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图文]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小明 点击 :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我写了一件书法作品,内容是王国维论治学三境界。借此机会谈谈做学问的三重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他所讲的治学三境界,是从古人词里摘出三段:第一段出自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段引用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段引用辛弃疾词《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按照王国维的说法,第二种境界引用的是欧阳修的词,实际上出自柳永。以我理解,像王国维这样的大学问家前人诗文烂熟于胸,是不需要查书的,就凭记忆引用一般都比较准确,但是有时难免也会有小失。这种情况比如鲁迅的杂文里也出现过,无伤大雅。

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有一些朋友是读过的,有的没有读过。没有读过的要学习,读过的也要再学习,而且要不断地加深理解。我最近再一次重读,也觉得有新鲜感受。

先讲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天晚上,西风吹来,绿树凋零了。这个“凋”字用得非常好,诗词里的动词十分重要,一般人可能用“残”,或者用“催”,亦或用“摧”、摧残,也可以用吹风的“吹”。但是都没有这个“凋”字准确独到,大概到秋冬交替的时候,树叶就凋零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自一个人登上高楼,秋高气爽,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这几句话,原是写景、写人,借用来说明做学问的第一个境界。大家注意“独上高楼”这几个字,为什么要一个人上、为什么要独,我觉得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居高望远,排除干扰、不与世俗同流,自有独立的立场和见解。正因为这样,我觉得第二层意思就是讲耐得住寂寞。“望尽天涯路”,因为站得高所以看得远,王国维在这里强调的是做学问要高瞻远瞩,要有远大的志向、远大的目标,如果不是独上、如果站得不高也就望不到天涯路,注定只能成为凡庸的人物、做平庸的学问。

以上说第一重境界。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再讲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古人的衣服多为宽袍大袖,束一条带。“渐宽”,为什么会渐宽?人瘦了。如汉代的《古诗十九首》第一首中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越走离家越远,人瘦了,衣带就宽缓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理想中的人、为了他心爱的人,憔悴了。引申到做学问上面,就是说要刻苦追求,日夜不停地追求。做学问必须要经过这重境界,没有这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空了。

“望尽天涯路”,望得再远也没有用。“独上高楼”,上到那儿干什么?还要刻苦,还要全力以赴地追求。古人所谓“十年寒窗”的苦功,世界上再大的天才也不能不经历这个阶段。

最后讲第三重境界。辛弃疾词,题“元夕”,极力写元宵节热闹景象。“众里寻他千百度”,在人群里找“她”,寻找心爱的人;千百度,就是无数次地找,人太多了难找。但还是要千百次地苦苦追求。忽然一回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爱的人,原来就在灯火若明若暗的那个地方,若明若暗,有朦胧的感觉。或者,可以认为已经找到了,就是“她”了,但是还要进一步去追求,直到零距离的接近。“蓦然”、“阑珊”用语都好,有时间、空间,给人以联想余地。

这三重境界,是相对独立的,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三重境界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交替进行。比如大家这一次学习,也可以说就是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大家全力以赴在学习,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然而第二重境界不会从这次学习才开始。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第一重境界起点或迟或早,或高或低,在志向高远的人身上总会有所体现。至于第三重境界,可说是人生的大完美,但有时面对一个难题,一件难事,经过刻苦努力而蓦然有所获,也可以纳入第三境界吧!不过我们要记住,王国维说的毕竟指“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孟子》上面有一则故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是不是后一个人不及前一个聪明?

