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美术与场所的关系:空间本身也是艺术

时间 : 03-28 投稿人 : 小懒懒 点击 :

我们为看美术作品去美术馆或画廊。画布悬挂在墙上,画布与展墙产生某些联系,同样的,当公共艺术作品或雕塑作品放置在空间时,作品就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今天我们去画廊或者美术馆看美术作品感觉理所当然,但美术馆的历史是怎样的?它是和艺术一起产生的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在没有美术馆之前,美术作品存在于何处?

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理查德·塞拉把高度3.9米、长度36米的钢铁板,放置在纽约的一个空旷的广场上。然而,落成不久,便遭到附近工作人员的抱怨,称其严重阻碍了行人的视线与日常轨迹。附近1300多名政府工作人员联名请愿,要求移除这座“恼人的”公共艺术作品。而艺术家则坚称:“这是一座特定场域的作品,移动这件作品无异于毁掉了它。”即便如此,《倾斜之弧》还是于1989年被正式移除,消失在了公众的视线之中。本期域外介绍的是美术与场所的关系。除此,当代艺术进入公共空间后,与环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美术总是处在一定的场所之中,当我们回顾史前时代,人类生活在洞窟中,人类在洞窟的石壁上绘画,这时画面离不开生活的空间。随着人类的进化,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能完成建筑,尽管如此,美术依然固定在场所中。但这个场所与史前时代有所不同,是带有目的性的场所,例如教堂、皇宫。在西欧,湿壁画拥有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到17世纪的欧洲时期制作的主要作品中,大部分都是被直接绘制在建筑物上的。

美术和场所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朝改变的。而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地弱化,以致在大部分作品当中大都发生了彻底的分离。五百年前,架上绘画在欧洲开始普及。可携带的绘画形象以几何倍数增加。设计和绘制与环境无关的美术作品是常有的事。由此带来的是,绘画作品开始尺幅的变小,它们被装上框子,美术开始可以被移动,绘画作品被挂在了墙上。在作品的物理属性上,这样的变化对美学理论和作品的生产产生了影响。

但尽管如此与今天的展示方式不同的是,它们像壁纸一样,不留缝隙地填满了一面又一面的墙壁,原因是当时王公贵族为了开沙龙,需要将自己所有的收藏都展示在观众面前,它们用最好的画作挂在中间,小幅作品挂下排,这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收藏。

另外,当时人们以为美术与场所结合是应该的,但是照相机的诞生也对人们的认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不需要看作品的本来环境也可以接近美术作品的再现。

美术与所在地的分离也引起了精神的、认识的变化。1885年,艺术家库尔贝举办了自己的个人展,他是历史上首个有意识展示自己作品的艺术家,这时的美术作品才真正从场所的装饰中独立出来。

20世纪显然进入了新的局面。形式主义的现代主义者认为美术作品的审美和展览的环境并无关系。比如,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后期为可移动制作的美国色面绘画。强调尽可能地降低展览环境对于观众艺术欣赏的影响,因而简洁的画廊空间受到了欢迎。尤其是我们现在很熟悉的白立方(指拥有白色展墙和屋顶的展示空间,并非指白立方画廊):白色的墙、在幽幽的光线下的无窗的、中性的空间 。

但是现代主义者的信念没有持续太久,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作品展示的场所重要性再次被人提及。摆放在外部的作品与周围的风景或建筑应该互相作用,甚至,即便是现代主义者们眼中完美的画廊也并非完全是中性的,它们仍旧与画布产生着关系。

直至上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者、女性主义者们逐渐意识到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是无法完全的抛开作品的创作背景而单独欣赏的,并且认为展览的场所和美术是应该有关联的。许多艺术家们意识到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对艺术欣赏有所影响,从而创作了“特定场所”的美术。特定场所是指美术的意义和形式都依靠场所,就是美术作品怎么被观看和具有怎样的意义多半依靠其所处的空间。空间的大小、一般的特征、构成的材料、过去脉络的运用、历史的政治的重要事件等等。这些要素都会对作品的阐释产生影响。虽然定义和实践还在不断地更新,但“特定场所”的概念依然重要。

1981年,理查德·塞拉把高度3.9米、长度36米的钢铁板,放置在纽约的一个空旷的广场上。该广场位于政府大楼和美国联邦国家贸易法院旁,临近离纽约市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也就是说它处于在国家权力的中心。这块铁板将广场分割成完全不同的区域。在大楼中间放着这样一个完全异质的物体让行人体验到了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新的空间。设想假如没有作品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我们站在作品的前面仅仅只看巨大的铁板的话,我们能够真正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吗?

2002年惠特尼双年展,罗克士·潘尼用闪动的铝板创作了人体一般大小的树,将其放置在纽约中央公园。在围绕作品的公园与曼哈顿的大楼群中,人造的自然被潘尼的假树变成了怀疑论的对象,他在试图提示我们:到底什么是自然?什么又是人造?

