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图文]

时间 : 03-10 投稿人 : 波波 点击 :

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 | 美术评论段俊平先生与莫言先生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

——段俊平先生访谈录

记者:有句对您作品的评论,我记得是“自然之美“,您对此怎么看?

段俊平:这是莫言先生对我书法给的评论,他们比较喜欢我的书法,认为我的书法有自然之美,我本人不是走现代化书法路子的,比较追求自然还有和谐的风格,用道家说法,大概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路子。汉字的起源就是祖先对自然与人的本质的心灵观照的自然产物,汉字也就是源于自然的象形文字,所以我坚持认为,自然美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所以不能刻意强求技法,书法写照的是你自己的心,才能做到本真。自然美,来自于书法作品的真率,它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庚肩吾的《书品》提出书法作品要符合“天然”之美,也就是这个道理。

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 | 美术评论段俊平书法作品 《杜甫—八阵图》 2015年

自然之美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书法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书法中一定是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的,一幅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喜怒哀乐都非常鲜明。所以我们欣赏名家书作,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我们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书写者和欣赏者通过客观作品主体,实现情感的共通和思想上的共鸣,也就是”书,心画也“的真正涵义,这也是“自然之美”的另一层面。

记者:段老师,您有许多“禅意书法”方面的作品,那么您对禅宗与书法的关系是如何看的?

段俊平: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朵根植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花,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精神、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又离不开其民族所信仰的哲学宗教。自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地的哲学思想互相碰撞、互相融合而形成禅宗后,禅宗思想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之一,所以中国的书法、绘画都受其影响,诞生了很多流派。古代称这一流派叫”性灵“派。我写禅意书法,取的是禅宗“真意”,并不在于书写的形式和技法,而是注重这里面的“意境”。

至于禅宗和书法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书法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累积下了丰富的内涵,古人也在每天的把笔搦管中培养出对于线条的高度敏感,下笔的每一个笔画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表现着内心的起伏轨迹,其崇尚心与性的流露与禅门的“本性是佛”和“了悟”在本质上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释道对艺术的影响并非来自于对艺术的肯定,而是来自它们非理性的思维方式与艺术创作的某些共通。禅学与书法之间存在一种独特的“默契”,禅宗为书法另外拓展出一个创作主题,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书法的审美风格,启发了书法的创作灵感,简而言之,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和审美情操。这里我举个例子,我们中国文化本身就讲究“留白”,对吧?禅宗一出,这种留白在意蕴之外,就额外多出一种甘于苦寂、超脱世俗的宗教气氛,并且一些短小的偈语凭借禅宗讲究的“顿悟”,创造出“当头棒喝”的艺术效果,点画之间,教人有看破“空”与“色”的感悟,这是本土的其他宗教,譬如说道教,所尤其缺少的。

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 | 美术评论段俊平书法作品 《贾岛—寻隐者不遇》2015年

记者:您认为禅意书法的意义在何处呢?

段俊平:禅意书法只是书法的一个分支,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历史传承,从唐末起,就是禅宗盛行,文人参禅的高峰时期,一直到宋代,这种超然物外、智慧妙音运于笔端,两人默默无语却能观书一笑,甚至彼此远隔千里,可以以书法共同参禅,凡此种种,禅意风雅,都不少见。黄庭坚就曾经到黄龙派嫡传弟子晦堂祖心禅师门下参禅学法,所以他留下了很多以禅喻书的文字记录,比如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觉前所作太露锋芒”,这个“忽得”就是禅家所说的顿悟。

第二个要谈到的意义,就要从古代拉回来,回到现实、现在、现今社会,有个说法叫“书坛热”,它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浮躁功利的事情,商业社会嘛,可以理解,但是艺术,本来不应该掺入太多世俗的东西。掺进去了,不捞出来,不澄清,艺术就不纯粹、境界就上不去。佛家思想,就有这么个“过滤、澄清”的作用。我也写道家书法、还写儒家书法,不过都不如禅意书法在浮躁红尘里面的这个作用,用佛家的说法,可以叫“断清净”,禅宗注重内在本性发觉,但不是形式刺激,所以更适合现在社会的缺憾,某种程度上可以纠正这种浮躁。

对于佛门中人而言,书法是修禅的一种方式;于普通人而言,入禅则是书法的一种内在追求。回到上个问题说一句,禅宗的哲学精神对书法的影响实际上等同于对心灵的净化,是非常珍贵的。

记者:我们都知道您国学造诣深厚,儒释道都有涉猎,所以您觉得个人的文化底蕴对书法创作是否有影响?