显然不是。所以孟子说,下棋虽是小技,“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悔,为什么不悔?因为他有追求、有目标,他要独上高楼,绝不半途而废,不会有始无终、浅尝辄止,宁可为之憔悴,哪怕人都变瘦了、衣服变宽了,也还要坚持。经过不断地追求,终于到达理想境界。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然而,这种境界也没有结束,还在继续着。三重境界,原意都同情爱有关。王国维取来比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之路。王国维在引用之余作幽默语:“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治学三境界先介绍到这里。再跟大家探讨一下我的书法作品,这是一件草书,写王国维的“三境界”。创作中有些想法借此交流,互相有益。过去我常讲,一幅字写完要反复地看,但是放在桌上看、放在地上看,再挂起来看,感觉是不一样的。看作品一定要保持距离,随字的幅面与字体大小有区别。我有一个朋友,习惯把写好的作品放在地上看,随便往地上摆也不大讲横竖规矩,他说,既然能在墙上挂为什么不能往地上放。实际上那样效果并不好。把作品放在地上,而且是乱放,不会有好的效果。考虑问题逆反心理于创造性思维有益,但有些规律是共性,是需要遵守的。比如黄金比率,即0.618,把长为1的直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全部的比等于其余一部分对于全部的比,大体为2:3,3:5,5:8,8:13……一本书、电视电影的屏幕,大致上比例就是黄金律,适合人的视觉习惯。这些都是从古希腊以来研究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否定。但是有一些比例可以变化,不是都不能变,在合理的情况下是可以变的。比如人体是对称的,所以衣服也是对称的,有非对称的衣服,也有美感。但不管怎么说,衣服的对称美,仍旧是永恒的。我建议大家写好一张字,倘是比较大的,最好挂在墙上看,面对着它,还要注意远近距离,最好是既能看得全面又不至于太远,以保证视觉的总体效果。并且要细看,看每一个字是不是经得起推敲,既要有视觉的冲击力,又要耐看。现在有很多作品,都是为展览而作,尺幅大、吸引眼球,“致广大”却较少顾及“尽精微”。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我把我写这张字的过程简单说一下。首先说一下它的形制,现在有些人的创作习惯,一般不是写4尺整张就是4尺对开。展览会不欢迎横式。这都属于作品的“外部形式”,然而成了习惯,也会有损于审美的多样性。我这幅字是随便裁了一块皮纸写的。开头“昨夜”两个字,墨涨得比较厉害,“昨”字的“日”字旁,墨涨开,“昨夜”写得比较大,继续写下去就要有变化。过去王铎、傅山写字常出现涨墨,有的可能用材料(绫、绢)有关。如果用墨太多,墨涨得太厉害,也可以弃置。但“昨夜”两个字写完以后,感觉还可以继续写。用墨的对比,我平时不够大胆,也许是缺点。第二行笔画比较细了,因为右边的“昨夜”写得比较大,粗重,如果还写得比较粗甚至字还那么大,那就缺少变化了。这里面就有一个行气的问题,所谓的行气就是要照顾行与行之间的关系,要有对比,在对比中形成变化统一。“独上高楼望尽”,这几个字连着写。“消得”两个字写得比较重,笔画比较粗,是为了与“昨夜”形成呼应。“独上高”几个字稍微长一点,与右边“昨夜”两字拉开距离。“独上高楼望”几个字一气下来,偏右,所以“尽”字就重心往左偏一点,显得行气更好一些。第三行“天涯路”、“衣带渐”几个字想尽量与右边有对比,“渐”由三部分组成,三点水、车和斤,“斤”与三点水和“车”拉开,向右边一行靠,三点水和“车”向左边一行靠,整个字写的拉得比较开。我记得陆维钊先生写字,比如说昨天的“昨”,左边的“日”和右边的“乍”,中间空隙很大,“日”字往左边一行靠,“乍”字往右边一行靠,我觉得这是他的特点,受他的启发也借鉴了这一点。偶尔这么写是可以的,但不能都这样,都这样又会形成习气,做作,“伊”字写得比较正,比较宽绰,在总体上形成了虚实的对比,这也是一个变化。再下面“消得人憔悴”,“得人”写得比较重,和第一行的“昨夜”形成呼应。前面“昨夜”比较重,后面没有呼应会欠完美,但在什么地方形成这种呼应,事先并没有任何的考虑,不过创作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感觉,就到这里形成了。“众里寻他千百度,”“那”字比较重一点,又是呼应,“人却在灯火”笔画突然变细了,字形偏小,“阑珊”的“珊”字和前面第四行的“伊”字一样相对来说比较正。一件书法作品,真草隶篆可以杂糅,但要做到整体的合理、和谐。我临过几遍从篆书转变到汉隶这个阶段的作品,比如《阳泉使者舍熏炉铭》。书体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新意。魏晋时代书法介于隶、楷转化期间,别具一格。有些魏碑笔锋被刀锋淹没,降低趣味,要多看那个时期的书写体,看佳品。说融合,也不大可能在每一件作品中把各种书体融进去,但是随时要有一点加减,丰富内涵。另外,我觉得不一定每一件作品的墨色变化都非常大,但也不能没有一点变化,有时候变化是即兴的,即境生变,平常在我们潜意识中储藏的一些感觉这个时候就用上了。这里说到底还是要有储藏,平时多学多看,不然新意从何而来?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这件作品里“蓦然回首”几个字,写的时候漏掉了。这种情况大家可能也遇见过,或者因为一点小事走神了,或者背诵不够熟练了,创作过程中可能漏掉或写错字。按照我的习惯,如果写得不大满意,撕掉拉倒,不觉得可惜,但这一幅字我感觉还可以,所以就又把漏掉的字给补上了。怎么补这几个字?这里面也挺有学问的,要做到尽管是补上去的,但要让人感觉是自然形成的,好像本来就应该是一件作品里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按照作品来看,补这几个字利用有限空间,当然不能写大,也不能过小,也不能写得很紧密,只能相对松一点。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蓦”字偏大,“然回首”小,间隔松,全看整体效果。另外,后面“王国维论为学三境界”几个字也比较小,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呼应的需要。一件作品,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品,补上的字不要认为是外加的,要把它当成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我的一点创作体会。当然,以上所说都是事后根据作品的分析,写的时候有没有这个意识呢?

