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图文]

时间 : 05-23 投稿人 : 桔子 点击 :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个人简介】

艾 国

北京市人,1966年生

2021年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艾国工作室导师

2016年清华美院书画艺术创作高研班艾国写生专项课程导师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博导工作室执行导师

中国画俯远法课题创研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俯远法与中国山水画空间视角流变

文/艾国

内容摘要:本文在中国山水画整体精神框架和“三远法”的语境下,对经营位置构图形式从古代至现在的特征做了一定的梳理,总结了山水画空间视角变化的特征,说明“俯远法”的概念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其在中国山水画构图变化现行阶段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美术、中国画、构图、经营位置、俯远法、三远法。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翼装飞行 尺寸70*48CM

正文:

“自山上而观山下,谓之俯远” [1]。

“俯远法”是以绘画实践结合中国山水画发展史,根据时代的特点提出的“经营位置”图式新说。它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宋代郭熙“三远法”的语境下以命名,是科技时代以航空器材观察物象的角度和方法,进行中国山水画经营布局及造境技法实践的总结,是对山水画的空间角度的补充。

“俯远法”在空间角度上,以视觉平视地平面为零度,是在垂直地面九十度到四十五度之间的俯视物象的视觉角度进行经营图式的山水画创作。在空中又分为三个空间层次,距离地平面五十米以下为低空,五十至二百米为中空,二百米以上为高空。空间角度的不同造成不同前人的经营图式和艺术效果。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掠过城际 尺寸48*70CM

以此为论,纵观中国山水画发展史,梳理山水画的空间角度流变,可以总结出:由五代前后形成的全景式至董源、巨然“平远法”一变,李成、范宽“高远法”又一变,李唐“近景式”又一变,马远、夏圭“局部式”又一变,至现代“俯远法”又一变,它历经了由中及远、及高、及近,及低的过程,其成因和脉络和是非常明显的。

本文略论自山水画形成以来至当代在经营位置空间角度上的变化和发展,并说明“俯远法”在整体流变中形成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翼人之俯瞰乾坤 尺寸70*48CM

山水画的不同风格面貌由诸多因素决定的,综合起来就是“六法”在画面中的不同体现,其中除笔墨外则是在经营位置空间上的不同表述。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认为“以六法言,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赋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 [2]”,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绘事者做万物之主宰,用心经营,提笔第一件事便是安排画面中各个物象的位置,注重物象的布置,就是经营位置, 最早也叫“置陈布势”,置陈布势是顾恺之在《论画》中所提出的,因其刻画自然生动,变化多端, 如临阵布势,故而得名。置陈布势或经营位置是通过物象在空间中的高低远近的位置和视角变化来实现。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九天飞翼 尺寸48*70CM

中国山水画从较早的魏晋时期“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3]”,至初唐“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的阶段,再至成熟时期唐代的“山水画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有着金壁辉煌和“三百里嘉陵一挥而就”的水墨风格。至五代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经营位置的空间角度特点, 开创了“ 全景山水”新貌, 结合皴法的使用,使山水画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全景山水”的经营是以留有天地、强调中心、物象繁复、空间开阔、视角高低综合的构图样式,。如荆浩的《 匡庐图》, 关仝的《关山行旅图》、董源的《 潇湘图》、《龙宿郊民图》, 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南方的董源,又以平远布势,“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所画山形,疏林远树,“平远”幽深,披麻皴及水墨为长。元代黄公望说:“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清代王鉴说“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锺王,舍此则为外道”。董源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新飞天图腾 尺寸48*70CM

