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法家郑光宇:沉醉在黑白世界40年不辍[图文]

时间 : 04-16 投稿人 : 菁菁 点击 :

书法家郑光宇:沉醉在黑白世界40年不辍 | 美术科普

书法家郑光宇

书法家郑光宇:沉醉在黑白世界40年不辍 | 美术科普

郑光宇作品

“书法最大的乐趣在于学习的过程,从不会到会,从没有感悟到有感悟,这种境界的提升让人一步步成长,可谓意趣无穷。”对与书法相伴近40年的郑光宇来说,书法已经融入他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

说起自己与书法相伴的日子,平时不喜多言的郑光宇忽然打开了话匣子。看着他解说书法时的痴迷神态,记者感到,在这个纷杂的世界里,郑光宇更像是一名隐士,独自沉醉在书法世界中,在不断的体悟中与古人对话,在浮华世界中给自己的内心涂上了一抹淡定。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最好的老师。”问及如何评价书法,郑光宇这样定义。

书法家郑光宇:沉醉在黑白世界40年不辍 | 美术科普

郑光宇作品

在儿时的心田埋下书法的种子

小时候的郑光宇,是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他记得家中墙上就挂着爷爷写的字,“那时并不知道是什么字体什么内容,只觉得弯弯曲曲的笔画很好看挺有趣的,后来学习书法才知,那是金文。”聊起儿时的记忆,郑光宇脸上满带着笑。

郑光宇的叔叔也是一位书法家。在他印象中,叔叔屋里的书柜里很大一部分都是书法碑帖类的书籍。小小年纪的郑光宇虽然看不懂,但隐约觉得那时面藏着很深奥的东西。

长大之后,郑光宇搬去跟父母住。他发现,父亲的书柜中也有很多与书法有关的书籍,而且经常看见父亲伏在案前写书法,有时候还刻印。那时郑光宇的妹妹比较小,还不识字,父亲就把报纸裁成手掌般大小,用墨写上笔画简单的字教她认……

“可以说,书法自出生开始就陪伴在我身边了。耳濡目染中,我对书法有了别样的感情,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会选择走书法之路的原因。说到底,书法早已在我幼小的心田埋下了一粒种子,只待条件合适就会生根发芽。”

就这样,小时候的记忆,一步一步引导着郑光宇走进书法的殿堂。

书法家郑光宇:沉醉在黑白世界40年不辍 | 美术科普

郑光宇作品

书法家郑光宇:沉醉在黑白世界40年不辍 | 美术科普

郑光宇作品

学习过程中书法变得很有趣了

郑光宇写书法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他真正开始练习是在少年时期。

“那时我大概十一二岁的样子。”当时郑光宇的功课成绩不好,面临着继续上学还是另选他路的人生抉择,因对上学充满了抵触情绪,于是郑光宇选择了书法。

那时的郑光宇想当然地觉得,书法要比学习其他科目容易。然而,当他写下第一笔的那一刻才明白:人生没有捷径,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辛苦。

初习书法时,郑光宇手中的笔总是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也很难看。于是,父亲就把着他的手帮他找感觉,并且说:“有了耐心和细心,才能写好字。”可当父亲一放开郑光宇的手让他自己写时,字又变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了。“当时很灰心,但同时也真正明白了,看跟写完全是两码事,看着容易的书法写起来真的是非常难。”

在畏难情绪下,郑光宇一度打过退堂鼓,当父亲再让练习时,他懊恼地说:“写书法太难了,不学了!”性情一向温和的父亲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一个劲儿地鼓励他:“没有人天生会书法,刚学时有畏难情绪很正常,我当时也和你一样,多少次想过放弃。但是只要喜欢,并且有耐心和恒心,一天天坚持下来肯定会有长进。”听父亲这么一说,郑光宇似乎被点透了什么,重拾自信,再次拿起了毛笔。

慈父同时也是严父。郑光宇的父亲,每天都会给他留一长串作业:刻三方章,描或画三块章的样子,外加练习写5篇篆书、5篇隶书、5篇楷书……“那时候,我每天至少练习8个小时以上,甚至有时要10个小时以上,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写,比上学还辛苦。”说起学书法的艰辛,郑光定虽然是一笑而过,但其背后所付出的汗水,明白人凭想像也能知道。

