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苍古深秀 青山白烟 胡佩衡《水影沙痕》赏析[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建建 点击 :

苍古深秀 青山白烟 胡佩衡《水影沙痕》赏析 | 艺术知识胡佩衡 水影沙痕 91×43cm 1938年

胡佩衡(1892-1962),河北涿县人。在近现代中国画坛流派中,北方有个京津画派,其为京津画派代表之一,专攻山水,成就颇高,为艺林推许。当时有诗为证:“不须远访佳山水,即此娱情半幅中。山抹烟痕围野屋,霜疑秋色醉江枫。轻飏不虑三篙涨,疑乃应歌一叶风。何用桃源寻世外,但凭妙腕夺天工。”

《水影沙痕》是画家46岁时所作,这个阶段也正值胡佩衡创作的盛期。另外,从款字“冷庵胡佩衡写于燕京”看出,此画作于北京。实际上,自胡佩衡十多岁来京兆念书之后,他所有的活动就基本是围绕这里展开的。

画之布局,显然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沿用古画之法,但不尽相同。挂轴之构,以高为远,但在中景的处理上,又未完全受过去经验束缚,寻求了一些改变,继承之中有改造。奇峰高出,使窄长的画幅与山峦齐行,让观者一看,山水组构,颇具新意。峰下,峭壁崖上,有楼阁临水,可游可览。远处,白帆点点,山随水渐远,并向深远行进。画的下端,各种树木长于岭坡之上,或直、或虬,精笔细密,直至秋毫,营造出殊饶神韵的理想景致。点与皴,在对细节的描绘上,随形行走,颇有“近古”之思的趣味。画中之松,囿于传统,有“虬龙”之态。而且胡佩衡的松法,在当时就被人集笔成册,成为学绘松树之妙绝范本。

诗言心。“水影沙痕远接天,长林秋色翠华妍。晚来更上层楼望,一片青山破白烟。”画幅右上的题诗,不仅与画里景色契合,也较好地抒发了画家的情感。画中诗,除第三句为旧有,其余为新填。胡佩衡,7岁入私塾,喜读诗书,尤长于古文辞,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和学识。因此,这“水影沙痕”与“长林秋色”,正是画家心里所要的风景。传统文化里,所谓诗画合一,诗化心境,在这幅画里都有得到体现。

胡佩衡的山水,渊源弥正,潜涵浸润。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胡佩衡所画的有一类作品,在郎绍君看来:“结构繁复,勾皴细密,大体是从王蒙、石谿、吴历一路画风综合变化而来。”《水影沙痕》就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画已不如胡佩衡早期作品那般“邃密”。早期的胡佩衡,用王、石、吴一路技法,临仿了大量古代画家的山水,画风“细密可爱”。临仿的同时,他也收藏古画,以资临习。其实,胡佩衡早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已开始临摹传统山水,后又随李静斋学习写生与创作之法,也尽仿古之习。另外,据他自述:“本人学画至二十岁上,规模粗具,精神全无。则就画界前辈,如贺履之、齐白石诸先生,从事请益。有暇,则赴贺齐诸先生之私第,观其作画,如用水、调墨、着色,以及用笔之法,一一悉心领略,受业如弟子。”这也说明他得到过众多的名师指点。胡佩衡这一时期的创作,正如秦仲文所说:“解放以前晚期,不断致力于继承古人和吸收先进笔精墨妙的技法”。在大多数人看来,胡佩衡的山水作品,取境新颖,笔墨清腴,颇耐人寻味!但作为“湖社”同仁,金荫湖给予胡佩衡的山水画很高的评价,认为“苍古深秀兼而有之”。

就山水画的设色而言,《水影沙痕》是一幅“小青绿”。“小青绿”一般由山水画中的“浅绛”发展而来,颜色上略带淡青淡绿。明清以降,这样的画法山水画家常用,优点不会太过于“厚重”,表现上也较为真实活泼。因此,这一时期的创作,胡佩衡基本都是沿着传统的路线,在法度的节制中表达山水画的诗意。

与之相比,新中国成立后胡佩衡的山水画创作,与之前的有一定反差。“解放以后的初期,深入生活,面向现实,使用了纯熟的笔墨创作出有时代气息的山水画”。这是当年刊在《美术》杂志上,一段关于胡佩衡山水画创作的文字。1956年,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举办第三届国画展,胡佩衡有《颐和园后湖》和《春满西山》两幅送展。这两幅画,构图大胆,突破了以往画家的创作格局,法古与创造交相为用,笔法挥洒突兀,画面烟云满纸,色彩鲜艳,颇具时代特点。而在胡的同事兼好友徐燕荪看来:“纷披老笔表现出新的气象,具见工力湛深,妙造自然。”这都一一反映了,胡佩衡在他当时的山水画创作中,已经融入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有趣的是,随着西风渐吹,早年的胡佩衡也学过西画,山水作品也出国展出过。今天我们无法得知胡佩衡绘画转向的真实理由,置身于所处时代,他们是一个个被“安置”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但胡佩衡的山水画所诉诸给我们眼睛的,是这个世界再自然不过的东西,它里面包含了人文价值和文化要义,这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

