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图文]

时间 : 03-17 投稿人 : 沙沙 点击 :

如果说90年代中后期的艳俗雕塑还有戏拟与反讽的意味,那么,2006年以后的作品强调得更多的却是与消费社会和文化工业的联系。同时,后者还出现过一个变体,就是集艳俗与卡通雕塑于一身。另一个类型是架上艺术家创作的符号化雕塑。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艺术界就出现了“泛雕塑”的现象。不过,在那个时候,“泛雕塑”也只是一种表象,背后真正的问题是现代主义雕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在危机,以及需要回应装置艺术对现代雕塑的冲击。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 美术常识布朗库西工作室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 美术常识贾科梅蒂作品

实际上,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现代艺术的两 条发展线索所形成的合力在60年代曾掀起了现代主义雕塑“去雕塑化”的浪潮。以罗丹为起点,到后来的马约尔、布朗库西、贾科梅蒂,再到极少主义的艺术家, 这条发端于现代雕塑内部的线索是比较清晰的。而且,它是从传统的学院雕塑、具像雕塑一步步走向形式,走向媒介,走向了抽象。外部的线索则从1917年杜尚 的《泉》开始,到60年代初波普艺术家如沃霍尔、劳申伯格等大量地使用“现成品”,即在“达达”到“新达达”的嬗变过程中,“反艺术”的观念最后居于了主 导性的地位。不过,这两条创作路径到60年代中后期就殊途同归了。因为,一旦现成品可以成为雕塑创作的一种主要媒介,那么,雕塑与装置的既有边界就有被消 除的危险。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 美术常识安东尼·卡罗作品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 美术常识大卫·史密斯作品

罗丹的作品在成为现代雕塑的开端的时候,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基座——它被看作是雕塑和装置的一个主要的区别,也就是说,一旦罗丹将“基座”去掉,先前雕塑所具有的某种仪式感就会消失,或者 说以基座所形成的传统的视觉——观看机制就将失效,更重要的是,这就为雕塑与空间、观众形成“剧场化”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极少主义正是 通过“剧场”开创了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雕塑的观看方式。与此同时,现代主义雕塑还面临着另一个内在的危机,即以纯粹的、原创的、个人化为核心的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的审美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激进的反传统、反精英主义,以及推崇社会革命的浪潮下,早已变得岌岌可危。1958年,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 格曾提出了“新雕塑”的概念。他为盛期现代主义雕塑所描绘的发展道路是,走向纯粹,走向视觉,捍卫形式自律。进入60年代后,不管是安东尼·卡罗,还是大卫·史密斯,虽然他们是盛期现代主义雕塑的代表,但是,在批评者看来,他们的作品徒有空洞的形式,根本无力介入社会现实。从这个角度讲,如果现代主义雕塑要真正融入当代文化的语境之中,就必然会拓展其关于艺术本体的观念,进而突破既有的边界。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 美术常识唐纳德·贾德作品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 美术常识罗伯特·莫里斯作品

格林伯格为现代主义雕塑所设定的发展路径最终 还是失效了。从早期的极少主义艺术家对媒介的“物性”进行研究,再到直接使用现产品,现代主义雕塑似乎结束了自己的艺术史使命。当然,这个发展过程并不是 一蹴而就的,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平面到空间,从挂在墙上的东西到空间中物的转变。这个过程是早期极少主义的艺术家完成的。比如,唐纳 德·贾德、卡尔·安德烈、丹·弗莱文在60年代初就使用一些规则的、几何性的材料,再后来,他们开始使用批量生产的工业材料,如荧光灯、耐火砖、铁轨等。 第二个阶段大约在1968年前后,以莫里斯为代表的后极少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中大量使用不规则的材料和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为了重申与现代主义美学的不同, 他们推崇“反形式”的原则。第三个阶段是伴随着“贫穷艺术”和“法国新现实主义”后来在国际上产生的重要影响,艺术家普遍地关注那些具有社会属性的材料, 比如垃圾、衣物、旧书籍等。对于“贫穷艺术”的艺术家来说,对垃圾和废品的使用,目的就是通过材料自身所负载的社会学信息来实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重塑艺 术对社会的批判,重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正是60年代那批艺术家反对现代主义雕塑的主要动因。

