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杭法基:“伪现代”艺术的反省与再思考[图文]

时间 : 03-13 投稿人 : 三月 点击 :

艺术上有“伪”与“非伪”之分吗?我个人理解与别人可能有点不同,觉得艺术实质上就是好坏优劣,以及是精神历程的“理想主义”追求,还是俗化的“大众作品”或“拜金作品”或“媚俗作品”等等之分别。并不是一定要与西方艺术等同看齐,视西方经典无法超越,侧眸回视,似乎国人当下所搞现代之作,皆有“伪”作之嫌。猛一听口气“强悍”实则内隐“自卑”。当然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无论是从纵向与横向还是理性与感性或宏观与精微去思考,见智见仁各有所见,这似乎永远是个谈不清也不需要谈得太清楚的问题。因为摆在那儿的东西,是真金还是废铁,自然淘汰法则会让它或自生或自灭。有意思的是,有时现当代艺术会远离众人视觉感官及所知所识,看似垃圾之物或突兀虚拟怪诞等不一而足,由于占得先机,从思辨观念上产生一种人本精神的启迪,加上媒体及话语权等重要的先决条件,华丽转身就会变成价值雷人的大艺术。现当代艺术似乎总是在与人们及当下的历史开一个认真而严肃的玩笑。其实,从毕加索、达利、波洛克、杜尚等到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达明.赫斯特、草间弥生等等,每个看似不完美的个体,却形成了一个灿若星空的现当代艺术群。我们不是绝对的虚无主义者,他们的闪亮出现与存在确实有其艺术圈与人文社会的内在法则,但是过于理性的细细述叨,其美丑得失真假虚实等,一切能说得清吗?

何为“伪现代”?作为一个曾一直默默耕耘于“抽象实验”水墨的亲身实践者,似乎更为关心近来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议。最近我特别抽时间拜读了《中国化的抽象绘画是彻头彻尾的伪现代艺术》一文,感到此文不能说一无是处,但其中自我揭示的自相矛盾之处等,显示出此文并非出自粟宪庭之手。文章中许多观点与分析,客观说对现阶段抽象绘画一般性的矛盾与问题的披露,多少还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所提出的“伪现代”问题,也点拨了当下许多“风格化”只为市场也只能为市场的抽象绘画存在的至命软肋。

杭法基:“伪现代”艺术的反省与再思考 | 美术资料

杭法基:《宋庄人》系列选:舐犊情深-2015

由于抽象艺术建立在非具象基础上,有练就的造型写实能力或无造型写实能力者,人们认为只要顾及画面形式皆可为之,无论热抽象冷抽象都比写实绘画具有更多的自由可控的随意性。其实人们的看法并不确切,真正到位的个体“形式”方法与内在“质感”技法等的表达也不是那么容易随手可得,有时展现的是更大的境界性高度,优秀的作品即非随手乱涂的“下三滥”之作。

抽象艺术始自西方,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今天在审美格局上中西基本上已融为一体。当下抽象绘画如仍停留在点、线、面视觉平面图式的延续上,我个人也同意许多批评家的这一看法,即认为已经没有多少学术探讨价值。因为当下社会已不具备80年代与90年代上半叶的合理语境与前卫精神,也丧失了与当时僵硬社会意识形态模式相抗衡的精神力度与颠覆价值。在这方面作为一个实践者我是深有体会。1996年11月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第二次“抽象水墨作品展”(1988年在北京曾办过一次“抽象水墨展”),回到地方后一长段时间内,可能是一种精神依附的淡化,我的状态开始陷入低迷,面对国内当时日益“暖化”的艺术氛围与语境,逐步失去初搞抽象实验水墨的那种劲头,当时真的不知该如何继续走下去,有一种频于绝望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思,逐步认识到唯有在方法论的推进及个性化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不能停留在视觉审美的随意性与潜意识的平面挥洒涂抹上。后来“魔方”系列中的《晚钟》、《地狱之光》等这类作品,就是想突围走出那段低迷期,将有形“硬边”实体组合进抽象意味的空间,如十字架及其它具象物性,不拒绝任何手法的施展与运用,当时真没有考虑今天讨论的叫抽象非抽象或抽象之后诸多问题,感觉到重要的是打破惯常手法,追求的是真实的画面精神表达,还有内中一种充实的摸索与意志性的劳动,这一点在双联画中也有所体现。由此作为“过渡”,五年前我迈进了现在一直进行的带有当代观念性“消解”艺术的摸索。在这里以亲身体验简单回顾自己走过的那段艰难历程,除印证了“抽象”艺术与时代背景的关联外,似乎发现那时能默默走过来的一些艺术家,他们个体自我拓展的“孤军奋战”,今天客观看,也是具有一种现代艺术“与时俱进”的精神价值。