北宋时期以李成、范宽、郭熙、许道宁等为代表,继承了五代全景式经营图式,保持了“大君赫然当阳”、“百鸟朝凤”式的特点,同时在空间角度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在角度上,李成、范宽把高仰的视角提到前所未有的阶段,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这种仰视的视角和主体物象的再扩大,产生了不同以往的艺术感染力。李成 “仰画飞檐”高仰的视角在当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态势。而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即云:“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谓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此论非也。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4]”李成新的写实角度布势方法,被晚一个世纪的研究科学的人给予商榷,这种倒置现象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而“以大观小”为主流的画界思想和观察方式在燕文贵、许道宁等的绘画中除继承外也得到发展。如燕文贵《江山楼观图》、许道宁《渔父图》、屈鼎《夏山图》、乔仲常《后赤壁赋图》等,他们把“盆景假山”式的视觉空间拉的更远,主体周边及画面左右空间无限扩大,形成了一种视野辽阔的布局,“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平远的空间视角也得到了最大化。北宋的很多山水画中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可以从作者的视角边走边看,或者是表现整个故事的发展变化,以此来表现宏大的场面。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空中滑板 尺寸48*70CM

北宋山水画经营图式,在五代的“全景式”构建中,提炼并发展了更加具体的空间视角,这包括董源描绘南方灵秀山水的平远视角,李成、范宽描绘北方险峻山水的高远视角。郭熙在他的《 林原高致集》中, 总结和归纳了北宋山水画经营图式,提出了 “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的“三远法”和“ 可居可游”的绘画理论,使山水画的经营位置上升到可把握的理论层次,在运用上有迹可循。

“三远法”是空间角度和造境法的综合描述, “高远法”、“平远法”更多是在空间角度上而说,如“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是仰视和平视物象的视觉角度, “深远法”为“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是其中可见山后和中庭以及山头、山腰及山脚等“重重悉见”之深的经营图式,并非是俯视角度赋予的艺术特征,而是“游观”的造境方法,也是沈括的“以大观小”、“折高折远,自有妙理”的和汤垕《画鉴》中“意推”的置陈布势的运用,是不拘泥透视的“远映”、“胸中丘壑”的主观表达,这也是自古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新飞天 尺寸48*70CM

中国绘画的空间角度可分为两种,一是“视觉空间”,为“看”,是物象在眼睛中的成像,是基于固定视点的透视角度。另一则是“心灵空间”,为“观”,观是内心对物质和心理现象的直接体认,分为内外,内观如宗炳的“澄怀观道”,“毗婆舍那内观”领悟“名色”心物的本质,也如“观”自在而“照见”“五蕴皆空”。“外观”是超越视觉生理的心象活动,是综合的感受、记忆,和“畅游神往”整体的动态加工过程。由《易经》“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而入“观物取象”的境界。“观”的目的如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所述:“所谓先验的山水画式的场乃是中国哲人彻悟的理想境界” [5]。所以就“深远法”而论,如 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宫图》、燕文贵《溪山楼观图》、郭熙的《山村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皆在于塑造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其中有从山顶而窥的深远,有从山侧而窥的深远,《具区林屋图》把山脚的溪谷层层透措,也营造出较大的幽深之感。

此后北宋的韩拙《山水纯全集》提出了“阔远”、“迷远”、“幽远”。元代黄公望《山水诀》提出“高远”、“平远”、“阔远”。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任我飞 尺寸70*48CM

艺术的形式和精神,离不开民族整体精神的继承和时代的变迁,直至二十世纪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步入到工业时代又渐入科技时代,使得俯视视角成为常态并飞得越来越高。在短短的不到百年中,由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试飞成功,到成熟的1916年各国的飞机客货运,1950年大型空中客运,再到航天的火箭、卫星,1961年载人飞船又让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以太空的高度俯视到了自己生存的星球。后继登录月球,建立空间试验站和探测器,1977年,人类发射了一颗探测器,它就是旅行者1号,至今它已经距离地球大约211亿公里远,是离地球最远的一颗飞行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飞出太阳系。在日常民用方面,据近两年的统计,世界各航空公司每年约有3900万个航班起降,平均每天约有10.68万个,全年共有40多亿人次乘飞机出行。无人机技术成熟普及后,用于摄影以及科技研究,更使得俯视角度成为常态。

观察物体空间角度的不同,如一个山体,近视和远观,平视、仰视、俯看都会造成形体的变化和质感的变化,引起的整体视觉感受也相异,这在山水画的各种风格中得到证实,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俯视角度的摄影,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山水画作品的俯视空间角度也带给我们与以往不同的视觉感受和精神境界。

