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社交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图文]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雅康 点击 :

社交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 | 美术理论

阅读海洋(系列:阅读海洋),2009年

因此当你用文字创作,尝试描述一个场景,塑造一种氛围——比如描述一扇门的方位,窗口进来的光线,或者房间里的东西——便会有种奇特而孤独的感觉。即使描写简单的事物,构思“满月之光皎洁明亮”这种句子也挺奇怪的,好像是从老文章中摘引出来,放在以前才不得不这样写,以前你没法把满月拍成新鲜出炉的照片和视频,然后满世界发送。

就连体验也似乎已属于一个旧时代了。如果你写“他俩坐着阅读,几个小时没说话也没动”,读者难免会奇怪,觉得这种无聊事一定是发生在过去,这两人是中老年人,这场景是发生在电视、网络、智能手机和iPad出现之前,那时候人们还不会手中有活就时不时站起来干别的,而这两个沉默不动的书呆子也一定已过世很久,早已为人忘怀,如果他们确实曾经存在。

瓦尔特·本雅明在他1936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引用了保罗·瓦勒里的话:“在过去二十年中,事件、空间和时间都不复是亘古以来的样子。我们必须期待重大的革新来改变艺术的整体技术,这将影响艺术创新本身,或许还会为我们的艺术概念带来惊人的变革。”

在这篇文章中,本雅明写道:“在1900年代,技术复制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准,不仅能复制所有可被传播的艺术作品,使其公众影响发生深远变化,并且还能在艺术创作中赢得一席之地。”

社交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 | 美术理论

太平洋(系列:从太平洋到公海),2009年

这意味着在创作单幅艺术作品并将其传播于世的过程中,纯粹孤独的理念已经到了尽头,或至少开始受到质疑和轻忽。同时,在作品孤一的状态下,从其独特的存在中汲取力量的绘画理念,也迎来了末日。

以及,评论者观赏画作时犹如处身于圣光环绕的灵性氛围的理念,也彻底失去了自信。

这种如饥似渴,仿佛一别难再见的观赏体验,如今大多已感受不到,但有时还特别需要。有些人仍然需要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正在观赏的艺术品,是一颗光辉的心灵凭借其特殊才能,在灵感迸发的一刻创作出来的,但在其诞生,而后被拍摄、传阅、售买的过程中,艺术价值被极大破坏了。即便其他人认为这种感觉并不靠谱,几乎可说是荒谬。

有时我想到一个句子,一个有其自身节奏的句子,我就把它写下来。大多时候我不知道这个句子从何而来,为何会以这种形态出现。我只知道我唯有在孤独的环境中才能写作。我需要时间和沉默。我会继续添加其他句子,修修改改,这时我意识到我正在与自己内心的某些部分亲密接触,而这些我通常是不愿触动的。但我也会运用知识、反讽、经历、选择和意志,并没有心神恍惚。

我的作品可以一再被印刷,但它来自于一个谁都无法了解的神秘所在。正因为此,这些作品——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戏剧、诗歌——维持了自身的神秘、自主与纯粹性。它被创作之时,我是唯一在场的人。从作品的创作之始,到半成品,到成品,它一定带有当时留下的种种痕迹、线索和关联。最终完成的作品光彩鲜丽,但这源自它最初的孤独时光,源自它最初对杂音的拒绝。

社交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 | 美术理论

No.8(系列:珠子),2015

有些画家擅长在创作过程中将静止感与最少的含义结合起来,强调的是这样一种观点:这些油画、素描或水粉是在沉默中被逐步创作出来的,因此也最适合在沉默中被逐步思考。

有些画家——比如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威廉·斯科特(William Scott)和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的作品有种奇特的孤独感与罕见的光感。他们似乎都不介意反复描绘同一种意象,或者反复使用同一组线条、色彩和形状。他们的作画犹如每日常态:日出日落,天亮天黑。当然也有变化,比如季节和云的变化,但这种可爱的单调感总是存在。

也有些当代画家,他们重复作画并非为了追求完美,而是因为他们所思所见的方式是如此纯粹。观赏他们作品所散发的静止、空白与沉默,犹如倾听一支有力的极简乐曲。有趣的是有些画家,如美国的维哈·塞尔敏(Vija Celmins)画海与天空,如爱尔兰的玛丽安·西蒙德-古丁(Maria Simonds-Gooding)画海与海岸的光线,在他们大多数作品中色彩几乎都是不必要的。在苏格兰画家卡勒姆·因内斯(Callum Innes)的作品中,色彩与线条经过精心遴选,极为纯净,仿佛创作这些线条,使用这些色彩,是一项精准的天职。

在石至莹的作品中,也有极度的纯粹感与静止感。能够感觉到,参与其中的艺术家的眼睛不仅在观看层面上深度参与,同时也巧妙委婉,竭尽所能地进行着提炼、分解和重造。她作品中的线条和光感来之不易。她很注重元素与精神,注重平静、缓慢创作一幅作品的孤独心境,而这一过程显示了独立感、距离感和审慎感。

