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怀袖雅物 寄情咏志[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峻峻 点击 : 518 次

扇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物品,但在其成为消暑纳凉的日常用扇之前曾经也是彰显威仪的礼仪用扇。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扇面逐渐变成了一种艺术创作媒介与文化艺术的象征,其中所书所绘都可见书画大家的艺术风采。或为纳凉挡尘、或为赠予好友、或为寄情咏志,作为“怀袖雅物”的扇子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物品。

日常生活用品

中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野鸡尾羽制成的长柄扇,但它仅仅用来遮阳挡尘。西汉时期,扇子开始用作纳凉。在后来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扇子不仅成为了帝王出行时遮阳纳凉挡尘的用具,也是展现帝王威仪的仪仗用具,所以也被称为“仪仗扇”。在著名的《步辇图》中,唐太宗正襟危坐于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其身后的两名宫女高举屏风扇,衬托出帝王的风范与威仪。

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时常被用作日常生活用品,并且与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这暗示着女性出门时要求“遮掩”;从唐代诗人王建的《调笑令》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遮面”可知,女子可以“以扇遮面”。

团扇,亦称“宫扇”“纨扇”,形似圆月,也能够避暑、招凉。唐代画师周昉擅长绘画贵族仕女,在他的《纨扇仕女图》与《簪花仕女图》中都有表现手持纨扇的仕女形象,扇子作为一种随身物品,衬托出宫廷女性人物的慵懒与富态。

怀袖雅物 寄情咏志 | 美术趣闻

宋 赵佶 枇杷山鸟图页 22.6×24.5cm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以后,团扇逐渐成为优雅女性的标配。《招凉仕女图》由南宋末元初画家钱选创作,画中两位身形瘦削的女子各手执一纨扇,显示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与唐代端庄大气的“胖美人”相较,宋代的美女显得小巧纤细。即使两个时代的女性手持同一种扇子,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韵。

在明代的仕女图中,美女执扇画面随处可见。明代仇英擅画人物,尤工仕女,女子形象秀美、线条流畅。在他众多的仕女画中,扇子都成为了女性的装饰物,或以扇扑蝶、或以扇掩面、亦或是以扇纳凉,在这种特有的装饰物下,女性形象显得更加阴柔、妩媚与朦胧。

清代画家所绘《月曼清游图册》中,宫廷仕女手中的纨扇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在“庭院观花”与“碧池采莲”两个活动中,女子悠闲地观赏花木、摇船采莲。手中的团扇画不仅有着精美的花卉图案,与此时仕女们自在的休闲生活相得益彰,而且也是对明代女性娇柔形象刻画的延续。

高大的长柄扇是男性统治者威仪的象征,而小巧的纨扇是女性美的映照,或许其中也暗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历经时代发展,扇子的功用从礼仪到功用与装饰,所含射的不只是一件物品的演变,更是文化与艺术及人类思想意识的流变。

艺术创作载体

诸多图像展现了中国扇文化的深厚底蕴,而扇面画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了王羲之为一老妇题扇的故事;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梁·萧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因此,至少在1700年左右就有扇面题画的传统。

发展到宋代,团扇绘画达到高峰期,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留下了大量精美的扇面书画作品,扇子的形制也出现了芭蕉形。赵佶、陈清波、李迪、马远、赵伯骕、赵伯驹等画家也都有作品流传至今。而这些扇面作品的一个特征就是艺术性功能远大于实用性,野草闲花、昆虫禽鱼、江河湖海……咫尺扇面包罗万象,方寸之间匠心独特,考验的是画家对空间的把握度以及技法的熟练度。花鸟画类别中的《枇杷山鸟图页》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山雀与蝴蝶隔树枝对望,神情生动,随着它们的目光,我们也细致地观察着眼前的画与周围的环境,而在这小小的纨扇上更体现了动植物的生命力。

不仅如此,宋代扇面画还用着尺幅不大的画面勾勒出细腻的人物与故事。扇面人物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以李公麟、苏汉臣、梁楷等画家为代表。名人肖像、仕女形象、渔户、田家、婴戏、历史故事、生活风俗等都是描绘对象,并呈现出山水与人物相结合的特点,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以这件《草堂消夏图》为例:此画描绘的两位好友在山林草堂中避暑交谈的图像。四周绿树丛生、翠竹林立、奇石嶙峋,在清凉的自然下消暑可谓惬意。

怀袖雅物 寄情咏志 | 美术趣闻

明 文彭 扇页 纸本 38×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折扇成为扇面书画的主要载体。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高丽国》记载,折扇在唐朝时就由日本和朝鲜传入了中国。宋代时开始受到文人关注,但直到15世纪的明代才开始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使用,文人画家也青睐于在扇面上作画,成为文人雅士的宠物,并有着“怀袖雅物”的称号。

