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音乐虽然已无法聆听,但是众多乐舞文物给了我们认识唐代音乐新的角度。
唐代的乐器种类众多,无论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还是“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许许多多的唐代诗文给我们传递着唐代乐器的精妙:古琴、琵琶、横笛、箫、排箫、箜篌、鼓等等,而这些乐器的表演又可以从乐俑和壁画等文物中窥见一二。
左二,吹洞箫俑,唐俾失十囊墓
玉人何处教吹箫
洞箫
洞箫(即通常所指的箫)作为一种乐器在唐代已经发展的甚为完备。唐初称此类乐器为“尺八”,因箫长一尺八得名。竖吹的单管乐器,别于多管的排箫。今日听箫曲能使人有幽静典雅之感,与唐时的艺术感染力相差并不大。
在唐墓出土的乐俑和乐舞壁画中,箫并不是很好分辨的一类。唐时的表演形态多是一人双手前举握箫置于口边吹奏,乐俑中的形象完整保留有乐器形态的不多,所以常常在一组乐俑中,吹箫俑是根据组合乐器和人俑姿态进行推测。
吹洞箫和吹奏筚篥的姿势有些相似,均是竖吹,但根据壁画等资料的印证,洞箫相对筚篥而言,体态较小。
骑马吹排箫俑(唐金乡县主墓)
排箫
排箫从字面意义也能理解八分。它是一种多管乐器,在唐代的贵族家庭乐舞表演、唐代卤薄(卤薄为一种贵族仪仗)鼓吹乐中十分常见,形象也有较高辨识度。在乐俑和乐舞壁画中常有发现。排箫有下部齐长的,也有下部依次增长或减短的。
请找右上角小哥(苏思勖墓乐舞图局部)
骑马吹横笛俑(唐金乡县主墓)
笛
唐代的笛有竖笛和横笛之分(纠结了很久也没搞明白那些人是怎么把失掉乐器的吹竖笛和吹箫的俑分开的)。唐代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和异域的音乐,使得演奏中既有横笛也有竖笛。文献中,唐“十部乐”中使用横笛的记载会用“横笛”描述,而竖笛多简略为“笛”。
这次看右下角小哥~(唐苏思勖墓乐舞壁画)
筚篥(音碧丽)
筚篥也叫觱篥,来源于中亚地区。有音乐史学者认为此种乐器即现今新疆维吾尔民间乐器巴利曼(Baliman、Pipi)或苇笛(Khomuxun Nay)。《通典》记载:“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至于这具体的悲感,还实在是不可描述。
这种乐器在骑马乐俑中多有见到,前文提到的卤薄就包括有骑马仪仗乐队,所以一般认为骑马乐俑多属卤薄。另外,在贵族家乐中也较为流行,壁画中同样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根据文献记载,唐代还有许多筚篥演奏高手,如李龟年、张徽等。
骑马吹筚篥女俑,唐金乡县主墓(手中筚篥模型损毁)
最后放一张十分有名的骆驼载乐俑,快来找找他们分别用的是什么乐器呢?答案都在前文中!
右一,吹笙俑(西安地区唐墓)
笙
笙是中原地区很早就出现的一种多管管簧乐器。隋唐时期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等管数的笙。
笙在唐代燕乐的“清商乐队、龟兹乐队、西凉乐队”中都有应用,而龟兹乐队、西凉乐队本身以西域本地乐器为主,可以想见,这一场中原与西域的乐器齐鸣,丰富了唐代人们的视听体验,也繁荣了唐代的乐舞文化。因演奏形式的差异,一般坐部伎多使用小笙,立部伎、鼓吹乐中多使用大笙。
大珠小珠落玉盘
不知“谁家玉笛暗飞声”,但闻“大珠小珠落玉盘”,弹奏乐器似乎比吹奏的乐器更有节奏感,也更易表达轻快愉悦之感。
横抱琵琶骑马女俑(唐金乡县主墓)
琵琶
琵琶作为一种非中原地区本土乐器,传入中国较早,汉代所称“批把”大概是琵琶的早期形式,这种琵琶为直项琵琶。而唐代所流行的琵琶为曲项琵琶,是一种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横抱胸前用拨片或手指弹奏的乐器,应该是当时龟兹一带的乐器。
进入中原之前,琵琶基本均是用拨片弹奏,所能实现的音色有限,进入中原之后,越来越多的演奏者用手指演奏,演奏技法增多,使得所奏曲调和艺术风格更为多样。
抱箜篌女乐俑(唐金乡县主墓)
箜篌
是否感觉到,这些乐器的名称一看就不似中原传统乐器?箜篌在唐代广义上包括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一般称箜篌多特指竖箜篌。
据《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双手齐奏,俗谓之擗箜篌。琵琶与箜篌,一横一竖。凤首箜篌,形制基本与竖箜篌相同,只是饰以凤首而已,有学者推测这种箜篌是来自于印度、缅甸一带。
卧箜篌的身份尚有些疑团,有学者通过对比今日新疆地区的“卡龙”这一乐器,认为卧箜篌是从西域传入体量较小,平放在腿上弹奏的箜篌。
其他
琵琶和箜篌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弹奏乐器种类,有人肯定会奇怪,我们传统的古琴、古筝呢?唐朝人不玩吗?
可以这样说,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无论是官方所定的“十部伎”还是民间流传的各类乐舞,吸纳了众多西域等地的音乐,演奏的乐器自然也丰富了不少;而且无论是贵族的家中乐人,还是象征身份的“卤薄”,大多时候都是以“乐队”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选择的乐器自然也要符合合奏的艺术特色,琵琶和箜篌的出镜率自然也就高了起来。
渔阳鼙鼓动地来
在胡乐盛行的唐代,节奏感十足的各类打击乐器愈发受到青睐无论在骑马的音声仪仗乐中还是坐、立部伎乐中,击打的各类鼓、钹、甚至是拍板等等都常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