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宋画——撑满到留白[图文]

时间 : 03-28 投稿人 : Olivia 点击 :

两宋时期,对文人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时代”。宋朝历代帝王均热衷于文艺事业,他们开创的“院画style”,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画的审美。尤其那位“输了帝国却赢了美”的宋徽宗,将自己独特的美学深深烙印在了宋朝的时代脉络中,稳坐“艺术皇帝”的宝座,虽历千年而不动摇。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南宋 马远《白蔷薇图》

话说回来,从北宋画院到南宋画院,其风格演变历经多方面的因素。南宋画院的留白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惊人的成就。画得很少的前提,是必须画得非常精准。以精准的几条线去启发你无穷的想像力、去感染你无边无际的情愫,这样的绘画,当得起“品质”二字。

开创一种风格必有极强的自信,南宋画院的画家们用纤细的画笔,画出了坚守,画出了时代精神,也画出了对美的不妥协。

从汴梁到临安,路有多长?

800多年前,在浙江杭州望江门一带,有座令后人遐思无限的画院——南宋画院。

南宋画院存在100多年,有姓名可考的画家有120多人,佳作如云。这些作品,历经天灾人祸,大凡留存下来的,都被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其实,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散落到了世界各地。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南宋画院 吴炳《出水芙蓉》

1126年,金兵攻下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次年三月,将汴梁城搜掠一空后,押着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这支凄凄哀哀的队伍中,有一名60多岁的画家,叫李唐。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局部

队伍行出不远,就有小道消息隐秘传播: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已经南渡,意欲在南方建立朝廷。李唐听说后,冒死逃出金营,向着南方直奔。

这天行到太行山,只见深山茫茫。李唐只顾赶路,不觉天色已晚,正想寻个落脚处,不料,呵斥声从天而降,山坡上杀下一伙强盗来。

强盗们将他团团围住,李唐惊恐万状,只是死死抱住行囊,不敢多嘴。强盗见此情景,料想行囊中必有财宝,一把夺来,翻检数遍,却落得一脸茫然——行囊里只见颜 料画笔,别无他物。强盗之一名萧照,本是喜画之人,被乱世裹挟进山寨,此刻心中生疑,便问其姓甚名谁,方知眼前老头即是他平素极为倾慕的画者李唐。这一 来,萧照管不得同伙的惊异,对着李唐纳头便拜。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南宋 李唐《虎溪三笑图》台北故宫藏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局部

李唐三十多岁就小有名气了。弄得天下皆知则是48岁。那年他赴开封参加皇家举办的画院考试。原来画院考试考的都是写实功夫, 抱来一只孔雀或一只鹅,谁画得最像谁就是第一名。但宋徽宗要将绘画从“技巧”带到“意境”。他亲自出的考题竟然是“诗句”,什么“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 横”、“看花归去马蹄香”。

李唐去考的这一年,试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参加考试的人大多在“酒家”下工夫,只有李唐画小溪桥畔的竹林深处,斜挑出一幅酒帘,深得“锁”意。宋徽宗爱其构思,亲手圈点为第一名,李唐遂成为北宋画院的专职画家。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南宋 李唐《炙艾图》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局部一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局部二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局部三

却说李唐感激萧照的救护,便真心收他为徒,萧照告别太行山,一路随着师傅南来。长路迢迢,师徒俩赶到临安(今杭州),只见青山隐隐、烟云漠漠,好不凄楚。歇 下脚来,无以为生,师徒俩靠买画为生。李唐的画,承载着北宋画院的所有精华,对崇山峻岭的描绘出神入化,但南方人并不习惯那种“神惊目眩”的威压之感,画 作的销路并不好。而面对水清石润的南方景色,李唐的笔与他的心境一样无所适从。他很苦闷,写诗道: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 胭脂画牡丹。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李唐《采薇图》局部

终于,20年后,在离皇宫不远的望江门,又建起了南宋画院。北宋灭亡时,赵构已是21岁的青年,当然对北宋画院的辉煌有记忆。所以一旦安定下来,就着手恢复 画院。一天,一张水墨苍劲的画引起了太尉邵宏渊的注意,他仔细辨认,惊呼:“这是李待诏的画,李唐在临安。”即向宋高宗赵构禀告。

北宋汴梁城里,李唐初见赵构时,赵构还是个孩子。而此时,临安城里的见面,一个已是两鬓斑白的老者,一个已是四十岁的皇帝。从北宋画院到南宋画院,路到底有多长?两人都不胜唏嘘……此后,君臣俩关系一直非常密切。