学习书法,面对的第一个坎儿便是枯燥,而且小孩子的理解力也有限,直到勤学苦练了五六年之后,郑光宇才开始觉得书法并不枯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变得很有趣了”,字也开始写漂亮了,并从中体味到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同时,通过习练书法,他还明白了一个简单又深奥的哲理:看上去简单的事情,也有不简单的一面。

郑光宇说:“学习书法的过程充满挑战和未知,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中没有的道理和经验。这些道理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中都有记载,而通过书法学习,我体悟到了这些道理的现实性。”

就这样,不管有多辛苦多枯燥,走上书法之路的郑光宇立下一个信念: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书法之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书法家郑光宇:沉醉在黑白世界40年不辍 | 美术科普

郑光宇作品

书法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与书法相伴近40年的郑光宇,渐渐领略到了书法的艺术之美。

中国书法流传几千年,能流传下来的都是经典,值得后辈用心研学。郑光宇认为,书法的一笔一画中,都饱含着美学意味。他说:“一个字看似简单,但却有很多讲究,这么写就美,那么写就不好看。横竖的搭配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以至于我写了四五年还没有真正入门,直到写了六七年之后,才看到每一个字的另一种风貌,体会到书法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历代很多文人逸士,都借着黑白书法来宣明自己的志向,诉说自己的心情。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郑光宇说,他从中读出了毫无造作与合乎法度的完美结合:在一个天朗气清的佳日,群贤毕至的场合,王羲之快然自足地写出这篇千古名帖。

郑光宇说,《兰亭序》的名气不是来自社会的炒作,而是来自于笔端自然的流露,“静观《兰亭序》,那是黑与白交流的天然体现,毫无造作之感,却又合乎法度。这是多么难以达到的境界啊!如果说法度是一极,是经验的积累沉淀,那么无造作之感便是另一极,是自由的全身心体现。二者之间有着很大不同,可《兰亭序》的出现却在书法史上呈现了一个完美的标本,其绝妙之处在于,写出了人们心中一直想追求却难以表现的状态。后人在学习《兰亭序》的过程中,细细体味的就是其中的法度与率真之完美结合。”

在郑光宇看来,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书法虽都字形宽厚,但却形成了鲜明之对比。“王羲之表现的是风流倜傥,颜真卿表现的则是忠义淳厚。王羲之的字体犹如黑色,内敛;颜真卿的字体像白色,外张。在这种外张的书体背后,是一腔忠肝义胆。”

说起对王、颜字体的看法,郑光宇娓娓道来。他说,在颜真卿为祭奠其侄所书写的祭文《祭姪文稿》上,可以感觉到溢于纸上的悲愤之气,用笔豪放,使人观其书即能体会到书者彼时的心情。

在黑白世界中徜徉了40年的郑光宇,好像为自己的眼睛戴上了一个过滤镜,让书法世界变得简单而不失深邃,伴随着每一天不辍的习练,他正在一步步地走向书法世界的深处。

谈及书法艺术,郑光宇如是解读:“书法艺术是由性格与技巧两者构成的,很多初学者很难把这两者调合在一起,或随意书之,有失严谨;或刻意临帖,有失灵动。从某个角度来说,情绪与法度也是黑与白的体现,作者用自己独特的形式来体现黑与白之间的世界,书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看似简单,实则大有深意。当你能读懂字中的含义时,其实你也就读懂了作者,这就是所谓的观书如见人、见字如见心。”

现在,书法已经从大家眼中的艺术变成了郑光宇的一种生活方式。每有闲暇,他便会拿起毛笔,铺一张宣纸,在一笔一画的腾挪中与古人对话、神交,尽情抒发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怀与感悟。

除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孜孜追求,郑光宇对书法的现当代表现形式也充满了兴趣。他和几位朋友创办的“芥子须弥”,就是以书法、印章与古代文饰为主要素材,将其与现代工艺结合的品牌。书法的静逸古雅与现代工艺的多样化结合在一起,使书法变得更加有趣和贴近生活,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接上了地气,成为人人都可平视着欣赏的美。(杨琳琳)

相关文章

  • 买一件艺术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图文]
    买一件艺术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图文]

    曾梵志的《弗洛伊德》(2011)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上因为对于艺术的喜爱这个动机而聚在一起,然而生存却常常破坏了最初的动机。最近在脸书流传着一段视频,转自英国电视台拍摄的影片,关于当代艺术市场,里面用深入浅出的说段子方式,讲了一回现今当代艺术市场里运作与交易的另一面,把平时不容易看明白的事,说得逻辑分明又快狠准。这是一个让我看得笑声连连的有趣视频,真亏了编导可以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说清...