要说没有这种意识,那怎么能写得出来呢?但如果脑子里斤斤计较于“安排”的话,作品也就不能自然形成了,就显得生硬、做作,这种意识应该在若有若无之间。古人名作、佳作,常有将字覆盖、涂抹、圈点的现象,无论怎样都不损害作品的完美。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最后,希望大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多融合、多发挥自己的想法。写完以后挂着看,好的地方保留下来,不好的地方加以改进。这里要掌握一个度,怎么样才是适度、才是恰到好处,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要培养比较高的审美境界,一件书法作品的好和坏,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离不开雅和俗,不能否认这一点。今天看到同学们的作品,水平不一,总体来说还要注意加强基本功。有些人的字你看了之后感觉将来有前途、有好的发展,虽然暂时写得不太好,但是会有发展的空间和潜能;而有些字尽管写得熟练,让人感觉要进一步提高比较难。无论处在哪一种状态,都要学习。前一种不学习不行,后一种如果能够很好地学习认真地改进当然也能提高。为学“三境界”,中间一个境界非常重要。没有这境界,前一个落空,后一个也达不到。我平时与人谈问题,有人一听立即表示懂得,有人却懂得慢,喜欢怀疑、提问,再独自去想。我个人比较推崇后一种,对许多事常常处在“不甚懂”的状态。像饮食保持有点饥饿,这个感觉比较好。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我家里挂一件八大山人书欧阳修《昼锦堂记》五尺整张的复印件,个人风格突出,“做”得比较明显。我有文章《溯源与循流》作了分析。我问过王朝闻先生,石鲁的画做不做?他说:“做”。我又问石鲁的字做不做?他说“更做”。其实,书画创作不做或完全靠做是不可以的。所谓的做,就是有意识地安排,但不能一心想着经营、安排,要把功夫都放在这上面,作品的格调不会很高。石鲁的画,在构思上着力,像《南泥湾途中》一类,还有晚期小品,都很有生活气息。苏东坡说得好,“无意于佳乃佳”,但也不可以完全无意,那样的话,“佳”也不会有。书画创作的过程,要达到既有意也无意的境界。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回过来再谈做学问的三重境界。做学问,起点要高,要看得远而且肯下苦功夫,要“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才能进入到理想的境地。

也有人会说,我的追求尽管不那么高,但也不差的,不也有了成绩吗?不想吃那么大苦头。然而王国维那段话是专门针对“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而言的。我们应该知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易经》),做学问还是要取法乎上,培养高的境界、高的思维能力。平常要多看经典的书法作品,提高眼界。严羽《沧浪诗话》:“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大意说,识见超过老师,只能做点像老师那样传道授业的事;识见与老师一般,便只能获老师之半。此话说到头了。

书法教学,我以为可以也应当是多元化的。培养人才的途径不应单一。佛学讲修道的途径,“顿悟”与“渐悟”都成正果。我们这个班的十六字方针“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其实并不是我们发明的,是从历代的书法大师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文艺都是如此。“宏扬原创”意味着从传统的精髓里面找到你所需要的那一部分。下面紧接着就是“尊重个性”,尊重自己的个性也尊重别人的个性,这样就多元化了。光尊重自己,唯我独尊,就没有多元。你好我好大家好,也无所谓真正的多元。任何科学都是这样的,自己的个性也并不都好,比如创作过程中的习气,好吗?

