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小小 点击 :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Richard Serra in his studio, New York, 1968.

Artwork © 2013 Richard Serra/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 2013 Lawrence Fried

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1939年出生美国加州旧金山。是美国的极简主义雕塑家和录影家。以用金属板组合而成的大型雕塑作品闻名。理查德·塞拉曾于1957至1961年间先后在柏克莱加州大学和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主修英语文学。之后于1961至1964年间在耶鲁大学研读美术。当定居于美国西海岸后,理查德·塞拉在炼钢厂工作以赚取生活费,这个经验也深深影响了他之后的作品。理查德·塞拉如今已是世界最著名的极简主义雕塑大师,在许多国家的重要场所都可以看见他的作品。

塞拉的经历为人熟知,他是极简主义的代表领袖之一。出生在旧金山的他,早年在高中是足球前卫,还是热衷的冲浪运动员,之后于1961年东迁来到耶鲁大学学习。在那里,他为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同为卓纳画廊代理)工作,并与Chuck Close和Brice Marden结识。塞拉很早就对素描感兴趣,但生涯最初他是以油画为主要创作手法的。然而,很快在1966年他去马德里的Prado博物馆参观时,他看到了艺术大师迭戈的作品《宫女》,自此他认识到自己永远也无法和这些巴洛克大师的才华相提并论,所以放弃了油画,但是素描却作为他以后艺术生涯的核心之一保留了下来。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To Lift, 1967

91.4 x 203.2 x 152.4 cm

Photo by Peter Moore © 2013 Richard Serra/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同年,塞拉和艺术家同僚Eva Hesse、Robert Smithson一起搬去纽约,开始了对日常材料和工业材料的实验。他对艺术创作的过程深深着迷,因此特别编写了他自己的“动词列表”(1967-1968),专门记录所有创作时用到的动作的词汇,比如剪切(cut)、折叠(crease)等等。这个列表帮助塞拉去理解他处理材料的方式,集合成了他早期许多作品创作的方法论,比如《To Lift》(1967)和《Casting》(1969)。塞拉在创作《Casting》时,他用一个大型的长勺将熔融金属浇灌在惠特尼美术馆一面墙的装饰物上,等冷却后再将凝固的金属片撬开,一排排地放在地面上。还有一件早期作品《One Ton Prop(House of Cards)》(1969)中,塞拉在Chuck Close的帮助下将四个大铅板放在他的工作室内,每一个铅板都高达四尺,重达500磅(约226公斤)。尽管这些早期作品并不包含在目前卓纳画廊的展览中,但他最新的作品仍然延续着50年前的创作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Verb List, 1967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 2013 Richard Serra/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One Ton Prop (House of Cards), 1969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Photo by Peter Moore © 2013 Richard Serra/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在70年代初期,塞拉开始创作场域特定的大型户外雕塑,包括以6个大型混凝土块组成的《Shift》(1970)这件在他生涯中极为重要的转折之作。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Butor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Calvino

1964年理查德·塞拉以耶鲁大学奖学金去巴黎第一次看到布朗库西的雕塑时,便被深深吸引:仅仅一条边缘的线就能暗示雕塑的体积。于是他放弃了绘画,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阳光下与女性主义艺术家琳达·宾格勒斯讨论一下午的主题就是弧线:线表示出形在倾斜时的重量。他说:“我想用雕塑的形式让空间产生变化”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Double Rifts 1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Double Rifts 2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Double Rifts 3

这并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但更加困难的却是查德·塞拉选择的艺术道路。一般认为,艺术作品如果不美,不能够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理查德·塞拉对此用实践提出了质疑。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斥着笼罩、逼迫、恐慌等消极元素,他期望以这种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方式迫使人们震惊并思考。理查德·塞拉认为:“去看就是去思考,去思考就是去看。如果你能改变人们观看的方式,就可能改变他们思考的方式;因此,作品没必要被所有人接受和喜爱。事实上,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曾有过一个改变人们思维模式的机会。这很重要。”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Doors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Cycle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Folded, Unfolded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L.A. Cone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Junction

理查德·塞拉以构成造型艺术的最基本的元素:线、面、体积、重量与空间,令人在“铜墙铁壁”的行走中产生不同的反应:感到被吸引,被推动,被保护,被威胁;或感到一种力量,一种庞大,一种庄严,一种神秘,一种畅快……总之,你绝不会无动于衷!这就是他的艺术魅力。理查德·塞拉的开创性探讨了艺术作品、场所,和观众之间的置换关系。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Rotterdam Vertical #10,2017

Etching ink, silica, and paintstick on handmade paper

© 2017 Richard Serra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Photograph by Rob McKeever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AR Horizontal #8,2017

Etching ink, silica, and paintstick on handmade paper

© 2017 Richard Serra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Photograph by Rob McKeever