80多岁的李唐,画风竟然一变再变。他的画笔下,墨,湿润了;水,逶迤了;山妩媚起来,树疏朗起来,画幅愈来愈窄长,用笔愈来愈简练,老头子竟然婉约起来。

而此时,他徒弟萧照也已成为一代名家。萧照以做强盗的勇气,在《山腰楼观记》中,将北宋堂堂正正占据画面中心的大山,推到了画面的一侧,为后来马远的“马一 角”、夏珪的“夏半边”留出了发挥的位置。这天,孤山凉堂初建成,宋高宗要来游玩,但凉堂的四面墙壁还是一片素白。怎么办?请萧照。这时候的萧照,画楼阁 寺院的壁画已经名满杭城。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南宋 萧照《山腰楼观图轴》

绢本 水墨画 纵179.3厘米 横11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可是一夜画高两丈的四幅壁画?玩笑开大了吧?萧照说,给我四斗酒吧。当夜,萧照来到凉堂,每敲一更,饮酒一斗,酒入豪肠,化成笔下汪洋浩瀚。如此尽一斗则一堵已成。次日凌晨,四壁画满,萧照也已酣醉。高宗来了,浏览壁画再三赞赏,宣赐金帛。

南宋一百四十余年中,所有的山水画,竟全是李唐派系。其实,何止南宋,此后,山水画几乎成了国画的代名词。

画家和市民,在哪里汇合?

南宋到了第二任皇帝宋孝宗手上,社会已经非常富裕。西湖四周,名园迭出。一 个五月的早晨,初阳艳丽,只见一座园林的一角,满树金黄色的枇杷像在招呼人似的。有一青年男子被那黄澄澄的颜色吸引,走了进去。近一点,再近一点,迎面对 着阳光,看果皮上的毛,看果蒂处那青痕,看果子在不同光影下的透明度……突然,他被一声婉转的鸟叫惊醒。当他抬头看到这只小鸟时,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一 只绣眼鸟!今天运气太好了,竟然看到一只绣眼鸟!

作为南宋画院的画家,谁都会对绣眼鸟极度敏感的。因为宋徽宗曾经画过一幅《梅花绣眼图》。那幅画中,一只绣眼鸟俏立梅树枝头,鸣叫顾盼,神情十分动人。而现 在这只绣眼鸟,眼周有一圈白环,几乎与宋徽宗画的那只一模一样。青年男子隔着枇杷树与绣眼鸟对视,他发现绣眼鸟的眼珠真的是漆黑的,难怪宋徽宗要用漆去点 它们。只见绣眼鸟时而啄食枇杷,时而定睛端详,那样子十分生动有趣。突然,绣眼鸟飞走了,青年男子怅然若失,在五月的阳光下伫立良久,才缓步离开园林。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南宋 夏圭《溪山清远图》

纸本 长卷 墨色 纵46.5厘米 横889.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它带给世界一种含蓄内省、宁静幽深的美学。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绘画敢不用颜色,它却发展了水墨。人与万物的关系、外在与内心、长短缓急高低虚实,它都最直观最精准地体现了出来。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南宋 林椿《枇杷绣眼图》

几天后,皇宫里争相传看一幅画,就是林椿的《枇杷山鸟图》。只见绣眼鸟的羽毛先以色、墨晕染,再用工细小笔拉出根根绒毛,鸟儿背羽显得坚密光滑,腹毛则蓬松柔软,雅致细腻到让人顿生爱怜。宋徽宗那只绣眼鸟,终于在南宋达到了最完美的形态。

稳健扎实的写实功底,是南宋画家的集体特色。正因为下足了写实工夫,林椿的花鸟果品,件件栩栩如生。他的画小品居多,很多是团扇画。大不盈尺却美轮美奂,一把扇子上皆是意趣。他每出一幅,宫中贵人都争相传看。他被宋孝宗封为待诏,并且授金带,备极荣宠。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林椿的画不仅在宫廷受宠,更是在市井里流行,只要他的新画作一面世,马上就有复制品,售价不菲,但远近争购,众安桥夜市上,每当林椿的复制画上市,都会引起一阵骚动,人头攒动,吆喝声此起彼伏,市人趋之若鹜。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南宋 林椿《果熟来禽图》局部

据《梦粱录》、《武林旧事》等记载,南宋画院画家的作品,散落在了这个城市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显应观等公众场所,有萧照、苏汉臣的壁画;茶肆酒楼,都以悬挂字画来提升档次,吸引顾客。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

以扇子为例,专营店就有陈家画团扇铺、周家折揲扇铺等,种类有细画绢扇、细色纸扇、漏尘扇柄、异色影花扇……夏天一到,满杭州城摇曳的扇子上,便都是画家们的山水、花果、珍禽、人物等各种小品。

画 阁、画廊、画堂、画舫、画檐、画屏、画帘、画楼、画馆、画栏……原来,南宋画家的画,不是挂在博物馆里的。而是投射在各种生活器具上,融化在市民的日常生 活里,许多画家都有市井绰号,如刘松年被称为“暗门刘”,王辉别称“左手王”,马远是“马一角”,夏珪是“夏半边”,居住在石桥附近的王宗元则被呼为“石 桥王”。

