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汉桥,1958出生于湖北,思想家,中国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大家。中国绘画“北势南气”大格局理论与美术哲学思想“忘我忘象”理论的创立者。当代中国绘画“十八字”:“悟老庄、追汉唐、学五代、习宋元、观明清、显当代”,新理论纲要的倡导者。中国绘画技法第三十六皴法,既:“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的创造者。
邱汉桥25岁时,作品《秋泉》获辽宁五市联展佳作奖,26岁作品《霜月花》《三月扣林山》《乡梦》等入选文化部亚洲多国巡展和全军美展。30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同年作品《薇风》《和风四时》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32岁作品《外面的世界》获法国尼斯国际双年大展最佳作品奖,33岁作品《三月寻故里》获中日首届《四季美展》铜奖。36岁作品《世纪魂》获全国第八届艺术大展大奖。40岁作品《丰碑》获香港全球华人艺术大展特别金奖。43岁作品《雨后斜阳》荣获国际大展和平金奖,联合国秘书长安楠签发奖牌及证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警总部专职画家,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成员。
作品创作年代
1、甲戌年《世纪魂》八届获大奖品,,2、壬午年《难忘》全国获奖作品,3、壬午年《春到金湖湾》,4、2001年《云拂顶山》。5、丙戌年《鄉情》,6、庚寅年《晨》,
《军旅情、田园梦、世纪魂》文章l999年发表在《橄榄绿杂志》上之后在全国许多主流网上发表。
神山圣水篇-2001-10-1-2祥云拂山顶,君在画中游-邱汉桥180 68
邱汉桥:执着追求和鲜明艺术风貌的统一
李人毅
一、《世纪魂》引起了画坛的关注
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中,一幅名为《世纪魂》的国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幅画的构图和画法看似很简单:在绵延起伏的群峰前,主体山脉肃然耸立着,山势的造型及山岭的植被用似音符的点、线组成黑白灰三色调子来表现。画家采用了单纯的笔墨、童真的心态在追寻一种梦境,品读起来令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世纪魂》用它的沉默面对着投来的各种目光。蓦然间,画面上,那墨点点活泛了、鲜醒了,似光斑若星辰闪烁地跃动起来了,进而腾越着、飞溅着、碰撞着、裂变着、澎湃着一种无法遏制的力量;那道道线条也扩展了张力,仿佛在挟持着浩浩的天风荡荡的地魄,涌动着永不停歇的追求。这种力量和追求横贯着人类、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吟咏的是一首世纪之歌。
此画在这次画展上荣获了优秀作品奖。由于当年没有评金银铜牌奖,优秀作品奖就被视为大奖了。
在中国美术界的《美术》等十余种报刊上,《世纪魂》上的群山,迎着读者的目光肃然而立,《美术报》把它置于头题位置上发表,视为画展的经典之作。
这位作者就是武警总部创作室的专职画家邱汉桥。而《世纪魂》仅是他当年的习作之一。
晨-邱汉桥
1976年,邱汉桥入伍了。因为自幼酷爱绘画,他入伍不到一年就被抽调到师部参加师史馆的筹建工作,一干就是两年。在这些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军人身边,在鲜活的军史资料和诸多实物中,他触摸到了军魂的心音。
师史馆需要用历史图卷来再现战斗历程,他决心要当一名军史图圈画家。为此,他开始临摹革命历史画中的人物,画了一本又一本速写,开始了画家旅程的第一步。
又一个冬天过去了,邱汉桥被调到39军政治部的电影放映组,任放映员、广播员和美术员。电影组的工作多而杂乱,可每件细小的事儿都连着指挥机关的中枢神经。写标语、挂会标,为保障那繁多的会议;画幻灯、放电影,24小时作息的号音,还有采编和播出军营里的新闻稿件。尤其设计每月一期的10米长的宣传栏,都要他去画去写。邱汉桥乐此不疲地忙碌着。
乡情
这期间,放映员中要经过考试提拔一批干部,这对出身农家的邱汉桥来说,无疑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当大家都在积极地复习功课时,他一个人顶起了全电影组的工作。当抽调部分人员集中学习时,他又把提干的机会留给了别人。邱汉桥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那献身国防,长期留队的打算丝毫没有动摇。他开始了军史连环画的创作,并被作为美术骨干而转为志愿兵。反映抗美援朝战斗的连环画《地下堡垒》脱稿后,他很高兴:终于能用画笔歌颂自己英雄的部队了。然而,他觉得画人物画受局限,一种不满足的心态,一直在左右着他。
