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小小 点击 :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Richard Serra in his studio, New York, 1968.

Artwork © 2013 Richard Serra/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 2013 Lawrence Fried

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1939年出生美国加州旧金山。是美国的极简主义雕塑家和录影家。以用金属板组合而成的大型雕塑作品闻名。理查德·塞拉曾于1957至1961年间先后在柏克莱加州大学和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主修英语文学。之后于1961至1964年间在耶鲁大学研读美术。当定居于美国西海岸后,理查德·塞拉在炼钢厂工作以赚取生活费,这个经验也深深影响了他之后的作品。理查德·塞拉如今已是世界最著名的极简主义雕塑大师,在许多国家的重要场所都可以看见他的作品。

塞拉的经历为人熟知,他是极简主义的代表领袖之一。出生在旧金山的他,早年在高中是足球前卫,还是热衷的冲浪运动员,之后于1961年东迁来到耶鲁大学学习。在那里,他为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同为卓纳画廊代理)工作,并与Chuck Close和Brice Marden结识。塞拉很早就对素描感兴趣,但生涯最初他是以油画为主要创作手法的。然而,很快在1966年他去马德里的Prado博物馆参观时,他看到了艺术大师迭戈的作品《宫女》,自此他认识到自己永远也无法和这些巴洛克大师的才华相提并论,所以放弃了油画,但是素描却作为他以后艺术生涯的核心之一保留了下来。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To Lift, 1967

91.4 x 203.2 x 152.4 cm

Photo by Peter Moore © 2013 Richard Serra/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同年,塞拉和艺术家同僚Eva Hesse、Robert Smithson一起搬去纽约,开始了对日常材料和工业材料的实验。他对艺术创作的过程深深着迷,因此特别编写了他自己的“动词列表”(1967-1968),专门记录所有创作时用到的动作的词汇,比如剪切(cut)、折叠(crease)等等。这个列表帮助塞拉去理解他处理材料的方式,集合成了他早期许多作品创作的方法论,比如《To Lift》(1967)和《Casting》(1969)。塞拉在创作《Casting》时,他用一个大型的长勺将熔融金属浇灌在惠特尼美术馆一面墙的装饰物上,等冷却后再将凝固的金属片撬开,一排排地放在地面上。还有一件早期作品《One Ton Prop(House of Cards)》(1969)中,塞拉在Chuck Close的帮助下将四个大铅板放在他的工作室内,每一个铅板都高达四尺,重达500磅(约226公斤)。尽管这些早期作品并不包含在目前卓纳画廊的展览中,但他最新的作品仍然延续着50年前的创作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Verb List, 1967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 2013 Richard Serra/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One Ton Prop (House of Cards), 1969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Photo by Peter Moore © 2013 Richard Serra/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在70年代初期,塞拉开始创作场域特定的大型户外雕塑,包括以6个大型混凝土块组成的《Shift》(1970)这件在他生涯中极为重要的转折之作。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Butor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Calvino

1964年理查德·塞拉以耶鲁大学奖学金去巴黎第一次看到布朗库西的雕塑时,便被深深吸引:仅仅一条边缘的线就能暗示雕塑的体积。于是他放弃了绘画,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阳光下与女性主义艺术家琳达·宾格勒斯讨论一下午的主题就是弧线:线表示出形在倾斜时的重量。他说:“我想用雕塑的形式让空间产生变化”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Double Rifts 1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Double Rifts 2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Double Rifts 3

这并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但更加困难的却是查德·塞拉选择的艺术道路。一般认为,艺术作品如果不美,不能够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理查德·塞拉对此用实践提出了质疑。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斥着笼罩、逼迫、恐慌等消极元素,他期望以这种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方式迫使人们震惊并思考。理查德·塞拉认为:“去看就是去思考,去思考就是去看。如果你能改变人们观看的方式,就可能改变他们思考的方式;因此,作品没必要被所有人接受和喜爱。事实上,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曾有过一个改变人们思维模式的机会。这很重要。”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Doors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Cycle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Folded, Unfolded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L.A. Cone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Junction

理查德·塞拉以构成造型艺术的最基本的元素:线、面、体积、重量与空间,令人在“铜墙铁壁”的行走中产生不同的反应:感到被吸引,被推动,被保护,被威胁;或感到一种力量,一种庞大,一种庄严,一种神秘,一种畅快……总之,你绝不会无动于衷!这就是他的艺术魅力。理查德·塞拉的开创性探讨了艺术作品、场所,和观众之间的置换关系。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Rotterdam Vertical #10,2017

Etching ink, silica, and paintstick on handmade paper

© 2017 Richard Serra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Photograph by Rob McKeever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AR Horizontal #8,2017

Etching ink, silica, and paintstick on handmade paper

© 2017 Richard Serra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Photograph by Rob McKeever