  • 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书画焦点人物——苑贺斌(组图)
    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书画焦点人物——苑贺斌(组图)

    苑贺斌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留影【艺术简历】苑贺斌,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第九次全国文代会美术家代表,中国絲路规划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兰亭书画院导师、客座教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俄青少年国际艺术节顾问,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等。获得过“迎奥运全国书画展览”金奖,“中国香港回归十周年全国书画展览”...

    122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罗随祖:齐白石篆刻是近代很有意思的样本[图文]
    罗随祖:齐白石篆刻是近代很有意思的样本[图文]

    齐白石四绝十方 作者:罗随祖齐白石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广为公众熟知的人物。不论是书画篆刻,或者传记故事,家喻户晓。齐先生的出版物之众多,在艺术家中,可以称之为“前无古人”。鄙人虽也曾参役齐白石篆刻的编著,但截稿之后,总有莫名的遗憾。以为,对于其篆刻作品的搜集,终嫌不够完整;对于齐白石之所以成为齐白石,答案仍不确凿。就此求教于郎绍君先生,先生以《我们了解齐白石吗》一文见示,余很是服膺郎先生这样严...

    136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传艺术之大美——当代著名画家王因东[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当代著名画家王因东[图文]

    【艺术简历】王因东,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会员号19695),北京美协会员。自幼酷爱绘画,师从多位大师和名家,主攻中国山水画,兼修人物画;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进修后,作品风格从传统水墨转向现代意象彩墨。作品参加中美协展览情况:《国门新韵》入选“第二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静海渔歌》获得“聚焦脱贫攻坚走向小康生活2020江山多娇傅抱石展”入会资格。作品《运...

    81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偏爱清白菜根香——历代绘画中的白菜[图文]
    偏爱清白菜根香——历代绘画中的白菜[图文]

    白菜之名,平淡无奇,似乎看不出惊人之处。但典籍中记载,白菜古称“菘”,其名可谓雅致,其节不失高雅。据《本草纲目》记载,根据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野蔬草虫图(中国画)许迪小小的白菜,虽然没有传统国画中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高规格“待遇”,但仍受到很多画家的青睐,在传统画史上留下了别具一格的风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野蔬草虫...

    10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上海缘何成为青铜收藏重镇[图文]
    上海缘何成为青铜收藏重镇[图文]

    父乙觥(资料照片)上海鲜少出土青铜器,但上海博物馆却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收藏重镇,这里藏有从夏代至汉代2000余年间的7000多件青铜器,素有中国青铜器收藏“半壁江山”之称。原因何在?日前在上博召开的《陈佩芬青铜器论集》出版座谈会上,专家透露,上博的青铜收藏大致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私人收藏家捐赠的;二是从冶炼厂和废铜烂铁中抢救出来的;三是从香港和海外以重金购回来的。而这背后,是一代代上海文博人的不...

    95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怡青的梦与画[图文]
    刘怡青的梦与画[图文]

    刘怡青 海边 34x46cm时间懒懒的,美术硕士毕业的女生刘怡青看上去比时间还懒散。刘怡青喜欢自由,这个自由不仅是心灵上的,躯体上也是。她最愿意做的就是感受自己的感受,聆听万物的声音,凡与生命和灵魂有关的,她都不放过。比如阳光透过玻璃折射过来的线条,比如红色的花儿孤独地在万绿中探出的头,比如七星瓢虫从河对岸抖着翅儿飘了过来,比如猫、兔子、公鸡和母鸡……她都不惜时间去体会,并进入角色。这就是...

    157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节后金价年内首降 黄金卖场迎销售高峰[图文]
    节后金价年内首降 黄金卖场迎销售高峰[图文]

    上周末,在菜百四楼的投资金条柜台前,不少年轻投资者在咨询和购买投资金条摄/记者 曹博远法制晚报讯 (记者 罗晓静) 十一假期结束后,京城金价迎来年内首度下调。上周末,《法制晚报》记者走访卖场发现,除了提前1个月上市的贺岁类金饰热销,投资金条销量环比假期也翻了一番。不过与以前大妈疯狂抢金不同,现在购买投资金条的多为年轻消费者,且多是分批买入,未出现大单。今年以来金价攀升,此前投资金条基础价为29...