她的海的作品,节制、明晰,既充满力量,又蕴含某种易变和临界的状态。她悉心表达出的正是海的“海性”,不亚于她为描绘或创作海水的精确图像所投入的精力。

当手在创作这些图像时,一定是在目光的监管下重复、停顿、再重复,于是结伴出现的事物吸引了至莹的兴趣,如珠子、石头、波浪、重复的石刻造像、晶体的形状,这并不意味着她对样式感兴趣。她喜欢的是事物的单一性,正如她热衷于每一笔的单一性,每一线条和点迹的单一性,每一层次的单一性。她笔下的一切,都有其独立性,需要十分用心。

社交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 | 美术理论

No.9(系列:珠子),2015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开放与断连、碎屑和永恒的运动,同时画面空间又十分坚实、确定、稳固。柔和的光感与坚硬有形的石头,水的流动感与波浪翻腾的力量,同样吸引着她。还有她画面中的物质和她创造的画布及颜料间的不同与联系,这些都在冲突中形成张力。

她的作品对摄影人和小说家都很有启迪,比如说,对如何讲述一个故事,呈现一个人物,在电影中制造一种氛围,这些方面都能有所启发。电影和摄影都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气象。但在安静创作之时,你用句子勾织一个场景,或者试图展现某些或明或暗的表面肌理时,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你的所思,你的所见,然后让他人看见,仿佛这些景象之前无人见过,未曾被艺术史的浪潮所淘洗,极为纯粹,在静止中微微颤动,敞开在光的游戏和运动中,同时又坚实地敞开在观者流动的目光中。

相关文章

  •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本土性[图文]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本土性[图文]

    明末清初,欧洲艺术传入中国,水彩画种所使用的媒材和表现力与中国水墨艺术的表现手法相近,故水彩画成为中国艺术家极易接受的外来艺术画种。清末,我国引进并接受西方教育模式,水彩画课程出现教科书,水彩画种在我国逐步奠定基础。在民国时期,徐咏青以风景水彩画和郑曼陀的水彩仕女画相合作,创作出许多备受欢迎的擦笔水彩画——月份牌。特别是20世纪初,水彩画会成立,兴办展览、促交流,在不断地继承、演变、变革中,水彩...

    5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余新志[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余新志[图文]

    【艺术简历】余新志,学者、杰出书画大家余新志先生,1941年生于四川乐山,定居北京。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香港文联副主席,北京新志石竹斋书画院院长,中国沫若书画院终身院长,徐悲鸿画院艺术顾问,国际书画家协会常务主席,中国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艺术总监,西南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等百余职。1989年就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声震画坛,享誉海内外。2007年应邀参加外蒙古...

    80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著名画家王成书作品欣赏[图文]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著名画家王成书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王成书,名典,号齐人,以字行,曾署承书、王陵等。斋号“寒香阁”,岁过花甲之后斋号常署“千鹤居”。多年负责国画院领导工作,成就斐然。其艺术成就载于《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美术选集》《中国现代书画名家》《中国当代书画家翰墨精品集》《共和国精英档案》《中华名人大典》《人民艺术家》《当代绘画艺术》《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数十部大型艺术辞典及工具书。应邀赴京...

    36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寅虎纳财 鸿虎齐天——著名画家谢荣仁[图文]
    寅虎纳财 鸿虎齐天——著名画家谢荣仁[图文]

    艺术简介谢荣仁,艺名谢雍,号碧海楼主、绿叶草堂、可悦诗风楼,1958年生于厦门。厦门书画院专职书画家(退休)、中国民盟会员、中国民进会员、厦门民盟美术院副院长、厦门市思明区政协委员、中国书协会员、福建省书协理事、厦门市书协副主席(现顾问)、福建省美协会员、厦门市美协理事、厦门市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参加全国大型书展、画展并有作品获奖。其中重要作品入选1992年中国书协举办的...

    123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邱汉桥:执着追求和鲜明艺术风貌的统一[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邱汉桥:执着追求和鲜明艺术风貌的统一[图文]

    邱汉桥,1958出生于湖北,思想家,中国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大家。中国绘画“北势南气”大格局理论与美术哲学思想“忘我忘象”理论的创立者。当代中国绘画“十八字”:“悟老庄、追汉唐、学五代、习宋元、观明清、显当代”,新理论纲要的倡导者。中国绘画技法第三十六皴法,既:“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的创造者。邱汉桥25岁时,作品《秋泉》获辽宁五市联展佳作奖,26岁作品《霜月花》《三月扣林山》《乡梦》等入选文化部亚...

    48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石品人物画艺术[图文]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石品人物画艺术[图文]

    石品·艺术简介河南省温县人,文学学士,研究生学历,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物画高研班结业。现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兼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教育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会长,荆浩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南京新文人书画院副院长,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郑州铁路警官学院兼职...