运用从木炭到墨水,甚至到他独创的绘画棒等不同材料,这些黑色素描的创作十分费时,包括了煮沸、压缩和模塑。他早期的作品《Taraval Beach》(1977),是一个从天花板到地板的大型黑色绘画,借鉴了马列维奇的观念而完全剥离了形式。而在他后来的作品中,比如《September》(2001)和《Black Tracks》(2001),他又运用起具有表象的形状,比如螺旋的弹簧和圆形等等。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Tearing Lead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Three Lead Coils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Slow Roll- For Philip Glass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Double Roll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Right Angle Prop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Strike- To Roberta and Rudy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Prop

2008年6月,美国维廉大学授予理查德·塞拉美术博士的荣誉学位;2010年,他又获得了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艺术奖。人们开始明白,尽管理查德·塞拉的雕塑很抽象,但还是可以被感知和理解的。当我们围绕着作品走动,从半封闭的空间中进去再走出来时,我们的确感觉到了一种空间的延伸和改变。

相关文章

  • 红木家具市场行情将回暖[图文]
    红木家具市场行情将回暖[图文]

    清18世纪 精美黄花梨四出头式官帽椅 一对近几年来,由于整体形势都在发生变化,经济处于下行状态,红木家具市场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景气。由于经济增长放缓,红木家具需求减弱,市场乱象丛生,消费投资信心受到打击。中国传统家具名贵用材,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印度小叶紫檀、产植于东南亚的老红酸枝以及近年进口的一些优质材料和红木家具市场行情是持续寒冬状态还是会出现回暖?一木难求 海南黄花梨...

    31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如何让甲骨文走出“象牙之塔”[图文]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如何让甲骨文走出“象牙之塔”[图文]

    观众在参观“大美甲骨文国际书法大赛颁奖展”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0世纪的一百年间,经过几代学者的追求、守护和探索、开拓,一系列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新百年开局的近20年,甲骨文研究者们继续砥砺前行,不仅又推出一批重要著作,还发现了文字释读这一阻碍研究继续全面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

    196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德艺双馨”当代著名画家——张金荣[图文]
    “德艺双馨”当代著名画家——张金荣[图文]

    张金荣(Zhang Jin Rong),天津塘沽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画师,中央电视台华人频道艺术顾问,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幼与丹青结缘,喜涂鸦,无方寸,广涉猎,无师承。近年画作以国画写意人物为主,题材多为名人高士,野鹤闲云。花鸟画以鹰、鹤、鸡为多。作品重意境,求神韵,力求雅俗共赏。1985年加入中国美协,七件美术作品由国家美术馆收藏;...

    173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画家倪利华[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画家倪利华[图文]

    【艺术简历】倪利华:湖北竟陵人,毕业于湖北大学,先后结业于广州美院、湖北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入选湖北省中青年美术人才库,获湖北省“两个一百”美术人才培养基金工程。湖北省优秀文艺志愿者。现为: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书画网报》特约执行总编,湖北省美协会员,湖北省书协会员,湖北省红色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岭南国画院副院长,扬州八怪书画院特聘画师,中国香港画院研...

    39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张铁威:忘我无忧的艺术佳境[图文]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张铁威:忘我无忧的艺术佳境[图文]

    张铁威,1967年出生于广东增城,广东大埔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重彩画高研班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作品《清江晓发》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16届亚运会“激情盛会·翰墨流芳—全国中国画展”并被收藏。多幅作品曾获广东岭南美术大展优秀奖,广东省美术书法作品联展优秀奖,广州市美术大...

    164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图文]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图文]

    基弗在自己最新雕塑作品前被公认为全球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成功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安塞姆·基弗,他的作品常以圣经、北欧神话、瓦格纳的音乐和对纳粹的讽刺为主题,作品常常充满张力,震撼人心(曾有评论家表示他从来不会创作琐碎题材的作品)。基弗自己也曾表示:艺术,应该是严肃、深刻的,绝对不应该是娱乐性、取悦观者的。并且,如果你购买了艺术品,也并不代表你理解真正的艺术。作为在世的最受世人追捧的德国表现主...

    44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从梵高自杀前的四幅花卉 你看到了什么[图文]
    从梵高自杀前的四幅花卉 你看到了什么[图文]

    Roses,1890,Vincent van Gogh,华盛顿国家艺廊藏梵高绘制于普罗旺斯的花卉系列油画将再一次重聚。1888年,梵高与好友保罗-高更发生激烈冲突,割下了自己的左耳,精神一度陷入癫狂。也就是在次年,他被送进了位于普罗旺斯圣雷米(Saint-Rémy)的一所精神疗养院中。这一阶段,梵高创作了148幅油画和百余幅素描,其中就包括此次展览所要展出的《鸢尾花》(Irises)与《玫瑰花...