明初,折扇受到明皇室的喜爱,明成祖和明宣宗都对它偏爱有加,宣宗还创作过大型折扇画——《山水人物图》。被称为“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均有大量折扇扇面书画传世,他们画完后还会题诗落款,因此折扇书画之风大盛,形成了明清以来独具特色的书画艺术表现形式。至清代时,制扇、画扇、赏扇、藏扇进入全盛期,并出现了专门售卖书画扇面的店铺。

但由于折扇与一般书画形式不同,它可以随身携带,因此它象征着主人的品格与气质,是对自我的一种认知。“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仕途坎坷、晚年生活贫困,其所绘扇页《秋葵图》表现的是三株秋葵从山石中顽强生长的图像,并自题:“叶裁绿玉蕊舒金,微贱无媒到上林。岁晚冰霜共摇落,此中不改向阳心。”将这种特殊的扇面绘画形式与咏物感怀的文辞结合来看,便可知唐寅对人生际遇的感悟和惆怅之情。因此可以说,扇子是文人自我的一种符号象征。

从礼仪用品到日用品再到艺术品,扇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不论是团扇还是折扇,山水寄情、花鸟娱心、诗文咏志都被浓缩在这咫尺绢素中,容纳下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为世界一角的缩影,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感受和无限遐想。这不仅承载着作者的独具匠心,而且也作为他们的个人文化符号被传承至今。

相关文章

  • 中国未来收藏体系会发生怎样变化[图文]
    中国未来收藏体系会发生怎样变化[图文]

    莫奈《翁弗勒尔的恩宠圣母教堂》近日,西泠2015秋拍落下帷幕,以超过10亿元的成绩跻身2015秋拍成交额全国前三,85.16%的总成交率更是令业 内瞩目。其中,备受业内关注的“中国首届近现代西方大师作品专场”不负众望,推出的12件拍品全数成交,为西泠此季秋拍贡献了5283万元。西泠印社油画部经理马进称,西泠拍卖会将此专场延续下去,他相信西方大师的作品会被更多国内成熟藏家所关注。       京...

    121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西蒙:一个法国艺术家的“中国心”[图文]
    西蒙:一个法国艺术家的“中国心”[图文]

    西蒙不仅是位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国画家,还拥有诗人、作家、旅行家等多重身份。西蒙十几次来到中国旅行与创作,他用自己用自独特的笔墨语言,记录和探寻着东方文明古国的神秘和魅力。2019年5月8日,西蒙“景观-四重奏(Paysages-Quatuors)”个人画展在巴黎举办,展出了艺术家在北京自2012-2016年4年间创作的系列作品。西蒙为读者在画册上即兴创作展台上展示的精美小简介及西蒙的旅行游记现场...

    58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颜真卿:盛唐书法的中流砥柱[图文]
    颜真卿:盛唐书法的中流砥柱[图文]

    (一)盛唐之音与颜真卿毋庸置疑,大唐盛世的到来,给华夏民族带来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等诸领域的全面发展。政治的昌明和社会的前进发展,自然会带来文化以及艺术的蓬勃发展。此间,因了大唐盛世气象的出现,当时,作为朝庭“开科取仕”所必须而致,书法在文化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并且必要的角色,这是最简单不过的历史,也是事实!众所周知,说到唐代的书法,楷书显然是首选,也是最值得大谈特谈的一种...

    92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宋徽宗花鸟画中的道教意识[图文]
    宋徽宗花鸟画中的道教意识[图文]

    (传)北宋赵佶芙蓉锦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余辉兼探《五色鹦鹉图》卷宋徽宗赵佶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为表、道教为本,他尊崇道家的谶语、听信乱臣的谗言。他一生都沉溺于掌管宫廷各类艺事,并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书画创作上。他的绘画,有一些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有一些是以艺术手段进行政治祈祷,这必然与宗教发生了联系。宋徽宗赵佶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为表、道教为本,他尊崇道家的谶语、听信乱臣的谗言。他一生都沉溺于...

    198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傲视同侪的当代艺术拍场[图文]
    傲视同侪的当代艺术拍场[图文]

    2019年苏富比在亚洲市场继续丰收,创下连串辉煌纪录,在各大门类和不同价位市场上表现远胜其他竞争对手,领导地位巍然如山!当代艺术拍卖总成交额高达16.3亿港币,创亚洲史上年度拍卖最高纪录,总成交额超越总估价两倍,成交率高达92%,占54.3%亚洲市场份额,独占鳌头。市场先驱 独占鳌头一如往年,苏富比在亚洲及西方当代艺术市场上所占份额持续冠绝业界,引领市场。苏富比在亚洲的西方当代艺术市场上表现无...

