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孙海青,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画院原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山西省文史馆员。
艺术作品入选《87浦和国际木版画展·国际藏书票展》、《全国第八次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山水画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十三届中日自作诗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北京首届国际扇面展》、《世纪之星——中国艺术双年展》、《巴黎——中国风格展》、《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全国首届壁画展》、《傅抱石奖·南京水墨传媒三年展》、《首届中国美协会员国画精品展》、《首届中国写意画作品展》等。
主要作品有《吟风啸月》、《云锦沉香》、《丝萦花雨》、《水月镜花》、《妍姿群芳》、《靓妆》、《芳菲竞妆》、《乾坤大戏场》、《紫气祥云·云冈石窟》、《满庭芳》等。
作品被山西省博物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及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地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
作品入编《中国百年壁画》、《中国当代艺术》等大型画册。出版了《艺苑翰墨·孙海青》、《中国油画二十家·孙海青》、《山西花鸟画新八强·孙海青》、《山水清音》、《戏剧·人物》、《荣宝斋画谱山水部分·孙海青》、《盛世华章·国粹画谱——孙海青》人民美术出版社中英文个人精装画集等专著。
《岁月余音之一》《岁月余音之二》138×69cm 2014年
涉笔成趣, 洒翰见情
——孙海青先生画赞
兰平
孙君海青,山西画院画师,亦当代晋之名家也。其以书画皆擅,为人称赏。作书以帖筑基,追碑之意;作画,皆能中、西,博渉多科。于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所成就,难也鲜矣。海青作山水,多写太行,而摄魂夺魄;作人物多写仕女,而去其铅华;作花鸟不囿于既定而落墨成趣。现分而述之。
《梨园余音之一》《梨园余音之二》《梨园余音之三》180×97cm
太行之名与吕梁昆仲而逊于五岳。然以太行陶养胸襟丘壑者,又先于籍五岳者也。五代时沁水(有二说,一说山西沁水,-说河南沁水----济源)浩然(荆浩)隐居太行洪谷、写太行之景、状太行之貌、摄太行之魂、传太行之神……以笔墨韵致味宇宙之道开宗立派,为来者祖。岂非尽人皆知者欤? 惠风广被,泽洎幽荒。趋者若鹜,难以枚举。世所称者,尤在当代,贾又福先生当称翘楚;吕云所、张培林扬波于后。孙君海青画当与此派为伍,且为人称道,绝非浪得浮名者矣。
《莲界花宫·云冈石窟》240×180cm×4 2014年
画者岂独艺之云乎? 旨在道也,海青先生虽身居并州,而心与太行无须臾离,尝履践于峦巅之际,浸淫于泽谷之间。非仅以登临跋渉为陶冶,乃以心与自然而神会也。其作山水,能神与物化,工写咸陈。可作浅降、青绿,亦可墨彩并用,或仅用水墨……其技也精,其艺也妙,均属佳者。近作寻(八尺)幅数纸,其置陈也,崔巍磅礴,气势逼人。丘壑纵橫,草木蓊郁,太行魂魄,撼人胸襟。
《古镜照神》174×189cm 2011年
其运笔也,似疾而徐,似直而曲,亦张亦弛,拙中寓巧;其墨韵也,枯中见润,虽枯实荣, 不分五色而色具, 不求多变而烂然……考其源渊,焦墨山水,祖述夏圭;云林得之,而为逸品;程邃心领,创鸿荒未闢之格;渐江神会写简洁空灵之境……当代前辈张仃先生,强化笔意减弱墨色(非墨分五色者)。其作也,似枯实润,浑厚华滋……海青山水,得张氏心法,强化用笔为山立骨,不减墨彩为山增色,枯润相谐,水墨蕴籍,太行之神韵得于心而应于手,彰于幅而感于众,可谓生动者矣。
《梆子系列之一》《梆子系列之二》138×68cm 2009年
中国绘画,以人物既且精。历代名家,成果卓然,后企来者,苦难超迈,评者夥矣,此不再赘。海青作人物多写仕女。其用笔也,不独长游丝连绵,亦擅作顿挫振颤。似拙实巧,拙中见巧,或乃与其作战山水,异曲同工?其赋色也,无多粉黛,而肌肤滑腻,藏色于质;其造型也,体态娴雅,不颦不笑,自得风流……端坐沉思之间,品箫弄笛之际,怀春求凰之容,心追意悦之态,莫不见于眉宇邀人所适……非测之至深,心有所感,体有所悟者,可以神会得其真意于万一也。所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思之于灵台,传之于缣帛,风彩映照,动人仪容者矣。考其所宗,于永乐宫壁画中取经,于顾氏(闳中)《夜宴图》中取意,可谓取精用宏,获益良多,心领神会,自出机杼。
《梨园春秋之一》《梨园春秋之二》180×97cm 2004年
花鸟独而为科,肇始于唐代,至明末已派系纷呈,臻于完善。后之效者,伯年(任颐)取法西画,別创新格;缶翁(吴昌硕)得益金石重挥大纛,白石(齐璜)不弃俗材卓然而立……海青之花鸟,远可见白阳(陈淳)率真之韵,近可夺绿野(吴似兰)枯笔之神。随所欲而点染,得自然之妙理,夺造化之神工,合人意之情愫……挥运之间遗貌取韵,造理入神,迥得天意,趣也横生,可云妙乎?