新的问题随之出现,既然现产品在雕塑领域得以 合法化,那么,就必然会出现“去雕塑化”与“泛雕塑”的现象。和西方现代雕塑有些相似,中国当代雕塑也经历了从写实向抽象,从技术向材料,从学院雕塑向当 代雕塑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呈现为三个历史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5年前后是第一个时期,其核心的任务是“形式革命”和实现现代雕塑的语言 学转向。第二个阶段是1985年前后到90年代末期。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西方的装置艺术曾对当代雕塑产生了强烈的冲击。1985年劳申柏格在中国 美术馆举办个展。这是中国艺术家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西方波普风格的雕塑。虽然说当时的艺术家对波普艺术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也没有将它与西方的大众文化、 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结合起来理解,更没有洞察到波普艺术背后的“反艺术”特质,而是仅仅将其当作西方后现代艺术的一个样式,尽管如此,劳申伯格以现成品创 作的雕塑(也可称为装置)同样赢得了艺术家的青睐和推崇。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 美术常识徐冰作品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 美术常识隋建国作品

可以看到,在80年代中期的创作中,以张永见 的《新文物——猩红匣子》(1986)、徐冰的《天书》(1987)、隋建国的《卫生肖像》(1989),以及顾德鑫80年代后期具有雕塑形态的装置作 品,它们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了西方后现代艺术,尤其是装置艺术的影响。事实上,对于当时的一部分雕塑家来说,劳申伯格作品的意义,还在于触及到了雕塑与装置 的边界。90年代初,隋建国在创作《地罣》、展望在创作《空灵空》时已开始自觉地使用现成品。诚如前文所言,一旦现成品进入创作,就必然会打破传统雕塑的 边界。到90年代中后期,雕塑与装置的冲突更是有增无减,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海外兵团中的徐冰、蔡国强、张洹等在西方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们的 代表性作品几乎都是以装置的形态完成的。2000年以来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当代雕塑对时间、过程、身体、性别、观看等的强调,不仅拓展 了雕塑本体的范围,也让传统意义上的“雕”与“塑”等技法逐渐失语,加之受到观念艺术的影响,这使得当代雕塑与其传统形态相去甚远。

一方面,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按照艺术史 发展的基本逻辑,只要现代雕塑向当代阶段发展,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泛雕塑”的现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注意到,中国当代雕塑领域中所说的“泛雕塑”与 西方仍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西方当代雕塑是在一个线性的发展轨迹中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然而,中国当代雕塑却没有经历现代主义雕塑的太多洗礼,不仅缺乏像 西方那样有近百年的现代主义传统,而且,是在没有完成现代主义语言体系的时候,就直接从前现代跨入了后现代。比如,80年代初,中国雕塑界面对的主要任务 还是形式革命,然而,因为1985年劳申伯格的到来,同时借助“新潮美术”掀起的前卫浪潮,似乎在一夜之间,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就占领了中国当代雕塑界。

其次,西方现代主义雕塑在嬗变的过程中,始终 都未离开自己的批评与艺术史参照系。在形式批评——现代主义的系统中,从早期的罗杰•弗莱,到盛期的格林伯格,再到晚期现代主义的迈克尔•弗雷德,他们的 批评话语为现代主义雕塑各个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批评与理论的支撑。譬如,在1967年《雕塑的近况》一文中,格林伯格就将极少主义的作品称为“非艺术” (no-art)。同样,弗雷德也对当时的“去雕塑化”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是,与西方比较起来,直到今天,中国雕塑界也没有建立一个相对有效的评价 尺度与批评体系。简言之,由于没有经历现代主义阶段的太多洗礼,所以,当下的“泛雕塑”现象缺乏必要的艺术史发展逻辑的支撑;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批评标 准,对于许多人而言,将学院雕塑、现代主义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当代雕塑等在学理上进行有效的区分仍然是有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泛雕塑”实际成 为了今天雕塑界鱼龙混杂现象的统称。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 美术常识展望作品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 | 美术常识杰夫·昆斯作品

显然,在中西的艺术史情景中,“泛雕塑”有着 完全不同的意义。不过,就目前中国艺术界的“泛雕塑”状况而言,主要有这么几种类型,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艳俗雕塑。艳俗雕塑曾产生过两个浪潮,一个是90年代中后期,一个是2006年前后。这类作品主要的特点是,普遍受到了杰夫·昆斯的影响,将民间色彩中的“艳”与“俗”推向极致,加之部分作品使用了新型 的“拷漆”工艺,使其在视觉的呈现上具有强烈的“艳俗”效果;在形态上,这类作品日趋多样化,不断的花样翻新。