大地美术是1960年代中期诞生的一种特定场所的形式。美术家们进入大自然,把风景当成美术材料的一部分,有的作品会直接用作周围的有机物。安迪·高兹沃斯在外边发现材料,直接使用石头或花、树叶等自然物以做花样的方式制作作品。还有另一个方式是与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的公共美术项目类似的,将产业材料按照特定环境进行分配。1983年,《包围的岛屿》是一个艺术项目,计划将鲜艳的粉色布围绕整个比斯坎湾的岛屿。

画廊或美术馆,白立方也有的时候装置特定场域的美术,这样的时候,作品跟周围的建筑一起融合,建筑的墙和空间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美国艺术家黛安娜·塔特尔把大型影像投射在支柱、窗户、顶棚、墙、地板,借以强调观览环境的建筑结构。

在今天,场所已经无法限制美术,美术不在教堂,也不在美术馆,甚至有时候美术却把场所作为自身的一部分,美术也可以受到场所的影响,即美术和场所互相作用。场所是个文化的空间,美术是这个文化里面的文件。所以我们需要把美术和场所一起观看,而艺术家创作也同样需要考虑场所,如何将艺术带出约定俗成的场域,让艺术更多地走进生活,走向更加广阔的空间,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孟云飞:八大山人的艺术与人生[图文]
    孟云飞:八大山人的艺术与人生[图文]

    历史更替时,皇室后裔依然能较为体面地生活的,可谓寥若晨星;这些前“金枝玉叶”们往往遗世独立,隐姓埋名。在新的社会环境里,或哭之,或笑之,朱耷是个典型。一、人物生平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破云樵者、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工书,善画山水、花鸟、竹木,笔墨大气,别具一格。朱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史书记载,他8岁能作诗,1...

    177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作品除了审美 还有什么功能?[图文]
    艺术作品除了审美 还有什么功能?[图文]

    艺术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依赖于个体精神劳动完成的精神产品。艺术作品凝聚着艺术家个体的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它一旦走进公共空间,有了公共性,便成为连接艺术家个体和普遍大众的桥梁和纽带进行交流对话。艺术作品在充当审美媒介的过程中,通过视觉图像向大众传递审美认知和审美经验,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也可以说,具有广泛社会接受度的艺术作品虽然体现出个体性的审美经验,但是却反映出社会性的审美...

    98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山水画大家杨耀宁:笔墨跃动着超然的宇宙世界[图文]
    山水画大家杨耀宁:笔墨跃动着超然的宇宙世界[图文]

    最近,看到许多关于创新与毁灭的讨论,以至于思考文明的起源,石头与石头磨擦出的火花,即是思想的开始。穿越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似乎觉得,每一次创新的进化,都意味着是对当下和原先的毁灭。这些思考,就像沉睡在体内的基因和密码,突然间就跃动起来。它的形状与存在,有些朴树迷离,不禁让我联想到杨耀宁先生笔下山水画里的奇妙世界。且极为相似。于是,我想换一个视角,再次走进耀宁先生和他的作品。然而,我越是带着对美的寻...

    158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不是张择端的重复 背后藏了什么[图文]
    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不是张择端的重复 背后藏了什么[图文]

    创作于九百多年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创作于近五百年前的仇英《清明上河图》,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两图所描绘的场景、事物和风俗制度是历史真实的反映还是艺术的虚构?对两图中存在的疑惑问题如何进行合理的解读?原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通过爬梳考辨,查询了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实迹,析义探微,集结成《张择端、仇英〈清明上河图〉释惑解读》(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举世闻名的北宋社会...

    167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四僧”作品:市场焦点真假难辨[图文]
    “四僧”作品:市场焦点真假难辨[图文]

    清初以来的画史画论中,“四王”始终牢牢占据画坛的主流地位。而“四僧”作为一个艺术概念的出现,是在民国时期。它既不是一个画派,也不是一个组织。虽然始终未被当时的“正统”艺术所接受,但是,300年后的今天,“四僧”的作品成为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馆重要的收藏对象,以及市场追逐的焦点。“四僧”之名从何而来据收藏家朱绍良介绍,“四僧”这一称呼的起源是由日本人推动。甲午战争以后,大量日侨居住在中国。他们发现石...

    8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淡定的深秀[图文]
    淡定的深秀[图文]

    卢俊(上海)书法书家写字,贵在感觉。读吴缶翁的字,觉风挟雷霆,摧枯拉朽,痛快淋漓;读王福庵的字,觉老衲入定,了无烟火,静气宁人;读卢俊的字,感其深秀其里,淡定从容,激情蕴含于细腻。书法其实就是个人品格修养的综合表现。每个书家的书写应该是有感觉的,或曰有情而发,书以抒情,没有感觉的书写无异于小学生的抄书功课。书家的感觉各不相同,这是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书写环境所致,一定要讲清楚并不容易。比如王...