    179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学术对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维“导图”[图文]
    学术对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维“导图”[图文]

    在《图·像思维—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共荣观的整体感悟》图书出版15年之际,国声智库执行主任徐蕴峰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作者张学栋先生就书中关于“追求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共建共享共荣的绿色家园”的理念在北京国声智库“智库会客厅”进行对话交流。徐蕴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为科学把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197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图文]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图文]

    贺文斌 媚娘·媛见到贺文斌的作品,那充满春色的姑娘,她略有所思,欲言又止的站在破败的古城脚下,睁着略带迷惘的眸子带一丝丝魅惑。不经意的就会激起你心海的涟漪。年轻艳丽的女性或躺或卧在的厚重沧桑古城园林中,看似格格不入的元素强烈冲击着观看者的感官和内心。我们在贺文斌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某些荒诞的批判。贺文斌是出生于陕西,是地道的西北人,我们却在他的作品中见到...

    19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山水画历史脉络的见证  ——从《敦煌山水画史》中窥探青绿水墨之变[图文]
    中国山水画历史脉络的见证 ——从《敦煌山水画史》中窥探青绿水墨之变[图文]

    山清水秀,是对我老家云南昭通最简单而平实的概括。虽说我是在城里长大,但昭通城四面环山,我从小就喜欢穿梭于山水之间。中学时跟随画家吴希龄老先生学习国画山水,从宣纸上的一石、一树、一水、一亭之间,感悟国画山水的奇妙。于是,不论是自然山水还是画中山水,从儿时起便总是牵动着我的思绪。大学毕业到了敦煌,每天徜徉于古代壁画的海洋中,在段文杰、史苇湘等老先生的熏陶下,我一边研读前人的论著,一边调查壁画。在最初...

    16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古董金融:万亿市场待开发[图文]
    古董金融:万亿市场待开发[图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明通讯员李洪在国内,变现难、抵押难、流通难,成了当前众多投资收藏艺术品、古玩字画人士面临的尴尬问题。遭遇难题的人多了,且问题长期存在,自然也就有人开始寻求解决。当前,部分收藏界人士,开始着手打造艺术品(古董)金融产业链条,意图通过藏品+金融、藏品+互联网来解决收藏品市场的产业发展难题。在业界,称其为古董金融。“古董金融?就是将大家藏在箱底的宝贝拿出来,与银行、担保公...

    196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刘震云谈《一九四二》:灾难,我们拒绝遗忘[图文]
    刘震云谈《一九四二》:灾难,我们拒绝遗忘[图文]

    制图:宋嵩□作为河南人,我竟然从不知道1942年曾经发生过这么严重的旱灾,更令我震惊的是,这场灾难的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代无不选择了遗忘□生活里严峻的事实在太多了,人的心就变成了一块铁,这块铁如果就这么硬着,磕在石头上就破碎了,但坦然和幽默把这块铁化成了水□对当时的河南人来说,生存依靠的已不是信仰,而是本能,在这种残酷环境中,唯一需要的慰藉就是人和人之间那点微弱的善良的光芒在经过漫长的酝酿与...

    15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笔墨生辉——著名文人书家宋富盛先生的书法艺术欣赏[图文]
    笔墨生辉——著名文人书家宋富盛先生的书法艺术欣赏[图文]

    宋富盛·艺术简历宋富盛,著名书法家,笔名默墨。1945年生于山西长治。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编审。曾任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现为山西省名人书画院院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太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书法作品曾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大展及重大纪念、...

    116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海上雅集精品赏析:文房四宝及书画[图文]
    海上雅集精品赏析:文房四宝及书画[图文]

    海上雅集精品欣赏:文房四宝及书画海上雅集精品欣赏:文房四宝及书画海上雅集精品欣赏:文房四宝及书画苏州云栖山房主人为苏州知名画家,在书画收藏及品鉴上也颇有成就,此场书画便是出自云栖山房主人的收藏,其中由其提供的江寒汀的洒金纸本花鸟四条屏受到各方的一致认可,为江寒汀作品中顶尖之作,堪称精品中的精品。另一方印有“诰封柱国荣禄夫人绍虞翁印”的官印尤为突出,其为覆斗式印,包浆浑厚...

    43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缪哲:宋画是如何被我们所认识的[图文]
    缪哲:宋画是如何被我们所认识的[图文]

    作为长期参加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工作的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缪哲在《“宋韵今辉”系列学术论坛·宋画与中国古典艺术世界》会议上,谈到“宋画如何被认识”的问题。在我们的观念中,“宋画”的概念,理应产生于宋代。但缪哲说,“宋画”的概念,其实还很年轻,是在二战之后才塑造形成的。在明末至20世纪的几百年里,人们其实不太清楚什么是宋画,也不认为宋画是重要的。缪哲 | 宋画是如何被认识的(本文根据会议报告整理)...

    98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