段俊平:当然。中国的书法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它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离不开深厚的东方文化土壤,在东方文化体系中自成一体,所以它的母体——也就是中国文化,对它有非常关键的影响。直白地说,你能想象书法家写错别字吗?必须要有文化基础和底蕴,有这个积累,才能在此之上更进一步地追求艺术造诣。

古代孩子从小要习六艺,都是什么呢?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样,是古代读书人要学习的最基本的东西,比之现代社会,就是一门基础课,这里“书”不是书法,它包括“认字”和“书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书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后来有很多名人以学说来注释、解读书法,譬如蔡邑用阴阳学释读书法,孙过庭用“和而不同”求之义理,黄庭坚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等等,都成为书法艺术中颇具指导性和可学性的理论。所以说,书法算得上是国学沃土上开放的一株奇葩,它的根在国学,它的营养靠的是国学的液汁,它的花朵,则辉耀着国学的神采。没有国学文化,书法就是无根之木。没有文化底蕴,书法家不过是个笔墨匠人而已。

记者:回顾多年的书法创作生涯,您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段俊平:我的感悟很简单,其实这也是大部分艺术的核心,那就是书法艺术,最终追求的是个“美”字。书法艺术的美当然在于线条,在于笔意,在于意境,在于生动,气韵生动则书法字字如有呼吸,布局得当则错落别有深致。但除此之外,书法艺术的美不只停留在书法形式上,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形式反映出书者个人的情趣、性格、学识、人品、艺术思想和时代精神。

更进一步地说,天然生成和精心雕琢,都是美的,所以自然美和人后天的心灵的抒情美,都是书法美很重要的组成形式,真正的上乘书法家,就可以说“书品即人品”,“观字知人”,通过他的作品就能读出他的水平、志趣、胸怀等等。书法是人生的写照,只有参悟懂人生才能参悟懂书法。我们对艺术的追求,是对美和真实的追求,所以你去看那些书法的佳作、名作,无论是否懂得书法艺术的人,都会真心地产生面对“美”的事物的感动。

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 | 美术评论段俊平书法作品 《王维—鹿柴》 2015年

记者:都说艺术如悟道,那您对自身书法的“道”是如何理解的?

段俊平:决不能脱离文化谈书法。中国文化追求和谐,太和之道是我们的理想境界,书法的境界也是如此。当然,书法的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平均排练,而是通过错落有致、浓墨相间等艺术手段,达到一种艺术的平衡。从文化角度上来说,书法是体现哲学思想的艺术,也可以说是艺术化了的中国哲学。它是中国汉字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同时书法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精神。一阴一阳,动静虚实,天人合一的黑白世界里,其实就是中国儒释道哲学思想的表达。所以书法之道的哲学,既是儒释道,又非儒释道,是吸纳、融合,化为己用,也是别出心裁、探索真我之路。

用毛笔书写的书法只有遵循“道法自然”,才能体现书法艺术中的中国文化哲学精神,书法艺术来源于自然,也必须依赖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和要求才能体现美学精神。所以我的“道”就是海纳百川、返璞归真,通过书法艺术描摹无与伦比的自然,展示它的力量和美感。大道至简,也无需再多言了!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先生简介:

段俊平 字国镛,别号儒道方家,逍遥斋斋主、吾观峰居士。我国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北京市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国学及管理学教授,国学著作连续两年荣登畅销书前三甲,国学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数百种国内外媒体报刊杂志登载,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2014年8月获泰国皇室授予“人类文化杰出贡献奖”和“中泰友好终身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14年11月获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大展“德艺双馨奖”和“艺术成就奖”等国际奖项。

段俊平先生的书法秉承家学,从小遍临名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天赋,在传承的基础上自成一家,书法作品品味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意境清雅高远,运笔神韵飘逸,笔法俊美古朴,深受中外收藏机构和个人追捧,并成为文化书法的典范。所写书法论文被众多刊物登载,2012年被多家媒体评为最有天赋和升值潜力的书法家。