杭法基:“伪现代”艺术的反省与再思考 | 美术资料

杭法基:心安便是归处-2015

综合画界的实际状况,“中国化的抽象绘画是彻头彻尾的伪现代艺术”一文,对当下许多无精神内涵的抽象绘画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的批判与点拨作用。但是文章总体方向把控的偏颇与认知观上存在的误点与绝对性,又使它偏离了自己的初衷,淹没了本来可行的批判性,如从题目的极端性措词到内容的一些偏见与概念的自我假设等,就使该文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王冠的《解放抽象》一文对此进行了比较理性与深入的解析,许多观点我非常赞同,同时何桂彦的《“伪抽象”的泛滥》一文,其中有些观点我也表示认可。作为一个画者,以感性的认知作为切入点,简单归纳,觉得当下热议的“伪抽象”问题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一、尽管抽象艺术源自西方,但是今天地球村的“抽象”绘画已无东无西,重市场风格化无学术品味的“伪抽象”当下应该是全球性的问题。艺术批评也是自由的,揭示问题进行批判是艺术的需要,但应以艺术为唯一准则来评判,而非东西方有别的双重标准。否则西方人现在画的是“抽象”,中国人现在画的就是中国化的“伪抽象”,这种二元论有失公允。

二、抽象艺术自产生之日开始,不仅仅是一时一世,其命运注定时紧时松时隐时露潜入艺术之流随人类长存。如同传统中国画、古典油画一样,尽管今天画的大多是走市场的“伪传统”、“伪古典”,但它会断绝消亡吗?另外,应当看到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人世间唯一不变的是这个“永远不会停止运动与变化”的世界,当然某一时间段的“绝对”存在也是相对可行的,但内在的潜流不会一成不变。应该理解走上画画这条道的人们当初大多都是想真干艺术的,困顿于市场“陷阱”是初为生存所迫,后难以自拔就干脆挣钱养家糊口拉倒了,内心却常有无奈与纠结。同时应当看到“芸芸画众”中,总会有那么极少数人,以命相拼,任何艰难困苦都会不改初衷。对前者我内心是有同情,对后者我内心却充满了敬意,一棍子都打死,对后者是不公平的,批评的目的正是为了刺激与促使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杭法基:“伪现代”艺术的反省与再思考 | 美术资料

杭法基:头像系列-2015

三、“中国化的抽象绘画是彻头彻尾的伪现代艺术”这一过于绝对化的极端说法不能成立。抽象艺术最为强调的是它自由独立的品质及绝对自由的表达和个体的超越与体验。西方传统抽象艺术作为经典启蒙功不可没,但它不是当代抽象艺术唯一的参照系,当代抽象艺术的参照系是整个人类文化背景及当下鲜活的全球性人文信息码。现在时兴“伪”字,任何看不顺眼的事与物前面总爱加上一个“伪”字,是人心有“伪”。

