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万物博物馆”在塔斯马尼亚新旧艺术博物馆(MONA)展出的艺术家AloysZötl的作品
这是一群从未将自己视为艺术家的普通人,他们在学院之外、社会边缘,他们或为生活奔忙,或与疾病斗争。而在平凡之外,他们默默用双手将纯粹的心灵家园呈现给艺术世界。从让·杜布菲提出原生艺术理念,到走遍全球的“Museum of Everything”,他们走向世界亦远离传统。何为素人艺术?他们的热情由何而来?
50年前,在芝加哥当地的一家天主教医院中,没有人知道其中一位辛勤的看门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素人艺术家。亨利·达戈(Henry Darger,1892-1973),这位美国虔诚的隐士用多幅全景故事画表达了自己曾经困惑的童年。他4岁时母亲早逝,8岁时失去父亲,被迫承认患有“自闭症”,在收容院中受尽精神虐待后,早熟的艺术家认为自己早已看穿了成年人世界的谎言,天真的儿童、凌乱的秩序和成人世界的暴力是达戈绘画中永恒的主题,然而,他倾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却是在去世后被整理房间的房东发现并逐渐获得了艺术领域的关注。2009年,这些作品在万物博物馆的伦敦首次展览中展出。
万物博物馆
远在千里之外的印度昌迪加尔市,另一位工人艺术家尼克·昌德(Nek Chand, 1924-2015),利用工作之余打造了一个别致的岩石庭院,所用材料都是市区工业废弃物中挑选出的可回收品。在这个12英亩的石头院落中,尼克·昌德创造出了一个艺术王国,数百个舞蹈着的动物雕像、天马行空的艺术群像、奇装异服的民族人士、色彩斑斓的岩石雕塑,都出自这位自学成才的工地建筑师之手。尼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市区垃圾废弃物中找寻破旧布料和陶器,再把它们带回家变成自己的作品,而这一切连他的妻子也不知情。
尼克·昌德的石雕群
从19世纪至今,世界各地的无名艺术家不断进行着自己惊世骇俗的创作,而这一切最初被称为“局外人”艺术的创作也逐渐进入到西方艺术学者的研究范畴。在学界数十年对素人艺术的考察与论辩后,2009年,万物博物馆第一次伦敦展览的大获成功,将大量素人艺术家介绍给了全世界。观众穿过尼克·昌德的石雕群像、亨利·达戈的全景故事画,也看到了朱蒂斯·斯科特(Judith Scott)的纤维艺术、亚历山大·洛巴诺夫(Alexander Pavlovitch Lobanov)的狩猎画,还有众多并不为人熟知的创作者的艺术作品。此次展览是一次较大型的综合回顾,作品全部由著名的“圈内人”—知名艺术家和策展人进行挑选。参展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从19世纪至今,但时间与主题跨度之大并未影响展览的逻辑性和艺术性,反而构建出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呈现出饱满的情感与富有张力的艺术表达。
亨利•达戈作品
詹姆斯·布莱特:寻找无名艺术家
2009年,英国人詹姆斯·布莱特(James Brett)创办了“万物博物馆”(TheMuseum of Everything),这一世界巡展的“流动”博物馆首次收集了大量非专业的艺术作品。万物博物馆的首次展览在伦敦一栋居民旧仓库中持续一年,展出了约800件素描、油画、雕塑和装置作品,在开展以来持续登上英国各大艺术出版物的头条。随后,万物博物馆逐渐在世界范围推广了其对素人艺术的理念,并在2013年进入威尼斯双年展时大获成功。在全球巡展的过程中,万物博物馆于英国、俄罗斯与荷兰开办临时展览,获得超过了100万人次的访问量。
万物博物馆创始人James Brett
创始人詹姆斯·布莱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万物博物馆展出的艺术作品,自己并不喜欢称其为“局外人艺术”(Outsider Art),而是倾向于称之为“非学院艺术”(Non-academic Art)。尽管布莱特收集的素人艺术作品大多来自身体残疾或患有精神疾病的艺术家,但他并不认为艺术作品存在等级之分。他在对万物博物馆的描述中说:“万物博物馆并不是孤立艺术作品的展览场所,而是一本汇集生活语言的活字典,是一份社会行为调查表,也是人类信仰的百科全书。”
2017~2018“万物博物馆”塔斯马尼亚新旧艺术博物馆(MONA)巡展现场