“俯远法”是以垂直地面九十度至四十五度之间的空间视角来表现丘壑,以俯视为主平远为辅来置陈布势,以观者的角度为天来俯瞰乾坤,大地的山脉河流、田园村庄、公园码头等都是描绘的对象,物象丰富但空间层次的表现难度较大,形象的刻画也不同以往的习惯,树木多见树冠少见主干,屋宇多见瓦顶少见墙牖,山川多见脉络走势少见突石险壁,又变近景为云雾峰顶,中景为密林楼阁,远景为坡岸溪流。又于空间的“低空”、“中空”、“高空”的空间不同,影响着画面的物象形体大小和虚实,造成了笔墨写实、意象或抽象的不同效果和画面气韵。“俯远法”是“自山上而观山下”,它的技法除了俯视的观察物象的空间角度外,也注重了中国文化精神“观道”、“格物”、“度万物取其真”的“观”的“体知”方式和画面的“心灵空间”,保留了“远”的放下世俗杂念离开物象执着进入简远、平静、名色皆离的“定”前状态,以及文人士大夫远离尘俗喧嚣、悠闲清高、平淡虚无的山水情怀。

“俯远法”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是中国山水画经营位置的新方法,是一个重大研究的课题。在面对俯视的空间角度下大自然的重组,高度的选取、题材的选取、如何表现、如何发展,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艺术家们共同的努力,这种前无古人的艺术形式,必定开拓了一条中国绘画的创新道路,成为美术史上增色的一笔,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美术史学意义。

参考资料:

[1]《丹青画史》艾国《论中国山水画俯远法》136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版

[2]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117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3]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论》60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4] 沈括著,《梦溪笔谈》,121页,岳麓书社2004年版

[5] 柄谷行人著《日本现代文学起源》,4页,三联书店2003年版

业内名家对艾国创研课题中国山水画“俯远法”品评

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刘勃舒:俯远法画的好,新颖,有意义,经过很多年的实践也是不易。

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 付京生:“俯远法”是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无疑是筚路蓝缕的开山者,有特殊现代性的价值与意义。

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龙瑞:“俯远法”风格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视角领域、新的审美体验。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范扬:郭氏“三远法”中又加了一个“艾氏俯远法”,非常有意义,作为一个课题大可研究、非常难得。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部主任 邢少臣:“俯远法”是山水画的新技法,也是一个整理和独创,是中国山水画理论方面是一种完善,技法上的一种提升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远从来不是距离 尺寸48*70CM

南宋以后,疆域的变化,地貌的不同,中国山水画在南方逐渐形成了新的绘画风格,其中的经营图式独辟蹊径,变化了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全景式经营布局,出现了初期的“近景式”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 “一角”、“半边”之“局部式”。如果说全景式是“以大观小”,那么南宋的局部式一角半边则是“以小观大”的哲学理念和实际的“内观”经验,宏观的星际之间的围绕和微观的电子粒子间的围绕是相同的;“安那般那”出入息的内观可以了知“天地玄珠,万气本根”。所以不论观大观小,皆是通过这个方式以“观道”、“格物”,“觉悟”自然法则而实现书画“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

北宋南渡的画家李唐是承上启下的角色,在处于向南宋过渡的转折时期,他在山水画变革中开宗立派,对南宋以及后世画坛影响深远。在经营位置方面对前人进行继承,并把高远的角度视点改为平视,拉近了取景角度,着重近景与局部的表现衬托整体的效果,开启了南宋山水画近景经营图式的格局。这种布势后来成为南宋院体画局部式构图的基础。《万壑松风图》为李唐于北宋晚期南渡前的山水画作品,还有《长夏江寺图》其中的构图创新和技法,影响深远。追随李唐的萧照 ,从他的《山腰楼观图》可见由李唐近景式空间角度,改为一边式。其后是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皆师李唐,在后来的实践中强调从某个角度, 某一局部出发来经营位置,慢慢形成从“近景式”为“局部式”的一角式和半边式的置陈空间。绘画内容从开阔浩渺、形象繁复的大山大川逐渐演变成自然景观的一角一隅,笔墨皴法也变为畅快淋漓。这种“ 以小显大”、“以少胜多”的特写式图式,简洁明快, 境界清远,给人以更多的遐想。如马远的《 踏歌图》,夏圭《西湖柳艇图》,刘松年《秋窗读书图》,法常《鱼村夕照图》等。明·曹昭《 格古要论》中评马远取材和布局 “ 或峭峰直上, 而不见其顶,或绝壁而下, 而不见其脚, 或近山参天, 而远山则低, 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俯瞰乾坤 尺寸48*70CM

