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角振通,1956年生,黑龙江海伦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北部战区陆军政治部文艺创作部画家,中国鲁艺画院院长。
1995年《战地黄花》入选“首届‘环渤海杯’全国美展”;
1996年《长白血魂》入选“纪念西安事变六十周年全国美展”;
1997年《高山上的花环》入选“纪念阎宝航诞辰100周年全国美展”;
1998年《亲恩》合作入选“98抗洪精神赞全军美展”;
1999年《金秋》入选“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军美展”;
2000年《太阳雪》参加“东北大区域文化博览会美展”,获银奖;
《苏宁》、《袁隆平》、《侯殿禄》入选“百年中华英烈颂全国美展”;
2001年《义勇军》合作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
2002年《通往哨所的路》入选“第十届全军美展”,获优秀奖;
获“第七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展”三等奖;
《在春天的土地上》、《雷锋》合作入选“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五周年全军美展”,分获优秀奖、三等奖;
2003年《天使蒙尘》入选“万众一心抗非典浓墨重彩颂英雄全国美展”;
《欲晓》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学术年展”,获优秀奖;
2004年《远山》入选“全军绿色时空庆‘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精品展”;
2005年《边山雪》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玉树共婵娟》、《流金岁月》入选“内蒙古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06年《玉树共婵娟》入选“中华母亲嫘祖颂全国书画大展”,获特别金奖;
在辽宁画院举办“军旅画家角振通中国画展”并召开“角振通中国画艺术研究会”;
2007年在荣宝斋沈阳分店举办“军旅画家角振通美术作品展”;
中国画《雪白血红》入选“第二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金奖;
《边山雪》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高高的山岗》合作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边山雪》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2008年《玉树共婵娟》入选“情系奥运——当代中国花鸟画美展”,暨“第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
《托起明天的太阳》合作入选“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
2009年《北川五角星的旋律》合作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0年《圣洁之光》入选“都江堰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美术作品展”;
2011年《归潮》入选“情系黑土地美术作品展”;
《黑土地》入选“关东画派中国画油画雕塑创作大展”;
2012年《千秋颂》入选“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美术作品展”;
《玉树共婵娟》入选“神州诗书画美术作品展”;
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美术》、《中国画》、《美术大观》等国内外几十种报刊杂志及电视台发表和报导,并有多幅作品收入各种典集和馆藏,出版有《角振通中国画集》等。
《黑土地》400cm×279cm
站在角振通的作品前,会有一瞬间的恍惚,这是油画还是国画?
角振通微笑不语,让观者慢慢去体会。渐渐地,你会忘记对媒介的关切,转而沉浸在他营造的气氛中——在他或清雅,或浓重的笔墨下,呈现出一派氤氲苍茫、气势磅礴的气氛,一派浓郁壮美的北国风光在眼前徐徐展开。
《向日葵》178cm×96cm
奇特的艺术之路
角振通祖籍河北滦县,195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市一个名叫烧锅屯的小村庄,最初的艺术启蒙源于母亲。“母亲爱好剪纸,是个民间艺术家,逢年过节村民有往门楣上贴‘挂签’的习俗,母亲都会制作出很多的剪纸作品,我就挎着筐挨家挨户给邻居们送去。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母亲总会省吃俭用去买来各种颜色的纸张,剪出一幅幅形态各异的图案,送给大家伙儿。”
看着一张张红纸在母亲的剪刀下变成一幅幅图画,儿时的角振通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别样幸福。母亲慷慨大方和乐于助人的性格,也如接力传承,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中。
角振通的艺术道路很奇特,非科班出身,却在艺术领域取得傲人成就。儿时虽有家庭的艺术启蒙,拿起画笔却是在他入伍以后——1974年,18岁的角振通穿上军装,走入部队,成为一名通讯兵。常年在外施工,东北苍茫大地,天高地阔的瑰丽场景,常常让他心怀激情。角振通说:“记得刚开始画画时,每天都会用掉几摞纸,那真是全情投入。”至今回忆最初拿起画笔的场景,依旧历历。
《玉树共婵娟》136cm×68cm
就是这份热爱,让角振通在繁忙的军旅生涯中运笔不辍,每天大量临摹练习, 虽没进过正规学校系统学习,画中却自有一份浑然天成的意趣。他曾经说,最大的遗憾是没能进入正规艺术院校进行系统的学习,然而反观他的画,也正是如此,才有大胆的探索、不拘一格的创新,常有不落窠臼的神来之笔,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的作品也因此呈现出勃勃生机,与众不同。
《通往哨所的路》 220cm×180cm
“我的画法有过几次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传统国画到后期将西方技法融入画中,每一次创新对自己来说都是挑战,也是提高。”角振通说,在一次次变法求新中,他的画作也从黑白水墨转向浓墨重彩。角振通认真钻研西方的绘画技法,寻找着中国画和西方画的融入点,通过对西方著名画家画派的研究,逐渐把西方绘画的一些表现技巧融合到国画中。
角振通还尝试着用不同材料来创作绘画作品,比如用丙烯着色,来体现国画技法中所达不到的效果,如《雪白血红》《黑土地》《向日葵》等作品,都能看到这种技法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他的绘法融古典色彩、自然色彩、西方色彩与内心色彩为一体,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西法相结合,内心情感与彩墨辉映互为表里,令人耳目一新。
《向日葵》137cm×69cm 2005年
在绘画过程中,角振通一边研习经典,一边访遍名师,在艺术探索之路中,他就像笔下的那株向日葵,一路追赶着艺术之光。角振通的质朴谦逊,也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和肯定。艺品如人品,越来越多的艺术泰斗开始看好他,他虔诚的学艺态度、永无止尽的探索精神、笔下不拘泥不设限的大胆尝试、画面的色泽丰润、饱满有力都让他的作品一次次迈向新的高峰。
角振通的作品也日渐走入各种展览,他的名字也多次在军内外及国际画展中获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观者云集,好评如潮。如今,角振通已经成为军旅画家中的杰出代表。
有情怀的公益之旅
回首三十余年的艺术探索,角振通的创作灵感与源泉很大一部分源于军旅生涯。从一名普通军人到连长、营长到处长,再至军职创作员,他对军人有着天然的情感。多年来,他走遍东北的边防哨所,采风创作,服务部队,亲历了广大边防官兵的艰苦生活,对守护边疆的哨兵们更有一种情感的共鸣,就是带着这份炙热的情感,他用深情的笔墨绘出了《通往哨所的路》《边山雪》《边关月》等一系列贴近军旅生活的画作,笔墨里有对哨所官兵的敬意,有对白山黑水深深的情感。
《边关月》240cm×125cm
角振通的画总与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他将自己融入生活中,也因此创作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作品。在埋首绘画之余,他将很多精力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儿时母亲慨然助人的身影一直映在他的心底深处,与人为善,愿雪中送炭,竭尽所能帮助身边的人,这是角振通的朋友们对他的普遍评价。随着他的影响力日增,他将目光投向更远方,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