四、意象与抽象是不同的“类别”,内在“质差”在艺术家心目中尽管有也是模糊的。语言的概念在人的意识深处,形成一种抽象感知,艺术家内心不同的模糊感知就是各种相互之间不同的“类别”。内在“质差”是一种精微认知,艺术家非科学家,不需要精微的观察分析研究计算,即使理性的冷抽象,更多的也是视觉审美的分析研究,如曲直方圆疏密均衡整体格局等,即使如此也伴随许多非理性成份,今天有的批评家似乎要将蒙德里安等人整成物理数学家,这也是在搞笑。如空间性大型抽象装置中如同建筑需要精密计算确保安全那另当别论。所以意象与抽象内在“质差”是批评家的语言,而非艺术家内心的真实感受。许多艺术家被当成“疯子”“神经病”是因为他们容易被个体感性激情波动所至,你不了解他,他了解自己。

杭法基:“伪现代”艺术的反省与再思考 | 美术资料

杭法基:《消解》系列:查获吸毒材料的解构120x120cm--2013年

“意象”源自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有寓“意”于“象”和客观形象与主观心性融会等多种解析。“意象”、“禅宗”、“天人合一”等,产生于农耕文明,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今天也是源自东方“语境”的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与产生于西方现代哲学土壤上的“抽象”当然是不同的“类别”。但是,它们也和“抽象”一样,一旦融入人类历史长河就将会长流不息,并被当下与未来人类的认知智慧输入新的活水而更加鲜活。历史证明人类文明内中涌动的是不同“类别”文化间包容共存互渗的现象,极少水火不容。中国人搞“抽象”,不论自觉与不自觉借鉴与渗入一点“意象”手法也很自然,于社会没有什么危害,于艺术百花园内增添一点奇异的芬芳又有什么不好?这些客观存在的人类文化现象当下显现更多的是正能量,与偏向专制意识形态的“腐朽历史招魂术”、“玄理化糟粕”等又有卯关系?如果抛弃主流,任何时候都在寻窥事物的负能量,那世界将是一遍黑暗。人也如此,你若心怀善意发挥其正能量,他会成为天使;你若采取敌视心态,一味挖掘其负能量,有可能他就会变成魔鬼。

五、艺术上十人十面,百人百面,所思所想也不尽相同,求“同”者不傻有点呆。“彻头彻尾”一文中也强调了“抽象绘画没有具体明确的规范限制,它的开放体系不再有主客体的束缚,并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既定的标准范式”,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自设屏障?今天东西方文化在任何层面已经没有太大的绝对性“质差”之别,全球一体化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当下不同“类别”艺术流派间包容互渗共存是正常的事,信息时代未来的艺术空间人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能雷倒人的艺术会出现多多,还有什么“伪”与不“伪”之分?当下许多艺术家在乎的是方法论上的艰难拓展及自由真诚表达的渴求,能捣估出有价值起码能自我欣赏与认可的“玩艺”才是重要的,至于属于什么流派标上什么名识,是“抽象”是“具象”是“抽象之后的抽象”等等已经无所谓,就是一件作品。艰辛劳作、才智与激情挥洒后的艺术家,心中留存的只有那么一点生存的淡然与诗意的欣慰,这也就够了。

杭法基 2015年6月底于宋庄 (来源:环球文化网)

作者介绍:

杭法基:“伪现代”艺术的反省与再思考 | 美术资料

杭法基,1945年生, 安徽当涂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独立、自由艺术家。

从80年代至90年代,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美国菲尼克斯艺术中心等地,曾先后举办过16次个人画展,多次举行作品研讨会。有作品参加各类美展及学术邀请展。曾出版《杭法基抽象水墨画集》等。 至今对抽象水墨的实验性探索已有30多年,是国内当代实验水墨艺术最早的开拓者之一。近十余年来,一直沉埋于默默的较为纯粹的艺术求索之中。

年表

杭法基水墨实验艺术探索与拓展的大致年表:

