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图文]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小茜 点击 :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竹石江山图4》布面油画、绢本中国水墨150x200cm 2016

那危作品——洞若观火

文 /房义安

绘画,是中国年轻艺术家那危的情之所钟。他的艺术作品环绕其对世界的宏观之见,亦令他在其上站稳脚跟。那危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种种实验,稳固了他作为中国艺术家的身份。

过去三十年,中国艺术叙事的扩展,已经超越最具想像力的想像。直至八十年代初为止,社会现实主义的有限观点,尚能满足其政治功能。但随着时间过去,时代变迁,人们需要更多新观点;在灵巧敏捷的二十一世纪,新媒体表达更多新观点,以建造更新的对话和交流。艺术家一直面对的挑战就是:寻找新的议题和主题,用单一的声音,为全世界每个独特观点发声。

对有才华的人而言,寻找自己的艺术声音 (然后达致成功),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才华其实远远不够,就像不少优秀的艺术家付出后就会发现:缺乏纪律的话,哪怕你才华盖世,也是徒劳无功。成功需要坚毅和努力。不过,辽宁出生的艺术家那危对此非常了解:他过去十多年的作品清楚表明这点。

那危生于1982年,在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取得艺术学士及艺术硕士(MFA)。那一代的艺术家,相对较早一代而言,不再面对极为巨大的社会、艺术、文化及政治束缚。为了逃脱那些束缚,不少八十年代初期的艺术家想方设法移居到日本、澳洲、美国和欧洲,进一步发展事业。但那危和他的同辈则留下来,并从急促都市化而来的巨大教育转变及社会机遇而得益。因此,那危这一代的艺术家所产生的绘画作品,已为我们带来无数艺术惊喜。

纵观那危过去十余年的作品,他每次发展新系列时,都一直稳定地挑战自己,创作更新鲜的作品,为社会不同观点发声。无论他用什么风格创作,由具象主义到高写实主义(Hyperrealism),由抽象主义到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m),那危的叙事角度都以其天资聪颖,把个人理念、大自然、灵性及日常大千世界融为一体。虽然画中的图像都是诉说着实实在在的现实、被囚禁的自我和世事错综复杂的不定表象,不过艺术家并非想我们去思考自我或世事表象,而是所有世事背后的隐藏动机:由压抑、怒火到爱恋,由同理心,到暴力与偷窥癖而引发的性兴奋等。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独生系列-石头》布面油画250x200cm 2008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迷陷系列-安晚光阳No.8》布面油画200x150cm 2007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0.1mg系列-柔软的暴力》布面油画200x250cm 2008

人很容易就能强烈感受到这些充满情感的现实背后,有着恶梦般的潜能,他几个现实/超现实的青春系列很适切把这点反映出来,包括“独生系列”(2006– 2009)、“迷陷系列”(2007)、“0.1mg 系列”(2007) 及“春无力系列”。他的世界黑暗幽微,带着简约主义和世界末日之感,画中人穿着蓝白间条的医院病人袍服,就像被异化的疯子,迷失于游荡之中,画面充满能量。在这里,我们是旅人,在其作品的情欲特色中尤为真切:嘟起的诱人樱唇、丰满的胴体、硕大的乳房,组成了那危的“迷陷系列”。然而,即使作品带着这种愉悦,那危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依然渗透着一种异化感,阴沉的颜色亦使之更为美丽。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诸如《消毒》 (2007) 和《柔软的暴力》 (2008) 十分特出;其视觉叙事之直接,令其完全无法被误解。

随着那危继续进步,成为一位专业艺术家,他并没有抛开早期作品那种初生之犊的气魄。除了自己拥有的种种技巧,诸如调色、工艺和说故事,他把自己所有自信都倾注于近年的作品,糅合抽象、具象和山水,平衡着抒情和平淡,创出种种有趣的叙事。而且,他的心依旧自由如初。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被挤压者-完美是一种错觉No.6》布面油画190x280cm 2013

那氏的早期系列带着一种形式,一种现实主义的路线,仿佛约束着观众,鼓励他们迅速集中焦点,凝视画面。而他过去三年左右的作品则更加富于动感,色彩丰富,节奏流畅有力,但仍然保留着某些早期作品的核心形式。试由“被挤压者系列”(2013– 2016) (布面油画) 纹理精致的矩形和圆形地毯开始。骤眼看去,这些大师级作品极其像真,仿佛只是寻常的羊毛地毯而已。可是,当我们再仔细一看,就会意识到这些全部都是画作:那些非比寻常的质感,是那危把管状油画颜料,直接挤到小心准备好的画布上而成的。这样的“地毯油画”是艺术和工艺的结合,那危透过这些作品,希望指出“传统已经步履蹒跚。现在,已变成一些令我们看不透的东西。”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无题-被挤压者6》布面油画150cm(直径)2013