相关文章

  • 欣赏一件清代的粉彩过墙枝桃纹碗[图文]
    欣赏一件清代的粉彩过墙枝桃纹碗[图文]

    清粉彩过墙枝桃纹碗,烧制于中国雍正时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6.7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5厘米,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碗的外壁上彩绘釉一株茂盛的桃树,桃树的树干沿着碗的外壁一直延伸到碗内。桃树的枝干上,错落有致地描绘有六个寿桃,其中两个在碗内,四个在碗外。树枝旁还有几只飞舞的红色蝙蝠,栩栩如生。在中国古代,寿桃和蝙蝠的图案寓意是“洪福齐天,福寿双全”。红色的寿桃和蝙蝠,粉色的桃...

    79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家签名中的学问[图文]
    艺术家签名中的学问[图文]

    Albrecht Dürer, Hände Gottvaters除了作品本身,艺术家的个性还在其签名中得到体现。这些处在边边角角的文字,是作者“著作权”的标志。虽然看上去无关紧要,发挥空间不大,但实际上,艺术家对其煞费苦心,甚至能够“妙笔生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签名,都有哪些讲究。1 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流行最早开始在画作中签下自己大名的艺术家已经不可考。已知的是,签名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79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将军墓中的异域画风[图文]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将军墓中的异域画风[图文]

    中国美术史之壁画篇北齐在美术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一方面开领时代之先,承汉启唐,另一方面其中也表现出新风格所蕴含的域外因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0年在太原东郊王家峰新发现的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壁画,就因这一特点表现突出而震惊美术界,其保存之完好、绘制之精美、风格之独特,远超出人们以前对于北齐绘画的认识和想象。2003年,它即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徐显秀是北齐武安王,是一位屡立战...

    24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贾方舟:本色艺术家罗尔纯[图文]
    贾方舟:本色艺术家罗尔纯[图文]

    罗尔纯先生不幸以这样残酷的方式突然离世令人惊叹,让人痛惜,也无法接受!一位清心寡欲、安分守己、从不惹是生非的的老人;安详平淡的人生,光华灿烂的艺术,永远的画坛楷模!我曾两次为他做模特,第一次画得不满意,又画一次。为激发他的视觉欲望,我特意穿了红色外套。他作起画来一改平日的安详,如面对猎物,如狼似虎,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受李大钧先生之托,我五年前曾写过他一篇文章,现在拿出来发表,以悼念这位可敬的色...

    157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笔墨造景 诗意抒怀 —— 观黄锐才中国画有感[图文]
    笔墨造景 诗意抒怀 —— 观黄锐才中国画有感[图文]

    黄锐才《鸟鸣山更幽》黄锐才《泰湖之秋》在当今中国画坛,大多画家不满足于遵循前辈先师之后缓慢攀行,而力求于前人之外。加之西学东渐,为新一代山水画家的标新立异提供他山之石。其中,或以西方绘画技法取代改造,或以西学之末翻新丘壑图识,急于以奇招百出的独特手法,建立与别不同的画风面貌。生长于岭南的画家黄锐才,却能虔诚执着,锤炼笔墨,坚守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精神,以形神兼顾、雅俗共赏为审美...

    94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图文]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图文]

    柳清芬在首都书法界,尤其是女书法家中,柳清芬是较为必要关注的一位。古人云:书为心画。一流的书法艺术作品带给人的绝对是心灵的震颤和陶醉,作品中所散发出来的"神韵",一定会透析出作者独特个性和精神境界。柳清芬,山东诸城人,现住北京。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门头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门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副秘书长、诸城市书协名誉主席。观其人与其他女性...

    113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大尺度”雕塑何以层出不穷[图文]
    “大尺度”雕塑何以层出不穷[图文]

    一座成年男子当众撒尿的雕塑作品近日,上海杨浦滨江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内,一座成年男子当众撒尿的雕塑作品,引发了人们的吐槽。有人表示,对一些大尺度的雕塑作品,不必大惊小怪;也有人表示,这样的雕塑不应该放在露天的公共空间里。相关学者表示,艺术欣赏还是要尊重人们普遍的审美习惯。老实说,公共雕塑要让所有人都满意,挑不出一丁点儿毛病,那不太可能。毕竟,艺术作品的鉴赏,历来都或多或少地伴随着众口难调的问题。从...