运用从木炭到墨水,甚至到他独创的绘画棒等不同材料,这些黑色素描的创作十分费时,包括了煮沸、压缩和模塑。他早期的作品《Taraval Beach》(1977),是一个从天花板到地板的大型黑色绘画,借鉴了马列维奇的观念而完全剥离了形式。而在他后来的作品中,比如《September》(2001)和《Black Tracks》(2001),他又运用起具有表象的形状,比如螺旋的弹簧和圆形等等。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Tearing Lead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Three Lead Coils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Slow Roll- For Philip Glass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Double Roll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Right Angle Prop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Strike- To Roberta and Rudy

理查德·塞拉:改变人们观看方式 | 艺术评论

Prop

2008年6月,美国维廉大学授予理查德·塞拉美术博士的荣誉学位;2010年,他又获得了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艺术奖。人们开始明白,尽管理查德·塞拉的雕塑很抽象,但还是可以被感知和理解的。当我们围绕着作品走动,从半封闭的空间中进去再走出来时,我们的确感觉到了一种空间的延伸和改变。

相关文章

  • 刘玉来:我与贾浩义先生 [2][图文]
    刘玉来:我与贾浩义先生 [2][图文]

    贾浩义先生在今年十月份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型展览,这次展览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展出了他的许多珍品,数量也多。依照规矩,展览有开幕式,看展,研讨会。研讨会来了许多有关方面的人。这是老生常谈。展览从准备到开展,贾浩义先生的女儿、夫人、一些学生自是没少出力操劳。因为贾浩义先生年事已高,且身体不甚佳,别人出力也就是很自然的了。在开幕式上贾浩义先生作了简短的,但思路清晰的讲话。这让一些人多少有些诧异,因为他...

    194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阿娇的眼泪成当代艺术作品[图文]
    阿娇的眼泪成当代艺术作品[图文]

    《0.7%的盐》《0.7%的盐》《0.7%的盐》《0.7%的盐》在《0.7%的盐》中,赋予作品意义的不是笑和哭(相对于“笑”来说,现实主义似乎认定“哭”更有意义),恰恰是作为表演者的阿娇这个人物。艺术家是一个人吗?他(她或它)既是蒋志(微博)这个人,也是蒋志的画家老乡熊望洲,或者“非常地妖”这个曾经饱受关注的博客ID,抑...

    80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图文]

    《中国画家研究》这套丛书,既是研究画家的理论文集,又是图文并茂的画集,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综合卷、纪实卷等。在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既有对画家群体的考察,还有对当前画坛走势的关注,以及对全国性各类美术活动的报道等。丛书以中国画入题,涵括了油画、版画、雕塑、水粉画、水彩画,以及工艺美术和书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

    68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且向花间留新照-记著名工笔花鸟画家陈禾青[图文]
    且向花间留新照-记著名工笔花鸟画家陈禾青[图文]

    工笔花鸟画家陈禾青作品:《秋实》66x66cm记得在一九九零年的五月间,集美师专美术系聘请了陈禾青老师在中国画专业的班级上开设工笔花鸟画选修的课程。当时正被素描明暗块面与形体等问题弄得有些焦头烂额的我听闻消息,欣喜过望,很快就报了名,从此成为陈老师的一名学生,跟着先生从一片树叶开始,系统学习中国工笔画的勾勒描摹与三矾九染,也开启了自己人生所爱的工笔花鸟画之旅。工笔花鸟画家陈禾青作品:《瑞雪》...

    147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中国金条需求逆势增五成 市场潜力仍很大[图文]
    中国金条需求逆势增五成 市场潜力仍很大[图文]

    世界黄金协会8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同比下降一成背景下,中国市场金条与金币需求增长达56%。这是否代表了金市的一种新趋势?实物黄金投资受青睐每当全球金融市场变得脆弱,黄金作为一种“财富贮藏”手段即会被普遍看好,也更受中国普通消费者的青睐。历史上二季度是黄金消费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国内金条和金币市场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达到62.6吨。...

    134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红木市场遭遇小“寒冬” 整体回暖尚需时日[图文]
    红木市场遭遇小“寒冬” 整体回暖尚需时日[图文]

    红木家具由于其保值增值功能和艺术鉴赏价值受到不少消费者追捧,在高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经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在家具市场上的价格也逐年水涨船高。然而,眼下红木家具市场却遭遇了寒流,前期涨幅过快或许是价格回调的原因。究竟需要多久才能走出目前的价格低谷,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话题。近来,红木市场一改往日的红火行情,原材料价格出现回落,一些品种甚至较前期高点跌去大半。红木的价格为何出现回调?对于红木投资者来说...