南宋山水画的空间角度至局部特写,已经完成了中国山水画整体空间角度在农耕时代的自觉, 空间由五代全景式的中景至北宋全景式的远景,再至南宋的近景和局部特写,角度由五代的平视到宋代的仰视,空间角度的演变已经完成。

在以后的元明清 时期,山水画的空间角度都不离南宋以来形成的整体范畴,有时有所侧重,有时有所综合。如元代因蒙人入主中原,士人为创作主体以高逸为尚,追求简远、隐逸和“聊以自娱”,山水画占主流的经营位置空间是苍萧平淡的平远山水。其后明代画派林立,画人众多,皆在宋元山水画上汲取养分,宫廷绘画继承宋代画风,浙派继承南宋和元末文人品格,吴门继承董、巨、元人衣钵,华亭董文敏画分南北以南宗为尚,皆各有所取各有风格。清代的山水画重彩纷呈,在朝画家和在野画家或复古或创新,“四王”吴恽、“四僧”、“金陵八家”等皆以不同的思想情怀丰富了画坛的笔墨样式。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  | 美术学术

天际漫步 尺寸48*70CM

步入近现代后,西学渐进并发展起来,在“西学中用”、“中西结合”等思想的倡导下,中国山水画在“创新”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位多空间的探索和实践,笔墨、形体的 “重塑”离不开空间角度的表现形式,构图学和素描带来新的实践方法,早在项圣谟时素描的形式已得到运用,郎世宁以素描和焦点透视的空间造型显示其特点。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始,用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实践,通过中国新式高等美术教育机构和学校得到普及,素描和构图学大规模地影响着中国绘画,直至共和国后仍然是一项政策与方略。在以后的过程中,融入写生和深入现实生活,一些表现现实劳动者形象和生产建设场面的作品相继问世。在构图空间角度中,“S”形构图、三角形构图、丁字形构图等,还有现代画家总结的对角、由字、甲字、须字、则字、门字等平面化的、几何化的构成形式,视觉固定的“焦点透视”角度,以及西方的思想观念都在创作中得到运用,加之坚持中国绘画原生态系统的维护者,形成了百花齐放多样风格的局面。同时中国绘画如何保持本土文化精神并在其语境下得到真正的发展,也是这个时代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古代的经营位置图式还是和近现代的透视型构图,中国山水画“俯视”的角度始终融合在两个造境方法之中,一个是“平远”其次是“深远”,它并不是纯粹角度意义上的“俯视”,而是一种 “低视”,在“平远法”中,以一种平视视角范围内含有的低视角而存在,在平远视角水平线的下方,物象自然呈现前后、远近罗列的空间;它也是在“深远法”的山顶画家以“意推”、“游观”的技法表现“重重悉见”时而呈现的意趣。没有形成独立的纯俯视角度的绘画形式,这也是农耕时代人类习惯的视觉特点决定的。

相关文章

  • 国际博物馆日|寻宝吉博之玉石器篇[图文]
    国际博物馆日|寻宝吉博之玉石器篇[图文]

    玉石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期将展示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三件玉石器。金扣白玉腰带这件金扣白玉腰带是1958年在吉林省扶余县的一座金代墓葬中出土的。金政权是由我国东北古代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曾入主中华大地半壁江山达120余年,先后消灭辽和北宋,与南宋政权南北并立。1234年在南宋和蒙古夹击下灭亡。这条玉带包括金扣一件、玉铊尾一件,玉銙18件。带上有一装饰品,是两只黄金圆帽中间夹着...