    28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吉林大学[图文]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吉林大学[图文]

    一、校名沿革吉林大学,前身是建于1946 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3月31日易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8年8月11日,经中共吉林省委和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东北人民大学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1960年,吉林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二、校名赏析“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参无法法,东坡原是解书人。”这是沈尹默先生对郭沫若书法的评价。 吉林大学校名采用的...

    139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小黄鸭与艺博会[图文]
    小黄鸭与艺博会[图文]

    小黄鸭让五月的香江变得很童话很艺术小黄鸭让五月的香江变得很童话,很艺术。带着小黄鸭的心情去看巴塞尔主办的首届香港艺博会,就觉得,哦,确实不错,但很多作品不是太职业,就是太死板,或者有点莫名牵强,甚至神经错乱。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草间弥生的作品石建邦去香港前,就听到维多利亚港的小黄鸭是今年一景。媒体为这个荷兰艺术家制作的充气小黄鸭不吝版面,报道不绝于耳。有几天小黄鸭漏气,变成一摊大蛋黄,许...

    25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建筑的“观看之道”[图文]
    建筑的“观看之道”[图文]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爆发,伊东丰雄前往受灾地区,在仙台地方政府的协助下,与隈研吾等设计师成立了“归心会”,根据受灾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划重建方案。他针对沿海居民民居、商业街、露天橄榄球馆这三个区域的重建给出了自己的思路与具体实施方案。他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以当地居民的使用为核心,并遵循层层疏导的抗灾理念,以及这些偏远地区老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为该地区设计了这三个新的区域,并受到了当地...

    48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舍利子是宗教财产 确定文物不能改变归属[图文]
    舍利子是宗教财产 确定文物不能改变归属[图文]

    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图片来源:资料图)晏贵宾8月28日,甘肃省博物馆向泾川县移交了1964年出土的部分佛祖舍利,引起了国内宗教界及文物部门的关注。近年来,关于宗教财产和宗教文物的归属,广泛引起人们的讨论。许多地方出土的宗教文物都被文物部门收回管理,但到底文物属于谁?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泾川县1964年出土佛祖舍利时,作为所有者的寺庙当时完全不存在。根据当时的情形,文物只能归国家文物部门所...

    72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辽博藏宋无款《白莲社图》不可归于“张激”名下[图文]
    辽博藏宋无款《白莲社图》不可归于“张激”名下[图文]

    前不久在辽宁省博物馆新绘画馆“中国古代绘画”中展出了一卷古代纸本水墨人物故事画,全图共分八段,主要描绘了经筵会讲、金像赞佛、笺经校义三个情节,讲的是东晋元兴年间,高僧惠远在庐山东林寺同18位贤士建白莲社专修净土法门,并与陆修静、陶渊明、谢灵运相善故事——它就是《白莲社图》。这卷流传有序的作品在展览中被标为宋代张激所绘,然而画图中并没有作者款识。此前根据卷尾张激、赵德麟的题跋曾有人判定其为宋代大...

    188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老腔古韵的承载--华山李澎书法新作[图文]
    老腔古韵的承载--华山李澎书法新作[图文]

    李澎先生近照李澎,字无翼,号华山李澎,书法家、美术编辑。现为《中国墨宝》副主编、翰墨网艺术总监、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漫画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楹联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化艺术产业促进会会员、中兴文稿编辑社编委、甘肃合水书画家协会理事、陕西人大工作者书画研究会理事、陕西毛泽东书法研究会理事、西安曲江书苑副会长、陕西秦风书画院副院长、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与著名老腔文化传承人王...

