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黄徐异体”到院体与文人画[图文]

时间 : 03-28 投稿人 : 小薏米 点击 :

从“黄徐异体”到院体与文人画 | 艺术知识《伯爵图》[清]崔 鏏 1740年作,绢本设色 161.5cm×96cm,款识:伯爵图。庚申立春前三日,摹宋人笔,写于槐云堂。襄平崔鏏。印章:崔鏏印(白文方印)、象州(朱文方印)

崔鏏,字象九、象州,襄平(今辽宁辽阳)人。清代院体人物画代表,同时擅花鸟。画面颇有古风,布局饱满,用笔细致,渲染净丽,风情婉约,有宋院体画之风,又带有受郎世宁画风影响的痕迹。

《伯爵图》描绘了上百只雀鸟栖聚于梅竹丛的场景,笔法工整细致,竹叶、白梅、茶花以双勾法勾勒,设色典雅清丽;群雀形态各异,或飞鸣、或瞰视、或憩息、或觅食,形象生动活泼。画面布局有条不紊,疏密有致,雀鸟的灵动与植株的静雅相映成趣。此作以“百雀”谐音“伯爵”,寓意加官进爵,是古代花鸟画作品中常有的一种在抒情中寄托寓意的表现手法。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除注明外)

在“彩羽献瑞”展览的展厅入门处,陈列着一件赵少昂的孔雀图,导览活动中,许多观众除了用手机拍摄旁边杨善深的雄鸡报晓图,就是在这张孔雀图前留影了。有观众问,是不是画孔雀、锦鸡的,就叫工笔画、院体画、宫廷画,而画芦雁、鸡鸭的,就与之相反?情况当然不是这样,题材与风格并不能这样简单“连线”,但要把这个问题说明白,还得倒回五代时候的“黄徐异体”来慢慢聊。

翎毛画发端的“富贵”与“野逸”

唐代的翎毛画,表现的主要是贵族畋猎中的鹰类猛禽,或者庭苑中的那些与奇花异草相配的珍禽,到了五代时期,花鸟画出现了两大阵营,也就是后来说的“黄徐异体”。以西蜀黄筌为代表的一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因为他们多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而江南的徐熙所代表的一派,则多取材于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比较少,相对黄筌一派的风格,这一派被称作“徐熙野逸”。

宋人郭若虚认为,画家的志趣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作品的题材,黄氏父子长期生活在宫廷,耳目所习,所以“多写禁篽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今传世桃花鹰鹘、纯白雉兔、金盆鹁鸽、孔雀、龟鹤之类是也”,作品满足了皇家贵胄的好奇心与华丽精致的审美喜好。除了题材之外,黄氏作品还妙在设色。黄筌画法精工,线条均细轻柔,造型准确,同时注重色彩的渲染,力求刻画出内在的生命力,所谓“骨气丰满”。

而“徐熙野逸”呢?他出身于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为官,所以作画取材自然不同于宫廷画家。据北宋郭若虚记载:“徐熙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今传凫雁鹭鸶、蒲藻虾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之类是也”。他独创“落墨法”的绘画技法,用笔上不作谨慎的描摹,信笔抒写,略加色彩,抓住自然界动植物主要的风神情状来传达主观心绪。作品从题材到画风,都反映出文人士大夫恬淡自适的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徐熙、黄筌尽管风格相异,但都具有较强的写实画风,这也是时代特征的反映。徐熙比黄筌用笔生动,但绝不能说徐熙是写意画法。

以书入画,从写实向写意转变

在宋代,宫廷画处于垄断地位的背景下,借物抒情的文人画也在徐熙、崔白的基础上发展了起来。士人作画当“翰墨游戏”,主张绘画不能只讲究形似,而要传达文学趣味和笔墨情趣,强调寓意抒情,同时结合“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哲学观念,使画面表达出意象“符号”的程式性。在绘画技法上,重用墨而轻用色,强调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要求笔法简洁洗练而有书写性,反对刻意求工与繁琐艳丽,强调人格化地表现自然花木禽鸟。

到了元代,更加强调书法用笔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看重的是放松简括的用笔,由单一追求自然静物的描绘到追求诗、书、画、印有机结合,逐渐完成了从“写实”向“写意”画风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对明清有重大影响。

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员吴冰丽告诉我,书画材料的改变,也促使了翎毛画的风格变化。宋画用绢本,可以极尽工细,却不能率笔渲染,因为绢本是不“发墨”的,难以表现墨象的润泽生发。而元以后,随着生宣纸的广泛采用,和以书入画的自觉化,文人画家就可以在写意方面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点法”的使用,笔墨的抽象化、概括化,也客观影响到花鸟画的写意进程。

需要了解的是,虽然在明清时期,文人画已经成为花鸟画坛的主流,但工笔重彩的画法也一直并未中断,一在民间,一在宫廷,并行发展。

飞禽的“隐喻”

回到前面这位观众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并不是因为画了孔雀、锦鸡,就是工笔画或者院体画,而是因为宫廷画家往往为了符合宫廷审美需求而选择这些“人间富贵鸟”入画,同时,这些禽鸟羽色斑斓多变,也特别适合用工细的画法来表现。