沈鹏: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 | 美术教学

“习气”恐怕很难融入共性。共性里有个性,个性里也有共性,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我们一同认真研究。学经典作品、优秀作品也不要局限少数几种。有人认为当前不少创作皈依“二王”,又仅得表皮,甚至陷入套路。这意见值得参考重视。

这里读两段马克思的话,很深刻:一段是:

“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从前的存在形式。”“任何领域”,各学科门类都包括在内了,书法也一样,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如张芝、钟繇、二王、苏黄米蔡等等,也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否定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东西;还有一段话是:“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以上两段话要合起来读。否定,不是简单地把以前的扔掉,消灭推倒重来,像“文革”期间“打倒一切”。辩证法的否定或叫做“扬弃”,在此同时,便有了继承基础上的创造。我觉得,这两段话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的方法论已经说得非常透彻了。

相关文章

  • 画布上的江南心境:读李正明油画《江南水乡系列》[图文]
    画布上的江南心境:读李正明油画《江南水乡系列》[图文]

    【艺术简介】李正明,陕西安康人,197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术学院)师从于张仃、吴冠中、阿老、袁运甫及陈汉民等老师。1982年至今在中国日报美术部任美术编辑工作,曾任中国日报美术部主任、高级编辑及报社美术总监。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从1988年起,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画展》,并在《中国油画精品大赛》、《全国好新闻美术作品评选》、《中国...

    109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19 无波无澜的铜器市场[图文]
    2019 无波无澜的铜器市场[图文]

    铜器市场未有明显起伏2019年铜器十大甩卖排行榜的成交总额为1.76亿人民币,市场明显不尽理想,成交总额退回至2012年的低点;不过2019年还不是近十年内成交总额的最低点。回顾过去十年的铜器市场,2017年是铜器前十大成交总额最高的一年,其次为2010年。因为自2017年后,至2019年仍未有破亿成交的铜器出现,市场沉静无波动起伏。此次上榜十大多为明、清铜炉,共有4件,其次为商晚期及其他年代...

    196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迎春老师开启求真、求美的书画之旅[图文]
    李迎春老师开启求真、求美的书画之旅[图文]

    迎春花开满园香,春风拂面意悠扬。李迎春,自幼喜欢书画,高中毕业前,受专业老师影响和指导,略懂一点书法、书画的技巧。后因下乡插队,应征入伍,到地方又几经工作调动,就中断了继续探索之路。退休后,闲暇之余,线上线下临习了多位古人、现代书画家的作品,由浅入深的习练,最后,由不敢创作到小作品的试作,逐渐的产生了浓厚兴趣。几年过后,对所学的东西不太满意,就萌发了集众家所长,自成一体的想法。所以,现在的一部分...

    37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代书法杰出艺术家:苑文光
    当代书法杰出艺术家:苑文光

    【艺术简历】苑文光,男,出生年月1948年2月,原籍:山东掖县,天津生人。1969年以前天津在学,1969年下乡内蒙古土右旗插队,1971年选调包头五七师范,大专学历。1974年调入包头市第九中学,中教高级,主教历史科,兼任书法教师。自学成才各体书法均有涉猎,主攻草书,在历次大赛中屡获金奖。现为中国书法史学会理事、中国艺术促进会顾问、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院、东方翰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联盟主...

    183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沉寂已久的钱币市场还能激起水花吗[图文]
    沉寂已久的钱币市场还能激起水花吗[图文]

    近期钱币市场行情仍不乐观,高铁币爆冷,成了面值货。不少藏友也依旧抱有疑惑:歇夏期真的结束了吗?高铁币和航天币不是同系列?航天币龙头地位有待商榷?19福缩量到底是真是假?四版币反弹在即?今天帮大家整理了几个普遍存疑的问题,另外,你觉得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钞会给沉寂已久的钱币市场带来水花吗?1、高铁币爆冷,歇夏期真的走了吗?近期钱币市场成交逐渐活跃起来:首先是福字币吹响上涨号角,15福一度涨...

    42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蒋仲夏:摄影注定和记忆有关[图文]
    蒋仲夏:摄影注定和记忆有关[图文]

    蒋仲夏:摄影注定和记忆有关童年时一次给小朋友们拍照的偶然经历是蒋仲夏与摄影的第一次接触,而对拥有一台照相机的期待和对自己儿时些许感受缺失的追忆,让蒋仲夏的作品中永远带着一种温情和饱含记忆的气息。个人简介蒋仲夏1982年生于甘肃天水,现居北京。展览2012年《遗失的欢乐》Modernistabar,北京2013年《背离》连州国际摄影节,连州蒋仲夏:摄影注定和记忆有关在与生活的相...

