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画中的“真” 评《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小当家 点击 :

中国画中的“真” 评《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 艺术市场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著:[美]卜寿姗 译:皮佳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立刚

看西方的画论史,“真”一直是一个最为主要的范畴。一种范式是从古希腊以来的“模仿论”,不论是断臂的维纳斯,还是达·芬奇的耶稣,莫奈的睡莲,毕加索的“立体”女人,直到超写实主义,都可以视为是对客体的探索;另一种范式是笛卡尔以来,随着西方的认识论转向,对人类自身的体验、情感、心理、意识等主体内在的探索成为主流,像蒙克、达利、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等等。所以西方的绘画,要么去外部求真,要么钻到“自我”里面求真,是非此即彼的。

当西方人面对中国绘画时就陷入到一种巨大困惑之中。中国画既好像是对自然的模仿,但同时又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受。而且中国画从古至今,似乎没什么明显变化,20世纪的作品中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与宋元画家的风格关联。

20世纪后半叶像高居翰等西方学者对中国画风格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卜寿姗在其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画的主流文人画的演变脉络,沿着两个概念展开,其一是画家身份的变化,也就是画家从文人官员逐渐泛化到非官员身份的各个阶层;其二从写形到写意的变化,宋元之际,原来的写形追求逐渐被放弃,代之以写意的旨趣。在这里,卜寿姗借用了西方的再现与表现这一模式来分析这种转变。

当然元画和宋画的确在整体上有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形成明显的断裂,对于中国艺术史也不是非常关键的。形似与写意,客观真实与主观体验,对象与自我,世界与心灵,它们之间的张力或者矛盾,早在先秦时期的中国哲学,就已经处理了。自从先秦以来,就调和了自然与心灵,否认二者存在认识论上的鸿沟。庄子就说了,即便是鱼类的快乐,他也是能感受的,“我知之濠上也。”这种独特的主客感通的认识论,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并且运用到了六朝以来的画论中。所以,中国的诗人和画家从来不认为,内在和外在是绝对割裂的,感觉和对象是绝对割裂的,像笛卡尔和贝克莱担心的那样,我们的心灵会被感觉所欺骗,被困在感官的盒子里,这种焦虑从不会在中国画家心中产生。

卜寿姗在整理关于形似的话题时,将“气韵”“传神”“生意”等等,都解释为客体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力,所以中国画家对这些标准的追求,其实都属于再现,或者说形似的范畴。

这一分析虽然以中国人来看,有点“隔”,但也不乏新颖,让我们从以前画论术语纠缠的泥沼中解脱出来。

但问题是,到了元代,当画家追求“表现”的时候,这些属于“再现”的标准就被放弃了吗?当然没有。当倪瓒、赵孟頫把绘画视为抒发胸臆、志气、情感、丘壑等内在范畴的时候,他们也依然使用气韵、生意这些词汇来评价作品。

其实,形似与传神在中国绘画中根本不是一对对立的范畴。

形似这个问题,虽然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很低,但是它却不是一个和传神相对立的范畴,写形是一个画家必经的阶段,即便像米芾、苏轼这样强调灵感和即兴的画家,也不会否定必要的练习和描摹写生的阶段。形似当然不是最高的追求,但却是更高追求之前必经的阶段。

在北宋诞生了一个新的术语来品评绘画,那就是“理”,虽然北宋之前也有人使用,但只有在北宋由于新儒家的崛起,“理”几乎取代了“道”,成为最高的哲学范畴。最高级的文人画也是探求万物之理的。卜寿姗对这个范畴给予很大关注,并认为这可以支持形似观念的盛行。但儒家的理和西方的那种真确并不一样,苏轼等画家重视理,并不等于他们追求客观的再现,恰相反,理必须是个人“体会”出来的。

这种体会,人与人之间,可能会千差万别,所谓“理一分殊”“一理万殊”。而且这种体会是一种综合的感受,不仅仅含有对客体的认知,还有情感,就如“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还包括道德感受,例如苏轼评价文同的竹子,和画家本人一样高洁雅逸。

所以,苏轼的枯木怪石、赵孟頫的山水、八大山人的鱼鸟,哪个更真实?在中国传统的语境里,这些大画家对世界的表现都“同样真实”,他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体验这个世界,既是形似,也是神似。所以把宋画和元画非要固定在写形-写意,再现-表现的两端,就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执拗了。

在中国文人看来,个体性、具体性从来就不是把握道、理的障碍,而是捷径。因为中国画的“真”不是标准化的,只能是个人化的,而且既不在物,也不在心,而是在心物之间,是一种物我的感通和交融。说到这里,忽然想到朱光潜的“美在于主客观统一”之论,想到王国维关于“不隔”的论说,都是慧眼。

相关文章

  • 张健的瓷板画:方寸之地演化无限世界[图文]
    张健的瓷板画:方寸之地演化无限世界[图文]

    张健,字听溪,祖籍湖南岳阳,现为现为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初学油画,后专中国花鸟画。其画作一直有明显的东西方结合风格,既富有立体感的光化色,又强调色彩的装饰美;既追求色彩的真实感,又透着浓浓的古韵味。张健画作多次被制作成邮票、明信片,并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展览会永久收藏。女画家张健最近迷上了瓷板画。对她来说,从在宣纸上作...