布莱特不断地周游世界,在旅途中收集艺术作品,寻找无名艺术家。随着万物博物馆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人们也开始主动联系他。在旅途中,布莱特结识了不同的素人艺术家,其中比视觉艺术家更多的是应用型艺术,例如电影制片人、音乐家、建筑师等。2012年,布莱特带着万物博物馆完成了长达3500公里的俄罗斯“公路展览”,途径叶卡捷琳堡、喀山、下诺夫哥罗德和圣彼得堡,最终到达莫斯科。布莱特与团队在每一个城市停留3天,将他们的大卡车变成临时工作室与展厅,向当地无名艺术家开放,热爱艺术的市民也可以沿街参与到现场创作中,随后万物博物馆挑选出其中最好的作品陈列在临时展览中。
2017~2018“万物博物馆”塔斯马尼亚新旧艺术博物馆(MONA)巡展现场
在万物博物馆的世界巡回展出中,报名展示作品的艺术家中的每个人都带着独特的艺术热情和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前来。在几位受访者中,莉迪亚·莱昂托娃是一位非职业艺术家,她称她的作品不属于任何流派,是融合了版画与风景画技法的即兴创作。斯韦特兰娜·温尼科娃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专业艺术家,由于身体疾病不能完成学业,从而与职业画家的梦想失之交臂,现在她学习了一种“莫斯科艺术”,在托盘上进行绘画。“我希望我的观众们喜欢这些作品。”她说,“名利于我并不重要。”其他无名艺术家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美术教育,他们的灵感来自于微小的事物,来自生活过的城市,来自他们自身,这群热情洋溢的创作者希望他们的每一次创作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活。
2017~2018“万物博物馆”在塔斯马尼亚新旧艺术博物馆(MONA)展出的德国素人艺术家Carlo Zinelli 的作品
带着对彼此艺术理念的尊重与好奇,万物博物馆于2017年6月10日在塔斯马尼亚开启了将近一年的澳洲之旅。在新旧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中,万物博物馆展出了100余位艺术家的2000余件艺术作品,最早的艺术作品可以追溯到19世纪。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包括绘画与雕塑,同时也有更具时代性的陶器、拼贴与装置艺术。其中很多艺术作品也曾经出现在伦敦塞尔弗里奇百货、泰特美术馆、威尼斯双年展、莫斯科的临时展览中。在博物馆运营方面,作为世界旅行者,布莱特指出万物博物馆并非营利性博物馆,因此新旧艺术博物馆的大力资金支持功不可没。
2017~2018“万物博物馆”塔斯马尼亚新旧艺术博物馆(MONA)巡展现场
布莱特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是心灵所向,而并非为了取悦观众,这些艺术作品对于私人生活艺术的表达是在传统博物馆与画廊中难以寻觅的。万物博物馆对于艺术理念的呈现超过了观众对于艺术的传统认知,素人艺术展览向世界抛出了这样一些带有哲学色彩的问题:何为艺术?一个来自社会边缘群体的个人,其创造的艺术价值为什么不能与其他来自专业艺术领域的人一样重要?
2017~2018“万物博物馆”塔斯马尼亚新旧艺术博物馆(MONA)巡展现场
相遇塔斯马尼亚
布莱特在一个聚会上结识了新旧艺术博物馆(MONA)的创始人大卫·沃尔什(David Walsh),这家博物馆位于塔斯马尼亚德温特河沿岸,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私人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稀有的古代艺术珍品和当代艺术作品。在这次会面中,布莱特认识到自己的收藏与新旧艺术博物馆保护珍品、大胆创新的理念十分相似,但沃尔什最初却说,“我并不想看到这些素人艺术废品”。不久之后,在新旧艺术博物馆的一系列展览中,布莱特更加意识到两者的收藏与策展理念于哲学上达到了高度一致,经过一系列会面,沃尔什也终于承认两人的人道主义思想殊途同归,表示愿意与万物博物馆在澳洲共同开启素人艺术的展览计划。在探讨艺术收藏与策展理念时,布莱特再次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是艺术?谁创造了艺术?是谁来鉴定何为艺术?到底是什么将我们与MONA两者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