夫书有文野之分,画有行戾之別。所谓同源异派,共树分条者也。书非仅临池可得,更在陶养;画不亦然乎? 海青之画,练以得形,“炼”而为艺,博涉多优,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倘深咎于“炼”,庶几艺进于道也。强以己之不能,而论能者得失,不亦谬乎?见仁见智,不揣谫陋,俟以求教大方云耳。
二00三年七月十五日与霄盰轩挥汗
《秦腔晋韵》240×180cm 2004年
《永济唐代黄河铁牛》200×200cm 2009年
现代京剧《红灯记》《白毛女》50×38cm 2015年副本
《粉墨映像系列之四》《粉墨映像系列之五》68×68cm 2011年
古瓶系列《静境临春水》《吉祥眉寿》68×68cm 2002年
《回荆州》《庆顶珠》50×50cm
《临潼山》《无底洞》50×50cm
《戏曲白描之一》《戏曲白描之二》
《晋腔古韵之一》《晋腔古韵之二》136×68cm 2013年
画里的不灭记忆
介子平
戏剧人物的描绘,一直是孙海青先生的执着。
记得《秦琼卖马》那件。画中的秦叔宝、单雄信及牵马叫卖的丑角王老好三人将画面挤得满满当当,加之密密麻麻的小字题款,画面着实实在。组画中央那匹双眼暴凸、启唇嘶吼、回头困惑张望主人的黄骠马却勾勒得简约洗练、扼要概括,且不失盎然生机、抖擞精神,于是一片实地中的空白就此形成,一枰棋因了这处气眼而全盘皆活。开脸的锌钛白稍稍几笔,便晕染出了人物的神情,不多的几片胭脂、花青、三绿,便烘托出了戏装的浓艳妖娆和舞台的喧闹。这定是北方隆冬露天戏台上的一场演出,风沙掀帷,冰寒入衣,心绪不宁的秦叔宝二指抖颤,一句拖腔正在沙音高潮处,早已迤逦蜿蜒出了画际。
《铠甲鸣金鼓角争鸣》136×68cm 2007年
这组样板戏系列,也别用意趣。样板戏是一代人不灭的记忆,我与孙先生皆那个时代过来人,对此印象深刻极了。
无论后来受到过何种思潮的影响,我心底深处的英雄形象,仍是“高大全”“红光亮”式的人物,威严挺拔,不苟言笑,正襟危坐,字正腔圆。这种意识显然源于样板戏。李玉和、杨子荣、郭建光、方海珍等等无不如此。反观王连举、座山雕、钱守维、刁德一等等反面角色,形容猥琐,唯利是图。前些年有些文艺作品有意打破脸谱化、程式化,反其道而行之,但我总认为别扭有加,有悖常理,由此而否定之。
《猛志逸四海》《一生忠赤山河见》136×68cm 2013年
《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海港》中的方海珍,《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沙家浜》中的郭建光,《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龙江颂》中的江水英,其不见生活中的另一半似单身一般地活着,没有卿卿我我,浓词艳诗,没有风流苟且,轻佻妖媚。只有阿庆嫂有丈夫,但阿庆已至上海“跑单帮”去了。样板戏人物除去红光满面、动作夸张外,衣着是极为生活化的,上面常常缀有补丁。那时男孩子多着普蓝或军绿衣裤,夏天时,上衣敞怀,内着海魂衫,双袖上绾;女孩子则或两条长辨,或一头剪发,碎花上衣配小翻领,腕间是块上海表,方口布鞋下底边总是洗涤的干干净净。这样的装束扮相,终能在戏中找到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