宋画——撑满到留白 | 美术趣闻

南宋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之秋景

“西湖十景”也正是这种汇合的结果。最早出现“十景”记载的《方舆胜览》说:西湖景点名的创始源自“好事者”。但收集、提炼、总结成“十景”的是马远、马麟、 陈清波等南宋画院的画家。“十景”诗情画意的名字以及画家们令人遐想的“十景”图,直接促成了西湖文化的传播,使西湖成为海内外无数人内心憧憬之地。

800多年前,南宋画院的画家们在这个城市撒播了一批高质量的美的种子,而市民们则是肥沃的土壤,吸收它们,养育它们,流传它们……

相关文章

  • 摄影的纯真年代只是一个神话[图文]
    摄影的纯真年代只是一个神话[图文]

    3.停靠在帝国大厦的飞艇。兴登堡号空难之前,美国人一度计划建设类似的飞艇码头。摄影的纯真年代或许只是一个神话。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上周举行的展览“伪造:Photoshop之前的摄影修改术”向世人展现,当相机开始捕捉现实的那一刻,它已经开始伪造了。摄影终究是一项关于幻觉的艺术——实际上,真正蒙骗眼睛的并非技术,而是人心。朱洁树阿瑟·柯南&...

    197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痴情韵语神农秘 着意丹青本草香  乐清名中医周朝进描绘《神农本草经》百味诗书画
    痴情韵语神农秘 着意丹青本草香 乐清名中医周朝进描绘《神农本草经》百味诗书画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叶长一医者仁心。乐清市名中医周朝进医生,精通医道,擅长诗文,又酷爱绘画,近三年来,他重拾画笔,用水墨描绘出自己钻研了一生的“本草”。森森侧柏接云天,干似青铜寿数千。香叶清凉风湿散,炒焦止血衄痰平。柏仁益智定魂魄,又善通肠治失眠。子叶皆能乌白发,养生滋润得延年。甘酸五味出边辽,粒粒珊瑚红紫雕。滋肾益精治遗泄,养津止渴疗咽焦。宁心保脏悸惊愈,敛肺清金喘咳消。生脉散...

    73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陈洪:剪不断的三峡情缘[图文]
    陈洪:剪不断的三峡情缘[图文]

    陈洪“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起三峡,总让人想起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三峡的自然景色也会如画卷般在人们脑海中欢快地展开。品读陈洪的绘画作品,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他的作品中,三峡就像是一幅幅变幻无穷的精美画卷,晨昏之变、烟雨奇幻,云卷云舒和仰俯之间的分秒变幻,在画家的笔下被展示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陈洪:剪不断的三峡情缘《紫...

    130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科技发展浪潮下 数字演艺前途几何?[图文]
    科技发展浪潮下 数字演艺前途几何?[图文]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正在让许多曾经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受疫情影响,在剧场时不时得短暂关闭的情况下,文艺院团借助互联网,以直播的形式连接舞台和屏幕前的观众,实现了相关剧目的远程演播,服务了广大群众。这样的形式和实践值得肯定,但这种“舞台+摄像机”简单叠加的方式不应是数字演艺的全部。特别是从观众观赏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一个机位,还是多个机位,将屏幕挡在眼前,原本坐在剧场里沉浸式观剧的现场感被割裂,原...

    138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宋徽宗花鸟画中的道教意识[图文]
    宋徽宗花鸟画中的道教意识[图文]

    (传)北宋赵佶芙蓉锦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余辉兼探《五色鹦鹉图》卷宋徽宗赵佶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为表、道教为本,他尊崇道家的谶语、听信乱臣的谗言。他一生都沉溺于掌管宫廷各类艺事,并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书画创作上。他的绘画,有一些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有一些是以艺术手段进行政治祈祷,这必然与宗教发生了联系。宋徽宗赵佶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为表、道教为本,他尊崇道家的谶语、听信乱臣的谗言。他一生都沉溺于...

    198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投资热点·杨渝光[图文]
    投资热点·杨渝光[图文]

    杨渝光 男1970年生于黑龙江省,祖籍山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大荒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副秘书长,专业画家,作品曾连续十余次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并有多幅作品获得国家级“优秀作品奖”。作品参加2013年度,2014年度“实力与价值”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美术报,神州诗书画报,生活艺术快报,华侨艺术,艺术前沿,美术观察等报刊曾专版介绍。被相关报刊评为“中国当代最具学术与收藏价值的艺...