    98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浅聊艺术收藏新视野[图文]
    浅聊艺术收藏新视野[图文]

    艺术品新藏家有好多理工男,互联网是拍卖行业“蓝海”,40%新藏家来自互联网,拍卖可以无纸化签合同,很多藏家过度“崇洋媚外”,艺术机构也别“玻璃心”……这是一场金句频出的“上海对话”,也为艺术品收藏领域提供了许多前瞻性与可实施的方案与建议,用新视野展望新未来,可以说“未来可期”。视野一:互联网互联网拍卖是巨大“蓝海”在过去的26年中,中国嘉德一直深耕细作传统线下拍卖。但是,从几年前开始关注互联...

    10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疫情下海外合作艺术特展的变革[图文]
    疫情下海外合作艺术特展的变革[图文]

    面对疫情,基于中外合作展开的各项艺术展览安排、活动时间上会有变更或延期,这是大部分艺术机构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全球化的状态下,何处皆非孤岛,合作早已延伸到各个层面。就艺术领域而言,多家国际合作密切的国内场馆再次调整了规划。上海博物馆近日已经宣布携手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瓷映苍穹:中西陶瓷交流大展”(暂定名)和来自意大利博尔盖塞博物馆珍藏油画展将延期至2021年上半年,其中涉及卡拉...

    68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莎芭拉拉·塞尔弗与她的具象艺术[图文]
    莎芭拉拉·塞尔弗与她的具象艺术[图文]

    生于纽约哈林区的90后艺术家莎芭拉拉·塞尔弗(Tschabalala Self),以其描绘黑人女性形象的前卫作品,为具象艺术带来一番新气象。通过一系列即将在佳士得伦敦上拍的莎芭拉拉·塞尔弗作品,请随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冉冉升起的艺界新星。她被称为“反毕加索”莎芭拉拉·塞尔弗的作品自2018年起备受追捧,更获迈阿密Rubell Museum、奥斯陆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Astrup Fea...

    163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刘玉来论书法》[图文]
    《刘玉来论书法》[图文]

    毛笔字最初主要在于实用,随着在社会中的价值取向,艺术性不但渐渐成为了它存在的原因之一,且掩盖了它存在的书写实用意义。故此提到书法必然会提到它的艺术性,而实用性几乎不被提起。这是因为它的实用性只是限定在表意,而提到书法时,似乎并不包括实用意义。虽然书法具有书写文字的功能,它写出的文字具有表意性,但在论述书法时,其表意性基本被忽视。宽泛的说,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时遵从的法则,也即写好写美文字的艺术规则。我...

    4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吴昌硕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高度[图文]
    吴昌硕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高度[图文]

    吴昌硕市场价格远不如齐白石,这是今天确凿无疑的。作为中国最贵画家的代表,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早早地进入了“画家福布斯排行榜”:2000年以后的齐白石作品拍卖成交总额高达169亿元,而吴昌硕同比只有37亿元;拍卖市场中更是如此,谁家没有几张齐白石都难称之为近现代书画专场,但能够有吴昌硕作品的拍卖行却是很少。北京故宫博物院从2018年6月开始就推出了“铁笔生花”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后承接这一展览的正是“...

    181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真伪与信用:你敢在艺术品电商买东西吗[图文]
    真伪与信用:你敢在艺术品电商买东西吗[图文]

    艺术品电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浪收藏配图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原标题:中国艺术品电商运营中的问题——真伪与信用)文/刘然来源: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信用问题一直是网络交易当中受人诟病的重点问题,艺术品市场的真伪纷争多年来也屡见不鲜。由于买卖双方隔着虚无缥缈的网络,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艺术品图像来判断,由于上文所述虚拟图像所带来的种种不便,给消费者的判断带来的很大干扰。这使得消费...

    199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贺文斌:被误读的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几点认识[图文]
    贺文斌:被误读的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几点认识[图文]

    后园·无处告别The backyard, nowhere to be found130x110cm 2005年艺术乱象,值得讨论近几年来,北京正在成为国际重要艺术中心,庞大的798艺术区内,中国当代艺术备受国际艺术界瞩目,各类先锋艺术形式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但2008 年突然而至的金融危机使许多行业都遭受了严重打击,当代艺术亦受到严重挫伤,于是各种诋毁当代艺术的声音也扑面而来,什么阴谋啊、垃圾啊...