那危的调色技艺和说故事技巧之高妙,一个绝佳例子就是双联屏画作《被挤压者-完美是一种错觉No.6》。画作的质感显示一种紧致的软笔书法,在卷曲打结的颜料里缠绕打转,就像说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远远超越一张传统图腾装饰的地毯。这种运用颜料的方法,是源自那危在数年前“不小心踩到地上几支颜料,颜料从管状包装的细缝挤出来,就像彩色的丝线”复杂的作品要几个星期才能完成,但即使是一件小型的作品如《北方》(2013),那危都要花费大约60小时。对那危而言,地毯是一个重要的隐喻,喻示著文化和个人福祉。“地毯的概念,最初是用来遮盖某些东西的,或者铺在地上,让人走过,”那危说,“这是绝顶普通的东西,简简单单,但就让人感到快乐了。另一个概念是我自己,它反映我的心灵和身份。”

“作品吸引观众的装饰性特色只是表象。它有装饰性的概念,因为这些作品刻意模仿地毯的外貌。其实,这些作品很像我自己:因为不同压力而被挤压出来的色线和图案,就像我自己表面的性格是由我们社会结构挤压而成的。没错,人们意识到这些是画作,但跟实际的地毯没两样。可是,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可能,这只是令他们惊叹了那么一下,但观众的反应是很真实的。”

艺术和工艺令那危得到启发,创作出大量极受欢迎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地毯”,但他也有另一种仿如衣服碎片的油画作品,例如油画《北方》,也是艺术家“挤压”技艺的好例子。那危没有很一板一眼地认为艺术和工艺必然对立。跟他对话时,你往往可以感觉到他将两者的关系视为具有符号性质。他说:“艺术比较感性,而工艺就较为理智,着重方法。”

“当你堕入爱河时,原因并不重要,对吧?能在艺术和工艺上保持平衡,这当然好,但两者绝不能主宰另一方。如果两者能让人完全懂得欣赏作品,就再好不过了。艺术和工艺的分别,就像母亲与恋人。母亲给你生存的力量,恋人则让你有勇气去追寻生命。”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竹石江山图No.5》布面油画、绢本中国水墨150x200cm 2016

那危以艺术追寻生命,在这过程中,他用色彩斑瓓、图案华丽的地毯编织有力的叙述,诉说着日常文化的舒适、平静和愉悦。制作这些作品时的灵巧和精准,深深刻在人的想像之中,因为这反映了那危在过程中的爱:爱之深切,令他在创作艺术时要求自己如此精准。这些作品均受时间限定,但他近期的山水作品则集中于永恒性和实验性,反映大自然不断转变的事实。这些作品跟中国山水画和西方艺术的形式元素有着复杂的关系,由他竹子的动感形态到抽象化,以及偶然地,一种令人惊

讶的超现实触感 (也许是一种低调的政治评论),可见于《观听图》(2016)和《红潮图》,后者可说是那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红潮图》布面油画、绢本中国水墨(四屏) 116x364cm 2016

在这些动感的画面中,他捕捉大自然种种崩坏冲突,邀请我们注视他对周遭世界的观点。那些丝网印刷而成的线条,营造格子般的网面,鼓励观者上前细看,在画面的物件中寻找艺术家最喜欢的元素。不过,在那危的想法里,没有任何东西是非黑即白的,亦没有任何东西需要他全神贯注。他说,他只是“运用不同的视觉资源作为一种方法,并没有特别沉迷某种具体元素。”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竹石江山图No.2》布面油画、绢本中国水墨200x150cm 2015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观听图》布面油画、绢本中国水墨116x91cm 2016

那危的不少近作,例如风格优雅的系列《竹石江山图》(2015– 2016),都跟他较早期的山水画作有所联系。但他表示,很多类似的作品“并不是真的山水画。我们倾向把这种风格说成文人画,用以明志,在画中抒发情感。”

那危的艺术成就,部份源自其用色之高超:浪涛由柔和的蓝色、黄色化为鲜明的深红色,深灰色的耳朵,锈棕色和黑色的竹子。艺术家决定用哪种颜色,决定怎样用,都有其历史原因。“我在近作中决定用哪种颜色,用哪种画法,方式跟中国传统文人画有点相似,”那危说,“有些颜色在主观上代表着某种特定想法。我的颜料是工业产品,有些很鲜亮活泼,但(在画上) 看起来是冷冷的。”