    101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绘画死了 绘画活着[图文]
    绘画死了 绘画活着[图文]

    丁亚雷南京艺术学院教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照相机发明之后,绘画该向哪里去,一直是困扰画家和理论家的一个课题。有人说,有了照相机,绘画就死了。有人说,绘画永远不会消亡。到底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一、绘画死了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在照相术出现之后,绘画的很多功能确实被取代了。比如,从西方绘画的角度看,绘画曾经留像的功能,今天几乎已经完全被剥离掉了。在过去,我们只能靠绘画留下我们自己的形象。写实性绘...

    73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别让影视拍摄成文物"杀手"[图文]
    别让影视拍摄成文物"杀手"[图文]

    南京市百年文保建筑被剧组违规拆改。 黄 勇摄上周,有文物保护志愿者向本报读者热线(025-84701119)反映,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浦镇火车站英式建筑”——这幢青砖外墙、红色彩钢瓦顶建筑,被私自拆改,还新建了一个小院子,变得不伦不类。记者随即赶往调查。从浦镇南门金汤街往南,不穿过铁道桥,老远就能看到浦镇站英式建筑。只见靠近大门的墙上,嵌有“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子。在这座百年建筑的室内,5...

    31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一个画展需要“佳丽三千”吗?[图文]
    一个画展需要“佳丽三千”吗?[图文]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下同最近,北京荣宝斋举办的展览“崔景哲工笔画展”引发了热议,除了对于画的价格与作品风格不相称的争议之外,更多的热议围绕着那场“荣宝斋和千百佳丽”组合的画展开幕式纷纷扰扰。“三千佳丽”在现场活色生香,争奇斗艳,展厅的脂粉气顿时爆棚,远远盖过画展本来的文人墨色,令墙上崔画家作品中簪花的仕女相形之下黯然失色了。有观众不免发问——画展难道不应当是以作品和艺术家为主角,...

    79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天地玄黄 金墨无界——年度人物崔元泽特别报道[图文]
    天地玄黄 金墨无界——年度人物崔元泽特别报道[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手...

    108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书画艺术滋养美好生活[图文]
    书画艺术滋养美好生活[图文]

    萧县书画家们讨论画作萧县是首批命名的“全国书画艺术之乡”,有着厚重的书画发展史和浓厚的书画文化氛围。目前,全县能文善画者有4万余人。近年来,该县为进一步繁荣书画事业,提升“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培育和壮大书画艺术人才队伍,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普及、提高、激励三个维度先后面向全县书画爱好者、书画专业人才和书画高端人才,实施了“田园普及计划”“狮虎行动计划”“英才激励计划”三大培训工...

    104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西汉海昏侯墓文物:墓中巨大财富或来自昌邑国[图文]
    西汉海昏侯墓文物:墓中巨大财富或来自昌邑国[图文]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震惊海内外,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于汉代历史的大讨论。墓中出土了一万余件文物,这些财富究竟从何而来,其中出土的《齐论·知道》的价值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日,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辛德勇结合历史资料与文物考古成果,得出了全新的看法。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墓中巨大财富或来自昌邑国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万余件(套)珍贵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门类丰富。那么,如此巨大的财富从何而来?辛德...

    187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赖少其和他那一代画家[图文]
    赖少其和他那一代画家[图文]

    赖少其《汤口》68×69孔祥东(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文/ 孔祥东最近读简繁的传记《沧海之后》,其中写道,在洛杉矶飞上海的东航飞机上,看到航空杂志“赖少其八十以后作品”特刊,所受震撼,超过梵高。继而写赖少其生前贵为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长期兼任文联主席,想有一个大一点的画室竟不能如愿。1986...

    8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潘天寿指墨画艺术及市场[图文]
    潘天寿指墨画艺术及市场[图文]

    潘天寿 松鹰(局部) 指墨 中国美术馆藏 1948年潘天寿不仅是一位中国画用笔大师,还在指墨画上有着非常高深的造诣,他的指墨画成就在清代高其佩之后,一人而已。潘天寿的指墨画在潘天寿的艺术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潘天寿不能不了解他的指墨画。“指头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相传唐代画家张璪作松石,“惟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历代名画记》)这是关于指画最早的记载。明代“指头画”开始重新萌发...

    5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图文]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图文]

    当代中国思想家李泽厚于当地时间11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去世,享年91岁。本文选摘自《美的历程》,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而又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

    34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艺术品估值遵循什么逻辑[图文]
    艺术品估值遵循什么逻辑[图文]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上个月,达·芬奇作品《救世主(SalvatorMundi)》以4.503亿美元总价格成交。4位买家通过电话,一位场内买家在佳士得拍卖行洛克菲诺中心总部竞拍这幅“男版蒙娜丽莎”。当价格竞拍到1.6亿美元时,算上12.5%的佣金,总价已超过了2015年毕加索《阿尔及尔女人》,这是当时公开拍卖价格最高的艺术品。当价格拍到2.67亿美元时,这幅基督肖像总价超过了对冲基金经理肯·格里芬...

    5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