    163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深入探索张洪华老师绘画艺术[图文]
    深入探索张洪华老师绘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张洪华,1963年6月生于河北省青县,1980年入伍,在战友文工团舞美队工作,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美术设计,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洪华的画师造化,重传统,艺融古今,是一位很有独创性的画家。他的作品古道新化,独立蹊径,自成一格,情景交融,生意盎然,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他曾经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画展,还在国内外重...

    105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林木:艺道漠漠 运化宏博[图文]
    林木:艺道漠漠 运化宏博[图文]

    剪彩与英洪先生相交已有15年了。那是1997年6月,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英洪先生是中国水彩画家学会的会长,画展由他主持。那次画展的画册前言与在《美术》上对大展的评述文章都由我撰写,由此也与英洪前辈结缘,甚至也因此而与中国水彩画界画家朋友们结缘。英洪先生那种儒雅敦厚的艺术耆宿画坛前辈的形象也一直在心中。这10多年来又在几次水彩画展上见到英洪先生,也一直是那种印象。直到这次英洪...

    135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著名画家朱明德速写作品赏析[图文]
    著名画家朱明德速写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家简介朱明德,中国美协七届理事。中国书协会员。曾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朱明徳青少年在古都洛阳学画。入伍后被部队培养成军旅画家。转业后不断求学学艺、坚持创作,基本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朱明德受门采尔、叶浅予、黄镇、邵宇、董辰生、陈玉先影响,几十年坚持速写不缀。其速写形简神凝,线长力稳。先后出版《...

    105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士夫文人画的写竹情操[图文]
    士夫文人画的写竹情操[图文]

    文同 墨竹图中国的竹子绘画,列为象征民族君子风范的“四君子”之一,元代张退公在《画苑补益记》的《墨竹记》中说:“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后传萧悦。”元代画竹高手李衎在《竹谱》中说:“墨竹亦起源于唐,而源流未审。”近代陈师曾在《中国绘画史》中也说:“唐代王维、孙位、张立则是写竹绘画开端。”可见唐代开始竹子绘画渐渐从山水、人物画的配景地位上独立出来,并在宋代得到文人墨客喜爱,成为表现文人士夫精神的重要载...

    190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瓷器的魔力:欧洲君主为什么痴迷中国瓷器[图文]
    瓷器的魔力:欧洲君主为什么痴迷中国瓷器[图文]

    导读:瓷器在欧洲被称得上是“白色黄金”,它精美绝伦,耐久性强,发源于中国。然而欧洲人为何会如此痴迷于瓷器呢?据说,首件欧洲瓷器是出自一位名叫波特格的德国人之手。波特格是位炼金术士,自称知道将铅变成黄金的诀窍。14世纪,旅行家马克·波罗首次将瓷器从中国带回欧洲。那是一个精致小巧的茶壶,表面带着灰绿两色文理。除瓷器之外,他还带回了绸缎、香料和散着麝香气味的小香炉等。埃德蒙在作品《白瓷之路》中,记述了...

    147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辛丑清明——素兰[图文]
    辛丑清明——素兰[图文]

    辛丑清明素兰李人毅素兰 / 李人毅绘素兰/李人毅作万点香火举世爱,慎终追远祭祖来。他乡草木随人愿,素兰带雨今晨开。辛丑清明于版纳题《素兰》/ 李人毅书《素兰》局部欣赏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评论家人民美术网总编...

    115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馆长说文物 博物馆里话铜镜镜鉴千秋[图文]
    馆长说文物 博物馆里话铜镜镜鉴千秋[图文]

    ①镜鉴千秋——博物馆里话铜镜平凉市博物馆馆长 王启峰“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人类自从有了美的观念,对自身容貌举止就越发的重视。由最早的静水照容到铸鉴盛水,直至铜镜出现,之后在长达4000多年的时间里,铜镜不仅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还是古代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宇宙的解构——汉代八乳四神博局纹铜镜在出土的汉代众多青铜镜品种中,四神规矩镜或称四神博局镜大...

    146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线条见骨、淡墨见韵、浓墨见神——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五期[图文]
    线条见骨、淡墨见韵、浓墨见神——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五期[图文]

    近现代—齐白石—螃蟹图美析:齐白石,湖南湘潭人。名璜,字濒生,号白石、老萍、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等。这张画里面有线条有淡墨有浓墨,都具备了。不管是蟹篓还是螃蟹,都用率意拙实的线条画出,蟹篓上皴擦的淡墨味道非常好,也体现了质感。螃蟹用深浅不同的淡墨分别画出,螃蟹的眼睛和钳子用浓墨,表现螃蟹的生命活力和钳子的坚硬。形成以淡托浓的强烈效果。整幅画既有高质量的线条,又有淡墨的韵味和...

    178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