    22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浅析民营美术馆的属性[图文]
    浅析民营美术馆的属性[图文]

    在美术馆发展的历史中,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情况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美术馆活力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中国,与公立美术馆不同,民营美术馆既需要更为健康、专业、有序的发展,也有着多重性质与收藏属性。民营美术馆发展的三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民营美术馆进入大众视野,它们都由民间资本投资运营,与官办美术馆相对应。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营美术馆与民间画廊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它们是艺术机构发展的两种不同方向...

    8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水彩艺术圣殿的叩门者——专访最幸福的艺术家“于凤海”[图文]
    水彩艺术圣殿的叩门者——专访最幸福的艺术家“于凤海”[图文]

    一个哲人,想要到罗马去,在一个岔路口他停住了。他开始了思考:如果选择了其中一条,那么另一条路上的风景你一定是看不到的。时间是单向的,你不可能回到最初的起点,那么你所选择的道路就是你一生的代价,你需要用自己一生的时光去做为赌注,而最终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没有机会再回到起点。哲人想到这里,伤心地伏地大哭,他不知道该怎么样去选择。这个时候,一个赶着羊群的老人路过,见状不由得好奇,便问他为什么如此伤心。哲人...

    164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王荣昌[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王荣昌[图文]

    艺术简历王荣昌,1948年安徽芜湖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美协会员,历任荣宝斋(深圳)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文化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专家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画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文化艺术交易中心】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及特聘画家;中国香港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国际文化贸易促进会首席艺术顾问,深圳市叶选基公益基金会名誉会长,先后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

    76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18天价瓷器榜单 告诉你何为“贵”[图文]
    2018天价瓷器榜单 告诉你何为“贵”[图文]

    2018年艺术市场瓷器板块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大部分重器成功易手。据相关数据显示,瓷器板块收益已有超书画板块的趋势,尤其是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其发展趋势更为明显。2018年艺术市场瓷器板块共有六件过亿拍品,上榜拍品中除一件南宋官窑青釉葵瓣洗外,其余九件皆为清宫廷瓷器,而乾隆朝的瓷器更占据半壁江山。清朝是瓷器制造业极为发达的时期,不仅恢复了前朝的制瓷工艺,更有创新之作,尤其在装饰、技法等方面,...

    78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重构时空 探索灵魂——关于米巧铭的“梵韵吉相”佛像系列油画[图文]
    重构时空 探索灵魂——关于米巧铭的“梵韵吉相”佛像系列油画[图文]

    米巧铭佛像系列 盛世华佛 99cmx145cm 布面油画 2017米巧铭佛像系列 坐卧梵天 116cmx120cm 布面油画 2017青年画家米巧铭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学院派教育的浸染。作为活跃在中国当代艺坛的一名80后新生代油画家,米巧铭在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时,先是从中国戏曲人物寻求突破,随后在“梵韵吉相”系列油画中形成了一种新的面貌。米巧铭佛像系列 光彻梵天 70x...

    187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翰墨丹青话养生——刘俊京《静医斋便稿》解读[图文]
    翰墨丹青话养生——刘俊京《静医斋便稿》解读[图文]

    刘俊京书画圈网 闫春玉报道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刘俊京先生是一位博采众体之长的书法家,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真、行、草、隶、篆皆能书,尤以真书见长。其字风以静虚灵动、恬淡清雅而为收藏者所称道。艺术之美缘于自然、源于生活,艺术家们通过对美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感悟,在追寻美的过程中,利用优美的线条、和谐的点画布局以及丰富的想象,在心灵和自然的沟通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一幅幅赏心悦目的艺术...

    7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图文]

    朱正发,号茅山居士,江苏句容人,1963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届山水画创作研究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颜真卿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句容市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互联网联盟艺术总监、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画家。其作品被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人民网、新华网、北京日报、江苏省文化厅、文新传媒等...

    89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浅议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图文]
    浅议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图文]

    审美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艺术教育的直接性结果。艺术教育还可以使受教者在审美经验发展的基础上,把感性的冲动、欲望、情绪纳入审美形式之中,接受理性的规范、引导、净化,从而得到控制、调节,把它进一步引向审美境界,使受教育者完成自觉的审美境界的塑造。通过审美境界的塑造使受教育者对艺术的形式意味有了更加丰富的领悟和感受,在心灵的震荡和洗礼中培养起审美的人生态度,并最终落实为受教育者性...

    76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禅寿先生四条屏专辑[图文]
    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禅寿先生四条屏专辑[图文]

    【艺术简介】禅寿,原名范世安,号西湖居士,水泊村人,禅公。1950年生,山东梁山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师承潘天寿、李苦禅、诸乐三、陆抑非、沙孟海、舒传熹、卢坤峰、朱颖人诸先生。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潘天寿艺术研究会理事,李苦禅艺术研究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济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作品在《美术》《书与画》《画廊》《中国文化报》《香港文汇报》、中央电视台、杭州电视台、山...

    64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