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哲哲 点击 :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达芬奇《蒙娜丽莎》

这个话题非常简单,但往往最简单的话题却最有探讨价值。原本在中国语境下根本不应该谈中国画怎么看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中国的方式,不需要再谈。但问题恰恰在于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和每个人存在的方式、生活经历和视觉体验都与印象中如何看中国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乡愁消失 中国传统的文人环境没有了

今天在中国有一种情绪已经消逝了——乡愁。民国时期的齐白石等一大批民国画家,在落款上经常有一个“客京华”,意思是在北京生活却并不以此为根,始终是以一种客人的方式生活在北京。再看古代文人,他们离开家乡只有一种情况,就是通过科举外出为官,所谓的出仕。当出仕离开乡土以后,我们注意到古代文人在各种各样的笔记诗歌中,一旦在外地不顺心的时候,就会产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情绪。翻开历代文人写的作品,会看到大量的思归的主题。可是在今天这样的紧张的生活方式中,我们很少会把自己当作这个城市的客人,也就没有了一种诗的主体——所谓故乡。为什么今天没有思乡?因为今天的乡土缺少了一个余英时先生所讲的半社会结构,也即过去由文人构成的半社会组织结构。在那种结构中,游离于外的人之所以会思乡,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原生态的而且真实存在的文人交流的文化环境。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承载着士族社会中很多责任,比如说编写家谱、教育下一代,同时他们可以通过外出为官身份转变而衔接于庙堂。这样一种结构构成了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了中国的文化生态。因此古代的文人回到故乡,一定会有一个与他具有共同价值属性的社会文化阶层。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乡土社会阶层,才有一个社会结构承载的文化传承。但是今天,20世纪的中国文化以激进取代渐进、温和的发展,使得这种文化环境消失了。这种激进有两次,一次是五四时期完成的,带有形而上的讨论性质;一次是形而下的非常务实的文化传统的推翻,在“文革”中完成了。

今天当我们回到故乡的时候,会发现乡土无处可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状态下,在面对一幅中国画时,我们没有那种发自本性的、理所当然的底气来说“我天然可以读懂一幅中国画”。 暂且不谈一幅中国画承载的文人理想方式,这在今天的社会中不存在。单就笔墨材料而言,如果连毛笔都不会拿,甚至看不出来毛笔笔痕的差异性的时候,我们很难说自己能够真正欣赏一幅中国画。这样的一种审美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渐行渐远,我们习惯的视觉方式是20世纪西学东进的成果,是一种西方的视觉体验。达芬奇画鸡蛋,把鸡蛋画得很像,是一种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形成的求真观念的再现观念,而绝对不是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方式中的一种图像经验。

应该说,这种真实再现性的图像视觉体验,是我们判断很多绘画的一个潜移默化、不由自主就会使用的方法,甚至在判断中国画的时候,特别是判断一幅工笔画,习惯看这个东西画得像不像,再加上“五四”以后所谓新传统的呈现,把写意与西方造型结构方式结合。于是,今天我们看一幅画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东西画得真像。徐悲鸿在中国画中实现了一种再现性,但是他并不代表中国画的审美方式和欣赏方式。今天我们延着徐悲鸿的方式来看中国画的时候,已经是拿着类似看《蒙娜丽莎》的方式来看中国画,这是古典西方画对我们的视觉培养。

还有一类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在行为方式上有一种腾挪转换,在这种腾挪转换中呈现出一种当代的观念感,是一种恰当的观感表达、观念表达、思想艺术形态的表达。这种观念表达、思想意识形态的表达,有一部分是可以生活化的;有一部分可以涉足政治化,就是所谓的批判精神;有一部分可以哲学化,可以具有反思精神;还有一部分可以荒诞化,有戏谑的诉求。于是在当代艺术中,我们看到大量各种各样的载体,承载了各种各样的观念的描述。其中对于精英知识分子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所以,在当代艺术的审美判断和批评的语境中,经常会有当代艺术如果丧失批判性就丧失其价值的观点。