    52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名家书画备受追捧 瓷杂行情依然不振[图文]
    名家书画备受追捧 瓷杂行情依然不振[图文]

    清乾隆青花龙凤云蝠纹鸠耳方壶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2017年中国艺术品春季拍卖活动已逐渐降下帷幕,盘点今年春拍市场行情,可用“书画拍卖火热,瓷杂行情不振”十二字来高度概括。今年春拍中国书画行情格外红火,书画拍品总成交额继续上升,并接连诞生了十余件亿元拍品,大有追赶前些年艺术市场高潮之势头。但细细一分析,就会发现今年春拍除了书画行情热闹外,瓷器杂项等其它各种艺术品板块,却依然在低位盘整,市...

    10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塞尚的秘密妻子重见天日[图文]
    塞尚的秘密妻子重见天日[图文]

    《戴绿帽子的塞尚夫人》(1894-1895)正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展出了几乎所有现存的有关塞尚夫人的作品。这样一出展览带人重温了法国19世纪后期那些神话般的年代。当时塞尚还在默默无闻地创作,研究着一种新的绘画风格,而这种风格在后来被誉为现代派的起源。他的妻子是当时最经常出现在他画中的模特——在艺术史学者的轻视甚至歧视中默默等待救赎。奥尔丹斯·菲格·塞尚在艺术界中是一位谜一样的女...

    93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走进当代著名画家贺伟国艺术创作[图文]
    走进当代著名画家贺伟国艺术创作[图文]

    【艺术简介】贺伟国字逊之,号繁荫,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协会员、诗人、书法家从艺五十余载。祖籍湖北蒲圻(今属湖南临湘),1943年生于北京诗画世家,曾伯祖父贺寿慈为清工部尚书,书法家,祖父贺良朴(履之)为近代中国画名家,是近代美术史上重要画家。幼承家训,嗜爱丹青、家学渊源,五十年代末拜师秦仲文、惠孝同研习山水画。主工山水画,兼善书法、诗词、篆刻,追求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境界。是一位诗、书、画印兼...

    51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鹰之子 ——怀念著名书画家程万鹏先生[图文]
    鹰之子 ——怀念著名书画家程万鹏先生[图文]

    在中国画坛上,有些人的名字是与苍鹰联系在一起的。就像提起唐朝人们会想到姜皎,提起宋代会想到宋徽宗赵佶,在现代会想到潘天寿、李苦禅一样,在当代,人们自然会想到程万鹏先生。见到程先生,只觉得他衣着简朴,慈眉善目,雍容华赡,我们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位慈祥仁爱的老人,在他的笔下,一只只矫健的雄鹰搏击长空,纵情凌霄。程万鹏1936年生于河南沈丘,自幼笃喜书画。上个世纪60年代,负笈中央美术学院,师从...

    106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董其中:黄土情韵 高原雄风——读翟承海的中国画[图文]
    董其中:黄土情韵 高原雄风——读翟承海的中国画[图文]

    翟承海是一位生在山西、成长在山西,主要反映山西农村生活的中年画家,擅长工笔画。自1990年他步入而立之年后,就接连创作了一系列表现黄土高原乡村赶庙会,闹元宵,赛威风锣鼓等群众文化活动,以及描绘田园风光的中国画作品。入选省内外各种美术作品展览,一些作品获得各种奖项。国画家翟承海他是一位取得突出成绩的画家。他的主要作品幅面都较大。人物众多,多采用传统的“满而全”的构图,充分运...

    91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禅意书法家吴大崴:衔天接地满是“福”[图文]
    禅意书法家吴大崴:衔天接地满是“福”[图文]

    以写“福”成名的禅意书法家吴大崴书法家很多,但专以写“福”成名立万者并不多见。出生于佛教圣地洛阳龙门山南麓,沐浴着佛恩魏碑神韵滋养的吴大崴,以一部《吴大崴百福书法集》,让充盈着禅意十足的“福”字,以千姿百态芳菲书坛,独秀万里,为百姓所喜爱。百寺祈福 翰墨传情“福由心造,福田心耕”, 2012年苦夏,他开始身体力行,行迹遍布大江南北,以2年多的时间走进百家名寺的爱心祈福之旅,一路送福的慈善义...