1、1981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开始了抽象实验水墨的摸索。

2、1985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了《宇宙》系列的创作。

3、1995年: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了《魔方》系列的创作。

4、1997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了《书象》系列的创作。

5、2001年:本世纪初正式开始了名为《抽象水墨文人画》系列的创作,并从理论上进行疏理,但这类作品以前或多或少就一直有其实践性的存在与拓展。

6、2010——2014年:开始步入观念性当代艺术《消解》系列的实验与摸索。淡化与消解艺术形式的探求,结合社会与历史层面的思考及所涉物的解构,重在过程中某种禅意与诗性的状态,以及将解构之物回归到视觉美学的源头。

7、 2012—2014年:在业余时间,兴趣性的画《宋庄人》水墨作品,这是传统水墨人物的延续与拓展,与作者当代艺术形成相悖与共生的关系,是作者在艺术上两条腿走路的产物。《宋庄人水墨系列画集》即将出版。

主要个展:

1983年10月在马鞍山市展览馆举办《杭法基现代中国画、拼贴画展》。

1988年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杭法基现代水墨画、拼贴画展》。

1989年4月在南京江苏美术馆举办《杭法基现代水墨画展》,《涛声》为江苏美术馆收藏。

1991年2月至3月,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仙人掌绿萌艺术中心》展出38幅作品,作者应邀赴美考察与讲学,多幅作品为美国收藏家收藏。

1996年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杭法基现代水墨画展》。

1997年11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展厅举办《杭法基水墨作品学术观摩展》。

主要联展:

1977年《悲歌震人寰》参加“建军五十周年大展”,此画为上饶纪念馆收藏。

1989年《无题》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第三届水墨画展”。

2004年魔方系列作品《魔窟》应邀参加“首届傅抱石奖 .南京水墨传媒三年展”。

2005年魔方系列作品《生命乐章》参加南京“金陵现代水墨邀请展”。

2005年《徽墨情语》参加“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 .美术特展”。

2005年《荷塘月色》参加“第二届中国美协会员水墨精品展”。

2005年魔方系列作品《古堡》参加“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

2006年《忤合》参加江苏昆山“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凝聚的诗情》.《吟风弄月》参加“上海新水墨画展”,后移至东莞展出,《吟风弄月》为岭南美术馆收藏。

2014年《消解》系列首次有两幅作品与附件,参加了“2014年水墨流动双年展”。

相关文章

  • 陈履生:如何看中法文化交流的逆差[图文]
    陈履生:如何看中法文化交流的逆差[图文]

    2014年9月在中法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署“罗丹雕塑回顾展”协议2014年9月与罗丹博物馆馆长在法国外交部签署协议之后中法文化交流的逆差,从本质上来说,和所有的交流、交往、交换或者贸易等等都是相同的,都是与供求关系相关联的;都是一种不平衡,不对称。文化交流中的逆差要比经济上的逆差更为复杂。因为在经济的交流或贸易中,可以用品类、质量、数字来权衡和说明逆差的问题,甚至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一目...

    120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美术馆如何用藏品讲好文化的故事[图文]
    美术馆如何用藏品讲好文化的故事[图文]

    近年,国家通过第三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对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家底进行了摸底,尤其是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有效地促进了美术馆界对于自身藏品的梳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厚重的工作基础。面对丰富的馆藏,美术馆应该如何发挥它的社会功能?用藏品讲好文化的故事,用藏品重现美术的历史,让藏品进入大众的知识体系,推进社会美育,是美术馆的重要社会责任,而这需要我们从美术馆工作的特性中寻找答案。从库...