以上所讲的是人们习惯的视觉体验中的几种标准,可以总结如下:建立于再现性的空间呈现方式;建立于表达这个客观物体的细节描绘;建立于描绘一个真实场景的色彩观与氛围。这是我们脑海中的一种习惯。比如我们今天看徐悲鸿的某些画时,也许它没有这样的色彩观,但是“马”的形非常好、非常真实,我们就认为这幅画好。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徐悲鸿《马》

另外我们还习惯的一种判断方式,是当代艺术借助某一类载体的应用,表达一种恰当的思想观念。对于这种思想观念的恰当阐释是欣赏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个判断方式,如果这种阐释中具有一个社会宏观性的、当下性的价值反省与批判精神的话,我们会认为它更具价值。其实,在我们的脑海中,无非就是这些尺度与手段影响着我们对绘画的判断。这是在正式谈如何理解一幅中国画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的:我们今天观看一幅绘画作品时通常所采用的一些思维方式。

中国画的意象审美

在谈欣赏中国画的问题之前,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怎样欣赏一幅中国画,绝对不是单一和僵化的标准,而是伴随着中国画审美方式的历史形成而逐渐形成的,并非有一个人突然拍着脑袋说要这样欣赏中国画。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形成一个中国画的语境,才能欣赏中国画。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彩陶《鹳鸟石斧图》

怎样欣赏一幅中国画?答案很简单,就是回到中国画的语境中。怎样回到中国画的语境中?就是回到中国画的历史发展来看。现在呈现给我们的中国画,最早的在彩陶上就有了。彩陶上有图案性质的绘画,也有《鹳鸟石斧图》这样的具有图像性质的画。元代画家赵孟頫的夫人管夫人善画竹,就是取其倒影来描绘竹的。当一个实际的物体通过光形成一个侧面的最有特征的投影,我们就取得这样的形,这就是中国人特殊的造型观。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洛阳朱村汉墓墓室壁画

洛阳朱村汉墓中的一幅墓室壁画描绘了墓主人餐饮的过程。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画在历史形成过程中空间形成的方式。

在这幅壁画中的棚子下面,有男女墓主人坐在案子前准备吃饭,边上有男女侍从。我们首先看到的空间,绝对不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而是选择每个物象最能暗示或是交代这个物象的一个平面特征,然后把这些平面特征重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画面的所谓主观空间,于是这个主观空间就具有了意象表达的能力。

以此方式来看画中人物的比例关系,我们发现,男主人是跪坐的,他边上的侍从却和他一样高,但从侍从们的形态来看,绝对不是侏儒或童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因为中国画在表述空间的时候不是以再现性来诉求的,而是以表达意义形态为诉求。为了使形态更具有特征的描绘性,可以忽略掉所谓的尺度感。中国画是具有一定写实性的,中国画的头与身的比例在画工中都有流传,但是为了仪态的表述,可以省略掉真实。这有点类似于当代艺术的意义,但是中国画的意象具有抒情性,而不是具有批判、反省、哲学化的观念性,是一种轻松的抒情化的东西。为了使这种轻松抒情意象成立,它可以破坏真实的存在,可以不考虑真实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于是,画家在取形时,关注侍从和男主人的时候是站在不同角度的,每个视觉取一个特征,然后用线条的疏密,空间组合以及结构关系使画面重新平衡起来。这种疏密的组合构成了绘画自身的一个具有节奏感的空间,进而形成了中国画自身的一种抒情性的空间。元明清绘画讲究浓淡,也等同于这种形态的疏密浓淡的节奏关系。中国画因为一种自身语言的结构关系,解决了在不同角度下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画面感受,使它重新在绘画自身的语言和空间中获得了统一。这是中国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即不是再现于真实性,而是再现于真实背后的一个主观的绘画空间的一种自我的、内在的结构关系。