    109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点染云烟写我情——著名画家林宣文先生印象[图文]
    点染云烟写我情——著名画家林宣文先生印象[图文]

    本文作者逸人李旭东和林宣文先生林宣文先生在写生对画家林宣文的最初印象,是在中雁荡山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秋书画雅集笔会上。现场,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的一幅泼墨山水引起了我的注意。会后,我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画家林宣文先生。再一次见到林宣文先生,是在不久前的一个下午,在乐清市乐成街道潘家垟村,一座靠近山旁的两间三层楼房前,我轻轻地叩开了先生的门,出门迎接我的就是林宣文先生。先生虽至耄耋之年,仍精...

    13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施大畏:商业炒作脱离了画家的真实水平,炒过了头,会贻笑大方。[图文]
    施大畏:商业炒作脱离了画家的真实水平,炒过了头,会贻笑大方。[图文]

    施大畏,1950年生,浙江吴兴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华艺术宫馆长、上海国画院执行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协国画艺委会主任、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近年来,不少媒体对书画等作品拍卖情况非常关注。施大畏对收藏品变炒作的现象感到痛心,“现在网上传播最多的是,谁的画拍卖到几千万,谁的画价钱又掉下来...

    30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依然在“行骗”的“印象派”[图文]
    依然在“行骗”的“印象派”[图文]

    写在德彪西150周年:2000年,在瑞士日内瓦演出的一场《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剧照。古典音乐的各种机构总爱借各种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日来造势宣传,如今各方已在为明年的瓦格纳和威尔第200周年“磨刀霍霍”。不过这干150年前的星期三生于巴黎西部的德彪西什么事呢?他的周年庆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至少在纽约的大型机构看来是如此的。卡耐基音乐厅、纽约爱乐乐团和林肯中心对于...

    38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画家龙云鸿用重彩诠释莲韵之美[图文]
    画家龙云鸿用重彩诠释莲韵之美[图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韵之美在周敦颐《爱莲说》中详述矣。莲花的形象,自汉魏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被注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教里,莲花象征着极乐净土和“再生”的生命意义。莲花的形象被广泛的运用于净土环境、佛座和绞饰等方面,莲花的宗教涵意后来又转化到世俗绘画中,莲花又被视为高洁人格的象征物,并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温馨芬郁,隐逸...

    21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听80岁的大卫·霍克尼说点啥[图文]
    听80岁的大卫·霍克尼说点啥[图文]

    霍克尼的工作室,图片来源:CNN霍克尼工作室设在好莱坞山庄深处。他住在远离主干道拐角处的房子里,就在那座小山旁边的平地上。在灰色的栅栏后面,静静地矗立着一所不起眼的房子,周围草木茵盛,没有来往车辆,门上只有四位数的密码锁和门铃,看起来丝毫不像一位伟大艺术家的住所。我们径直走向霍克尼工作室,下了台阶,就看到了他笔下那个标志性的游泳池。工作室是由板球场改建的,狭长通风,有一个通向画廊的楼梯。一...

    63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还原一代宗师的艺术与人生[图文]
    还原一代宗师的艺术与人生[图文]

    李仲芳新作《来楚生评传》是他第六本画家传记类书籍,将在下月出版发售。一代宗师少有人知来楚生先生我国近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论集书、画、篆刻三大艺术于一身,他可谓是位列吴昌硕、齐白石之后的第三人。然而,相比吴昌硕、齐白石,上苍给来楚生先生的生命太短促了,他只活了72岁。尽管这样,他还是以他固有的艺术天赋再加后天的百倍勤奋,给社会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特别到晚年,带有强烈个性的书画篆刻作品像泉涌一般...

    29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杨晓阳作品欣赏1983-1986[图文]
    杨晓阳作品欣赏1983-1986[图文]

    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2009年调任中国国家画院。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河的歌 200×270cm 1983年黄河艄公 135cm×200cm 1983年大河之源之四110cm×80cm 1986年大河之源之七 90cm×110cm 1986年减羊毛 110×76cm 1986年...

    77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何柏俊:独创中国“彩书”[图文]
    何柏俊:独创中国“彩书”[图文]

    书法家何柏俊中国书法延续发展了几千年后,已逐步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门类。这种将方块文字的书写演变为一种艺术,是中华民族所拥有、所独创。我们从书法内在延续脉络上来看,古陶、瓦当、甲骨、金文、简帛、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无不体现中华民族古文字的博大精深。老祖宗的智慧让汉字书写艺术在每一个时期都能有序传承、创新,不断发展。在文化创意盛行的今天,我们如何延续、传承中国书法文脉?这是我们应该思考...

    55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路登[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路登[图文]

    【艺术简介】路登,1932年4月出生于江苏宜兴、宜城原“高阶沿”路宅大院。自幼酷爱绘画,童年时由任小学教师的父母亲教书画。1950年高中毕业,考入了国立南京大学艺术系绘画专业。当时有名师陈之佛、傅抱石、秦宣夫、黄显之等指导,学画的条件十分优越,因此在六朝松下,如饥似渴的接受正规的艺术学习。1951年参干入伍,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校学员、教员。在部队创作的“运城攻坚战”曾在军区美展上获奖。服...

    41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