如果说90年代中后期的艳俗雕塑还有戏拟与反 讽的意味,那么,2006年以后的作品强调得更多的却是与消费社会和文化工业的联系。同时,后者还出现过一个变体,就是集艳俗与卡通雕塑于一身。另一个类 型是架上艺术家创作的符号化雕塑。笔者的意思并不是说架上艺术家就不能创作雕塑,因为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上,像德加、马蒂斯、毕加索等都创作过大量的雕塑作 品。所谓符号化的雕塑,是说这些雕塑与当代雕塑的艺术史语境不会发生任何直接的关系,只是艺术家绘画作品中个人符号的延伸。当然,还有一些迎合艺术市场而 出现的各种装饰性雕塑,虽然部分作品也使用了现产品,但是,它们不仅缺乏文化上的主体性,更具破坏性的是,为媚俗化的审美趣味在当下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

来源:LCA

相关文章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于天忠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于天忠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民主,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一份份文件,从酝酿到出台,一遍遍征集意见,一遍遍修改,再到审议表决,处处体现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的窗口期,人民美术网联...

    24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同济大学[图文]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同济大学[图文]

    一、校史沿革同济大学的前身——德文医学堂 ,是德国医学博士埃里希•宝隆(ErichPaulun)于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科后改名同济医工学堂。1917年4月23日,同济德文医工学堂,改名为同济医工学校,不久定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19年4月28日,同济校董会提出“请改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为国立”的要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

    165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15年红木市场难有起色[图文]
    2015年红木市场难有起色[图文]

    2015年红木市场难有起色2014年的红木市场,业内人士普遍以“不好过”来形容。前几年大红大紫的红木市场转瞬即逝,今年8月红木市场还遭遇了价格暴跌的谣传,众多红木工厂也因原材料的价格疯涨纷纷停工。2015年红木市场会有怎样的走势?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明年的红木市场价格仍不会有太大起色。“兼具实用功能和收藏价值的红木制品,尤其是红木家具,其消费需求与房地产市场的冷暖息息相关,当然也与目前整体的经济形...

    70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画家要以作品立身[图文]
    画家要以作品立身[图文]

    还记得我们吗——纪念新四军建军70周年(国画) 195×115厘米 高云我从学画之初就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在美术史上留下一笔,这是初生牛犊的气概,但一路走来,我还真的秉持了这样的理想与态度,这其中的好处是,对创作追求因此有了极高的目标,使得自己不敢马虎也不愿马虎,不敢骄傲也骄傲不起来。时至今日,我初心不改,仍把入史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太大、太远,来不得丝毫的松懈,艺海无涯,这注定了我必须...

    74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他用空间阐释原始未来主义[图文]
    他用空间阐释原始未来主义[图文]

    新任伦敦蛇形画廊夏亭设计者藤本壮介在沪讲演藤本壮介1971年出生,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2000年创建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曾获日本建筑家协会大奖、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一等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35厘米的高度对于建筑来说意味着什么?三个叠套的盒子如何组成一个家?原始的洞穴和当今的居室可以产生什么样的关联?上周末,日本新锐建筑师藤本壮介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了一场题为“原始未...

    71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美国收藏家斯特凡埃利斯:从难民到博物馆赞助人[图文]
    美国收藏家斯特凡埃利斯:从难民到博物馆赞助人[图文]

    斯特凡·埃利斯(1925-2019)近日,美国最重要的博物馆捐赠者及现当代艺术收藏家之一斯特凡·埃利斯(Stefan Edlis)去世,享年94岁。埃利斯1925年生于维也纳,1941年,为了逃离纳粹迫害,他随家人前往美国。“当我们抵达曼哈顿码头时,我的叔叔在那里,带着三明治欢迎我。当时生活好转起来,”埃利斯曾说道。1965年,埃利斯在芝加哥成立了阿波罗塑料公司(Apollo Plasti...

    144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的?[图文]
    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的?[图文]

    从前几年高高在上的故宫博物院到前几天引起广泛关注的“俏格格娃娃”,故宫近年来的改变一直备受关注。不过,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生活?网上那些“爆款”文创产品如何产生?营销收入又去向何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做客某档互联网视听节目时给出了答案。不能沉睡在“世界之最”里单霁翔刚到故宫当院长的时候,办公室给了他一份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其中写了故宫诸多的“世界之最”。但单霁翔觉得,当自己真正走到观...

    27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邵大箴:将色彩带去水墨杨佴旻创新之价值[图文]
    邵大箴:将色彩带去水墨杨佴旻创新之价值[图文]

    杨佴旻 秋收时节 69x69cm 2015 纸本设色邵大箴我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历史,有多种多样的品种和门类。就材质而言,自远古时代陶器和崖壁上的绘画出现之后,陆续有刻在石头和砖块上的绘画,有绘制在洞窟和墓室墙壁上的绘画,有布质和纸质的绘画,等等。我国绘画中的色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吾国古代绘画,多五彩兼施;然以丹青为主色,故称丹青。唐宋以后,渐向水墨发展,而达以墨...