由此而言,徐悲鸿的作品,如果以中国画的品格来定,充其量只能是神品,甚至只是能品而已,绝没有到“妙逸之品”这样的高境界。妙、逸的高级是语言的抒情,不是那种真实再现的自然,这是中国画的特质。

中国画对于形的描绘是具有特征性的夸张描绘,而不是对局部细节的描绘。中国画取形一般都会形成模式和样式化,有人说都画得差不多,我们欣赏什么呢?欣赏的是对这种模式化、样式化形成过程中语言的描绘。同样是模式化、样式化,恰当地把这个形态特征呈现出来的经过和语言的呈现方式,才是审美的根本。

在中国画中,每一根线就是一个空间,画得好的中 国画的线条不是僵化的平面,一根线暗示出了三维转换上的所有变化。有些 中国画在画某些形态特征时,行笔的过程中稍微顿了一下,就交代了一个很丰富的空间。但是不会看的人会认为这只是一个线条。其实,线条的变化是非常细腻和讲究的。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看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人们会被一个绚丽、浪漫、想象的世界所吸引,这一个世界不在于它是否具有真实性,而在于它是否具有主观的抒情性,能否营造出一个神异世界。所以空间和形态在这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描绘出这样的一个意象。所以中国画是以意象审美为中心的,而不是再现性或观念性。

看中国画的细部和局部

魏晋时期的绘画有一种神仙气,隋唐的绘画有一种富贵气,宋以后的绘画则有一种荒寒气。我们看顾恺之的画,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气。到了唐代,宣扬一种士族华美的审美,我们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中看到的是一种华美的宫廷审美。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而到了宋代,文人时代开始崛起。宋代文人清淡为尚的审美方式呈现以后,迅速占据了文化话语权。而北宋时期文人的代表苏东坡、米芾则将这种方式引入绘画,确定了中国画以语言为中心的审美方式。一种是苏东坡戏笔的方式,另外一种是米氏云山。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徐渭《墨葡萄》

徐渭的《墨葡萄》,绝对不是画一个所谓的葡萄,而是借助笔痕的节奏、笔墨的关系,形成一个所谓的“墨点不多泪点多的抒情”。徐渭一生比较苦涩,一直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凄美。他与其是在画墨葡萄,不如说在画葡萄老了,无人采摘,所谓明珠无人赏识,正是徐渭的自我的期许。这一幅画不是描绘真实世界,而是描绘一个非世俗的精神世界,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种抒情,才华无人可赏识的落寞与凄美。

20世纪,黄宾虹是文人画笔墨集大成者。我们看他的画根本没有什么真实的物形可谈,所有的东西都是乌塌塌的一团,但是却形成了每一笔微妙的变化,又和《鹊华秋色图》《富春山居图》这种伟大的山水画的传统有着连结。所以看黄宾虹的画就是看满目华章,满目华章不是在于一个真实的物像的华章,而是在于里面细腻的笔触的华章。这个华章一方面有笔触自身的质量和运笔等等的体验,同时还有整个笔墨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整幅的节奏和气息。所以,即使他眼睛瞎了,画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具有这种特质,因为他根本不在意真实的所谓的世界。

回到中国画的语境

看中国画一定要回到中国画的语境中,而不是在西方画的语境。第一,中国画的空间是一种主观抒情性的空间,营造的是一种文人的、主观的非真实世界的空间。第二,中国画对物像的描述是多侧面、平面的、特征化的形态描绘。第三,中国画的语言更多靠浓淡枯涩等等一系列的语言对比形成的绘画语言自身的节奏,来统一多元化的取景和多元化的笔墨关系、表现方式。除了这三点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元、明、清以后,中国画进入到一个以语言自身审美为中心的审美方式,以局部的笔触审美取代了整体审美,而局部的笔触审美中的清、淡、毛、涩、枯、润,统一到了以淡为宗、以清洁为高尚的文人的理想,是一种超世俗的诗性的审美和抒情方式,这种诗性的抒情不带有功利性和世俗经验的审美体验,共同构建了中国画华美的篇章。