    90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孟云飞:读鲁石先生画集随感——风情意自足,横斜不可加[图文]
    孟云飞:读鲁石先生画集随感——风情意自足,横斜不可加[图文]

    鲁石先生是一位以花鸟画著称的画家,我有幸得到一本他的画集,认真品读学习之后,有以下几点感受:纯真。鲁石出生于山东农村,具有农民的朴实与勤劳、坚韧与豪迈,他参过军,还当过工人,后来又到专业美术院校学习绘画。丰富的生活阅历,不但是他重要的财富,也是他创作的源泉。罗丹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傅雷则认为,要做一个好的表演艺术家,也必须心灵纯洁,“不是纯洁到镜子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

    184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潘天寿的“牛”到底有多牛[图文]
    潘天寿的“牛”到底有多牛[图文]

    潘天寿(1897-1971年)潘天寿先生有多牛,无需多言。可潘天寿的“牛”到底有多牛?为什么潘天寿的“牛”比别人的“牛”更牛呢?潘天寿的画带“相”,尤其是其笔下的鹰,即便是那山花,也能看出潘天寿的倔强和韧劲儿。而他笔下的牛,十分另类,有人说潘天寿笔下的牛:年青力壮时是牛中的“猛人”,人人敬畏!年纪大了,哪怕安静地卧着,或在水塘里泡泡,眼中也会偶尔闪过一丝寒光、凶光,叫人想起他们年轻时曾经的凶...

    164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心灵取像[图文]
    心灵取像[图文]

    苦修本领主大江赏读王万恒的画,突然就产生一种亲近之感,河北沧州仿佛一下子近在咫尺。于是,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感觉很早以前就相知相识,这或许就是缘分:艺术可以将隔膜消弭,将距离化于无形……王万恒是个谦谦君子,他是师长,懂得为人的典范,三尺讲台,锻铸他沉稳练达的秉性。这些话,不算多余,艺术浇灌个性,也培养和丰富了一个人的个性。读画,对于我来说,就是读一个人,读他的气质、读...

    63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匠气俗气都是画家审美出了问题[图文]
    匠气俗气都是画家审美出了问题[图文]

    南亭晚秋广美教授陈少珊谈工笔创作:无论全国美展,还是业界话题,工笔均呈现一片繁荣,“工笔复兴”一说几近成业界共识,然而,这样的现象到底反映出当代工笔创作怎样的文化信息?而近年提倡的 “工匠精神”又将对工笔画创作有何影响?对此,深耕工笔创作多年的广州美院教授陈少珊接受收藏周刊采访时直言:“不可把工笔画种与 匠 字挂钩,有 匠人精神 绝不会匠气。”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画种并无雅...

    18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西蒙:一个法国艺术家的“中国心”[图文]
    西蒙:一个法国艺术家的“中国心”[图文]

    西蒙不仅是位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国画家,还拥有诗人、作家、旅行家等多重身份。西蒙十几次来到中国旅行与创作,他用自己用自独特的笔墨语言,记录和探寻着东方文明古国的神秘和魅力。2019年5月8日,西蒙“景观-四重奏(Paysages-Quatuors)”个人画展在巴黎举办,展出了艺术家在北京自2012-2016年4年间创作的系列作品。西蒙为读者在画册上即兴创作展台上展示的精美小简介及西蒙的旅行游记现场...

    58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笔由心动:朱法鹏的水墨艺术[图文]
    笔由心动:朱法鹏的水墨艺术[图文]

    朱法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厦门张雄书画院艺术顾问、国际现代水墨画联盟副会长等。被中国文联评为建国六十年中国画六十强画家,2010-2011年雅昌当代国画价格指数名家百强,2016胡润艺术榜排名46位,当代画坛之星八位艺术大家之一。作品分别在多家拍卖行拍卖,其中在中国顶级拍卖行保利/荣宝/瀚海春秋大拍中拍出。(文/顾振清)从唐王维提出“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起始,水墨艺术在中国...

    2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具象油画与中央美院面临的挑战[图文]
    具象油画与中央美院面临的挑战[图文]

    正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大展上展出的300余件油画以央美收藏的20世纪具象油画珍品为主体。范迪安谈中华艺术宫“历史的温度”大展与担任中央美院院长半年感受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正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大展上展出的300余件油画以央美收藏的20世纪具象油画珍品为主体。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提出:“在...

    95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党旗飘飘”迎国庆:黄道云国画艺术赏析[图文]
    “党旗飘飘”迎国庆:黄道云国画艺术赏析[图文]

    【艺术简介】黄道云,福建省福清人,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福建分院高研班导师助理、福建福清校区负责人。福清市侨乡画院院长,福清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2014年国画作品《太行初雪》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15年国画作品《势不可挡》入选“水墨彭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

    109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薛贻康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薛贻康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民主,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一份份文件,从酝酿到出台,一遍遍征集意见,一遍遍修改,再到审议表决,处处体现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的窗口期,人民美术网联...

    133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