    55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天道酬勤 艺无坦途——著名画家李任孚[图文]
    天道酬勤 艺无坦途——著名画家李任孚[图文]

    【李任孚简介】李任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人物画创作室画家、广东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为河北美术学院、京华美术馆人物画高研班导师。  作品经常参加全国、省美展并获奖,不少作品为新西兰、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及个人收藏。《大量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各种刊物,传略入编《中国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家作品博览》、《...

    140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岁朝图》今昔:画家为何爱此画题[图文]
    《岁朝图》今昔:画家为何爱此画题[图文]

    图1 北宋赵昌《岁朝图》自有清以来,文人尤爱画《岁朝图》。岁朝图题材本身的美好寓意对作者读者毫无疑问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对于画家,题材的相对丰富与表现手法的相对自由,他们对岁朝图的热衷也就不难理解了。“岁朝”,指农历正月初一。《汉书·五行志》讲“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朝”(即“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后汉书·周磐传》中有“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的记载。“岁朝”是一岁之始,其称谓...

    52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曹鸣喜[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曹鸣喜[图文]

    【艺术简历】曹鸣喜,教授、硕士生导师,别名田园、鸿仁,号醉仙斋主人、苏鲁画鱼人,斋名醉仙斋、淬莲居。江苏连云港人,祖籍山东临沂。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东南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原烟台南山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厦门工学院国学院副院长,厦门工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现为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评委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福建省学校...

    17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伦勃朗的另一面:画架上的企业家[图文]
    伦勃朗的另一面:画架上的企业家[图文]

    一、传统观念中的伦勃朗在BBC一部有关伦勃朗的纪录片中,主持人西蒙·沙玛勋爵 (LordSimon Schama)满怀感慨地说了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是个画家,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被人们羞辱?还是遭到世人嘲笑?都不是。最惨的是你必须亲手 撕毁你心爱的作品。”这件惨事就让伦勃朗碰上了。伦勃朗《巴达维亚人之誓》1662年1662年,伦勃朗(RembrandtHarmenszoon van...

    107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术家绝笔之作值得研究[图文]
    艺术家绝笔之作值得研究[图文]

    葫芦齐白石当个体生命随着死亡而终止之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去面对,但任何人都无法抗拒这一人生遭遇。这既有几分无奈,也有丝丝悲凉。但文学家、艺术家用绝笔之作留下在生死之间的感悟,就像美学家叔本华说的:“生命最深奥的基本因素是不会被死亡所拘束的。”文学上的绝笔之作,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周汝昌的《红楼梦新境》等,艺术领域中的绝笔之作也值得一说。“绝笔&rd...

    124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秩序与路径[图文]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秩序与路径[图文]

    建立科学有效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是一个特殊的新兴市场,目前市场中存在着问题与困难,既有对这一新兴型态的市场研究不够,认识不足,规律的把握方面有偏差以外,更多的是对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规范化、秩序化发展的路径缺少探索与实验。针对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的现状,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治理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重视科技的应用面对新的市场发展状况,要解放思想,认识并按...

    89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笔墨传情,翰墨飘香:观赏王召海的山水画艺术[图文]
    笔墨传情,翰墨飘香:观赏王召海的山水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1960年1日18日出生于山东台儿庄古镇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幼年师承孟祥君先生学习油画,后得到著名画家黄金程、张宝珠教授指导。1978年进修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后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班2004年入中国画研究院李宝林工作室高研班。参展经历2000年作品《山居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新世...

    14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封货与手洽: 北方文物交易的特殊方式[图文]
    封货与手洽: 北方文物交易的特殊方式[图文]

    莫友芝隶书联研究中国书画文物交易,“拍卖会”形式、过程、理念和行为,肯定是第一个要追究的学术目标。与画廊经营的主客双方点对点买卖交易相比,“拍卖”引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第三方概念,买卖双方并不直接交易,而是有一个委托方在居中调停。而且买方也不是明确的特定对象,而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谁出价高谁就是买方。拍卖的特征,就是竞价竞拍,谁出价高谁得。拍卖的形式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据说清末圆明园遭劫,八国联...

    154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