怎样欣赏一幅中国画?绝对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通过欣赏更多的中国画的优点和中国画所谓的价值,有了充分而细腻的体验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它。也就是说,通过这些体验,真真切切地构建了一些非常细节的关于中国画的审美体验,用这种审美体验才能欣赏一幅中国画,而不是用我们习惯的20世纪积累的图象经验来看中国画。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

宋代文人画不再关注所谓的物象特征,更多的是关注笔墨自身的转变与变化。米友仁的《云山图》不在于它画的山像山,树像树,而是在于它的局部。把带有水分的毛笔在纸上流出既有毛涩又有苍润的痕迹,成为了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审美感受。中国画这种笔触的质地,干燥中具有湿润,湿润中具有干涩,所以毛、涩、苍、润所形成的清淡的语言体系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一个语言特征。

一笔下去,既有毛涩又有苍润,这是一种极度的笔墨技巧。重墨处的墨是极度透气的,是好几遍积攒而成的,每一遍形成的叠加关系形成了墨色的微妙的的层次和丰富的变化,强调了这种清淡的节奏。这就是运笔,要靠一个画家对笔性、墨性、水性、纸性的功力。一幅好的中国画在强调一个形态特征时,他的笔墨运行果断、肯定,毫不迟疑,但是又恰当地表现出了形态特征。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是中国山水画中不可回避的一幅图。“鹊”是指赵孟頫的朋友周密老家济南的鹊山,“华”是指华山。鹊山和华山相距数十里,不可能入一幅画。这就涉及到中国画的一个审美特质,即文人画超世俗、超功利的审美体验。

从后世来看,《鹊华秋色图》的左侧江渚处理得过于平行,黄公望的江渚绝对不会是这么平行的,一个圆包包的山和尖山放在一起未必就美。但在《鹊华秋色图》中,物象本身的组合并不重要,它的美在于与客观无关的笔墨。画笔变化的幅度极其微妙,可能有笔尖,然后有笔沟,再到笔锋,再到笔肚带一点擦笔,这种极其微妙的运笔变化形成了《鹊华秋色图》重要的审美基础。怎样欣赏一幅中国画?就是天天看好的中国画,看好的中国画的细部和局部,看的时间长了,慢慢就学会怎样看中国画了。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 美术学术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作品,和《鹊华秋色图》有类似的运笔特征和笔墨感觉,苍、湿、毛、枯、润都统一在一个清淡的、超验的、非世俗审美中呈现出来。

相关文章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浅析宋人山水画[图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浅析宋人山水画[图文]

    郭熙 《早春图》中国人对山有着刻在基因里的喜好,虽然可能平时未必意识到。《论语》中说,“仁者乐山”,这句话经常被引用,但少有人去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里主要指的是“仁者”,仁者要像山一样如如不动,不轻易被蛊惑。这种对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化人格的要求从春秋起就定下了基调。士大夫必须“胸中有丘壑”。但对山的接受不止于文人士大夫。山是稳妥的,坚定的,中国老百姓相信风水,比如过去人家里总要弄个假山,或挂...

    58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盘点2017中国艺术市场 听听专家怎么说[图文]
    盘点2017中国艺术市场 听听专家怎么说[图文]

    2017年,国内整体艺术市场似乎并未有太多变化,业内人士似乎已习惯于市场从2012年伊始的调整状态。而事实上,国内艺术市场在经历了前5年的调整与积淀后,市场发展态势逐渐趋于明朗。纵观2017年,国内艺术市场无论是在以画廊、古玩城、博览会为代表的一级市场,还是以艺术品拍卖为主的二级市场,行业内诸多的细节变化预示着中国的艺术市场开始从调整期进入全面转型与专业升级的新阶段。一级市场作为艺术市场的基础,...