不过,在我看来,当人看到《竹石江山图》时,画中自有一种极其人性的触感。人会感觉到艺术家创作时,带着青春活力去追寻其艺术。这些作品背后有着一股古朴之意,包含了大自然中不屈不挠的物理元素,例如竹子、磐石,和水的能量。最为有力的例子莫过于《红潮图》和《荷潮图》(2016)〔见封面〕,世界的自然元素征服人类,一刹那冲走一切。那危认为这个对永恒的描述十分有力刺激,不过他并没有刻意将这个特质植入其作品。据他所说,这是“自然发生的。我绘画时并没有刻意追求什么东西。动笔前,我会有个概念,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哪些图像应该出现在画中,哪些则不会。”

《观听图》的前景有一撮超现实的耳朵丛,好像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近期作品中的超现实特质只是作品的一面,”那危说,“我的作品结合了很多视觉语言,我把所有元素都混乱地结合在一起,再重新排序,表达自己和其他人对中国社会的感受。”

那危最好的作品中,有不少都用丝网印刷印上条纹,切割画面,这种手法不但令画作带着奇幻的网格图案,让人要透过网格去观察那危的自然观,也让人用另一个角度去看山水和时间的流逝。这些线条组成脆弱的栅栏,我们只是自然转化的恒常观察者,永远在外面看着这个世界:永远缺席,永远不曾与大自然作亲身接触,这种必需的接触是大自然的呼唤,让人更为人性化。

“我早期的山水画作,”那危说,“会说禅,会说作为一个人,如何克服欲望,如何对舒解有所渴望,以及善恶的概念。而我近年的作品则倾向展示我对社会的种种感观,并由经历和历史的角度质疑历史残片的准确度。”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 | 美术科普那危 (左) 正在他在北京的工作室准备一块大型丝网

尽管,那危使用丝网印刷,在画作上加添了强烈的条纹元素,例如“竹石江山图系列”就可算是最为印象深刻的有力作品。不过,其实竹子才是他近作的“条纹”,幼细或是粗壮,甚至是夸张的,都是一种必要的自然力量。书法对作品的影响十分明显:这种元素把玩时空的概念,古代艺术的历史继续影响后世的艺术家。在那危复杂的作品中,这是一个受欢迎的加添品,因为书法可以融和不同的作品,带领每件作品走向一个在物理和感情都引人入胜的领域。竹子线条的动感得益自他对绘画传统的认识,但亦跟铁克诺流行音乐(Techno Pop Music,又译高科技舞曲) 有关,正如他自己所说“为我们这个年代的机器发声”,亦为他的作品加添节奏。

“在我的这些画作里,我使用线条主义和简约主义的语言,去指挥视觉上的节拍和速度。”那危说。“它的来历可以追溯至我早期的“独生系列”的病人袍服,这对一个持续进程有着特定含义。在图像中出现的不同元素、层次和对话错综复杂,构成一个多维视觉感知。要在一件作品里,用日常语言捕捉所有东西,这是很困难的;而无法被捕捉的那一部份,就会发展出真实的感受。我就是喜欢这样,而这样也就是多样化的力量,就是我所说的“合和”绘画。”

那危的画作虽经仔细经营,但竹子和石头的主题却经常出现。那危说,他“并没有刻意计划自己的主题物件,但这可能跟日常经历有关。”这暗示他的“中国”抽象主义很可能代表着一些跟他的自由思想有关的东西。无论是西方或中国的抽象主义,都是他的艺术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特点之一。那危对抽象的感觉“来自中国绘画和书法的“写意”概念。我从没有尝试或实验过西方的抽象主义,只是从书本理论上得到某个程度上的理解。不过,如果将来我吸收更多,说不定有朝一日它会融入我的作品中。”

细看他的抽象作品,你会看到一种低调特质,既有意外之喜,又如梦如幻。这种与现实的不期而遇,有着一种坚定的深层力量。第一次观看他的作品时,我曾怀疑这是否刻意精心安排,或是在绘画过程中无意拾得。“我是打算创造一种中西合璧的视觉体验,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去制造一种印象。”那危说,“中西两者既是南辕北辙,又能融为一体,这些结合和互动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关系。我把它称为“合和”绘画。回到图像本身和现实,这组成了那个时刻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以我的早期作品为例,我会在动笔前先做点小幅草稿或图画。现在,有些作品依然是事前经过精心计算的,但有些则是在画布前沉思,自然而得的。我的工作,就是捕捉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影像,然后排列在画面上。”

