丹青画传,成为颇有建树的地域文明的坚守者。
张成思热爱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创作了许多描写秀美的东北河山的作品,春溪、江夏、秋林和冬雪皆入画中。这些作品都来自写生,无论是村口的牛群映衬的白杨绿柳,还是秋山下饮水的小鹿,都是呼吸着的风光;那雪野中的河流,还有树挂层叠松柏,都是牵人情思的景致;这些山水画作品不是从前人的千篇一律的画稿中讨技法、画套路呆板的旧作,而是技法创新之作。其表现手法也是从生活出发,营造新的笔墨关系,以线性造型和皴擦结合,呈现出笔意淋漓的绿水青山和墨韵天成的雪野霜林,使笔下的山水彰显出地域学术特质。
以精道的表现技法和炽烈的乡恋的相结合,使得张成思在辛勤的采撷中收获着,人物山水都有佳作问世。他的艺术创作成果颇丰,很多作品都是同时进行着,许多幅重大题材的历史画,正在创作中。这些作品看似幅幅草图,实则是立意深刻、构图完整,形象生动的作品。如描写百团大战历史画《彭大将军》,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胜利曙光》,还有讴歌抗战英烈的《杨靖宇》等等,都可以作为正稿来发表展示。
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艺术家的金秋季节,许多作品不能一一展开介绍,如他的许多线条精美,造型生动速写作品,见证着一个画家实力的积累和生发的过程,只能留给日后梳理研究。
在年届八旬的岁月里,却成为画家的艺术青春期。
祝文化学者张成思的艺术创作,不断精进!
(李人毅 作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美术理论家 人民美术网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