而身处民间的文人画家,首先由于视觉经验所限,并不像宫廷画家那样对那些猛禽、珍禽有着直观的观察,他们写生时很自然地会选择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禽鸟;其次,他们也往往更容易在这些常见的生灵身上借景抒情。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香草美人托物言志”符号系统,在植物方面,梅兰竹菊象征君子的品德,松柏、蟠桃象征长寿,牡丹、芙蓉象征富贵昌盛……这是大家都熟悉的。同样,在禽鸟里也有一套心照不宣的象征意义。如凤凰、孔雀、锦鸡等,让人联想到高门富贵、仙姿不凡;鹤让人联想到世外隐者、风雅出尘;芦雁、白鹭、沙鸥、水鸭等,让人联想到江湖野逸、浩渺烟波。再详细些,如前天我们介绍的鸡寓意“五德”,还有众所周知的鸳鸯寓意夫妻恩爱,白头翁象征白头到老、长寿相随。喜鹊寓意“喜庆”,画在梅花上就是“喜上眉梢”;麻雀谐音“爵”,画一百只麻雀就是“伯爵图”,寓意加官进爵……所以,要说院画与文人画在翎毛题材选取上有所区别,倒也有道理。

不过,题材虽重要,具体作品还要具体分析。比如艺博院展出的这两张同题作品《荷花白鹭图》,差别就很明显啦!

相关文章

  • 第十三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金奖曾锦作品赏析
    第十三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金奖曾锦作品赏析

    曾锦,男,汉族,1968年3月出生,1988年黔西师范毕业分到锦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一生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让山村孩子美化灵魂,勤研教材作根本,因人施教务求真!他在山乡笔锋犀利、诗文不息、书法称誉、 绘画刻艺留下了诸多印迹......曾锦作品赏析:...

    81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如何用数字化打开文化艺术品领域蓝海市场[图文]
    如何用数字化打开文化艺术品领域蓝海市场[图文]

    版权之争从未止息。文艺作品版权纠纷向来屡见不鲜,被侵权者采用法律手段捍卫正当权益耗时耗力。一幅艺术品如何在创造之初输入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如何在加工过程中明确材质与生产背景、如何在交易过程中记录流转信息,从而使艺术品的知识产权得以“确权、确价、确信”?面对曾被称为文化艺术领域的行业痛点,现为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科技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的李斌,勇立时代潮头,依托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科技委员会,借助数字技...

    97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用博物馆记载战“疫”经历[图文]
    用博物馆记载战“疫”经历[图文]

    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既有具广泛社会意义的博物馆,也有与专业关联的专业博物馆,其中所关联的人类健康以及疾病等,就有众多的各种类别的博物馆。然而遗憾的是,从SARS到新冠肺炎,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座国家级的医学博物馆。“‘防疫博物馆’是历史,是警钟,是记忆,是缅怀,是悼念,更是一座历史的纪念碑。”作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座国家级防疫博物馆来记载疫情历史与中国战“疫”历史。美国国家卫生与医学博物馆博物馆的...

    121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要为人类的最高文明奠基 ——《艺术市场》与人文艺术家周天黎对话[图文]
    艺术要为人类的最高文明奠基 ——《艺术市场》与人文艺术家周天黎对话[图文]

    周天黎,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与艺术思想家,人文学者。在她身上有一种真正的学问学术的价值沉淀,有一种真正的中国文化沉郁顿挫的精神传统,以及重新唤回这个传统核心的人文支撑。她红尘浪里,孤峰顶上,尚思尚行。以作品的正大气象,在继承中涌动着开拓创新的激情,且具有强烈的文化责任感、道义感与担当精神。虽置身美术界和文化艺术界乱象丛生的环境,但她思想深邃、艺术见解独到,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她敢于宏论大道,...

    157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国书画界的一股新力量[图文]
    中国书画界的一股新力量[图文]

    我在北京认识张永祥先生至今已20多年啦,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整个内心世界,我是十分明了的。他那执着追求艺术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陆续在六十多家重大新闻媒体报道后,不知引发了多少人为之感动。我认为,他不仅是我国书画装裱史上划时代奇迹的开创人,也是一个传统功底深厚、立意新颖、风格独特有潜力的大家,称之“德艺双馨”是一点不过分的。张永祥六、七岁就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15岁...

    12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国画本科生不会毛笔说起:书法的背后是文化[图文]
    从国画本科生不会毛笔说起:书法的背后是文化[图文]

    美术高考现场顾村言这次参加北京画院年会研讨会发言,首先想说的是,这个标题里的“国画专业本科生不会拿毛笔”,乍看似乎耸人听闻,但这其实是一位美术学院院长在一次山水画论坛透露的,且是实情。他后来解释说:“我所在的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在招生考的大多是速写、素描、色彩,这带来一个巨大的困难——招进的学生或许连毛笔都没有拿过。我认为中国画现在处在一个危难时刻。一定要明白中国画的中国是什么意思,究竟什...