    113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揭秘古玩城乱象:90元斗彩杯如何造假变宝[图文]
    揭秘古玩城乱象:90元斗彩杯如何造假变宝[图文]

    记者花90元买到的瓷杯与“文物鉴定书”。 记者 李健 摄核心提示近年来,古玩文物深受市民追捧。长沙的古玩市场也如雨后春笋般急速膨胀,这片看似欣欣向荣的市场背后,却充斥着种种乱象、骗局与潜规则。记者近日暗访为读者揭露其中黑幕。市民投诉我姓张,平时对古玩比较感兴趣,上周从外地来长沙游玩,在天心阁古玩城看到一把青铜剑,卖家当时信誓旦旦说这件青铜剑已经文物专家鉴定过了,还给我看了鉴定书,称如要鉴定...

    37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滥用PPT对书法传承的影响[图文]
    滥用PPT对书法传承的影响[图文]

    黄健生(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随着电脑的普及,PPT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如果在教学中利用PPT对一些诸如图形、数据、表格等内容的使用,既方便、准确又节省时间,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传统文化学科的讲授、讲座则不适宜提倡,因为这带来很大的弊端,特别是对书法传承的影响。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师者当然必须运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来传道和解惑,而不是对着事先准备...

    89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雕塑家黄剑用艺术传播国家生态发展战略 ——新作《太极瑞虎图》解读[图文]
    雕塑家黄剑用艺术传播国家生态发展战略 ——新作《太极瑞虎图》解读[图文]

    2016年12月5日,在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标志着东北虎豹的保护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新高度。 东北虎属于“全球十大最濒危稀有动物”之一,生活在中国的东北部以及与之相邻的俄罗斯西北利亚地区,由于生活区域跨越中俄边界,东北虎的保护同时得到两国的重视,成为高层共同讨论的话题,也牵动着两国生态保护界的目光。著名的...

    119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难以做大的艺术品电商?[图文]
    难以做大的艺术品电商?[图文]

    自2000年嘉德在线诞生起,中国艺术品电商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20年间,起步更早的艺术电商却没有成长出大众耳熟能详且拥有海量用户的平台。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艺术品电商生不逢时吗?近些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国美等电商相继涉足艺术领域,这些平台所积累的品牌、技术、用户等优势能推动艺术品线上交易走上发展快车道吗?艺术品电商为何难做大?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

    6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天使般的艺术投资人[图文]
    天使般的艺术投资人[图文]

    夏庞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油画) 雷诺阿印象派作为承前启后的画派在19世纪登上历史舞台,它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法国的社会背景。1870年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相对安稳的国内环境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法国普通大众的经济实力。1880年,好斗的女权主义者胡伯丁·奥克拉特在法国首次发动了女性选举权运动,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这些因素促使巴黎成为当时欧洲的中心,中产阶...

    90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民国扬州书画家冯钰与许英:母清雅女细腻[图文]
    民国扬州书画家冯钰与许英:母清雅女细腻[图文]

    《卧犬图》《舐犊图》冯钰作台湾商务版《民国书画家汇传》载:“(许昭)妻冯钰擅花卉,长女似兰擅仕女,胞弟仲奇擅山水,一门风雅,士林重之。”冯钰、许似兰都有画作传世,而许仲奇至今未见其画作。冯钰生卒年不详,字玉如,号丽相女史,与丈夫许昭同有声于书画界。她擅花卉,但她的花卉画作却难觅踪影。连书画鉴赏家、收藏家于建华都在他的《丹青遗痕弥足珍》中说:“她的花卉画也从...

    35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艺术品消费浮躁风渐渐消退 青州翰墨何去何从[图文]
    艺术品消费浮躁风渐渐消退 青州翰墨何去何从[图文]

    在青州最大的书画市场宋城内,少有行人,很多画廊大门紧闭。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原标题:一度热闹的青州书画礼品市场,2014年交易额大幅回落。而萧条的背后,艺术品消费的浮躁风渐渐消退——低迷的青州翰墨,何去何从这个冬日,依旧寒冷。山东省青州,这个被誉为“中国书画之乡”的小城市,失去了往日的红火,显得无精打采。春节前的一个下午,青州书画艺术城的很多画廊都已早早落锁,整个楼里很少能看到买家的踪迹,处...