无论人怎样看那危的作品,认为他在创作怎样的艺术,属于哪类艺术家,受到什么启发和影响,那危都傲然独立。透过这些年来的经验,他对自己洞若观火,了然在心,不会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其他人的艺术作品。“我并没有特别受艺术史上某种风格所吸引。要是我有,我就不会感到自己有自己的价值和方向了,”那危说。“当然,所有风格都是有意义的。一个人可能透过使用某些颜色、笔触或艺术形式,而发现时间、空间和文化历史的意义。这些事物就像密码,记录了人类历史的不同时代。我们现正生活在一个急促的世界,资讯的交流既快速又便利。我们可以在眨眼之间,看到数百年前的影像,知道几千里外的数据。透过重新排序和铺叠,创造某个时代的符号和力量,我觉得这样很吸引。图像的数据化瓦解了种种图像创作和处理的简单方法。这是现在这个年代的压力。”

无论我们的世界科技怎样发展,交流如何迅速,那危跟他的不少同辈艺术家都回避科技,继续使用实际的画笔、铅笔、墨水和油彩,这令人记起艺术是跟人性有关的。数码艺术暂时依然是机器的产物,常常没有性格可言,但在将来,机器和艺术家一定能够找到一颗融和的内心,成为一种全新的机器。在那个世界里,那危将会肩负无数新意义。

本文节选自房义安在2017年出版

亚洲艺术新闻 AsianArt News

第27卷第1期刊内发表的文章SeeingClearly

(中译:林嘉敏)

相关文章

  • 中国藏家愈发开始重视拍品的源流[图文]
    中国藏家愈发开始重视拍品的源流[图文]

    方翔:拍卖场上拍品的“源流”成为中国藏家权衡价值的重要砝码。真假难辨的艺术市场上,“源流”成硬通货。纽约时间9月15日上午,佳士得举行的“古韵天成—临宇山人珍藏(二)”专场拍卖会上,一件万众瞩目的建窑油滴天目盏估价150万至250万美元,最终经过激烈争夺以1030万美元落锤,加上佣金共计1170.3万美元,以当日汇率折合约7807万元人民币,刷新了建窑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纽...

    34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是什么决定了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图文]
    是什么决定了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图文]

    杰夫·昆斯,《冬季事件(社会新闻)》,陶瓷雕塑,1988纽约时间5月15日,在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专场中,杰夫·昆斯的雕塑作品《兔子》以4000万美元起拍,最终以8000万美元落槌,加佣金后以9107.5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6.26亿元,刷新了去年11月同样在佳士得拍卖中以9031.25万美金成交的霍克尼1972年的绘画作品《一位艺术家的肖像(泳池和两个人)》所创下的在世艺术家作...

    199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清朝不同年代龙纹漆器[图文]
    清朝不同年代龙纹漆器[图文]

    乾隆款填漆云龙纹碗唐宋以后,龙逐渐成为皇权的象征,以龙纹图案为装饰题材的龙纹漆器,逐渐成为宫廷新宠并不断绵延发展,成为中国漆器文化的显著特色。明清是漆器工艺史的巅峰时代,就清代龙纹漆器而言,其在气韵上尽显一统四海之气,在技艺上求精崇微,在纹饰上流转求变,使其在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旅顺博物馆藏清代的龙纹漆器为主线,推介剔红、雕填、填漆等不同技法,并展示出其与清代的历史发展一脉相承的气韵变化...

    14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苑名士吴湖帆[图文]
    艺苑名士吴湖帆[图文]

    吴湖帆像吴湖帆(1894—1968年),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以湖帆名世,江苏苏州人。吴湖帆富于收藏,为近代著名收藏家之一,藏有金石书画数千件。他的收藏一是来自祖父辈的旧藏,如吴大澂遗传的周代邢钟和克鼎。吴湖帆极喜爱这两件上古青铜器,名其室为“邢克山房”。吴大澂生前特别宝爱的古印40余方、官印50余方和将军印28方,后亦为吴湖帆收藏。二...

    94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朱万章:蔡幹画风解读[图文]
    朱万章:蔡幹画风解读[图文]

    蔡幹《峡江秋色图》,纸本设色,83.5X51厘米。朱万章浑厚、苍劲的崇山峻岭、湍急如泻的江流和在浪尖中如履平川的轻舟是蔡幹山水画给我的第一印象。豪爽、粗犷、伟岸以及讲话略带川音则是山水画家蔡幹给我的最初印象。将二者联系起来,很难想像具有北方壮汉体魄、且能画出如此山水的画家竟然是一位地道的广州人。但当我了解其生活经历及其画学师承后,才知道其实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蔡幹于1944年出生于广东番...