    147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传承中国文化——著名花鸟画家许敬如作品欣赏[图文]
    传承中国文化——著名花鸟画家许敬如作品欣赏[图文]

    【许敬如简介】许敬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艺轩画院院长,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曲阜孔子文化艺术学院副院长,宿州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曲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艺术顾问。许敬如作品以大写意为基调,追求气骨古雅、神韵秀逸。他理性的继承了先贤艺术创作成就,六法兼备,又格因品殊,他讲究意境,心与物期、意在笔先、笔游神理,而旨在象外,较好的发挥了作品...

    105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姚伯齐书法赏析
    姚伯齐书法赏析

    《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姚伯齐毕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在焦墨和泼彩领域开创了新的表现形式,以自己独创的(伯齐皴)和独有的泼彩法构建《伯齐山水》极其鲜明的艺术语言确立了自己的学朮地位。而他书法作品与画作相得益彰,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营造出大美之境。姚氏书法之美,来自对传统书法的继承与创新。在古法汲取其精髓的同时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呈现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书法的格调,个性鲜...

    199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中国画坛艺术名家:全汉东艺术欣赏[图文]
    中国画坛艺术名家:全汉东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美国)副会长,现旅居纽约。1996应邀赴美国纽约参加《韩、中国际艺术交流展》。2005年应邀与英国著名电影导演詹姆斯·艾弗克合作电影《伯爵夫人》。先后讲学于纽约大学及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作品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物馆及中国当代美术馆收藏,古根海姆博物馆前任馆长私人收藏。《公牛系列10》 200cm×200cm 1996年名家点评旅美多年的全...

    196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艺术品投资 “买”什么?[图文]
    艺术品投资 “买”什么?[图文]

    从消费属性的角度看,书画的独特性、稀缺性使其具有奢侈品的属性,购买书画作品往往成为个人文化品味、巨额财富和尊贵身份的象征。近年来,艺术品投资工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历年春拍和秋拍都会涌现出一批市场关注度特别高的明星艺术家。譬如前几年的齐白石、张大千,去年的曾梵志、赖少其,今年的黄宾虹等等,都被行业机构视为当年的投资热点。哪位艺术家只要成为拍卖市场上的投资热点,其作品总能够聚集更多的人气和资本。实际...

    91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黑觚艺术“牛首传承”采风创作[图文]
    黑觚艺术“牛首传承”采风创作[图文]

    日前黑觚艺术“牛首传承”采风创作在江苏南京牛首山景区举行。参加此次采风创作的艺术家包括:朱曜奎、续鹤贤、刘亚安、刘俊彪、程克、陈新宇、许利。图为艺术家朱曜奎先生抵达南京,黑觚艺术总经理褚珂亲自迎接。活动首日在牛首山景区融咖啡举行了揭幕仪式。到场嘉宾包括:清华大学离休老干部处处长、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肖延;苏州油画院院长、颜文樑纪念馆馆长葛杨;苏州水墨丝绸画研究院副院长黄...

    77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文物的级别是如何定出来的[图文]
    文物的级别是如何定出来的[图文]

    韩滉,《五牛图》卷,局部,唐代,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北京故宮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五牛图》卷自清宫流出,下落不明。到了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最终由中方以6万港元购回。(整理/典藏编辑部)全国文物有多少?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作为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文物,根据近年的普查数据,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2011年12月...

    78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不断创新 让传统工艺更好地回归现代生活[图文]
    不断创新 让传统工艺更好地回归现代生活[图文]

    2月11日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竹编体验中心,30多名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工作人员在紧张忙碌地工作。其中,全国人大代表、“90后”省级非遗项目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的身影尤为吸引人,她正用一块蜡染手帕反复擦拭着一幅用竹丝编织的2.6米长遵义会议会址画,几天后杨昌芹将带着这幅画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9欢乐春节香港文化庙会。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

    171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