    70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标新立异 脱颖而出——王国强大写意中国画赏析[图文]
    标新立异 脱颖而出——王国强大写意中国画赏析[图文]

    【艺术简介】王国强(字:无界)(号:南堤子)(笔名:易鸣)1956年石家庄生人,1978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现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后留校任教,1979年在河北省梆子剧院任舞台美术设计。1984年-2016年在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1989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2012年至201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级创作研究班学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画院国...

    181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来上海M50,感受“扔黄金大米人”杨烨炘的艺术历程[图文]
    来上海M50,感受“扔黄金大米人”杨烨炘的艺术历程[图文]

    杨烨炘,既是广告人,也是艺术家。他是一位名人,因为其“疯狂”的举动,备受争议。曾经,他在黄浦江扔黄金大米,被骂上热搜,但对于浪费粮食的反思,亦由此引发更大关注;他以不说话的方式“反讽”上海双年展,被艺术界封杀,但却也触动了艺术从业者的神经;他因为提出4A升级版,被广告人谩骂,却让广告公司革命初见端倪;他说LV只值100元,被时尚界吐槽,可活动现场的参与者趋之若鹜;他支持生三胎,被女权者围攻,但同样...

    185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艺术家必须抱有制造陌生感的执念吗[图文]
    艺术家必须抱有制造陌生感的执念吗[图文]

    如果你是一位资深艺术圈人士,在展览上看到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形式上与某个大师很接近或是在内容上有雷同,你多半会投去鄙夷的目光吧?是的,但凡对艺术有诉求的人,对抄袭、剽窃都不太能够容忍,毕竟艺术说到底是创造力的体现,东拼西凑和拿来主义算哪门子创造?所以某画廊主就说,画廊的工作就是要制造陌生感。如果你是一位年轻且有追求的艺术家,你的作品做出来后,被人告知与某个大师作品几乎一样,你该如何面对呢?...

    66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屈健 屈菁 :新中国灾难主题美术创作的审美取向与艺术特征(组图)
    屈健 屈菁 :新中国灾难主题美术创作的审美取向与艺术特征(组图)

    本文刊登于《美术研究》2020年第3期 摘要:新中国灾难主题美术创作突出体现了中国美术家在社会、民族与国家面对重大灾难性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敏锐艺术洞察力、担当、情怀与思想的力量。与西方灾难主题美术创作强调个体感受,侧重反思与批判的价值取向不同,新中国灾难主题美术创作更加强调“国家意识”,强调艺术的正面引导与服务、教化功能,强调艺术家的社会担当与责任感,始终把如何表现抵抗灾难、战胜灾难,塑造英...

    116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红高粱》里的扑灰年画价值不一般[图文]
    《红高粱》里的扑灰年画价值不一般[图文]

    扑灰年画前不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红高粱》中穿插了许多高密当地的民间艺术,其中就有作为“高密三宝”之一的扑灰年画。剧情中,九儿将扑灰年画作为礼物献给她的干爹干娘,镜头还给了几个特写。其实扑灰年画很早以前便受到藏界关注,老的扑灰年画一直是众多民俗收藏爱好者心中至宝。受市场影响,明清时代扑灰年画价格一涨再涨。几年前,一件大清嘉庆十年的《神像一堂》扑灰年画就号称“价值千万”。明清扑灰年画价格高昂,并非...

    87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技不厌精 思不厌新——关于王峰先生其人其画[图文]
    技不厌精 思不厌新——关于王峰先生其人其画[图文]

    王峰又名王淦永,号古风,安徽太和县人。现居北京。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安徽美协会员,国家画院黄格胜工作室画家。08年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高研班,师承黄格胜先生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协副主席)。2012年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2009年入展第三届: “中国书法家协会“兰亭奖尧山杯”新人新作展2011年《山居图》入选中国国家画院师生优秀作品展并获...

    17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