    39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孙丙龙国画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孙丙龙国画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孙丙龙,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自幼酷爱书画,曾得多位名师指点。现为中国一级画家,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工艺美术师协会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会员。其色彩处理于浑厚中透出典雅,体现了其富有现代绘画色彩审美理念与效果。先后获得中国书画家资格证书、中国书画家收藏证书等多项荣誉证书。被聘为水墨丹青书画常务理事。2020年受聘北京京华阁书画院副院长。孙丙龙多年来一直从事艺术创作,...

    193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关良的艺术名片:孙悟空[图文]
    关良的艺术名片:孙悟空[图文]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79年关良是画家中的大画家,不是百姓眼中的大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这就是画家的艺术符号,而关良的符号就是“孙悟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4年前些日子去一位画家朋友家里,话题总是离不开关良先生。他说关良是画家中的大画家,不是百姓眼中的大画家。我问为何这么说,他答道,一般人只知道徐悲鸿、齐白石...

    156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画家徐德润花卉作品赏析[图文]
    画家徐德润花卉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介】徐德润、男1937年6月出生于济南,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翰林画院院长,中国文化政策委员会专职画家,中国民间艺朮家协会会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国家一级美术师、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一、为联合国成立50周年创作大型中国画作品《华夏神韵图》、《万事和平图》,获世界华人作品大展、“金杯奖”“特别贡献奖”,以中国花鸟画技法表现重大国际题材做出了成功展示,作品被美国纽约市联合国...

    38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作品赏析[图文]
    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作品赏析[图文]

    黄公望黄公望(1269年~1354年)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全真派道士。本姓陆(有待考证),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同时,他著有《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

    148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一幅画如何能卖出高价[图文]
    一幅画如何能卖出高价[图文]

    绘画圈不乏绘画能人,但画出名堂、被世人熟知的却是凤毛麟角。可以说塞尚、德加、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巨匠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伯乐——安伯斯·瓦拉德。倘若没有瓦拉德的推介,他们的作品或许只能在坊间慢慢流传,无人问津甚至被埋没,人们今天对现代绘画风格面貌的了解、认识也将会是另种情形。当然,唯有脚踏实地创作,才有望每个艺术家的理想初心,在残酷的现实和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塞尚、高更这些画家,就是有了雄厚的...

    100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未来的考古学家将如何解读今天[图文]
    未来的考古学家将如何解读今天[图文]

    美国考古协会前任会长罗伯特·凯利的社科通识佳作《第五次开始:600万年的人类历史如何预示我们的未来》闪烁着考古学家的智慧,在英文世界出版后广受好评,此次中信出版社请中山大学历史系徐坚教授翻译成中文出版,除了专业的保障,富有中国文化背景以及现代生活气息的文字,也让中国读者重新发现考古学拥有的“预测未来”之魅力。凯利举重若轻,没有陷入对众多考古实例的具体分析和梳理,也没有沉醉于考古学和考古学家的看...

    144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文武之道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境界 ——欣赏孟云飞先生书法作品有感[图文]
    文武之道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境界 ——欣赏孟云飞先生书法作品有感[图文]

    《论语·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意思是说: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天下的大道没有失传,而是散落在民间。贤能的人能够了解它深刻的道理,不贤能的人只是抓住它的末节。孟子在《孟子·离娄上》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实际上也就是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一种解读。为什么说文武之道是中华书法艺术的一种境界?甲骨文的神秘气质、篆书的独步千古、行书的行...

    86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是关键[图文]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是关键[图文]

    近年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持续热播,以及以故宫为代表的博物馆推出的系列高品质展览,极大提升了公众对文物的热情,文物保护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固然可喜。不过,保护的想法有了,更须有好办法,实施文物保护,头脑发热不行,一哄而上也不可取。上世纪初,山西省大同市得胜堡村古长城周边村民,纷纷剥去长城古堡及城墙上的青砖垒墙建屋。前一阵,几名村民决定将自家院墙的青砖拆下补修长城。时间流逝,村...

    180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中的美国内战[图文]
    艺术中的美国内战[图文]

    巴纳比·福纳斯作品《无题2号(安提塔姆战役)》(2008)美国内战与解放黑奴150周年之际,美国多家博物馆正在举办展览纪念过去的风云岁月。历史是艺术家永恒的创意之源,而当代艺术家同样在不断的回溯中赋予历史以新的意义。1863年1月1日当时的美国政府正式命令解放奴隶。150年后的今天,亚伯拉罕·林肯和美国内战依然激发着美国人源源不断的想象力。斯蒂芬·斯...

    41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努力成为世界遗产强国[图文]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努力成为世界遗产强国[图文]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题:努力成为世界遗产强国——专访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在申遗的道路上已走过30余年。作为世界遗产大国,我们应如何看待世界遗产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下一步,我...

    82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