    39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南唐政治连环画《韩熙载夜宴图》的是与非[图文]
    南唐政治连环画《韩熙载夜宴图》的是与非[图文]

    韩熙载夜宴图南京画家顾闳中,受南唐后主李煜之命,画韩熙载家宴场景,画面上有众多南京名流,在中国美术史上,再没有哪一幅“南京特色”如此鲜明的画作,享有如此盛名,这幅画就是《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手卷,共描绘了五个场景,每个场景的主角都是韩熙载,画面上他不但气宇轩昂,而且被画得比较其他人大许多。根据题跋和文献记载,第一个场景“听乐”中...

    70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王芳芳:流淌在画作上的母爱[图文]
    王芳芳:流淌在画作上的母爱[图文]

    王芳芳和孩子80后画家王芳芳已在志丹县支教4年,从最初的乡下中学到合并后的保安中学,王芳芳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教孩子们画画上,而自己3岁的儿子却最多只能一周见一次。王芳芳2004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服装系,毕业后去了北京宋庄画家村专职从事艺术创作。2010年,王芳芳回陕北进行“文化寻根”时被志丹县一群天真的孩子所打动,后决定留在志丹县永宁镇中学,成了学校里唯一的一...

    163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博物馆应让观者感知文物的温度[图文]
    博物馆应让观者感知文物的温度[图文]

    对于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来说,智慧博物馆是一个时尚的话题,它源于人们对博物馆和社会发展提出的同步需求。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和公众双方达成的意愿共识,之于博物馆,是丰富的藏品要以更多元的空间及方式进行展示;而对于公众,则是在科学、文化繁荣的今天对多样知识汲取的渴求。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上,大家围绕“打造智慧博物馆”主题,就如何更好地服务公众,做好公共教育,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让文物“...

    71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独特凝练 笔墨无疆—金征东花鸟画艺术[图文]
    独特凝练 笔墨无疆—金征东花鸟画艺术[图文]

    金征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绘画运用花鸟与山水相结合、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等创作方法,使作品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鲜活的时代感。国画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全国花鸟画展、全国工笔画展、世界华人书画展、第一、二、三、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全国花鸟画邀请展、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文化部对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首届年展、中...

    127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妙手丹青写 赋得大世界——徐浩书画印象记[图文]
    妙手丹青写 赋得大世界——徐浩书画印象记[图文]

    和徐浩先生认识,偶然在一个画展上,经朋友绍介,逐渐熟悉起来。他是我所见到的济南画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我觉得他为人憨厚、爽直、温雅、坚定,而且很有抱负。他在济南大学执教多年,是中国画专业徐浩工作室导师。他喜欢各种艺术门类,喜欢以自己眼光的方式解构这个世界。他经历过工笔重彩、水墨写意画、壁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陶瓷、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等多项领域的学...

    17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品投资新型交易模式增加退出渠道[图文]
    艺术品投资新型交易模式增加退出渠道[图文]

    熟人专卖是收藏圈藏品流转的重要途径,相传久闻盛名的元人郑所南《兰花图》为吴湖帆所购,庞元济看到后,才发现自己所藏的《兰花图》为赝品,于是力求吴湖帆割让。吴湖帆执拗不过,只好转让给他近些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其他行业的辐射与整合,“互联网+金融+文化”成为艺术品行业发展的新看点。线上拍卖、以艺术品为抵押的P2P、珠宝电子盘等基于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新兴艺术品流通渠道应运而生。比起传统的交易...

    161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意大利批评家撰文解读傅文俊《三生万象》观念摄影新作[图文]
    意大利批评家撰文解读傅文俊《三生万象》观念摄影新作[图文]

    《三生万象》傅文俊观念摄影110cmx140cm/80cmx100cm2014当我观看傅文俊先生作品之前,首先获悉的是作品的题目。当时有种知难而退的感觉。“三生万象”是中国传统道教哲学中的概念。对于并没有对中国哲学进行深入研究的我,实在难以想象。但当我看了作品,尤其是与傅文俊先生进行交流之后。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道德经》中这几句话的内涵。因为傅文俊先生的作品对我而言具有...