    107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邮市今年升温:小版张领涨[图文]
    邮市今年升温:小版张领涨[图文]

    小版张成涨幅明星,生肖《马》小版今年涨幅达到8倍。典藏屋商报记者 刘勇实习生 程悦中国邮政2014年新邮发行已落幕,全年共发行了27套纪念和特种邮票,共83枚加4枚小型张,市价为180元,较面值154.70元高出约16%,这意味着新邮预订者有了浮盈,而小版张更是大涨,2014年9种邮票小版张市价300元,较面值90元溢价233.33%。业内人士指出,在外围资金作用下,今年邮票市场全面回暖,绝...

    77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徐冬冬:我眼中的杨绛先生[图文]
    徐冬冬:我眼中的杨绛先生[图文]

    徐冬冬,1959年生,字苦藤,号寄人篱下人。国家一 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抽象绘画流派的开山之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家。徐冬冬对意象绘画、印象绘画、抽象绘画都有着深入研究和创作实 践,并涉猎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作品跨度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已逾40年。1987年,中国美术馆在主大厅为其主办个人作品展并收藏其作 品;1990年~1991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为其主办个人...

    5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自画像:艺术家的生命独白[图文]
    自画像:艺术家的生命独白[图文]

    无论古今中外,自画像都是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几乎不可避免的一个特殊题材。艺术家们把自己的人性魅力和精神灵魂存放于自画像中,延续为不朽。而从近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来看,收藏投资名家的自画像作品,也不失为寻觅精品的一条捷径。回顾世界美术史的各个阶段,艺术家的自画像层出不穷,特别是在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位伟大的画家都创作过自画像。中国古代画家虽然不像西方画家那样热衷于描绘自己的形象,但也有不少人...

    77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刘汉民国画鉴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刘汉民国画鉴赏[图文]

    人物简介:刘汉民:1945年生人,祖籍山东省掖县。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1985年在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访问学者。现为黑龙江财经学院艺术系名誉系主任,原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黑龙江省青年艺术家协会顾问,黑龙江省人大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顾问。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炎黄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作品欣赏:刘汉民先生的作品不仅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而且每一幅画,都会让人如...

    59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张清智百米长卷漫谈——薛永年[图文]
    张清智百米长卷漫谈——薛永年[图文]

    张清智简介张清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侨画院院长。他在青年时期就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画展,并得到了李可染、黄胄等大师的高度评价。1986年加入中国美协,几十年来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与讲学,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以山水、花鸟、人物各一个厅举办了大型个展。先后出版了《张清智山水画集》、《张清智花鸟画集》、《张清智人物画集》、《艺术量化论》、《张清智书法集》等十余部大型画册及艺术理论著作。他对...

    7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名郎:绘画之乐不囿于形[图文]
    李名郎:绘画之乐不囿于形[图文]

    青年艺术家 李名郎导读:“我想透过绘画最安静的窗口,看到外面世界最繁华的风景,唯有这样的锤炼才会越加值得美丽永恒的欣赏,才会越来越深遂,无论外形或内心里的精髓我并不希望少去其中一者,只有这样的平衡我才能满足我自己,并且呈现给别人阅读。”这是李名郎的自我表述,也是其长久敛神静思的内心观照,出自于一个80后艺术家之口,着实难得。淹迹于众多书家之间,李名郎并没有贪婪,只撷取属于自己的色彩和风景进行描...

    141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张延华[图文]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张延华[图文]

    艺术简历张延华,1965年3月生于山东枣庄,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清华美院;现任职于枣庄市薛城区教育局教研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北京中华书画研究院院士,枣庄市书画学会副会长,大运河画院副院长,枣庄市美协副主席,薛城美协主席。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2000年作品《钢筋铁骨》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2000年全国书画家新作展”;2001年作品《沂蒙秋色》入选...

    69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新水墨市场人气高涨投资需谨慎[图文]
    新水墨市场人气高涨投资需谨慎[图文]

    导语:2015年新一轮拍卖也将在春节之后拉开帷幕,对于上一季度的拍卖进行盘点回顾,借由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2014年秋季拍卖报告,我们试图通过对于每一板块的梳理和总结,发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变化。由于中国书画在市场中的权重地位以及近现代艺术家的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我们将结合重点拍卖现场的现场回顾,以及数据的整理呈现,来发现本年度书画部分的新趋势。传统水墨与新水墨的“市场分离”在我们对于当代书画...

    55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