    139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抗击疫情 协爱同行——书画家杨季为武汉加油[图文]
    抗击疫情 协爱同行——书画家杨季为武汉加油[图文]

    艺术简历杨季,祖籍山东,陕西三原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中国国家画院陕西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西安市美协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国画院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副主任。西安市“五个一”工程荣誉奖,西安市“西安之星”获得...

    37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漆器艺术家甘而可的创作:工匠精神源于内心的坚守[图文]
    漆器艺术家甘而可的创作:工匠精神源于内心的坚守[图文]

    甘而可初中毕业后开始学做木工,同时还学习绘画、雕刻。1979年,他进入安徽屯溪漆器工艺厂,1985年又被调往屯溪工艺美术所,在这里他开始接触脱胎漆器。1999年,为了做“最好的漆器”,不惑之年的甘而可关掉了收入颇丰的古董店,转身投入到徽州传统髹漆技艺“菠萝漆”(又称犀皮漆)工艺的研究与制作。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他使犀皮漆、漆砂砚(一种以漆器制作而成的砚台)恢复新生,并重新焕发出...

    163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起哄艺术的诞生:绘画美、艺术美与起哄美
    起哄艺术的诞生:绘画美、艺术美与起哄美

    自去年大病一场,至今没有彻底康复。尤其去年生病后,一度失忆,尽管恢复大半,但是脑子转的速度慢了很多,实际上好多理论文章还处于半成熟状态,有的章节部分在小范围披露过。即使现在整理,也是很勉强、艰难的整理,毕竟有半拉脑袋工作的不同正常。——曹喜蛙 向读者致歉 2018年春天一19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几乎达到阶段性的巅峰,同时也开始滑向阶段性的下坡路,与中国此刻的阶段性有点相似。大规模的消...

    176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2020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白墨[图文]
    2020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白墨[图文]

    艺术简介白墨:1947年出生于陕西一个书香门弟,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幼染指丹青,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曾在中学,大学任教,93年调西宁画院任常务副院长,院长,青海国画院院长,省美协副主席-名誉主席-艺术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2000年作为重点高级人才引进厦门。师从国画大师石鲁、刘文西、王子武等。作品多反映西部风土人情,画面追求大对比,大反差,笔墨大胆泼辣-形成...

    127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民国女画家陆小曼: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图文]
    民国女画家陆小曼: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图文]

    陆小曼作者:舒曼郁达夫说,陆小曼是振动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民国女画家的故事不多,但关于陆小曼的故事却很多。更为后人感兴趣和津津乐道的,是她与徐志摩惊天动地冲破世俗的爱情以及她和前夫王庚、晚年伴侣翁瑞午之间的生活故事,却少有人去留意她极高的才情和艺...

    138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怀袖雅物 寄情咏志[图文]
    怀袖雅物 寄情咏志[图文]

    扇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物品,但在其成为消暑纳凉的日常用扇之前曾经也是彰显威仪的礼仪用扇。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扇面逐渐变成了一种艺术创作媒介与文化艺术的象征,其中所书所绘都可见书画大家的艺术风采。或为纳凉挡尘、或为赠予好友、或为寄情咏志,作为“怀袖雅物”的扇子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物品。日常生活用品中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野鸡尾羽制成的长柄扇,但它仅仅用来遮阳挡尘。西汉时期...

    51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被人低估的稀世珍宝[图文]
    被人低估的稀世珍宝[图文]

    宋人《秋塘双雁》我们现在的研究水平高于古人,一些自古流传的真迹被发现并非真迹,而一些过去评价不高的,现在也许会被重新评价。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的形成”特展上半期的限展作品《秋塘双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被古人低估的《秋塘双雁》《秋塘双雁》是一幅大画,画心高170、宽167厘米,画面上有一公一母两只鹅(古人雁和鹅是不分的)在郊野的池塘里,此时荷叶已经枯萎,香蒲的花期也过了,是一片深秋的景象。这...

    130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下中国山水画传承教育的现状与困境[图文]
    当下中国山水画传承教育的现状与困境[图文]

    山水画课徒稿:树法示范(左);古人画谱:画松法当下山水画教育中如何看待师徒相承的方式,又如何与学院教育相结合?日前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办的“承传·变化——山水画教育展”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的教师就山水画传承中的问题与困境等展开了探讨。日前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办的“承传·变化——山水画教育展”上,一方面以文献和图像的方式梳理山水画教育的历史文脉和现...

    78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