    117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如何让甲骨文走出“象牙之塔”[图文]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如何让甲骨文走出“象牙之塔”[图文]

    观众在参观“大美甲骨文国际书法大赛颁奖展”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0世纪的一百年间,经过几代学者的追求、守护和探索、开拓,一系列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新百年开局的近20年,甲骨文研究者们继续砥砺前行,不仅又推出一批重要著作,还发现了文字释读这一阻碍研究继续全面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

    196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军旅画家肖文斌山水画《太行云高》赏析[图文]
    军旅画家肖文斌山水画《太行云高》赏析[图文]

    肖文斌人说太行山是绿色的。这自然不错。黛绿的峰峦,葱郁的森林,浓碧的溪水,甚至连空气都是绿色的。但我却要说,太行山是红色的。这不仅仅因为它有赤色的峰崖,有如火的红枫,有灿烂的杜鹃。那里深秋的天,是那么湛蓝;阳光,是那么温暖。仿佛置身太行山这块土地,就感到了一股红色的血脉在律动。的确,在肖文斌画中的太行山,你随处可闻到红色的气息,听到红色的故事、传奇,激起红色的情怀。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

    15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阴刻玉雕狙击机工成收藏新热点[图文]
    阴刻玉雕狙击机工成收藏新热点[图文]

    01161张建时青玉秋山行旅图阴刻与阳刻是我国传统玉雕两种基本刻制方法。然而,当代玉雕不论是阴刻还是阳刻,显然与传统的玉雕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玉雕中阴刻线条凹凿展示了刀与刀之间语言的沟通,以刀代笔,把一刀一刀的痕迹一目了然地体现在作品中。阴刻冲破了传统玉雕的瓶颈,为当代玉雕注入一股清新文艺之风,更是玉雕发展史上质的飞跃。01308胡玮鸭蛋青归园田居图阴刻工艺是指用雕琢工具,在玉料玉器的雕刻面上...

    114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37.5亿美元的线上艺术市场蛋糕究竟有多大[图文]
    37.5亿美元的线上艺术市场蛋糕究竟有多大[图文]

    近日发布的2017年《ArtTactic/Hiscox线上艺术交易报告》用“有待唤醒的市场“来形容在线交易。数据分析公司ArtTactic与保险公司Hiscox已经是连续第五年进行调研。这份报告是根据从758位艺术购买者、132家画廊,以及来自多个网上艺术平台的从业人员处得来的回应做出的分析。据Hiscox艺术及私人业务部主管介绍,虽然去年全球艺术市场放缓,但是网上的艺术市场增长了15%,总成交...

    33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贾绍昌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图文]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贾绍昌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图文]

    【艺术简历】贾绍昌,1972年生,河北馆陶人,成功漆画家的代表性人物,凭借卓然不群,形质奇绝的漆画造诣,得漆画艺术巧匠之名绩。他又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及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漆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曾经积淀下深厚的艺术光彩,随着时代变迁,漆画得以留存的实用价值基础渐渐崩塌,这门艺术从辉煌变得沉寂起来,到了当代,国宝级的漆画艺术竟然呈失传状态,走到了千年无言...

    152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从《千里江山图》中,看北宋的民居与庭院[图文]
    从《千里江山图》中,看北宋的民居与庭院[图文]

    当年,宋徽宗为了培养绘画人才,创办了一所官方美术学校叫“画学”,王希孟就曾是这儿的学生。才气无双+勤奋的王希孟,引起了宋徽宗注意,宋徽宗便亲自教授这位少年。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之前,18岁的王希孟花了不到半年时间画完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宋徽宗收到此画惊喜极了,并赐给宰相蔡京,正因为蔡京的题跋,才让后人了解此画是王希孟所作。“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

    187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许世虎[图文]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许世虎[图文]

    许世虎,男,汉族。重庆市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四川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及影视艺术系副主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度被评为四川美术学院教学工作取得优异贡献的教师;2012年度被评为重庆大学教学工作十佳优秀教师;2013年度被评为重庆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2014年度获得中国色彩教育奖殊...

    159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聚焦两会|推动李兆顺波画进校园,提升想象创造力,激发大脑潜能[图文]
    聚焦两会|推动李兆顺波画进校园,提升想象创造力,激发大脑潜能[图文]

    【艺术简介】李兆顺,清华大学右脑科学与艺术研究专家,右脑科学与艺术教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画家、教育家,哈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钱学森智库脑科学艺术家,中科院脑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专家,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中国波画创始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师从吴冠中、杜大恺先生,清华百年校庆获“百善艺术家”称号,部级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型艺术家,中国艺术界专业技术...

    78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马未都:在古代书的原意是什么[图文]
    马未都:在古代书的原意是什么[图文]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馆长古代“六艺”当中,“书”的范畴跟我们现在所指的书籍的范畴不完全一样。“书”的本意是指书法,书写的第一步就是对字的确认,要保持它的正确性;第二是沟通,写一笔正确的字在沟通中非常重要;第三就是传达,这是“书”的三个层面。古代读书的重要性胜于当今在古代,能够读书和写字的人所占的人口比例非常低,没有我们现在的文化教育这么普及。读书的人一般是对社会贡献或者管理非常有用的人,过去...

    152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