    142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迈克尔·莱杰:论波洛克的绘画[图文]
    迈克尔·莱杰:论波洛克的绘画[图文]

    杰克逊·波洛克,《1951年第7号》。布面油画,142×168厘米。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美术馆收藏委员会馈赠在《重构抽象表现主义》一书中,作者莱杰提出了对形式主义分析的质疑,然而莱杰并未完全否定形式主义。在他对波洛克绘画的分析过程中,形式始终是他十分重视的内容。本次推送节选自其书中第五章。《1951年第7号》之所以是一幅表现画家掌控能力的杰作,是因为他仔细地复制了一些特殊的形式。这幅画被...

    71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关于台北故宫藏宋代《雪景图》的作者[图文]
    关于台北故宫藏宋代《雪景图》的作者[图文]

    北宋 巨然 《雪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幅《雪景图》,由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鉴定为北宋巨然的画作,且画上最早的收藏印为南宋的“缉熙殿宝”,而后又由清四王之一的王时敏收藏,王时敏之后归昆山徐氏所有,最后收入清宫内府。王时敏、王翚都有临摹此图。美国学者班宗华此前在其论文《传巨然〈雪景图〉》中认为,“《雪景图》是北宋末期一个叫冯觐的(宫中阉人)所作。”但其中观点颇多值得商榷之处。...

    5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党旗飘飘”迎七一:李怀玉冰雪山水艺术[图文]
    “党旗飘飘”迎七一:李怀玉冰雪山水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李怀玉,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字崇仁,1955年生,安徽淮河岸,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华侨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理事,被誉为最具有潜力的中国实力派画家。2009年被中央中直机关、国务院指定为特聘画家。2011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特聘为艺术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2013年全国两会特邀画家,201 4年3月被国家命为中国第二届百杰最具实力的冰雪山水画大家,并获金银奖,近...

    93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人民日报: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 [图文]
    人民日报: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 [图文]

    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生死相随。从晋代战乱之时,王导仓惶过江也不忘把钟繇的《宣示表》缝在衣带之中,誓言“帖在人在,帖亡人亡”,到唐太宗指使萧翼骗取《兰亭序》真迹,临终又立下遗嘱,让太子李治把《兰亭》放入昭陵陪葬,再到黄炎培出借王羲之真迹给毛泽东,因过于贵重提前索要,被毛泽东评为“不够朋友,够英雄”的传说,书法与中国人的关系可用8个字来形容:言志明心,血肉深情。观照中国文化的便捷方式哲学家熊...

    83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浅析清代石涛的艺术及市场走向[图文]
    浅析清代石涛的艺术及市场走向[图文]

    石涛(1630—1724)是明末清初最富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与朱耷、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石涛是明代皇族,刚满10岁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削发为僧,改名石涛。康熙年间,他不甘寂寞,从远离尘嚣的安徽敬亭山来到繁华大都市南京,在南京时他结交了梅清、龚贤、程邃、髡残等,之后到北京又与王石谷、王原祁等十分投契,常在一起切磋画艺,从而使他在当时和回扬州后创作了不少气势恢弘、深厚严谨的作品。石涛《兰竹当...

    196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2019中国艺术品市场趋势预测[图文]
    2019中国艺术品市场趋势预测[图文]

    2018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关键的一年,也是中国书画艺术市场力主沉浮的一年。中国书画艺术市场的聚焦效应,并没有提升市场的信心,市场新常态在2018年坐实。直到目前人们期待的市场高点并没有来,市场规模也没有较快增加,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大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还是市场信心在整合的过程中还没有凝聚起来,一些老的问题如艺术品征集难、鉴定评估难、进场资金受阻等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艺术品市场整体...

    197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刚柔兼并释书道——朱非先生作品赏析[图文]
    刚柔兼并释书道——朱非先生作品赏析[图文]

    朱非先生通过吾友康峰去年才得益认识书法家朱非先生,这对自认为熟知书坛百家,掌握艺坛动态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初见朱非老师作品时,深为震撼。字字刚劲有力,既有阳刚之气,又有轻柔之美。细赏朱非的书法,常常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感觉,如儒雅之士吟诗论道,有忘我超凡之恋,清旷雅逸之风。于使转提按之中得收放适度,于精巧细微之处显清新灵动,于似不经意之间见大气淋漓,取法高古,灵性自见。在其精深的功力与不凡的...

    164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