    164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我们逛博物馆的速度是否太快了[图文]
    我们逛博物馆的速度是否太快了[图文]

    讷言敏行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欧洲人是单独一人前往参观,并带着书本坐在角落,看会儿展品又继续沉迷翻书,极少拍照;而中国游客,多数是团体前往,在导游的带领下急匆匆地来到几个著名展品前,拿出相机或者自拍杆一轮拍摄,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因为是自由行,记者跟一位坐在角落看书的老先生闲聊了一会儿,他正在翻阅一本厚厚的欧洲历史。老先生是德国人,但他对整个卢浮宫的展品如数家珍。原来...

    79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的善与恶[图文]
    艺术的善与恶[图文]

    我们身处一个以视觉文化而不是以印刷文化为主导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艺术的创造正在被视觉的、影像的逻辑所改变、所左右。在这种与以往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除了那些能够被法律、法令所约束、所控制的空间,还存在着一个法律与行政命令效力之外的伦理道德领域。在这个领域内我们看到了璀璨的繁星,也看到了无底的黑洞……我们深知,它的指向始终是人心、自我。自律与自省是伦理世界最重要的精神律令。罗曼·罗兰说:“善与恶是...

    116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高宏亮[图文]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高宏亮[图文]

    高宏亮,字号高鸣,笔名悟法,一九四八年生于金陵,现居南京市,出身书香门第,现任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理事,北京华夏夕阳红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东方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院新疆分院会员,新疆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七十年代初本人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祖国大西北新疆,先后在鄯善,吐鲁番,乌鲁木齐,奎屯,克拉玛依,博乐,阿尔泰,等地区搞建设,为新疆建设做出毕...

    14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建筑有性别差异么?[图文]
    建筑有性别差异么?[图文]

    Building Without Bias的计算界面德国建筑师Hannah Rozenberg最近发明了一款建筑性别计算系统——Building Without Bias(后文简称“BWB”),旨在支持中性建筑的设计与创造。计算系统中的单位是“GU”,当GU值越大雌性荷尔蒙越高;GU值越小雄性荷尔蒙越高,而GU值为0时就是“最理想”的无性建筑。设计师们只要将建筑的各个结构名称输入该系统,便可算...

    120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马奈与他的“家庭影集”[图文]
    马奈与他的“家庭影集”[图文]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正在举办的展览“马奈:生活肖像”仿佛是一本家庭影集:家人和朋友,哲学家和浪荡子,时髦的沙龙常客以及鲜活的都市生活……观众也得以借由艺术家的双眼,成为了现代性大都市剧场的漫游者和旁观者。②《埃米尔·左拉肖像》是马奈1868年的作品,作家左拉是马奈的坚定支持者。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于1月26日至4月14日举办的展览&ldq...

    8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南昌大学[图文]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南昌大学[图文]

    文/孟云飞一、校史沿革南昌大学位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南昌,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红色革命的优秀传统,中科院潘际銮院士盛赞“南昌大学是全国最美的大学”,是江西省综合实力第一的高等学府。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是学校的起源。1949年5月南昌解放,国立中正大学改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江西工业...

    86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木痴”董光才的“游艺”情[图文]
    “木痴”董光才的“游艺”情[图文]

    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会员、“仙源体育文化”董事长、乐清藏家董光才正在筹备中的木雕展览馆,位于乐清市白石镇上陈村,临近雁荡山风景区与白石水库,在游客必经的绝佳旅游休闲地段上。记者到访时,布展尚未完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木雕,或大或小,或立于案上,或陈于柜中,占满整个空间。细细端详,工艺有东阳木雕、乐清木雕、福建木雕、潮州木雕等不一而足,多为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用料有金丝楠木、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等珍...

    85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浅聊水粉画中的中国风[图文]
    浅聊水粉画中的中国风[图文]

    作为一种绘画手段,水粉画法历史悠久。这从中外古代石窟、寺院的壁画中可以得到大量佐证。作为一个画种,水粉画则是近代艺术的产物。目前可知,欧洲大陆最早运用水粉作画的是15至16世纪的德国画家丢勒。但直到18世纪,水粉画才在英国逐渐发展完善。不过,在西方,“水粉”往往被当做“水彩”综合表现手段之一,不太被看做独立的画种,因而也不太受到重视。反倒是传入中国之后,水粉画获得了蓬勃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水粉...

    87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喻红:画笔触碰忧郁困境[图文]
    喻红:画笔触碰忧郁困境[图文]

    长达18米的《云端》中,喻红将宏大的基础现实借助写实的人生场景及虚幻的天际云朵交织呈现。所有作品图由长征空间提供用写实的笔法触碰人的心灵深处,艺术家喻红的新作试图构筑一部当代精神启示录。日前,喻红新个展“忧云”在798长征空间展出。两年前开始创作这一新系列,喻红用6个个案及一篇鸿篇巨制《云端》关注了忧郁群体的精神及现实困境。喻红称自己还是希望通过绘画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状态...

    8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