邱汉桥探亲回到了家乡。故园的日出、晚霞、明月、繁星都显得格外的亲切。当他徜徉在山水田园里与天籁共鸣时,童年的往事如梦如幻重现在面前。他想起了第一次离家时的誓言: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回报故土的厚爱。而今,已近而立之年了,拿什么回报乡情呢?他心事重重。
蓦然间,一个念头产生了:用画笔来倾吐乡恋。
当邱汉桥回到部队再操起画笔时,涌动着的乡思使他的心境不再平静了,开始了新的跋涉。他先到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深造,后又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就读,画艺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春到金湖湾-邱汉桥
经过系统地学习后,重新审视了中国美术现状及中国画的发展趋势,同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他把目光停留在中国绘画史的一条主线上。唐、宋、元、明、清主要绘画大师,用心血铸就的传世名著中,那山山水水都使他怦然心动。他要借鉴传统文化语言,一解乡愁。
至此,邱汉桥开始专攻山水画的创作。中国山水画的领域里,又多了一个孜孜以求的探索者。在中央美院就读期间,他的探索有了新的突破,一批新作问世了。一种强化了的点与线的画法诞生了,这含古纳今,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感染着他的老师和同行们。(上文原稿题为《军旅情、田园梦、世纪魂》发表在《橄榄绿》杂志l999年,又见于多种艺术媒体)
二、形成“六个统一”的个性特征
1989年夏,《邱汉桥水墨世界》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三月寻故里》、《二月里的歌》、《秋月无声》、《牧歌图》等一幅幅田园诗般的作品与首都各界见面了,立即轰动京华。画面古朴纯真,清心怡静,似春风化雨,润人心脾。那田园中的牧童,暮色中的小鸟,池塘边的芦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观者流连忘返。古老的北京敞开心扉,微笑着接纳了这位年轻的美术家。接着,他的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1991年,邱汉桥被破例提拔为干部,这年,是他当兵的15个年头,接着又走进了部队的专业美术创作队伍。
难忘180*200
邱汉桥执着的追求,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国际性美术大展,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中国、日本、韩国等美术馆、博物馆及有关艺术中心收藏。还走出国门,到东南亚举办个人画展。
再后来,他的巨幅山水画不仅挂进了人民大会堂,还在此召开了邱汉桥作品研讨会。他的艺术人生,成为一个丹青传奇。
邱汉桥的画耐读。他善于经营笔墨,浓淡干湿、皴擦点染,被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究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视觉震撼,靠笔墨本身制约、合成,生发营造出新的画境。
世纪魂180*200
他善于以点线面为艺术语言,看似随意,实际上对一笔一划的笔意、一点一面的色彩,都进行着苦心经营。
画家更善于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进行主题性创作,擅长绘制鸿篇巨制般的大型山水画;同时,他又以家园的风光为母体,画了许多小幅画作,使他的受众面大大拓宽。
他的艺术实践,形成了性鲜明的学术个性,可归纳为六个统一:
1、良好的军人素质和自由飞翔的创作灵感的统一。
2、对审美理想的崇高追求和严格遵守艺术规律的统一。
3、看似信笔随意而为的率性和一丝不苟精心制作的统一。
4、鸿篇巨制的主题性创作和低吟浅唱小品的统一。
5、传统技法的继承和现代元素创新的统一。
6、务实求真埋头作画和睿智展现自我的统一。