    130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春拍尤伦斯再抛售藏品:中国当代艺术还有接盘人吗[图文]
    春拍尤伦斯再抛售藏品:中国当代艺术还有接盘人吗[图文]

    去年我谈过一次尤伦斯抛售藏品的事,时隔一年再来谈一次,貌似已经无话可聊,言尽了。其实我一直觉得,部分国人缺了“感恩”的心态。尤伦斯的眼光不错,他看中哪类艺术家、哪风格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家都功名成就,而其艺术市场也有了火热的行情。这一切皆是尤伦斯的深厚“功力”的体现:借助西方资本的利器,凭靠对当代艺术的眼光,中国当代艺术从一无所有到步入神圣殿堂。只要是尤伦斯出手运作,则无往不利。当然,尤伦斯也不是...

    52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翟盛礼作品欣赏[图文]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翟盛礼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翟盛礼,字松柏,号长青,又名耕墨堂主。1951年出生于山东曲阜。现任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员,2011年被中国书画学会、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任命为“中华艺术形象大使”。山东美协会员、河南大华书画院顾问。出版年画《人参姑娘》、《人参娃娃》、《洪福齐天》、《妈妈先进我光荣》,其中《人参姑娘》又作为东北三省人参盒封面装潢,销往世界各地,获吉...

    105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翰墨丹青:品读著名画家孙海青绘画艺术[图文]
    翰墨丹青:品读著名画家孙海青绘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孙海青,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画院原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山西省文史馆员。艺术作品入选《87浦和国际木版画展·国际藏书票展》、《全国第八次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山水画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十三届中日自作诗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北京首届国际扇面展》、《世...

    34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耿佃友国画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耿佃友国画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姓名:耿佃友,艺名:石山,汉族,男,1941年生,山东淄川人。自幼酷爱美术、雕塑,余时好悟自学,到60年代始作画参展,国画(鱼水情)在青岛市及部队画展中首次获二、三等奖。后因工作及条件限制,休笔多年,80年代末又始笔作画,在本市区画展中获奖。88年毕业于函大,承蒙于潘天寿、李可染、梁树年等多位名家的教诲,深受启发。退休后,暮年辛勤耕耘,艺术日趋完臻建树个人风格。其主要作品如:(沧桑人...

    138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国家博物馆的IP之路[图文]
    国家博物馆的IP之路[图文]

    虽然国家博物馆被放在了超级IP的行列之中,但是作为一个在IP授权领域刚刚开始探索之路的我们深知,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是一个新生,还需要不断地同业界翘楚们学习、探讨。为国家博物馆更好地可以藉由授权这个方式能够完成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并助力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孵化,促进创意设计转型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国博同中国美院合作起源于2017年的春末,为探索“文创中国”的授权模式,国博携手中国...

    54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笔精墨妙——著名画家宋健华先生的花鸟世界[图文]
    笔精墨妙——著名画家宋健华先生的花鸟世界[图文]

    《金色年华》清俊雅逸——宋健华国画作品浅析文—范扬中国画,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画不以描绘物象本身为第一目的,更多的是通过描述物象的笔墨表达一种社会理念,画家笔下的山川河流,花鸟动物,僧道高士等,表现的是画者的心境、修养和中国文化。如果从中西方绘画来看,西画是科学,中国画则是哲学;西画给予人形象感知,中国画则更多给予人理念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西画讲技术,中国画讲功力;西画叫看,...

    167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AI会使艺术终结吗[图文]
    AI会使艺术终结吗[图文]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高度定制化时代,它可以代替人类做很多事情。当AI进入艺术界的时候,可能在以后会出现新的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批评等。科技与艺术如何和谐相处?AI绘画是否是一种艺术?对艺术有冲击吗?人工智能也可再现艺术的“灵韵”?以AI为镜,艺术的创造力是什么?AI和未来,科幻与想象如何走进现实当下?我们会和AI一同进化吗?个中问题有待艺术家与人工智能携手应对,以期碰撞出不一...

    57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董全洲:立字先立人,练字兼练心[图文]
    董全洲:立字先立人,练字兼练心[图文]

    董全洲--记中国著名实力派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董全洲人物名片:董全洲,字雨轩,号文溪。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类),荣获中国"人民艺术家"称号,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士。1956年出生于青岛,自幼得益祖父开蒙教诲,执笔临池,中学时期就得到多名书画老师的专业辅导。痴迷书法五十余年挥毫不辍,对书法名家二王,赵孟頫,智永,以及于右任,董其昌等大书法家的名帖下过苦功,近些年专业研究书法。对楷书,隶...

    108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陈丹青:扯淡,你们是艺术家吗[图文]
    陈丹青:扯淡,你们是艺术家吗[图文]

    “意识形态化主流艺术”是指体制内吗?你能告诉我如今中央电视台节目或者全国美协的展览,是什么意识形态吗?以我观察,体制内各种艺术竭尽全力试图多样,适应变化的社会,但它的问题正好是缺乏货真价实的意识形态,缺乏激励艺术家的完整价值观。一个真挚而充沛的意识形态是创作动力之一。革命年代的艺术家绝对相信自己的理想激情,宗教时代的艺术之所以伟大,更是如此。至于所谓西方中心主义,是指我们自己认同人家为中心,还...

    62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