    110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达明·赫斯特的新作是否真的很烂[图文]
    达明·赫斯特的新作是否真的很烂[图文]

    作品图片伦敦报道——谁说达明·赫斯特是画家,就得被批评家们的口水淹死——这哥们不过拿些死动物和柜子来混事——当然喽,他画那些小圆点儿,那还被公认是英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转折点。不管怎么说,如今绝对是“赫斯特一画画,媒体就开骂”。这事儿可以回看08年的老黄历,这哥们在华莱士藏馆(Walla...

    62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如何投资前卫艺术品 教你这些秘诀[图文]
    如何投资前卫艺术品 教你这些秘诀[图文]

    日媒称,在日本,以投资现代前卫艺术为乐趣的人正在增加。以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63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无名前卫艺术家的作品,在成名之后价格甚至能涨到购买金额的好几倍。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8月23日报道,前卫艺术投资的魅力不仅在于作品的升值预期,除了持有作品的乐趣之外,还在于收藏家之间的交流。据悉以20岁至40多岁的公司职员为中心的“小额资助者”和收藏家在日本达到10万人左右,相关群体或将进...

    94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市场正在洗牌中 投资古玩正当时[图文]
    市场正在洗牌中 投资古玩正当时[图文]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人们手中可操作的“闲钱”也逐渐增加?良好的“闲钱”投资可以带来更好的收益,那“闲钱”投向哪儿呢?答案是:投资真正的古玩、文物艺术品。但有人说,古玩、文物赝品泛滥,骗局不可胜数,怎么敢花钱去玩?怎么敢去投资古玩、文物产业?其实,多年来,哪一个领域没有欺诈?是的,假冒伪劣充斥在咱们的经济生活之中。但关键还是在于要有火眼金睛,要善于审时度势,要瞧准时机,明确投资方向!君不见,有实...

    87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曹喜蛙:文人画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身[图文]
    曹喜蛙:文人画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身[图文]

    齐白石 青蛙 图片来自网上当代艺术的现代策源地无疑来自西方,这毋庸置疑,也不用讨论,但中国当代艺术要发展肯定需要寻找自己的前身,至于这个前身是肉体的躯壳还是精神的灵魂显然还需要讨论。实际上这个讨论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代艺术的中国化问题,如果中国当代艺术没有中国化那就依然很虚弱,一定会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风一吹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就会无影无踪,不管现在多么火爆,也等于没有存在过。中国当代艺术寻找...

    78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秋拍中等价位拼杀火热 有业者认为状况比春拍要好[图文]
    秋拍中等价位拼杀火热 有业者认为状况比春拍要好[图文]

    常玉 瓶菊 成交价103,58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2016年秋拍正火热进行中,日前,中国嘉德、佳士得、匡时香港等拍卖频频告捷,而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尚未开拍的亦“手握”精品,蓄势待发,这些热烈的市场信息,为已步入寒冬的国内环境注入了一丝与众不同的火热。据目前的拍卖情况来看,今年拍场次数与拍品数量略有下降,但整体成交态势平稳,高价拍品中现已有十件过亿拍品成交,其中有九件来自于...

    71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天价艺术品因何如此钟爱香港[图文]
    天价艺术品因何如此钟爱香港[图文]

    薛广陈 《豆蔻年华》 2012 年布面 油画 50×40cm香港地区的艺术品拍卖一直以来都被内地艺术品拍卖视作“风向标”,且由于在时间上,香港地区的拍卖往往要早于内地,故而每季的春、秋拍也都会成为内地艺术品市场所重点关注甚至参考的对象。截至16年4月底,香港地区的艺术品拍卖只举行了两场大型的春季拍卖,分别是于4月1日举槌的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季拍卖和于4月2日举行的保利香港2016年春季拍卖...

    42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