对于他作品的文化含量和禅意的阐发的研究,当是又一个话题。总之,他是位誓争一流的画家,他始终有一种不甘心、不服气、不泄气,以及不辜负时代的心境,构成了他的生命状态和艺术面貌,这应该是执着的追求和鲜明艺术风貌的统一。(2013年5月作者在保利博物馆“邱汉桥绘画四十年艺术展”研讨会上的发言,发表于当年的《橄榄绿》等多种艺术媒体)
李人毅近照
李人毅艺术简历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北镇。堂号为:海北草堂、阁上塬、岫安居等。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入伍,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1989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职画家、作家。2002年起任《美术》杂志主编助理、编委,现任《人民美术网》总编。
多年来坚持美术理论研究,参与和报道了许多全国重大美术理论研讨活动,尤其关注发展中画家和当代画坛大势,著述颇丰。
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作有《平型关大捷》、《国难来袭——九一八延续的记忆》、《打回老家去——原东北军111师纪实》《勿忘九一八画传》(与李东红合作)《中国当代画家研究•花鸟卷》《写意牡丹技法全解》《小榄风情》等,其中《一个男人的远村》获97’东北文学奖。
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新四军人物画展”、2009年在长沙举办“开国大典人物画展”、2011年在深圳举办“李人毅辛亥人物画展”,中国画《邓子恢》、《谭震林》、《吴竭诚》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中国画家研究》这套丛书,既是研究画家的理论文集,又是图文并茂的画集,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综合卷、纪实卷等。在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既有对画家群体的考察,还有对当前画坛走势的关注,以及对全国性各类美术活动的报道等。丛书以中国画入题,涵括了油画、版画、雕塑、水粉画、水彩画,以及工艺美术和书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
《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是本套丛书的第二卷。
由于本书形式别开生面,呈现理论研究和作品欣赏相统一的阅读模式,自《中国画家研究·花鸟卷》先行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欢迎。这套丛书将陆续出版。
本书的作者,是集作家与画家于一身的文化学者李人毅。他除了进行文学、美术的创作外,多年来致力于美术理论研讨和画家研究工作。新世纪之初,曾受聘于《美术》杂志,在此工作多年,策划、报道了许多全国性的大型美术理论研讨会,发表了许多学术观点鲜明的论文。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当代画家进行专题研讨,尤其关注中靑年画家的成长,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国内各种媒体上广为刊发与转载。
本册为山水卷,收录了三十余篇评论文章,画家排列以年庚为序。本书有对黄宾虹的专题研究论文,有对老画家孙恩同、于志学、谢欣、周韶华、梁世雄的学术解析,还有对牟成、姚伯齐、张松、朱道平、王慧智、吕德品、张辉、王福增的技法的探究和梳理,更有对刘思东、周鼎、孔凡智、杨阳、李传新等画家作品的赏评。文中不见某些冗长的赘语和套话,行文清晰明了,评价客观中肯,富有哲思境意。而对邱汉桥、许自敬、丁杰、张英才、陈玉莲、王有民、胡刚、匡伟光、陈迎平、黄仕强等人生状态和艺术成长关系的研讨,更充满了一个美术理论家对发展中画家的人文关怀。其中,也有对象王中才那样由作家转身到画家的个案研究,体现了作者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在文中,作者还注重对画家技法的研究,从笔墨规律上归纳整理出画家实践成果,并上升到学术层面来认识,无论对画家和书画爱好者都有着启迪性意义。
《中国画家研究》的文章清新隽永,具有散文风格,使原本刻板说教的评论文章,成为了娓娓道来的,喻情传道的丹青美文。加之与艺术家风格多样的作品相得益彰的编辑整合,使读者在了解画家经历,欣赏画家作品,研讨画作技艺的同时,进行美育熏陶,不失为一套别开生面的美术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